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理性之光导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

第14课理性之光导学案课时:2课时❶教材重难点【知识•梳理】孟德斯鸠1、启蒙运动的兴起(1)兴起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③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3)主要主张:①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②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4)意义:启蒙学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3、孟德斯鸠: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主要著作及主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
(2)积极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课堂检测】1、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是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洛克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2、下列对启蒙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启蒙思想家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②启蒙思想家提倡人文主义③运动的兴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④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③D.②③④3、关于孟德斯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B、被成称为启蒙运动的领袖C、在国家制度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D、他的政治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知识•梳理】伏尔泰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基本主张:(1)强烈反对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3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14课 理性之光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的斗争。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二、启蒙运动的表现三、启蒙运动的影响1.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史料一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①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史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②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解读](1)史料一是原始文献史料,主要讲述了康德运用理智的主张。
①表明启蒙先驱们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判断一切事物。
(2)史料二是原始文献史料,是恩格斯对启蒙思想的评价。
②说明了启蒙运动的重大历史作用。
[思考]根据两则史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提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发展,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2)启蒙运动把论述问题的角度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无神论完全否决了任何宗教与神学,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提出了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后来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 学案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理性之光1.启蒙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深入展开。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①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②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性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辨误区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区别(1)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2)理性主义: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例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点拨: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所谓理性,就是人的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答案:A(1)启蒙运动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不披任何外衣,直截了当提出政治主张。
(2)它公开宣称“主权在民”,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它提出的三权分立、以法治国等政治蓝图明确而又具体。
【例2】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构想,并为后来的各国革命所实践。
下图为法国大革命中处死国王路易十六的场景,这体现的是法国哪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A .霍布斯—社会契约B .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 .伏尔泰—君主立宪说D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点拨:处死国王路易十六的理论依据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只要统治者违反民意,撕毁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14课理性之光-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2.培养学生对文明发展的态度,重视世界文明的交流、借鉴和互相成就;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保持本土文化特色,实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文明精神。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明2.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3.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4.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用数学中的函数作为导入,引出文明的概念,因为文明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函数。
3.2 正文(40分钟)3.2.1 什么是文明文明不同于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程中所创造的思想、知识、价值观念、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共同体,而文明则包括对环境的改造,社会的组织和制度构建等方面。
3.2.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程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语言、工具和火的使用,开始了社会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如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
3.2.3 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不同特征传统文明侧重于稳定、永久、宗教、环境,而现代文明则偏向于变化、短暂、理性和科学技术。
另外,传统文明强调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发展,现代文明强调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
3.2.4 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中华文明强调统和、和谐和大同,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优良传统。
在传统文明中,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贡献巨大;而在现代,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崛起也引人注目。
3.3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文明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明和文明的发展历程。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关联和扩展,将文明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整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学科的知识。
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4课 理性之光学案

第14课理性之光课堂预习·温故知新温故知新1、简述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主张。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新课感知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欧洲启蒙运动的内涵和历史背景1、启蒙运动的兴起(1)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2)主要主张:①提倡用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②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③把批判锋芒直指及其体系(3)核心思想:。
(4)兴起背景: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发展。
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发展壮大。
思想:反对______________的深入开展。
深受_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的影响。
科技: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启蒙运动的历程:(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孟德斯鸠、、卢梭等代表人物。
(3)扩展:德国,代表人物。
二、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三、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人权、民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启蒙运动不仅为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堂学习·互动探究知识精讲一、理解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重大发展?【反对】二、17——18世纪,当欧洲启蒙运动开展时,与此同一时代的东方中国也出现了新思想。
比较他们的异同,并分析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提示:从经济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时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策等角度分析)。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4课 理性之光 学案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一、启蒙运动的背景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二、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理性主义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这种理性就是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
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所以启蒙思想家始终是集中力量,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政治主张及其评价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
这一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
它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强烈抨击天主教会,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对封建王权予以坚决的否定。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他。
黑龙江省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缺答案

第14课理性之光【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一、启蒙运动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1、发展;(经济)2、新兴_______阶级反对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深入开展(政治)3、、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思想文化)二、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_意识,提倡用_______来判断事物,敬畏_______,尊重________,把批判锋芒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思想条件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2思想:代表作是《___》,提出了学说,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彼此平衡,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
3.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二)伏尔泰:自由平等1.地位: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2.思想:伏尔泰猛烈抨击____________的黑暗统治和_______________的腐败,主张________是天赋人权,只受________支配,歌颂________,建立_______君主制,倡导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影响:后人评论说:“_______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三)卢梭:社会契约1.地位:启蒙思想家中最为_________的民主主义者。
2.思想:卢梭的重要代表作是《______》,其思想主要包括“__”学说和“”口号;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________,主张创立____________国;他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4课《理性之光》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4课《理性之光》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本节内容《理性之光》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教学,在正确分析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
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中本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一、基本情况分析(一)教材的分析1.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因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难点一: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难点二: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3.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二)学生的分析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
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
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强。
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理性之光[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启蒙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3.孟德斯鸠(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判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平等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张(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情地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张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主张: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1.主张(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2.影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五、启蒙运动的意义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题一启蒙运动的原因、中心、代表人物、性质1.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中心(1)中心:法国。
(2)核心理论: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1)伏尔泰:自由、平等、民主。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口号。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4.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们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根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答案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一、一、二、四”归纳启蒙运动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发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主题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在涉及领域上,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在思想特征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揭露宗教禁欲主义道德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他嘲讽道:如果丈夫在妻子门口发现有僧侣的鞋子,那就要赶快走开,因为教士为了上帝在拯救他的妻子。
请结合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抨击宗教禁欲主义,这一批判有何历史意义?如何认识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更加彻底?答案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量。
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国”提供舆论准备。
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图示法展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答案 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直接得知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解释,故可排除。
2.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洛克D.卢梭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
3.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
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张和尊重他人的原则答案 C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
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肯定,肯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C.争取人身自由权D.享有政治参与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卢梭的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内容“妇女……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妇女参加公共集会,反对妇女享有政治参与权。
5.启蒙运动是欧洲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①提出尊崇理性②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③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歌颂自然的人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③是智者学派提出来的,④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使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什么学说?该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何影响?(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一与材料二各侧重于什么?答案(1)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
(2)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后来发展成为三权分立学说。
影响: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材料一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材料二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归纳概括。
第(2)问旨在考查三权分立学说及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要注意从“自由”角度加以思考。
【阅读与思考】(教材P57)提示(1)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文艺复兴开启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新高潮。
(2)在反封建层面上,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带有更加强烈、更明显的政治革命性质,它要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做舆论准备,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3)在反教会方面,启蒙运动把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与批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直接联系起来,使斗争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解析与探究】(教材P57)提示霍尔巴赫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机械唯物论,并撰写了一系列无神论著作抨击基督教和教会。
启蒙思想家抨击宗教禁欲主义,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量,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王国”做舆论准备。
【自我测评】(教材P58)提示 1.(1)孟德斯鸠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民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卢梭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说;康德提出了“人非工具”的哲学观点。
(2)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使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尊重;启蒙运动还进一步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并把反宗教、反封建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动员。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而启蒙思想家则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而且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许多设想,如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主张,卢梭提出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