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为政第二)

合集下载

论语(2.为政)阅读题

论语(2.为政)阅读题

《论语》(为政篇)阅读题一、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7分)甲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23.(1)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

(1分)(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4分)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24.孔子的“德政”有着丰富的内涵,说说上面这则文字体现了怎样的德政原则。

(2分)二、阅读两则文字,完成问题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B. 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群臣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

C. 段中孔子列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不会犯罪,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

D. 选文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

(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请结合上面的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

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

乙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文化尤为提倡的。

中庸,即以中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

指在生活中不走极端,凡事折中,处处调和。

论语ii试题及答案大全

论语ii试题及答案大全

论语ii试题及答案大全论语II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极端主义B. 折衷主义C. 调和主义D. 平衡主义答案:D二、填空题4. 孔子曰:“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答案:温故而知新5.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要求。

答案:君子喻于义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关于“礼”的观点。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规范。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仪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7.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简述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黄金法则”,意指自己不希望遭受的事情,不要去施加给别人。

在现代社会,这一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商业活动和国际关系中,强调尊重他人、公平对待。

四、论述题8. 论述孔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孔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为治国的根本,关心民众的福祉,实现社会和谐。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政治理念。

9. 分析《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知之者指的是知道知识的人,好之者是喜欢知识的人,而乐之者则是享受知识的人。

孔子认为,只有真正享受学习过程的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境界。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句子:“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分析孔子在此批评了什么行为,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答案:孔子在此批评的是那些用甜言蜜语和虚伪的外表来取悦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缺乏真诚,不利于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国学之论语(注音版)

国学之论语(注音版)

论语目录1. 学而第一 (3)2.为政第二 (5)3. 八佾第三 (9)4. 里仁第四 (13)5. 公冶长第五 (17)6. 雍也第六 (21)7.述而第七 (26)8.泰伯第八 (32)9.子罕第九 (35)10.乡党第十 (40)xué eř dį yī1.学而第一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bú yì lè hū r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ěn běn lìér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

论语·为政篇第二(3)原文【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评析】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2 9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

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

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

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原文】2 10 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注释】(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评析】。

《论语》卷二《为政》

《论语》卷二《为政》

《論語•爲政》卷二(凡二十四章)1、子曰:“爲政以德,譬[1]如北辰[2],居其所[3]而衆星共之[4]。

”注包曰:“徳者無爲,猶北辰之不移,而衆星共之。

”【注釋】[1]譬,《說文》:“譬,諭也。

”[2]北辰,《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

”郭璞《注》:“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3]所,《廣雅•釋詁》:“所,凥也。

”[4]“共”是“拱”的省略。

《說文》:“拱,歛手也。

”現釋爲環繞,環衛。

【翻譯】先生說:“以德治國,譬如北極星,安居其所居之處,(雖不言語),但眾星列峙錯居而環繞著它。

”2、子曰:“《詩》三百,注孔曰:“篇之大數。

”一言[1]以蔽[2]之,注包曰:“蔽,猶當也。

”曰:“思無邪。

[3]”注包曰:“歸於正。

”【注釋】[1]一言,《詩•關雎•疏》:“句則古者謂之爲言。

”是古時“一言”爲“一句”。

[2]蔽,《廣雅•釋詁》:“蔽,障也。

”鄭玄《注》:“蔽,塞也。

”包咸曰:蔽,猶當也。

(舉一句以當盡其理也。

)[3]思無邪,思,語辭。

邪,賈子《道術》:“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爲邪。

”【翻譯】先生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思無邪(歸於正)’。

”3、子曰:“道[1]之以政,注孔曰:“政謂法敎。

”齊[2]之以刑,注馬曰:“齊整之以刑罸。

”民免而無恥。

注孔曰:“免,苟免。

”道之以德,注包曰:“徳謂道徳。

”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注“格,正也。

”【注釋】[1]道,《釋文》:“道,音導。

”《說文》:“導,導引也。

”[2]齊,《廣雅•釋言》:“齊,整也。

”[3]格,《爾雅•釋言》:“格,來也。

”《釋詁》:“格,至也。

”來、至皆是歸於善的境界。

【翻譯】先生說:“以法教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統一民眾的思想與行爲,這樣百姓雖然會暫且免於刑戮,但不會感到恥辱。

以道德來引領百姓,用禮節來規范民眾的思想與行爲。

這樣百姓就有了恥辱感,從而會自覺地歸於善。

”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注“有所成也。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论语》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 ____(2)诲女知之乎____(3)其恕乎!____(4)传不习乎____2、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用原文句子填写)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迷惑;(2)教导;(3)大概、也许;(4)老师传授的知识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3)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3、任重而道远4、己所不欲,勿施于5、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论语》试题2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论语》 为政第二 (原文、译文、解读)

《论语》 为政第二 (原文、译文、解读)

《论语》2为政第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

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

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

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论语拼音版二

论语拼音版二

为( wéi ) 政( zhèng ) 第( dì ) 二( èr )论语为政篇第二章1子( zǐ ) 曰( yuē ) :为( wéi ) 政( zhèng ) 以( yǐ ) 德( dé ) ,譬( pì ) 如( rú ) 北( běi ) 辰( chén ) ,居( jū ) 其( qí ) 所( suǒ ) ,而( ér ) 众( zhòng ) 星( xīng ) 拱( gǒng ) 之( zhī ) 。

论语为政篇第二章2子( zǐ) 曰( yuē ) :诗( shī ) 三( sān ) 百( bǎi ) ,一( yì ) 言( yán ) 以( yǐ ) 蔽( bì ) 之( zhī ) ,曰( yuē ) :思( sī ) 无( wú ) 邪( xié ) 。

论语为政篇第二章3子( zǐ ) 曰( yuē ) :道( dǎo ) 之( zhī ) 以( yǐ ) 政( zhèng ) ,齐( qí ) 之( zhī ) 以( yǐ ) 刑( xíng ) ,民 ( mín ) 免( miǎn ) 而( ér ) 无( wú ) 耻( chǐ ) ;道( dǎo ) 之( zhī ) 以( yǐ ) 德( dé ) ,齐( qí ) 之( zhī ) 以( yǐ ) 礼( lǐ ) ,有( yǒu ) 耻( chǐ ) 且( qiě ) 格( gé ) 。

论语为政篇第二章4子( zǐ ) 曰( yuē ) :吾( wú ) ,十( shí ) 有( yòu ) 五( wǔ ) ,而( ér ) 志( zhì ) 于( yú ) 学( xué ) ,三( sān ) 十( shí ) 而( ér ) 立( lì ) ,四( sì ) 十( shí ) 而( ér ) 不( bú ) 惑( huò ) ,五( wǔ ) 十( shí ) 而( ér ) 知( zhī ) 天( tiān ) 命( mìng ) ,六( liù ) 十( shí ) 而( ér ) 耳( ěr ) 顺( shùn ) ,七( qī ) 十( shí ) 而( ér ) 从( cóng )心( xīn ) 所( suǒ ) 欲( yù ) ,不( bù ) 踰( yú ) 矩( jǔ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为政第二》
一、填空
1.子曰:“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 ),曰:‘思无邪。

’”
3.子曰:“(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4.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


6.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7.子曰:“生,( );死,(),祭之以礼。


8.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


9.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不敬,何以别乎?”
10.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子曰:“(),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3.子曰:“(),可以为师矣。


14.子曰:“君子()。


15.子贡问君子。

子曰:“( ),而后从之。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


17.子曰:“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18.子曰:“攻乎( ),斯害也已。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 ),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 ),禄在其中矣。


2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则敬;( ),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4.子曰:“(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5.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6.子曰:“非其鬼而祭之,( )。

见义不为,无勇也。


二、给粗体字注音
()()()()()
孟懿子人焉廋哉小人周而不比大车无輗谄也()()
举枉错诸直何为则民服
三、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
無齊違闕從發勸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