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二首--敕勒歌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18-2《古诗二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18-2《古诗二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敕勒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敕、勒、庐、笼、盖、苍、茫”等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敕勒川的辽阔和美丽,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准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2.难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诗歌所蕴含的豪放风格。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有高山、有大海、有森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大草原。

(板书课题:敕勒歌)2.播放一段关于大草原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5.全班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阴”:左右结构,左边是“阝”,右边是“月”,注意“月”的写法。

“似”: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以”,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比例。

“野”:左右结构,左边是“里”,右边是“予”,注意“里”的笔顺。

“苍”: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仓”,注意“仓”的写法。

“茫”:上下结构,上面是“艹”,下面是“汒”,注意“汒”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书空。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四)理解诗句1.学习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出示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在阴山脚下。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0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初步了解吟诵,练习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以及对古诗吟诵的认知、练习。

教学道具:草原风光图片、歌曲,PPT教学过程:四部教学法:读韵味——明诗意——-写意境——-吟诗情一、情景导入,丰富认知播放草原风光的歌曲图片,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

师: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师: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2、学生划节奏自由练习读。

3、多种形式的读古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想读?4、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意1师: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2四人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生:“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寺、庐、野”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宿⎩⎨⎧s ù:住宿风餐露宿xi ǔ:一宿xi ù:星宿似错误!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京:惊(惊讶)——凉(凉风)——晾(晾晒)——谅(原谅)危:跪(下跪)——脆(干脆)——桅(桅杆)白发(苍苍) (苍翠)的松柏(苍白)的脸色 (苍老)的面容(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2.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敕勒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野”等5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吗?想去吗?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出示草原图片)2、你们从这些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3、师:山高高,天蓝蓝,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中领略草原风情吧!4、书写课题:敕勒歌二、解诗题,知背景敕勒: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三、熟读诗,析字词1、借助拼音大声的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完后圈出生字、新词。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字词,并互相检查提醒,试着把字词读准确;3、检查生字词,纠正字音;敕勒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1)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诗句的节奏,并画出节奏线。

(2)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诵读。

过渡:诗会读了,那么这首古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呢?我们一起去学习!四、明诗意,入诗境方法:结合图片,想象画面,猜出诗句1、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2)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3)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两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针对学生的问题讲明诗意(5)指导朗读(板书:辽阔无边)2、理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很多的羊群。

)自由读读后两行诗。

2019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2

2019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2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会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将课文至少读3遍以熟悉,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课后生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具准备
PPT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集体)
二次备课(个人)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课题
18.古诗二首
备课人
谭少莉
备课时间
2020.9.3
讲课时间
审查人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会认6个字,会写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反思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