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其成立于1931年,坚持举行游击战争,进行宣传工作,巧妙地应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成功地击败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东北抗联的精神,如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忠诚勇敢、创新求变等方面的精神,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今天要团结一心,凝聚力量,解决现实问题,就有必要学习和运用东北抗联精神中的团结力量。

其次,新时代需要强调人民军队以及军人忠诚不渝的精神,这也是东北抗联所坚守的信念。

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正义勇敢、忠诚坚定的军队。

东北抗联的精神,可以给当代士兵以提供聚焦目标、激发斗志的鼓动。

此外,新时代需要加强革命传统与文化的传承,而东北抗联的精神和传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需要从文化层面宣传东北抗联的历史意义、烈士们的事迹、革命传统和精神,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抗日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当前把握历史、面向未来、激发民族精神的必要之举。

我们应该发扬东北抗联的优良传统精华,将其与当
代革命精神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只有在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持下,我们才能为构建和谐稳定、开放包容和繁荣发展的中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意义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抗日武装力量,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东北地区为主战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艰苦卓越的斗争。

东北抗联的精神内涵丰富,其传承的意义也深远而重要。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当代意义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实行残暴统治,严重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应运而生。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吸纳了各界人士加入,形成了以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通过游击战争、地下工作和群众组织等多种方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抗争,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精神内涵1. 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始终以保卫家园、拯救民族为己任,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贯穿其中。

在日寇残暴统治下,东北抗联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毫不退缩地进行斗争。

2. 为民主自由而斗争:东北抗联追求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

他们倡导平等、公正、自由的社会制度,积极组织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和妇女解放,彰显了人民权益的重要性。

3. 革命意志和坚强毅力:东北抗联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他们从未屈服,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无论是在艰苦的游击战中,还是在被敌人追捕的逃亡中,他们始终坚守信念,坚韧不拔,展现了真正的革命意志。

4. 团结合作精神:东北抗联充分发挥了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

他们在困境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形成了紧密的革命群体,展现出团结合作的重要精神。

三、传承的意义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的传承可以引导人们坚定爱国之心,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在现代社会,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激发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2. 坚守正义与公平:东北抗联强调平等、公正、自由的价值观念,传承这一精神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地位;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9)01-0048-07
习近平总书记 2016年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 时曾强调:“东北抗联精神、北大 荒 精 神、大 庆 精 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 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 良传统,在全 社 会 带 头 弘 扬 新 风 正 气。”东 北 抗 联 精神是中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东 北 抗 日 联 军,在 抗 击 日本法西斯 战 争 中,气 质 风 貌 和 精 神 品 格 的 集 中 展现。其寓 意 博 大 精 深,内 涵 丰 富 深 邃。 主 要 包 括:一是忠贞 报 国、勇 赴 国 难 的 爱 国 主 义 精 神,即 在民族遭受 危 难 时 刻,中 国 共 产 党 带 领 东 北 人 民 组成东北抗 日 联 军,义 无 返 顾,勇 赴 国 难,抗 击 日 本法西斯。二 是 勇 敢 顽 强、前 仆 后 继 的 英 勇 战 斗 精神,即面对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条件,东北抗日 联军不畏强暴,勇猛杀敌,出生 入 死,浴 血 奋 战。 三是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怕牺牲精神,即为了 中华民族不 受 外 族 侵 略,广 大 东 北 抗 联 将 士 面 对 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甘愿 抛 头 颅、洒 热 血。 四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即在极 端艰难困苦 时 期,东 北 抗 日 联 军 以 当 代 人 类 难 以
3.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东北抗日军民不畏艰 苦的高尚 品 质。 东 北 抗 日 联 军 不 仅 要 同 数 倍、数 十倍甚至数 百 倍 于 己 的 敌 人 殊 死 搏 斗,还 要 克 服 许多常人 难 以 想 象 的 各 种 困 难。 但 是,就 是 在 这 样的残酷条件下,他们英勇坚持了 14年,直到东 北彻底解放。

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

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

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义作者:王明磊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1期摘要: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拒日本军国主义练就的民族精神,更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十分宝贵和难得的精神财富。

不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需要将东北抗联精神的优秀品质以及科学内涵进行宣扬,这对于巩固我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意义一、东北抗联精神的科学内涵(一)忠贞报国的爱国情怀东北抗联的伟大精神最为突出的体现是忠贞报国的爱国情怀,当祖国遭遇到了来自外界的侵略的情况下,英勇的将士们为保卫祖国领土以及拯救民族为难时刻,用于和外部列强展开激烈搏斗,为实现祖国自由英勇牺牲。

(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具备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具体体现在敢于面对外界残忍恶霸,东北将士表现出毫不畏惧的态度,这些充分体现我国抗联将士用于抗击来自外部侵略的信念。

东北将士具备顽强的英勇的战斗意志,这也是我国抗联将士能够持续发展并且不断壮大的最大力量来源,并且更是东北抗联精神最为坚强的精神支柱。

(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为了实现祖国和民族解放,东北抗联将士敢于拒绝来自凶恶势利的威胁,即使是在不幸被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到藐视日军的酷刑,坚持内心原则,这是铸就抗联将士伟大精神的重要柱石。

(四)艰苦奋斗的开拓意识即使东北抗联将士身处十分极端的生存环境下,然而依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英勇拼搏精神,以十分乐观的开拓意识以及革命精神,打破敌军经济封锁,以高昂的斗志坚持与天地奋斗,做到和强敌进行抗争。

此种开拓进取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

(五)团结御侮的国际风范具体指的是广大东北抗联将士能够拧成一股绳共同面对敌恶势力,为了打倒凶恶势力,一直保持着一颗团结的心共同面对法西斯的威胁,彼此之间做到生死相依。

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也是我党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成果,更是我国抗联将士的生动写照。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汇聚龙江发展新动力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汇聚龙江发展新动力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汇聚龙江发展新动力作者:黄佳慧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0期摘要: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三大艰苦”之一,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是我们龙江发展的重要思想力量。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树立龙江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增强无私奉献意识来汇聚龙江发展力量;可以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来促进龙江经济发展;可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来探索龙江发展的新道路。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可以统一思想、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快推进龙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龙江发展;弘扬思想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22-02东北,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地大物博、矿产丰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为了保卫这片土地,进行了14年艰苦、漫长的抵抗。

在这悲苦的岁月里,东北抗联军虽然与中央失去联系,但始终心向党中央,在自然环境恶劣、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这期间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

当前我们龙江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龙江振兴发展的思想动力。

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广泛传承弘扬,干部工作精气神明显提升,新风正气持续上扬,龙江文化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

一、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树立龙江发展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凝魂聚气、统一思想。

2017年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东北抗联博物馆就继承和弘扬抗联精神讲话时强调:“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更加需要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凝聚起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因此,黑龙江省在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时必须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

2020年第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总第197 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 5. 2020 General.N o.1973A扬东:J匕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陈岩a,汤金b(东北农业大学a.国际文化教育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30)摘要:所谓精神,就是宣扬的宗旨。

自近代以来,尽管中华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磨难,但也取得了人类文明上的伟大胜利和成果,现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面临伟大复兴的挑战’:无数华夏儿女正在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这些成果的思想源泉来自近现代进程中抵御外族入侵、争取自主发展、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抗击自然灾害中所形成的精神果实。

虽然这些精神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它们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这些精神中被完美地彰显,这些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地继承与弘扬,而在这些精神实质中需要被继续弘杨和发展的之一便是东北抗联精神。

关键词: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 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W东北抗联精神 既是一种革命文化,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 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工作中积累与孕育出来 的。

现如今,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东 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 念全面落实,人民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东北抗联精神能为其提供有力的思想层 面的指导。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讲稿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讲稿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讲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话题——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不怕牺牲、顽强抵抗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勇气和毅力,更是一种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那么,为什么要弘扬抗联精神呢?因为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东北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民族,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所以,我们要弘扬抗联精神,让它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接下来,我将用三个方面来阐述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抗联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信仰。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武装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他们不仅要面对强大的敌人,还要面对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环境。

但是,他们始终坚信胜利属于正义的一方,坚信只要坚持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种坚定的信仰,正是抗联精神的核心所在。

抗联精神是一种顽强的毅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武装不仅要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还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要在严寒的冬季里进行游击战,要在荒凉的大地上寻找给养,要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进行情报传递。

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被他们一一攻克。

这种顽强的毅力,正是抗联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联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武装的战士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这种无私的奉献,正是抗联精神的最高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弘扬抗联精神。

有的人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抗联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有的人通过参加红色教育活动,感受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还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牢记抗联精神的核心内涵——坚定信仰、顽强毅力、无私奉献。

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弘扬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体会

弘扬抗联精神的现实意义体会

弘扬“抗联精神”,实现中国梦想―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体会“振兴中华”是亿万中国人追求梦想,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

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

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

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艳波
来源:《奋斗》2017年第13期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中共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要广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宝贵精神财富优势释放巨大潜能。

东北抗联精神是激励和鼓舞黑龙江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不断激发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对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发挥价值引领和激励导向作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团结广大龙江儿女,汇聚形成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爱国主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东北十四年抗战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空前的。

抗联指战员来自不同民族和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其出身、经历各异,但当外敌侵入时,都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曾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出生于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曾在黄埔军校学习。

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在北伐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少将副师长。

弃笔从戎的抗联第三路军总政委冯仲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哈尔滨东北商船学校数学教授。

曾写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豪言壮语的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以及巴彦游击队的创始人张甲洲,这些抗联主要领导人,他们是有知识、有志向,经历过革命斗争考验,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参加抗日的。

九一八事变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他们怀着赤诚的救国之心,在白山黑水之间掀起波澜壮阔的反满抗日救国斗争。

他们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面前,空前团结起来,抛家舍业,共赴国难,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利益。

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是团结广大龙江儿女,汇聚形成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与精神动力。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黑龙江的任务繁重,挑战前所未有。

我们要听从责任的召唤,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政治责任。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汲取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坚定不移闯出新路。

弘扬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为重要特征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魄力,保持全面振兴发展的定力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特征。

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的群体,人数最多时只有3万人,最少时仅千余人。

在日军日夜不休的军事“围剿”、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抗联将士就是凭借这种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信念,凭借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坚持战斗到最后。

“镜泊英雄”陈翰章,面对日军逮捕了其父其妻,并威胁如不放弃抗日,就杀其全家。

他毅然写下休妻书,恶言赶走老父并说“我决心抗日到底,为了抗日,就是全家人都被日本人杀了,我也决不回去当一天亡国奴”。

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宁死不吐露抗联的秘密,钢铁般的意志令残暴的敌人瞠目惊叹。

杨靖宇牺牲前高尚而顽强的民族气节,赵尚志身负重伤被俘时痛斥日本侵略者的大义凛然,冷云等8名女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跳进激流滚涌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正是这一个个为了理想,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们,为这支不屈的队伍赢得了荣耀,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增添了光彩。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3年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到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其中军级30余人。

弘扬坚定理念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抗联精神,在困境中奋进,逆境中坚持,做新一轮发展的中流砥柱。

黑龙江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需要全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更需要全省干部有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敢于涉险滩,勇往直前,以高度认同的主动担当,承担起黑龙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弘扬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重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和勇气,克服全面振兴发展中的各种阻力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残酷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多战死,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所少有的;也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抗联那样,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抗联的两次西征就是尝试跳出日军封锁,不畏艰险的集中体现,其中《露营之歌》里“火烤胸前暧,风吹背后寒”是对抗联战士境遇的真实写照。

但他们没有屈服,且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成为敌人杀不绝、困难压不垮的钢铁之师。

可以说,不畏强敌、艰苦奋斗、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是东北抗联坚持十四年之久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解决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要破解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问题,需要不畏艰险,攻坚克难。

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需要传承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东北抗联精神,敢作为、敢担当,敢碰硬,投身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以抗联将士为榜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应对全面振兴发展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弘扬以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为灵魂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激发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东北抗联心系群众、植根群众的革命精神,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既外无援军,又没有得到过国民政府在金钱上或物资上的支持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坚持斗争十四年之久,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把保护东北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杨靖宇把群众视为命根子。

抗联老战士黄殿君说:“军民的关系,说是鱼水之情一点不假,没有老百姓,抗联别说打敌人,连活都活不了。

”实践证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根本保证,也是东北抗联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弘扬以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为灵魂的抗联精神,紧紧依靠黑龙江的人民群众,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记挂百姓安危冷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情怀,时刻将人民的利益刻在自己的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人民的拥护。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为民增福祉作为工作之本,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凝聚起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