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桃李,谁承衣钵?
门墙桃李造句大全

门墙桃李造句大全
1. 门墙桃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 门墙桃李,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盛开。
3. 他家门墙桃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之才。
4. 我们家门墙桃李,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好公民。
5. 小区门墙桃李,大家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社区。
6. 她的家门墙桃李,都是学业超群的优秀学生。
7. 老师家门墙桃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8. 这个公司门墙桃李,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9. 农民家门墙桃李,都是种田经验丰富的农民。
10. 这家店门墙桃李,都是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员工。
12高山仰止复习

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 于人的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 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11· 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7·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 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 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 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提问: 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 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 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反复。 (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 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 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 善诱”的教育方法。(一点一分,简要分析一分。)
19· 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 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 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 不知量也。” 本章内容是子贡眼中的孔子。 【评析】 以上两章,都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的问话。可见 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他不能容忍别人 对孔子的毁谤,因为他已经得夫子之门而入,知其内在的 华美、丰富,在他的心目中,他的老师好比太阳月亮,无 人可以超越。能得学生如此的热爱、崇拜,可见孔子由内 而外散发的人格魅力。《论语》正是弟子们自发地记录下 了老师的言行以传其衣钵,并保存属于彼此的永久思念和 回忆。
赞美老师的诗句子作文精选170句

赞美老师的诗句子作文精选170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赞美老师的诗句子作文精选170句赞美老师的诗句子作文精选59句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形容敬畏讲台的诗句古诗

形容敬畏讲台的诗句古诗
讲台,是教师承载知识和智慧的地方,因此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崇敬和敬畏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古诗中形容敬畏讲台的诗句:
1. "敬畏讲台如圣殿,智慧之光照四方。
" 这句诗表达了讲台如同圣殿般神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2. "讲台高耸似玉峰,言传身教化学生。
" 这句诗通过将讲台比喻为高耸的玉峰,强调了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崇高的地位。
3. "讲台上坐真知己,学生虔诚如弟子。
" 这句诗表现了讲台上的教师如同真知己,学生则虔诚地对待,展现了讲台的威严和敬畏之情。
4. "讲台前后传经传道,学生虔诚心志虔诚。
" 这句诗强调了讲台是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地方,学生对它心怀敬畏,虔诚地学习。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讲台在古诗中的崇高形象,展现了人们对讲台的敬畏之情。
关于桃李的诗句

1.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出自唐·王维《晚春归思》2.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出自南北朝·薛道衡《昔昔盐》3.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出自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4.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出自宋·卢梅坡《春日》5.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出自唐·刘希夷《公子行》6.游人不乃雇,桃李独成蹊。
——出自宋·罗与之《商歌》7.西园作戏唤春回,桃李阴阴三万栽。
——出自南宋·陆游《种花》8.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
——出自北宋·黄庭坚《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9.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出自南唐·李煜《渔父》10.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
——出自唐·李白《古风其四十七》11.朝朝暮暮主人耳,桃李无言管弦咽。
——出自唐·元稹《有鸟二十章》12.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出自唐·张文姬《双槿树》13.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出自唐·白居易《武丘寺路》14.绮罗因片叶,桃李谩同时。
——出自郑遨《与罗隐之联句》15.园林经难别,桃李几株存。
——出自唐·齐己《酬元员外》16.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
——出自唐·崔湜《饯唐州高使君赴任》17.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出自唐·冯延巳《舞春风》18.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出自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9.远期难可托,桃李自依依。
——出自唐·赵嘏《昔昔盐二十首·花飞桃李蹊》20.鱼龙振鳍熟睡醒,桃李一笑韶颜开。
——出自南宋·陆游《雷》21.蘋苔嫩色涵波绿,桃李新花照底红。
——出自唐·万齐融《三日绿潭篇》22.绮罗纤手制,桃李向春开。
——出自唐·宋之问《剪彩》23.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关于劳动有关的诗句

关于劳动有关的诗句1、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李白〔唐代〕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乡村四月翁卷〔宋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5、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宋代〕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卖炭翁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宋代〕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8、观打鱼歌杜甫〔唐代〕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9、渔翁柳宗元〔唐代〕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形容老师的成语

形容老师的成语形容老师的成语1传道受业受:通“授”。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 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
光未然《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亦作“老手宿儒”。
出处:无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描写老师的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
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出处:无他是我的良师诤友。
白首北面北方:在古代,南方是崇敬的,北方是谦卑的,意思是学生尊敬老师。
都说老了还是老师。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古人都知道~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有关劳动者的古诗

有关劳动者的古诗1、《农家》唐代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2、《古风二首/悯农二首》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陶者》宋代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咏田家/伤田家》唐代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5、《村居苦寒》唐代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6、《田上》唐代崔道融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7、《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观田家》唐代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9、《别州民》唐代白居易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10、《农父》唐代张碧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墙桃李,谁承衣钵?
作者:
来源:《音乐爱好者》2016年第05期
过去两百年以来,俄罗斯钢琴音乐艺术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壮大。
钢琴家们以完善的技巧、敏锐的乐感和个性的品位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听众。
如今,全球化致使过去所谓“钢琴学派”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但俄罗斯民族仍以极富特征的音乐品质为我们树立典范。
他们在音乐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及鲜明的艺术性等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其中的代表包括安东·鲁宾斯坦、谢德林、伊戈尔·克鲁托伊、塞缪尔·富恩伯格以及本场音乐会的主角尼克拉伊·马冉拉(Nikolai Mazhara)。
2016年3月26日晚,月明星媚,在上海大剧院舞台的聚光灯下,马冉拉信步走到钢琴前,浅笑而躬。
这位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大手一挥,铺开了一场“黑白键上的斯拉夫图景”。
马冉拉
明净清晰的结构感
上半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作品第39号第2、3、4、5首,斯克里亚宾的《第四钢琴奏鸣曲》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段。
这几部作品均作于二十世纪上半叶,都是战火下的音乐,却有着迥然相异的风貌。
正如我所料,身为作曲家的马冉拉有着极高的结构感。
在这一点上,他的演奏令我想起了多年前聆听查尔斯·罗森录音的感受,耳听音响如目观乐谱,清晰、明了。
如开场曲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作品第39号第2首,呈示段内的句读之间有着微不可察的顿感,中段则以截然不同的力度和音色大刀阔斧地进入,毫不犹豫。
斯克里亚宾的《第四钢琴奏鸣曲》混杂了轻盈透亮的漂浮感与冲动紧密的节奏张力。
面对这样一位神秘莫测的音乐家,史上有无数人或是演奏不尽人意,或是望而却步,就连拉赫玛尼诺夫都曾在斯克里亚宾的悼念音乐会上被喝倒彩。
我听过的最高质量版本出自嫡系传人索夫罗尼斯基之手,但他的演奏极不稳定,炫如惊鸿,烂若糟糠。
马冉拉则再次体现了他对整体结构的高度把握,第一乐章的自由玄妙与第二乐章的节奏动力对比鲜明。
直到再现第一乐章主题时,马冉拉运用自由节奏,对旋律进行拉伸强调,使之如同混沌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归途。
韧如钢丝的金属音质
半场已过,四首音画练习曲的处理相对中规中矩,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则更具个性。
只有看到这部作品的乐谱,才能知晓那错综复杂的节奏有多么恼人。
马冉拉以精准的律动展现出斯克里亚宾音乐中的冲动与紧张,但我认为上半场最为出彩的还是普罗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剧改编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冉拉有着紧实到近乎薄脆的音质,在这一点上他与里赫特的绵厚截然不同,倒是与壮年时期的普列特涅夫相似,但他们两者在音乐结构和乐句的处理上也完全不同。
马冉拉的金属音质坚硬而有韧性,加之与生俱来的节奏紧张度,同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特质天然契合。
如果说在面对拉赫玛尼诺夫的浓重与悲情、斯克里亚宾的玄秘与漂浮时,马冉拉是经过思索后的严谨表达,那么他在弹奏普罗科菲耶夫时则是全然投入的自然表现。
也正因如此,第二首《临别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才真正显示出了他那如铃铛般透亮的俄式音质。
马冉拉演出现场
尊重原谱的演奏态度
下半场以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首《魔鬼的诱惑》开场,搭配俄国里程碑式的作品、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尤其后者,因拉威尔的杰出配器而历久弥新,也因钢琴家的各种改编众说纷纭,在表演史上留下了数不尽的山峦高峰,其中以霍洛维兹的改编版和里赫特的原谱版为两极巅峰。
我原以为马冉拉会对原曲进行个人改编,但他尊重原谱的程度简直令人感动。
当然,这也得益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盛行的本真主义演奏方式,可见马冉拉骨子里还是一位严肃对待音乐的钢琴家。
比如,《侏儒》开头两次快速跑动,谱中标示第一次为“sempre vivo”(始终活跃),第二次为“meno vivo”(少一点活跃),马冉拉弹奏的两次跑动速度相差近乎三倍,而且句法、音色、音量都不相同。
再如《古堡》左手持续的八分音符动机,时而非连奏、时而连绵,与右手的歌唱旋律相互呼应,完全根据乐谱标示演奏。
古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今为“马冉拉有大才而不展”。
流畅冷冽的语句与速度
《图画展览会》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作品第39号第5首一样,是穆索尔斯基为了悼念画家好友离世而作。
在历史录音中,霍洛维兹以令人惊异的缓慢速度来表现沉痛感,阿什肯纳齐则以音量区别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马冉拉与阿什肯纳齐的相似之处在于干净
利索的跑动和流畅快速的乐句处理,他并不全然以力度体现层次感,更多依赖的是速度安排。
“漫步”主题在整套组曲中共单独出现五次,马冉拉交替运用刚性节奏与弹性节奏,使得每一次主题出现对比十分明显。
在第一、三、五次钟鸣般的“漫步”主题处理上,他运用律动规律的刚性节奏,速度也较其他演奏家更迅猛快速。
而第二、四次的主题则以赢弱的音色与稍带自由的节奏处理,似乎作曲家在疑惑。
马冉拉用这种速度、音色、语句上的对比安排来表达作曲家在接受好友离世这一事实的矛盾复杂的心理。
马冉拉
当“漫步”主题再次在《墓穴》中出现时,右手持续的颤音与隐约的主题音响如同魂灵鬼火。
马冉拉在弹奏这一段落时的速度,是全曲的最慢极点。
他并没有开场便展示悲痛感,而是一步步推进,到最终不得不接受事实时才真正将哀恸释放。
令我百思不得解的是,当“漫步”主题第一次以单音旋律呈示时,偶有了漏音和错音现象。
事后才得知,原来是音乐会钢琴临时出了问题,中音区的升D音有间歇性消音现象。
马冉拉能够在如此状况下,依旧技惊四场,体现出他作为成熟演奏家的丰富经验与巍然心态。
当最后的“基辅大门”结束时,我们早已在一幅幅图景中流连忘返。
在观众不绝于耳的掌声中,马冉拉为我们加演了一首他的中国好友明虹女士创作的钢琴作品《戏》。
难以想象一位外国人弹奏中国民族音乐的风味居然和我们如此贴近,在淡淡的旋律中,人生百戏拉开序幕。
接着,作曲家运用变奏手法对主题进行展开,愈加密集的节奏敲击如同锣鼓喧嚣,情至高点,后陡然回落,一声叹息。
然乐风回转,倏忽直上,高呼喝彩,戏终。
戏终,思未绝
已记不清在何处所得见闻,大意是说,学派的形成必有一脉相传的作曲家、数目可观的杰作和高度发展的演奏家。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马冉拉的这场音乐会可谓是沉博绝丽的一纸答卷。
我不禁联想,中国钢琴文化发展至今有百余年,仅看这千千万万的琴童便已然生畏,但这么多种子里,有多少颗可长成兼作曲、演奏、指挥于一身的能人?况乎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