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在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不同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①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①用手把袋子拦“腰”聚拢起来握紧。
②后面成了一个鼓鼓的“储蝇室”。
③苍蝇便“嗡嗡”地。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句式运用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分析其中的句式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分别写了孩子们捕虾和做“捕蝇器”捕苍蝇的事情,请分析这样选材的特点。(3分)
江西省吉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指那些规模较小、形状多样,能巧妙利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①,也为群众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园绿化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提出更多需求,这些选址灵活、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园正好可以弥补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绿色空间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以下两段分别来自《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全卷七大题,20道小题;120分,用时120分钟。

编辑人:丁济亮2、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内,否则无效。

试题卷自己妥善保存。

3、请认真审题,仔细、规范答题。

用优异的成绩展示自己的风采。

祝同学们考试成功!一、基础知识考查(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憧憬.(chōng ) 顷.刻(qǐng) 面面相觑.(qù) 茫.然若失(máng) B.洗濯.(zhuó) 潜.意识(qián) 落落..大方(luò ) 销.声匿迹(xiāo)C.晨曦.(xī ) 连翘.(qiáo) 从从..容容(cóng ) 充.耳不闻(chōng)D.享誊.(yù ) 玷.污(zhān) 磨刀霍霍..(huò) 蓑.草连天(shuāi)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从没想过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和美丽联系在一起。

他已经是71岁高龄,但依然显得,活力,不乏和幽默。

A.即使能干充足机智B.尽管精干充沛睿智C.即使能干充沛睿智D.尽管精干充足机智3.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非常难道仍然经常B.对于参加不仅鲜艳C.雕琢我们什么两遍D.笑柄品德动摇迅速4.将“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着迷。

”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B)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C)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D)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二、学习方法考查——圈点勾画和批注(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

江西省南昌市首批示范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首批示范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首批示范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三2013-09-17 16:03江西省南昌市首批示范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39分)一、选择题(1-6题,18分,每题3分)1. 下列各项中每组词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变徵(zǐ)晕(yūn)船拮据(jù)一蹴(cù)而就B.症(zhâng)结彤云(tóng)棕榈(lǚ)繁文缛(rù)节C.召(zhāo)集孱(càn)头框(kuàng)架数见不鲜(xiān)D.连累(lěi)撺(cuān)掇木讷(nâ)咬文嚼(jiáo)字2.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A.枭首啰索病恹恹不落言荃B.光碟弓驽笑咪咪棉里藏针C.国粹尺牍汗涔涔唉声叹气D.流弊神祗乱糟糟盖莫能外3.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B.专家们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着眼于城市下个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定了这座大桥的通航标准。

C. 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D.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4.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A.“每年雪顿节期间我都会带着全家人过来看藏戏,人太多了,都得早点来占座。

”62岁的索朗扎西说,过雪顿节不看藏戏就像过藏历年没吃“古突”一样(古突是藏族人过年时必须吃的食物,由人参果、萝卜等九种食材熬制的面食)。

B. 在乡村住得久了,周围的鸡呀,鸭呀,牛呀,羊呀,还有山水、草木都给你亲近感。

2012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2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2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新题目2012-05-29 0738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本次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口讷.(nâ)祓.(fú)除铜枝铁干.(gàn)如椽.(yuán)大笔B.衬.(chân)托坊.(fāng)间博闻强识.(zhì)怅望低徊.(hu í)C.中.(zhîng)风棱.(1ãng)角令人咋.(zhà)舌洁身自好.(hào)D.媲.(pì)美供.(gōng)述轻鸢.(yuān)剪掠得鱼忘筌.(q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博弈震撼形将就木临近年底B.炫富怄气自顾不暇树木葱笼C.发轫磕绊气势汹汹不尽人情D.陷阱倾轧弱不禁风克敌制胜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代的动乱、国家的衰微,使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恢复到国家以前的状态而不改弦易辙....是于事无补的。

B.年轻女性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能照出人影的东西,总喜欢凑过去照几下——你看,她又在玻璃窗前顾影自怜....了。

C.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的话想说。

既然谁都不想第一个开口,那我就先说说我的一家之言....吧!D.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厉兵秣马....,励精图治,出现了著名的“康雍乾盛世”,给社会带来了太平景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有患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自行打开胶囊,只服用里面的药粉。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服用胶囊类药品一定要遵照医嘱,千万不可自作主张。

江西省南昌市二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二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11月联考物理试题

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南昌市两校(南昌一中、南昌十中)联考试卷2012.11.16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法拉第是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在电磁学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如同伽利略、牛顿在力学方面的贡献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他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关于静电场场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E=F/q 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 与q 成反比,与F 成正比B .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检验电荷的正负有关 C .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 D .电场中某点不放检验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2.有一负电荷自电场中的A 点自由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它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A 、B 所在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中的( )3.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m ,带电量均为+q 的a 、b 两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 的细线悬于O 点,将另一个带电量也为+q 的小球c 从O 点正下方较远处缓慢..移向O 点,当三个带电小球分别处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上时,细线的夹角恰好为120°,则此时细线上的拉力大小等于( )A .mgB .mg 3C .2232l kqD .223lkq4.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V 1、V 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ΔU 1和ΔU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L1、L 3变暗,L 2变亮 B .小灯泡L 3变暗,L 1、L 2变亮A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B .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C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D .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的电势为0V ,点A 处的电势为6V ,点B 处的电势为3V ,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200 3 V/mB .200 V/mC .100 V/mD .100 3 V/m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韦叔裕字孝宽。

大统五年,进爵为侯。

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

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

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

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

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

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

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

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简战士屯堑。

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

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

孝宽复长作铁钩火竿一来以钩遥豁之松麻俱落。

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

神武无如之何。

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乃射募格【注】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

”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

”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

”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

其夜遁去。

后因此忿恚,遂殂。

(节选自《北史》)材料二: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节选自《三国志》)【注】募格: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1.材料一中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孝宽复A长作铁钩B火竿C一来D以钩E遥F豁之G松麻H俱落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文中指面对、向,与《琵琶行并序》中“曲终收拨当心画”的“当”意思相同。

201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2013南昌“二模”)

201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2013南昌“二模”)

201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2013南昌“二模”)新高考新题目2013-05-01 21442012—2013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文本次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

满分l50分,测试时间l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l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冗(rǒng)赘殒(yǔn)身按捺(nà) 屏(bǐn)气凝神B.姣(jiāo)好症(zhâng)状榫(sǔn)头安土重(zhòng)迁C.叱咤(zhà) 殷(yīn)红禅(shàn)让应(yìng)运而生D.挫(cuò)折憎(zēng)恨颔(hán)首所向披靡(m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缅怀军需编缉礼尚往来B.平添箴默官邸委曲求全C.急躁赝品脉膊出类拔萃D.诬赖效尤晕眩老羞成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好作文题,能让考生将对生活和生命的想象与细节溶入其中,从而诠释其中蕴含的深层次内涵。

B.这本书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批判建设同在,真知灼见频现,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

C.压岁钱,对孩产来说本是·种关爱,但现在有些孩子,不仅不存感恩之心,而且滋生挥霍之念。

D.央视蛇年春市晚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党的历史上,抓作风、讲廉政并非首次,那么这一回靠什么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会沦为“一阵风”?B.“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大太热了,屋子里太闷!”C.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原文“《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其文体特色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江西省南昌市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高三语文试卷第Ⅰ卷(共36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刀俎(zǔ)打烊(yàng)渣滓(zǐ)戛然而止(gá)B.澄清(dâng)惩戒(chãng)逡巡(qūn)轻手蹑脚(niâ)C.迥乎(jiǒng)鳏夫(guān)訾詈(cǐ)半身不遂(suí)D.畏葸(xǐ)框架(kuāng)偏袒(tǎn)锲而不舍(qi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星晨发轫惺忪引吭高歌B.嗔怪称颂斑斓气凌霄汗C.促狭简捷攀缘逆情背理D.萌蘖锻练葳蕤不知所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个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受歧视、受奴役的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B.山区农村建造房屋应尽可能避开山脚,因为一旦突发泥石流灾害,山脚下的房屋将首当其冲....。

C.比赛前,他踌躇满志....地对队友说:“虽然面对的是个强大的对手,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他们。

”D.因为冯小刚和前期如火如荼....的宣传,《一九四二》毫无争议地成为2012贺岁档最不能忽视的华语电影。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B.亡国之君李煜的一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人能够领会到作者繁华失落之后的哀伤。

C.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些盒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B.北京、上海等人口输入地区比其他省市享受了更高的高考录取率,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如何防止“高考移民”和维护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成了相关部门亟待改善的问题。

C.日前,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从11月下旬开始,面积最大的我国淡水湖鄱阳湖迎来越冬候鸟聚集的高峰期,预计本月底到下月初,候鸟迁徙将达到最高峰。

D.发展水上观光旅游,必须以水上交通为前提,对此有关部门已有考量:发展“水上的士”。

这不仅可为水上交通创造条件,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还可带动“环城水上游”。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孔子对此不屑,并将樊迟看作小人。

孔子认为,从政者重视了礼、义和信,百姓就会尊敬、服从他,无须自己去种庄稼。

由此可见,孔子虽然是为了强调儒家的思想,但也表现了他思想上落后的一面。

(《论语》)B.复活节后的一个礼拜天的早晨,克洛德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极其丑陋的畸形儿,这个畸形儿被人遗弃在巴黎圣母院前廊左侧一个专门放置弃儿的木榻上。

克洛德为这捡来的孩子受了洗,并给他取名为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 C.赤壁大战后,孔明抢先夺去荆州,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然后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

接着周瑜想借机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孔明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他只有仰天长叹,连叫数声而死。

(《三国演义》)D.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

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家里,与他的女儿结下情谊。

但大卫对律师雇用的一个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科波菲尔》)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百戏之祖”的称号象征着昆曲在拥有三百来个剧种的中华戏曲版图内所拥有的崇高地位。

其“盟主”之位的形成,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独特的文化身份:昆曲几乎是所有剧种中唯一拥有雅文化传统的剧种,很受文人士大夫们的肯定和推崇。

但这背后有一个看上去很怪异的现象:从事昆曲职业的艺人与伶人们,并没有改善千百年来形成的被丑化被侮辱的形象。

作为昆曲文化真正的载体,他们虽然并没有在现实舞台上消失,但却在文化象征体系里缺失了。

昆曲演员也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其文化体系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演出文化长期处于评价系统中最弱势最低级的一端。

演出文化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如演员、剧场、观众、剧目往往成为政治力量威权打击的对象。

不过大量的史料又向我们证明:历代统治者对于戏曲演出文化真实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他们既打压又拉拢,既觉得卑俗低下又觉得兴味盎然。

尤其到了明清时代,这种矛盾因为戏曲演出文化的高度发展而显得格外突出。

其实从元杂剧开始,文人们就在寻找着一种可以被主流文化接纳的参与戏曲文化的方式。

文人解决这个文化史上的矛盾,关键之处在于他们从戏曲整体之中单独提升了“曲(包括词和乐)”的价值,并将其拔高,高于整体中其他一切元素之上。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曲的独立化”。

到了明清,戏曲整体中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体制完全不对等的待遇,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待遇:一方面“曲”在被不断地雅化、美化、文人化;另一方面“剧”的内容在进一步丑化、俗化、受打击。

打击与丑化主要有两点表现:一是国家威权的大规模删戏、禁戏;二是对艺人活动进行限制管制。

国家政权频繁发布管制政令,反过来也让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昆曲中以演出为主体的“剧”,越禁越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个“普及性”的现象,伴随着十八世纪昆曲普及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中国戏曲基本完成了它的程式化体系建设。

“曲”与“剧”,它们本是同宗同源,却不能同呼吸共命运,一切肇始即是十八世纪昆曲内部的历史性分离。

虽然从大的范畴看,它们还处于一个文化系统内,但各自的趋向造成了它们“平行发展”的命运。

在各自发展成就的掩盖下,造成了昆曲事业整体的下行。

进入新世纪,中国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为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是否意味着昆曲作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的回归已经开始?(节选自《昆曲文化的结与解》,有删改)7.下列对昆曲文化真正的载体在文化象征体系里缺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演出文化长期处于评价系统中最弱势低级的一端。

B.统治者对戏曲演出文化往往取“恩威并施”的矛盾态度。

C.演员、观众、剧场、剧目往往成为政治力量威权打击的对象。

D.从事昆曲职业的艺人和伶人们往往是被丑化被侮辱的形象。

8.下列关于“戏曲整体中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曲”“剧”之间保持一种“间离”。

从元代开始,文人们就在寻找一种可以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方式。

B.文人从戏曲整体之中,单独提升了“曲”的价值,将“曲”“独立化”,说明“曲”比“剧”更受欢迎。

C.到了明清时期,国家威权之下采取的措施及对艺人活动的管制显示出“曲”“剧”完全不同的命运。

D.十八世纪昆曲内部开始分离,虽然从大的范畴看,“曲”“剧”还处于一个文化系统内,却各自“平行发展”,不能同呼吸共命运。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正因为昆曲是所有剧种中唯一拥有雅文化传统的剧种,所以昆曲被称为中华戏曲的“盟主”。

B.十八世纪昆曲发展有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伴随昆曲的普及化进程,“曲”“剧”各自发展而昆曲事业整体下行。

C.虽然明清时期国家政权频繁发布管制政令,但昆剧却越禁越发展,甚至出现了“普及性”的现象。

D.中国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说明昆曲作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已经开始回归。

三、(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思明,字士瞻。

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

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

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孽。

一日,召右丞何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入,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人吐音,大似侍仪舍人。

”右丞对曰:“正由舍人选为掾。

”帝奇之,曰:“斯人可用。

”明日,擢为大都路治中。

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乃改湖广行省都事。

元贞元年,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

延祐元年,进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

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

径路一开,来者杂沓。

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

”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

”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

久之,近臣疾其挂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

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

”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

五年,除西京宣慰使。

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

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

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

”帝问:“为谁?朕能从汝。

”哈散再拜谢曰:“巨愿得张思明。

”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

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

”未几,升左丞。

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重纪至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选自《元史·张思明》,有删改)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辟:征召。

B.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切:急切。

C.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怏怏:不高兴。

D.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揆:揣度,估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径路一开,来者.杂沓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C.帝劳以.端砚上尊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D.尤明于.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张思明“勤政”和“不阿”的一组是①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②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③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④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⑤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⑥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④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

(4分)(2)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

(4分)(3)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

(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