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上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范文大全)

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范文大全)第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容易再会难,因而以送别饯行表达深厚的情意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还记得学过哪些送别诗吗?2、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请看诗题(揭题),谁来读,指导读出节奏。
二、同时呈现,比较题意1、谈发现:比较这两个诗题,你发现了什么?① 都有一个“送”字。
② 都有地名。
③ 都有人名。
2、顺学情适时理解“之”“使”。
3、理解题目含义。
三、整体诵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都是送别诗,两位诗人会怎样送别自己的好友呢?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2、练读——指名读、正音、点评。
3、这两位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送别的呢?出示:——(时间),——(谁)在——(地点)送——(谁)去——(地点)。
朗读第一首诗前两句,填空。
4、感悟第一首诗的送别之景:①怎样的三月才叫烟花三月?在烟花三月的长江两岸,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理解“烟花”,学生想象画面)②这么美的景色如果让你用诗句来形容,你想到了哪句?③为什么是“西辞”呢?看地图分析。
5、感悟第一首诗的送别之景:①诗人王维又是在什么时间送别友人呢?学生读诗句,填空。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王维眼中看到的是什么?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窗外绵绵的春雨、依依的杨柳……。
)③窗外那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只看到“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看到柳,即生挽留、不舍之意。
王维多想再留留自己的好友啊,可毕竟皇命难违,重任在身。
20 古诗两首课件

斋诗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
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
,篆法绝妙。
docin/zxjixuecheng
docin/zxjixuecheng
作品信息
• 元·王冕《墨梅》
• 【名称】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体裁】七言绝 句
作品原文
• 吾(我)家洗砚池⑵头树,
• 个个(朵朵)花开淡墨⑶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
•
只流(留)清气⑷满乾坤⑸。
docin/zxjixuecheng
• 【注释】⑴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 ⑵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
• 里
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
•
化用这个典故。
•
• ⑶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
元朝著名画家
、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
、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
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
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
。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
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
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
山米与白鹤
贝特西.贝尔斯
20 古诗两首课件
生字词学习
docin/zxjixuecheng
docin/zxjixuecheng
阅读训练
docin/zxjixuecheng
docin/zxjixuecheng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 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 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侵略。
20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
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
"(《归来》)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
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吟诵。
②锤:敲打。
击:撞击。
③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
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20 古诗两首 课件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 鱼惊不应人。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读诗察人
20、古诗两首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可爱的小 娃娃撑着小船。他不时环顾四周,生怕被人发 现,因为他是偷偷溜出来采白莲的,正急着往 回赶呢!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偷采莲蓬还要隐 藏自己行走的踪迹。你看,小船划开铺满水面 的浮萍,浮萍久久难以合拢,留下了一道长长 的痕迹,早就把他的行迹给暴露了!哈哈!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童真童趣
童心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 。
诗中的牧童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20课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
又远
送芳
《 赋 得
王侵 孙古
古 去道
原 ,,
草 送 别
萋晴 萋翠
》 满接
[]
唐 别荒
代 情城
白 居
。。
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好朋友在阳春三月, 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故东)人:老朋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 茂,像浮动的烟雾。
(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 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 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 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 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 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孤单单一只船。 尽:看不见了。唯: 只。
“孤帆”并不是说浩 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 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 船上。
填空练习
“之”的意思是(去 )。 “广陵”是现在的(扬州 )。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孟 浩 然 )。因为 (黄 鹤 楼 在 扬 州 的 边 ),所以说“西辞”。
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 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 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 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 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 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 言表。
打造精彩课堂:《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教案分享

打造精彩课堂:《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教案分享】诗歌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对语言的感觉和艺术审美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一堂富有艺术性的诗歌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诗歌素养和表达能力。
【1 高中语文课程背景】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对诗歌的教学应该是必修部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和思辨能力,在选择诗歌材料时,可以借鉴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阅读《20古诗两首》,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能力。
【2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兴趣,为课程的出彩打下基础。
同时,也需要精心准备一些教具和材料,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本节课主要使用《20古诗两首》这本诗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教学课件:通过PowerPoint制作一些有趣的PPT课件和相应的配图,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教学笔记:准备一些参考资料和范文,让学生在课后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选用一些诙谐幽默的内容或者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2)阅读文本:教师可以按段落或者整首诗进行朗读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20古诗两首》中的每一句话和节奏。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每一篇诗歌的思想境界和表达技巧。
(3)朗读练习:通过对古诗的重复和朗读,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朗读和解译这些诗歌,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4)思考提问: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比如:“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试图表达的是什么情感?”等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课件

拓展延伸
李白在与孟浩 然分别后的第二年, 又写下一首《江下 行》来怀念友人: 去年下扬州, 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
王维的这首 《送元二使安西》,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 挚的惜别之情,饱 含深情,略带惆怅 却不失雄壮。这首 诗以它情谊殷切、 韵味深长而广泛流 传。
课堂演练
1.多音字组词。
zhāo (朝霞) 朝
chshě (舍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堂演练
3.两首诗各自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 恋的感情,也写出来祖国河山的壮丽 美好。
第二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 祝福。
词语解释
天际:天边。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更:再。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含有“烟”的成语 浩如烟海 杳无人烟 烟消云散 不食烟火
烟花三月
七孔生烟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1.第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 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2.第二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雨中为朋友送行时劝酒 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重难点解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 去、往的意思; “广陵”: 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在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重难点解析
黄鹤楼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 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 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文人 墨客在此题诗作画而闻名。李白就在此为送别友人孟浩然 而题诗。
【教学】20古诗两首

1、指导解题。
“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
2、简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学古诗。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
(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
(2)齐读诗句。
(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蓬头:头发散乱。
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
垂纶:纶,诗中指钓鱼用的线。指钓鱼。
(4)指导看图,讨论。
2、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题目叫《池上》。板书课题,理解诗题。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习新词:浮萍,踪迹,理解词意,练习书写。
(3)齐读诗歌。简单说说池塘上发让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4、朗读课文,弄清诗句抓住了哪几种事物来写的?
5、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字、词语、意思、古诗等等)
7、通过学习,还有哪些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收集胡令能的资料。
方法指导:先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仍没有解决的问题。
四、作业
默写古诗《小儿垂钓》,再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自由交流
齐读
自由交流
尝试自学
指名读,正音
交流词义
交流
指名说
交流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一、联系诗文填空。
《池上》、《小儿垂钓》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的形象。《池上》一诗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 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 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 言表。
《送元二使安西》是关于友情的 一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友情 的诗句呢?
• 指导书写
•君
舍
《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 唐 代 白 居 易
又远 送芳 王侵 孙古 去道 ,, 萋晴 萋翠 满接 别荒 情城 。。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唐] 王勃
海 内 存天 知涯 己若 ,比 邻 。
落 日 故 人 情
浮 云 游 子 前 路 无 知 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气氛 。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 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 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 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安西 阳关 渭城
西域都护府
玉门关 阳关
长安
送:送别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 常,在兄弟中排行老 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 使。 安西:唐代安西 都护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车县。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 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 县。 ④渭城:在今陕西咸阳。 ⑤浥:润湿。 ⑥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⑨故人:老朋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 名诗人,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 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