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

合集下载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及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及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及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那么《郑伯克段于鄢》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

《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

讨论
当亲情与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如何选择?
学习目标
① 领略文化之美,体会时代背景 ② 品味语言之美,掌握字词用法 ③ 理解作者用意,体味人物塑造 ④ 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关联知识
《左传》 与
《春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与侧重 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传》、《 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 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 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 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 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 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 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想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文中的字、词、句
三、词类活用
6、 既而悔之 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动词
7、闻之,有献于公。 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 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 侵,轻曰袭。”“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 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进军时要有钟 鼓。 “侵”含有贬义,是不宣而战,不需任何理由, 且不用钟鼓,是直接侵犯别国。“袭”是乘人不备
而突然发起进攻。
故事情节

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原文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公 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谥号谥法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谥号谥法

• 兵甲亟作曰庄 (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 (通达使能服也。杜 注引有胜敌克乱曰庄) 死於原野曰庄 (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 (以严釐之) 武而不遂曰庄 (武功不成)
•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屍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屍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 2.批评的,如:
• 乱而不损曰灵(注:“灵”是无道昏 君的谥号,所谓“乱而不损”,只是 带着隐讳的说法。晋灵公不君,所以 谥为灵公。)
• 此外还有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死 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例如
东汉时陈实死后,海内赴吊者三万余 人,谥为文范先生;
晋代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诔, 谥为靖节徵士;
宋代张载死后,门人谥为明诚夫子。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 段于鄢》谥号谥法
• 1、表扬的

经纬天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Hale Waihona Puke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 刚彊直理曰武 (刚,无欲。彊,不 扰。直,正。无曲理必忠恕。) 威彊叡德曰武(思有德者,叡也。)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解也) 刑民克服曰武(法正民能使服) 大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也)
• 好内远礼曰炀
• 杀戮无辜曰厉
• 3.同情的,例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
•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三 个字的,例如:周平王 郑武公 齐 桓公
秦穆公、魏安厘王、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 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 例如: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忠公(欧阳修) 武穆王(岳飞)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赏析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赏析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赏析《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先秦: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1出处或:《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对照 2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郑伯克段于鄢_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_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克:攻克,战胜。

初:当初。

于[1]:从,状语后置。

寤:通“啎”,逆,倒着。

惊:使…受到惊吓。

恶:讨厌,厌恶。

立:使…立。

亟:屡次。

于[2]:向,状语后置。

弗:不。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做武姜。

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倒着出生,使姜氏受到了惊吓,因此名叫“寤生”,(姜氏)于是讨厌他。

(姜氏)喜爱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多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不答应。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及:等到。

之:指共叔段。

岩:险要。

焉:兼词,于是,于此,在那里。

佗:通“他”,别的。

唯命:唯命是听。

大:通“太”。

【译文】等到庄公当上了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听你的。

”姜氏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居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③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都:城邑。

城:城墙。

制:制度。

参:通“三”。

三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

国,国都。

不度:不合乎法度。

度,制度,法度。

非制:不是(违反)先王的制度。

堪:经受地起,承受地住。

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辟:通“避”,避免。

害:祸害。

厌:通“餍”,满足。

所:地方,处所。

无:通“毋”,不要。

滋:滋长。

蔓:蔓延。

图:图谋,这里指对付。

犹:尚且。

毙:倒台,垮台。

【译文】祭仲说:“城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危害。

先王的制度是:大城邑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九分之。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鲁国国君排列次序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鲁国国君排列次序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 鲁隐公、鲁桓公、鲁庄公、鲁闵公、 鲁僖公、鲁文公、鲁宣公、鲁成公、 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鲁哀公• 升平世之三:鲁成公
春秋·成公元年 春秋·成公二年 春秋·成公三年 春秋·成公四年 春秋·成公五年 春秋·成公六年 春秋·成公七年 春秋·成公八年 春秋·成公九年 春秋·成公十年 春秋·成公十一年 春秋·成公十二年 春秋·成公十三年 春秋·成公十四年 春秋·成公十五年 春秋·成公十六年 春秋·成公十七年 春秋·成公十八年
• 大同世之一:鲁昭公
春秋·昭公元年 春秋·昭公二年 春秋·昭公三年春 秋·昭公四年 春秋·昭公五年 春秋·昭公六年 春秋·昭 公七年 春秋·昭公八年 春秋·昭公九年春秋·昭公十年 春秋·昭公十一年 春秋·昭公十二年春秋·昭公十三年 春秋·昭公十四年 春秋·昭公十五年春秋·昭公十六年 春秋·昭公十七年 春秋·昭公十八年春秋·昭公十九年 春秋·昭公二十年 春秋·昭公二一年春秋·昭公二二年 春秋·昭公二三年 春秋·昭公二四年春秋·昭公二五年 春秋·昭公二六年 春秋·昭公二七年春秋·昭公二八年 春秋·昭公二九年 春秋·昭公三十年春秋·昭公三一年 春秋·昭公三二年
• 大同世之二:鲁定公
春秋·定公元年 春秋·定公二年 春秋·定公三年 春秋·定公四年 春秋·定公五年 春秋·定公六年 春秋·定公七年 春秋·定公八年 春秋·定公九年 春秋·定公十年 春秋·定公十一年 春秋·定公十二年 春秋·定公十三年 春秋·定公十四年 春秋·定公十五 年
• 大同世之三:鲁哀公
春秋·哀公元年 春秋·哀公二年 春秋·哀公三年 春秋·哀公四年 春秋·哀公五年 春秋·哀公六年 春秋·哀公七年 春秋·哀公八年 春秋·哀公九年 春秋·哀公十年 春秋·哀公十一年 春秋·哀公十二年 春秋·哀公十三年 春秋·哀公十四年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