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解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诗以洞庭湖为背景,借景抒怀,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同时,通过赠诗给张丞相,孟浩然也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华。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从诗题来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包含了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望洞庭湖”,二是“赠张丞相”。

洞庭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

诗人选择洞庭湖作为写作背景,既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也为抒发情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而“赠张丞相”则表明了这首诗的创作目的和对象,即向当时担任丞相的张说表达敬意和诉求。

在诗歌内容上,孟浩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诗歌开篇即写“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洞庭湖在秋季水位高涨时的辽阔与浩瀚。

其中,“涵虚”二字表现了湖水包容天地的气势,“混太清”则进一步以天地的混沌状态来形容湖水的浩渺。

接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诗人以云梦泽为喻,形容湖面上水汽蒸腾的景象,同时用“波撼岳阳城”来描绘湖水波涛汹涌,仿佛能够撼动岳阳城。

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表达情感上,孟浩然借景抒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面对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诗人不禁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时局的艰难。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这里,“欲济无舟楫”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无奈表达,也是对时局无法把握的隐喻。

而“端居耻圣明”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盛世之中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懑之情。

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关注,也展示了他对国家社稷的忧虑。

在诗歌结构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采用了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

前四句主要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后四句则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诉求来表达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张丞相的敬意。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在内容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情感上则由浅入深、逐步升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徒:只能。
【10】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八月湖水平, 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齐平, 涵虚混太清。 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洞庭湖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 波撼岳阳城。 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
整个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与桨,闲居在 端居耻圣明。 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总结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阔大壮观的景象,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引荐而出仕的愿望。
三读诗歌,赏析诗句
一、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译: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齐平,水映 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两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 天相接的恢宏气势。
二读诗歌,读准节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内容
诗的前四句写“_望__洞__庭_湖__”描写了洞庭湖 壮丽雄伟的景象;后四句写“_赠__张_丞__相_ ”,“含 蓄地表达了_希_望__得__到__引__荐_而__出__仕__的__愿_望__。 “ 赠”因“望”起,为感兴之作。
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言张丞外相之举意荐

。(2分) 天空
• 7.诗中的“太清”意思是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义是

4.翻译“端居耻圣明”: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课件)29.诗词五首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29.诗词五首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 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 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 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 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 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 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颔联
气蒸云梦泽,
动——佳句
波撼岳阳城。湖 磅 礴 的气 Nhomakorabea势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颈联
发出感慨——双关:
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
欲济无舟楫, 无人引荐,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
端居耻圣明。 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的苦衷。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湖北鸿鹄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诗歌赏析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 设 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 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 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 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 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 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 两 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 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 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 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湖以北鸿有鹄为志的文化心传机媒。有限公司——助您成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宋朝文学家苏轼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张丞相不被皇帝重用,但其实也反映了苏轼对张丞相的政治改革措施持怀疑态度,心中充满矛盾和不安,觉得张丞相是那样贤德却又孤高自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有志难伸的感慨。

全诗为: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诗人在万顷碧波荡漾、茫茫水天一色的洞庭湖面上泛舟湖上。

看着洞庭湖的浩淼气势,仿佛湖水吞没了云梦泽。

看着浩瀚无垠的湖水涌向广阔的南国洞庭。

想要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船只。

正当作者感到深深的忧虑时,却听到有人正在湖边垂钓。

作者的希望破灭了。

于是只好在湖边搭起帐篷独居在此,心中徒然生出无限羡慕之情。

前两句,诗人先用一个“平”字点明初秋湖水与洞庭湖的关系,接下来用一个“混”字形容水色澄澈的特征。

可见,诗人将湖水写成水色一片浑绿,是因为它是混合了云梦泽湖水的缘故。

这是把洞庭湖比作镜子。

作者观察很仔细,眼界开阔,因此才能把洞庭湖水气蒸腾白茫茫的景象表现出来。

这两句诗突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气势,同时也含蓄地显示出湖面景物的丰富多彩,像云梦泽那样迷茫,又像岳阳城那样壮观,体现出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三四句写景,转而进入抒情。

本来无奈地准备“居”下去,做一个闲官,也胜过那些争名夺利、钻营的心机之徒,然而他又受到了内心良知的谴责。

因此他索性就“坐观垂钓者”,暗中观察那些忙碌的人们。

他感到不解和羞愧。

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本应站出来挽救时局,而如今却只能“坐观垂钓者”。

这里的“垂钓者”,实际是指那些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场中人。

作者借此指责了那些钻营沽名、忘掉了治国救民的人。

诗人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诗人在万顷碧波荡漾、茫茫水天一色的洞庭湖面上泛舟湖上。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外古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外古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气 蒸 云 梦 泽
涵 虚 混 太 清
八 月 湖 水 平
律诗
望 赠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
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抒情——诗人想出仕,
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主题)
律诗
首联
八月湖水平, 涵蓄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静——名句
颔联
波撼岳阳城。
动——佳句
律诗发出感慨——双关:
颈联
பைடு நூலகம்
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 欲济无舟楫, 无人引荐,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 端居耻圣明。 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的苦衷。
拓展延伸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 将至。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广为流传,点明
徒有羡鱼情。
主题 引典故、设喻。
《明日歌》、《今日歌》、《昨日歌》与诸君共 勉!! 《昨日歌》 昨日兮昨日, 昨日何其好! 昨日过去了, 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 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 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 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 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 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 见。干谒诗是不大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诗歌赏析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 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 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 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 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 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两 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 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 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 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 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 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 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 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 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 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诗歌赏析
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 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 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 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 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 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 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这两 句的意思是:德高望重,权倾朝野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 国政,造福万民,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 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谦卑遗 憾的字句之下暗含隐忍待发,将以有为的心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干谒[gān yè]: 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地位高的人]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静——名句
动——佳句
视 觉 , 听 觉 写 洞 庭 湖 磅 礴 的 气 势
颈联
言外之意:自己想做 官而无人引荐,不能 欲济无舟楫, 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 做官,为民谋利,深 端居耻圣明。 感惭愧。 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知 读 品 悟
诗 诗 诗 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 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 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 谒诗。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朗读欣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望 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
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 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
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
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朗读欣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4.翻译“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 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 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 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句字面意思是:坐看 钓鱼的人,(可怜自己无所依仗),只能白白羡慕那些垂钓 者了。寄托作者想入世却苦于无法入世,英雄报国无门的 无奈。 也可指想要干某事,却因条件不允许,只能眼睁睁看着 别人做,自己在一旁羡慕不已。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沒有船只。在這個 「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無事,想想深 觉可耻。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 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赏析:[《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 楫” 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 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 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 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 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 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 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 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 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 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 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 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
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
明确: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含蓄 委婉,不落俗套,于写景中表达感情, 明明求人引 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恰倒好处表达出自己的感 慨与渴望。 “欲济无舟楫”,是作者面对广袤的湖水而触发 之想。其实这是对自己现状的一个比喻:我自己还 是在野之身,要被录用进入士大大之列却没人接引, 这正如要渡过湖去却无舟船一样。为了不失自己的 身份,推说自己闲居不仕是有愧于当今的圣明天子 的。 最后两句揭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 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 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 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 有门径。
尾联
赏析
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壮景造势,势 涉情思。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 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 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 恢宏气度,“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 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 清之感。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润泽 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千溪万河。
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上几乎平接。 (天光映入湖面)湖水彷彿涵融著整个天空, 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气的天空。 赏析: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 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 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 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春 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 故 人 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也是五绝中的 写景名篇。寥寥二十个字,便刻画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秋江夜泊图。诗的起 句,既点明了旅途中停留的地方,也为诗人兴起愁思作了暗示,所以接着 的一句,正面说出了“日暮客愁新”的主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淡雅的水墨画。诗是艺术,是美,这首写羁旅之愁的诗, 把这“愁”写得美极,清新明朗,闲雅静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689---740)襄阳 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 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 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 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 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 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 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 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 的一首干谒诗。
遣兴(其五)
【唐】 杜甫 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 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 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 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 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 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 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 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 不驯的 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
中心思想
这首诗借景抒情,描写了洞庭湖 烟波浩渺、波涛汹涌的声势,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1.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 是 (续上)比喻的是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得鱼获,只 有聊表欣慕之情!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 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 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淮南子· 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 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 ,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 卑不亢,不失身份。
望 赠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
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抒情——诗人渴望出
仕,施展才华,干一番 事业。(主题)
首联 颔联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静——名句
动——名句
视 觉 , 听 觉 写 洞 庭 湖 磅 礴 的 气 势
颈联
发出感慨——双关: 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 欲济无舟楫, 无人引荐,不能在天 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 端居耻圣明。 为民谋利,深感惭愧 的苦衷。 广为流传,点明 坐观垂钓者, 主题引典故、设 徒有羡鱼情。 比喻。委婉的表 达自己想要做官 的愿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徒 有 羡 鱼 情
坐 观 垂 钓 者
端 居 耻 圣 明
欲 济 无 舟 楫
波 撼 岳 阳 城
气 蒸 云 梦 泽
涵 虚 混 太 清
八 月 湖 水 平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整体感知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 了这座岳阳城。 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 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 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 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使 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 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