浅谈东北抗联的精神

合集下载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

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

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 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 动摇的力量,共同地与共同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根据 这一指示,1933 年 9 月至 1936 年 2 月, 各地的反日游击队陆续改组为人民革 命军。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发表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亡国 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再一次向 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 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 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 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 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 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 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 (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 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 党这种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的正确 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也 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抗日力量的发展壮 大。1936 年春到 1937 年秋,党领导下 的人民革命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统一改 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4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建版
2014 年 第 2 期
爱国主义教育
XIN CHANGZHENG
尽酷刑,却宁死不屈。日伪档案中有 这样的记载:“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 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 属 罕 见 ,已 不 能 从 医 学 生 理 上 解 释 。 故审讯未取得理想效果,一是赵一曼 女士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激昂的抗日 态度,属顽固不化的思想犯;二是赵一 曼女士已抱定必死之决心,且意志之 顽强令人难以置信,单纯审讯已无法 改造其反满抗日的思想。”1936 年 8 月 2 日,31 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1938 年 10 月 20 日,东北抗联第五军的八位 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而身陷重围, 在打完所有子弹后,她们相互搀扶着, 毅然走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那一 年,年龄最大的冷云 23 岁,最小的王 惠民 13 岁。1940 年 2 月 23 日,发着高 烧、仅能靠枯草和棉絮充饥的抗联第 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 人血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靖宇曾 经对战友们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 孙,在祖国惨遭蹂躏的时候,我愿意洒 尽我的一腔血,换得民族的解放和祖 国的未来。”35 岁的杨靖宇用生命实 践了自己的誓言。1942 年 2 月 12 日, 34 岁的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 志伤重被俘。关东军司令部文档中这 样写道:“赵尚志受致命重伤,仅生存 八小时。于此期间,对审讯之满人警 察官称:‘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 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 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 有何可问?’除发泄等言语之外,缄口 不言,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 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 终于往生。”

5篇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心得

5篇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心得

5篇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心得一、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学习的基础东北抗联为了抗日,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组建资本问题到远离敌人的追捕,这些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磨难都需要东北抗联全体成员具备坚毅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才能在生命安危风险中坚持到最后。

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也是学习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都需要坚定不移的态度去克服。

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将自己的得失总结下来,不断修正、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一步步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二、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东北抗联中每个人的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实现同样的目标和理想。

他们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阵营之分,不论环境、身份和背景都可以互相信任、支持和帮助对方。

弘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需要互相支持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的力量携手前进,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三、坚定信念,追求正义东北抗联志愿者信仰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一心为民族的解放和发展而努力。

东北抗联有强烈的正义感,他们通过抗议当时无能的政府和为民出头,展现了他们身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定信念,追求正义的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无论是发挥个人优势,还是从事学习和工作,都要坚持追求正义的心态,始终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奋斗。

四、固执信念,争取自由东北抗联不怕敌人的惩罚,坚持自己的信仰,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断身经百战,前赴后继。

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畏困难,肯为了自由而奋斗,就一定能够扭转逆境,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和东北抗联志愿者一样的固执信念,在追求自由和成功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意志坚强,不畏前途未卜的未来,不断超越自己。

五、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东北抗联志愿者在为了抗日斗争中,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为了中华的复兴和栋梁之才的培育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彰显世界之精神的毫不犹豫地面对死亡,乃是因为他们心中一直坚信自己的行为是值得的。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武装力量,其成立不仅是代表了东北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立场,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组建东北抗联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了东北抗联的奋斗历程中,奠定了东北人民为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基础。

首先,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它是一个具有广泛的抗日基础和民族意义,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反对侵略,坚定不移地愿意为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而进行牺牲。

由于东北抗联壮大了抗日武装的力量,为东北人民赢得了团结、自由、平等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使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迅速升华,赢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

其次,东北抗联精神还体现在它艰苦卓绝、英勇战斗的精神。

东北抗联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和不利的条件下成立的。

它的成员都是普通工农群众和地下党员,他们不仅要面对强大的日军进攻,而且要应对各种困难和不测的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放弃抗争,反而更加坚定信念,不惧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的胜利而奋斗。

综上所述,东北抗联精神是建立在爱国主义、艰苦卓绝和团结互助的基础上的。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代表了世世代代中华民族反侵略、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也给人们留下了伟大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记忆,激励人们继续为实现强国富民而奋斗不止。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人民为了保卫家园、抵抗侵略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了抗日斗争中东北人民的坚定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在日本侵略者肆虐的年代,东北人民深受战火摧残,他们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知自己的家园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因此,他们挺身而出,毅然加入抗联组织,与日寇浴血奋战,捍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

他们抛弃了个人私利,把民族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东北抗联精神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民族团结。

在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

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他们不分民族,同仇敌忾,共同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

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凝聚了东北人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与日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斗争的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还体现了一种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联队伍处于劣势地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武装,他们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但是,东北抗联队伍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坚决捍卫自己的阵地,绝不向敌人低头。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终于取得了抗日斗争的胜利,赢得了民族解放的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在新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始终保持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要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进;要发扬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一颗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

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前赴后继,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牢记东北抗联精神,传承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抗日武装力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东北地区为主战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艰苦卓越的斗争。

东北抗联的精神内涵丰富,其传承的意义也深远而重要。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当代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实行残暴统治,严重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应运而生。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吸纳了各界人士加入,形成了以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通过游击战争、地下工作和群众组织等多种方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抗争,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精神内涵1. 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始终以保卫家园、拯救民族为己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贯穿其中。

在日寇残暴统治下,东北抗联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毫不退缩地进行斗争。

2. 为民主自由而斗争:东北抗联追求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

他们倡导平等、公正、自由的社会制度,积极组织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和妇女解放,彰显了人民权益的重要性。

3. 革命意志和坚强毅力:东北抗联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他们从未屈服,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无论是在艰苦的游击战中,还是在被敌人追捕的逃亡中,他们始终坚守信念,坚韧不拔,展现了真正的革命意志。

4. 团结合作精神:东北抗联充分发挥了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

他们在困境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形成了紧密的革命群体,展现出团结合作的重要精神。

三、传承的意义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的传承可以引导人们坚定爱国之心,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在现代社会,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激发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2. 坚守正义与公平:东北抗联强调平等、公正、自由的价值观念,传承这一精神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永立的不朽丰碑

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永立的不朽丰碑

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永立的不朽丰碑东北抗联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组织,其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白山黑水间,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见证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永存。

东北抗联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在日军侵略的恶劣环境下,东北抗联以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与日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游击战争,采取灵活的作战方式,不断打击日军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不畏艰难”。

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始终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用革命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支持着战斗。

他们不怕艰苦,不畏困难,坚定地走上了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道路。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信念和“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东北抗联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仅是历史上的壮举,更是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内部改革发展的转型期,我们需要像东北抗联那样树立坚定的信仰,奋起向前,以艰苦的实践和不畏困难的斗争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白山黑水间永立的不朽丰碑,向世人展示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始终铭记这段历史,向这些英勇的前辈致敬,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断奋斗!东北抗联的游击战争战术,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法。

他们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下,采用了“打游击、打流动、打短促”等战术,以小股部队袭扰大批敌军,以灵活的机动性消灭敌军,并利用敌后的广袤地域能够有效地截断日军的物质输送线,严重干扰日军的行动计划,而使东北抗联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闪电战专家。

抗联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甚至令日寇倍感惊惧,十分重视。

于是,更加残酷的反游击战争进行了数次。

在抗联的长期斗争中,以刘伯承、聂荣臻、谭震林等一批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不断探索战争的方法,创造性地发挥了民兵的作用。

他们努力发展训练农村群众,普及防御常识并反复演练,使游击战争逐渐实现“战斗纪律严明、工作抓得实、群众照顾到位”的特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东北抗联精神是指东北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和勇敢精神。

它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谈论东北抗联精神的内容。

一、坚定的抗日决心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抗日决心。

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侵略的重要目标。

东北抗联成立后,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抗日斗争中来,展现了坚定的抗日决心。

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都投身到东北抗联的队伍中,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顽强的战斗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顽强的战斗精神。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斗争,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他们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

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城市,他们都能组织起来,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战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三、团结协作的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东北抗联中,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统一战线。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东北的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奉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奉献精神。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为了抗日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毅然投身到抗日战斗中去。

他们放弃了家庭的温暖,放弃了个人的前途,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只为了实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他们的奉献精神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忠诚的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是忠诚的精神。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态度。

他们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他们的忠诚精神为东北抗联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表现出的一种坚定意志和勇敢精神。

它具有坚定的抗日决心、顽强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奉献精神和忠诚的精神等多个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

东北抗联精神的认识1. 介绍东北抗联东北抗联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主要抗日力量之一。

东北抗联由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指挥部及各抗日武装组织共同组成,它的成立标志着全中国抗日战争由东部向中部、西部蔓延的新局面的形成。

2.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所倡导和践行的一种奋斗精神和忠诚精神,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2.1 坚定的抗战信念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抗战信念。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侵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东北抗联始终保持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为保卫祖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2 严明的纪律要求东北抗联坚持建立严密的组织纪律体系,要求所有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指挥与安排。

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下,东北抗联的将士们经受住了极大的考验,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纪律,展现了作为一支优秀军队的素质和气质。

2.3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东北抗联以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重重困难和层层考验,奋勇向前,坚决投身抗日战斗。

无论是在敌人围剿的困境中,还是在外部援助的缺乏下,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始终保持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毅力,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4 忠诚的革命情怀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是忠诚的革命情怀。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东北抗联的将士们始终坚守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冲锋在前,不畏生死,甘愿舍身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3. 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旗帜。

东北抗联精神在当前时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价值。

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东北抗联精神鼓舞着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毫不动摇的奋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东北抗联的精神
作者:宋洋
关键词:东北抗联民族精神
摘要:抗联精神是在中国东北抗联民族英雄为代表的,在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呈现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团结御辱的和谐思想的总合,对今天振兴东北和民族复兴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东北抗日军民的苦战奋斗事迹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光辉典范。

战斗在东北的白山黑水的抗日联军,在决定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开始最早、持续最长、条件最艰苦、战斗最惨烈的独有特点。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它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

这个敌人在东北建立了严密的殖民统治。

驻东北的关东军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政策的主要依靠力量,素有“皇军之花”之称。

抗日联军人数、武器装备均无法与之匹敌。

东北气候严寒,冬季长达半年之久。

加上敌人包围封锁,东北抗日军民外无援兵,内缺粮草,长期孤军奋战。

在这种条件下,东北人民和游击战士的革命牺牲是惊人的。

十四年之中,每天都在流血,每天有人战死,却没有一刻停息战斗。

东北抗日英雄们从拿起武器的一天起,就没想到胜利后个人会谋得什么私利,甚至没有想到会活着回来。

他们唯一的信念是为了祖国独立,人民解放,“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一位抗日联军战士说:“我们在十四年的岁月中,在地狱里过着牛马的生活;我们在那冬季的冰天雪地中,在夏季的霪雨蚊阵中,流着我们的血。

我们一群群喊着‘祖国万岁’倒在血泊中,又一群群的补允上去。

在这十四年中,在东北抗日军的阵地里,几乎牺牲了我们东北人民最优秀的三代人,祖父、父亲和儿子!但我们并没有一刻失掉过对祖国的信心。

”。

正因如此,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法庭上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尽管牺牲巨大,但仍涌现出一批有代表的人。

杨靖宇深山被围,寡不敌众,冷雪寒风中无衣无食,吃下满腹棉絮枯草,战斗到最后一人,壮烈捐躯。

陈翰章数次粉碎敌人劝降阴谋,宁舍弃全族亲人,战斗到死,不当走狗官。

赵一曼被捕后,受尽酷刑,遍体鳞伤,筋折骨断,仍唱着战歌赴刑场。

一位朝鲜族女共产党员,被敌人逮捕后,为了拒绝供出党的机密,先后咬断自己的舌头和手指,最后光荣牺牲。

周保中在作战中腹部受伤,肠子流出腹外。

他一声不响,把肠子送还腹中,敷以山中草药,继续指挥行军作战。

这些人体现了最朴实的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抗联英雄爱国精神的基础。

抗联英雄的精神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深根嫁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孕育,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护佑中华民族经久不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的开放、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特性。

华夏民族经过多次的草原游牧文化的多次碰撞融合、西学东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不断接受多元文化输血、混血,民族的“根木”不断嫁接外来的“芽苗”产生的创新杂交优势,经过长期多次融合碰撞、共存斗争,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运动中,达到一个个新范畴的多元文化的对立统一,“和而不同”演化成今天的中华精神文化。

由他积淀起的爱国精神,成为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主流的文化意识,绵绵万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心态层的伦理和人格理念。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国家和种族灭亡的危机时刻,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先进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虽然党在探索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孔夫子和马克思的中西文化斗争融合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中,难免有过激的现象,但是“不唯书不唯上”的实事求是的新式思想武器的精髓,引领着“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贯中西”,在中国传统文化厚积的沃土中生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使中华民族和国家从黑暗积弱的百年走上抗争胜利的黎明。

抗联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一种体现。

抗联英雄团结爱国抗日军民,在没有任何外援,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顽强不屈,惊天地泣鬼神地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十余年,有力地干扰破坏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中国、“北进”、“南下”战略进程,支援了中国全面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照千秋的不朽功勋。

他们铁骨肝胆,气震山河。

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爱民雨水骨肉情谊和从敌强我弱的国情出发的游击战思想,在坚持东北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中,自然形成了团结所有抗日民众的中坚骨干力量。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辱的国际精神,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

他们和各个时代的先锋精英们一样,突破了动物属性的“本我”,达到民族精神“超我”的最高境界,在灵魂深处潜意识的心态层,体现着伦理价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银律”集体主义原则。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应该说抗联精神,是继承中华传统精神的不屈献身和和谐宽容的合理精华,并与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斗争精神的结合优势,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省”达到“外王”,形成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抗战的,最坚决、最勇敢的中流砥柱。

抗联精神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部分。

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建国前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崇民,在63年前就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有过精辟地论述:“不能不说‘九一八’是整个世界人类走向光明之开始”,“这次艰苦卓绝的战争是有其万古不灭的光荣代价。

”他深刻地分析道:“因为这次整个世界战争,迭端于‘九一八’倭寇侵略我东北,当时英法视若与己无关,遂启德意法西斯匪徒之轻视,而致效尤日寇之暴行,始而由侵略各弱小国家,进而演成欧洲之混战。

当欧洲混战时,正我中国单独反抗日寇侵略拼死拼活之时,直是以弱敌强,孤军奋斗,直到去年(作者住:即1941年)……英美完全为反侵略与我中国成一条战线,于是我中国才算有了战友,故今后已不是中国单独反抗日寇侵略,而是整个世界上反侵略战线合而为一对侵略国之正义战争。


抗联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东北振兴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实现最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一部分。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都需要代表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先进思想的民族精神的精英们的导航,才能实现伟大转变的飞跃和发展。

今天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火与血熔造出的抗联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现振兴的支柱动力。

所以说,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关荣和骄傲.,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辽东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石恒利
《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陈瑞云
《“杨靖宇精神”论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抚顺英烈传》抚顺市党史学会
《人民日报》1964年5月6日
《狼图腾》姜戎
《抗日英雄陈翰章》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的黑暗与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