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露胆》录《地理直指原真》「明」刘伯温著
论刘基_三不朽_之三_所立之言_俞美玉

然 ” , 即 “ 自然之道 ” , 是 自然而然 , 天然生成的 。 因此 , 天地万物之文随天地 万物而存 在 , 是
恒久不变的 , 是不朽的 。 而文章 即是 自然之道 的言语表达 , 《原道 》篇里 说 : “心生而 言立 ,
之文 ”。
二
刘 伯 温所 著 之 书
杨 守 陈说 : “汉 以 降 , 佐 命元 勋 ,所 崛起 草 莽 甲兵 间 , 安 文 墨 者殊 鲜 。 子 房 之 策 , 不 见 辞
章 ;玄 龄之 文 , 仅 办符 檄 。 未 见 树 开 国 之 勋 业 而兼 传 世 之 文 章 如 公 者 , 公 可 谓 是 千 古 之 人
40 篇 , 其 他序 、 记 、 跋 、 赋 等 12 1 篇 。
《灵棋经解 》是刘伯温术数造 诣的传世之作 , 阐发人微 , 衷易理 , 有 《灵棋经解序 》一文 收人 《诚意伯文集 · 覆瓶集 》里 。 《多能鄙事 》其中八至一二卷同样体现其象纬之作 , 全书十二卷 , 分春 夏秋冬 四部 , 每
明之 治 , 有 学 者 认 为 , 刘 基 当初 见 朱元 璋 的 见 面 礼 十 八 策 就 是 以 《郁 离 子 》蓝 本 , 并 且 是 通 过 刘 基 本 人 实践 检验 了 的 , 刘 基 用他 这 一 套思 想 来 开创 和 建 设朱 明王 朝 。 例 举 如下 :
“六经 ” 以后诸 子 者 , 出其 立 言 , 皆将 以 明夫 道 也 … … 先 生是 书 虽 寓 言居 多 , 然 其 于天 地 阴 阳 , 性命 道 德 , 世 运 政 治 , 礼 乐 法度 之 际 详 矣 。 换 之 圣 人 之 道 , 盖 所 谓 不 悖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说明:1.全卷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6小题6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愧赧.(nǎn)踌.躇(chú)缄.默(jiān)风雪载.途(zǎi)B.贮.蓄(chǔ)翘.首(qiáo)老妪.(yù)孜.孜不倦(zī)C.蓦.然(mò)作揖.(yī)纶.巾(guān)拈.轻怕重(niān)D.咀嚼.(jué)殷.红(yīn)高跷.(qiāo)殚.精竭虑(d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干涸谛听呕心沥血坦荡如砥B.急躁谰语草长莺飞鸠占雀巢C.怡情迁徒黯然失色杯盘狼籍D.塌败云宵振聋发聩取义成仁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执行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样品采集任务,相关采样工作持续大约两天时间。
B.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在“六一”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亲子游泳馆、亲子阅读馆。
C.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左右的人死于因饮用不干净水而产生的腹泻,超过2亿人因为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鲜食而患病。
刘伯温透天玄机原文之欧阳总创编

透天玄机原文。
《透天玄机》系铁冠僧人与刘伯温先生对话,又名《铁冠数》。
以二元推算一万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数。
尽天地之气运,绕轮—周,治乱兴亡,颇著神验。
元代末年,刘伯温出游于华山至空峰幽谷洞中,见一道人,号曰虚灵子,即铁冠僧人玄真。
乃隆德僧人,能经养精练气详识三元之气数。
周天之劫数。
祸福吉凶,盈虚清长及一切天文地理、阴阳顺逆。
无不通晓。
伯温跪立告曰:“弟子好学,忽迷心窍,不知吉凶。
愿释为师,祈指妙理玄机,与人推算得失。
僧人曰:尔乃文曲降世,辅佐紫微。
吾指明实理,慎之切勿汇漏。
”伯文拜而受之曰,僧人以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逆顺,星斗分野,并推算中外华夷一切吉凶及一万五千年三元劫数,尽教于伯温。
正文:伯温问曰:“何为三元劫数。
”僧人曰:“三元者,九宫之中总元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共合三元。
—万五千年为一元。
一元运五会,五会运六劫,五百年一遭天地九宫运气。
即十二支辰运气。
即天地亦不能逃此劫数。
上三元乃五宫黄道为统;中三元为八宫白道为统,下三元二宫黑道为统。
九宫者,即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蓝九紫也。
五宫乃中央定位,运行八方天道也。
所以为上元之首。
二宫乃神位昏临之地也,所以为下元之首。
八宫乃太阳照临之处,人道也,所以为中元之首。
三元与支辰为会,会尽则天地气数亦尽。
除子丑二辰乃天地开辟之时也,人物尚无,三元至寅时,方有九宫纯与三元为会。
上上元甲子黄道主事,正交寅时。
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静定,日长夜短,人生毛角,寿延。
千百岁,不争不分,人物浑浑,此太古人也。
上中元甲子白道主事,正交卯时,这一万五干年内气运主静,天道行授,人身长丈余,寿延千至六七百岁,营巢穴居,无衣无食,此上古人也。
上下元甲子赤道主事,正交辰时,这一万五千年,气运正动,水火用事,人身长丈余,寿延六百岁至三四百岁。
有母无父,物产始分,此中古之人也。
上中元甲子黄道主事,正交巳时。
这一万五千年内,气运正动,生识生知,人身长八九尺,寿延一百三十岁,地平天成,五伦始判,此守息之人也。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观星台的建立是为了改进历法,所以《授时历》的颁行和观星台是分不开的。
元初,郭守敬曾向元世祖忽必烈进奏说:唐朝开元年间,一行(张遂)为了改革历法曾令南宫说(天文官)到十三个地区进行测验,而今天国家的疆域比唐时广大,更需要到边远的地方进行测验。
元世祖批准了他的建议,于至元十六年(1279)遂设十四员监候官,分几路出发,到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测。
据记载,当时“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这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抵南海,行程数千里,亲自掌握一路的实际测验。
当时的观测分详略两种记录方式。
二十七所中的前七处,观测内容较详,包括北极出地高度、夏至晷景和昼夜时刻的测验,而其余二十处,只测北极出地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详测的七处:南海、衡岳、岳台、和林、铁勒、北海、大都,在地理纬度上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
从“北极出地”高度看:南海15度,衡岳25度,岳台35度,和林45度,铁勒55度,北海65度,大都40度。
前六地每移一地相差10度,后者是国都,自当详测。
显然,这次测验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这一南北数千里的实测资料,不仅为元代当时改革天文历法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为此后的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史料。
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精密计算,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颁布了一部进步的新历——《授时历》。
(摘编自张家泰的科普文章《登封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材料二: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测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测量。
郭守敬的测量方式,与僧一行所为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定若干分离地点,派人分别测量观测地点的北极出地高度、夏至影长、昼夜时刻等。
《元史·郭守敬传》记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
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
刘伯温之《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原文

刘伯温之《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中记载的原文
摘要:
一、刘伯温的背景介绍
二、《透天玄机》的内容概述
三、《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的主要内容
四、《透天玄机》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一、刘伯温的背景介绍
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他辅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伯温不仅擅长政治和军事,还精通天文、地理、数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因此被朱元璋誉为“吾之子房”。
二、《透天玄机》的内容概述
《透天玄机》是刘伯温的一部重要著作,也被称为《铁冠数》或《刘伯温透天玄机原文》。
该书以二元推算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一万五千年的气运变化,以及二百七十劫数的治乱兴亡。
书中还涉及到天文地理、阴阳顺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被誉为古代玄学经典之作。
三、《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的主要内容
《透天玄机》第三十六章是全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讲述了刘伯温与铁冠僧人玄真的对话。
在这一章中,刘伯温向玄真请教关于天地气运、劫数、祸福吉凶等问题。
玄真详细解答了刘伯温的问题,并透露了宇宙的秘密规律。
这
一章节体现了刘伯温对于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知识的精通,以及他对于宇宙玄机的深入探究。
四、《透天玄机》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透天玄机》是一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著作,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方面的知识,还为研究古代玄学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对后世的哲学、文化、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宫珍本丛刊-宫中术数目录

故宫珍本丛刊-术数故宫珍本丛刊-术数今天公开免费下载《故宫珍本丛刊》是由故宫博物院和海南出版社十年联袂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出的大型古籍图书,全书共731册,售价85000元,仅发行400套即已绝版。
国内很多公立图书馆都没有收藏,更遑论个人。
其中宫中术数类藏书百余种,汇编成29册,涵盖了中国术数学的主要流派,多为广大易友梦寐以求的珍本,秘本!尤其是地理风水、奇门遁甲、大六壬等高级术数学,藏本尤多,可见皇家对这三门术数的重视。
如今此书已绝版,为弘扬中国传统术数文化,利益广大易友,特将个人所拥有的全部29册“宫中术数”电子书如数上传!请有缘得之者珍惜!踏实研读,如有所得,不吝赐教!全部电子书容量超过三个G,一时难以上传完毕,会陆续搞定,请稍等。
下载地址:/u/2194393803/ish?folderid=741004以下是目录:术数·数学第四○五册河洛理数七卷宋陈摔撰邵雍述明崇祯刻本范衍十卷明钱一本撰明万历刻清康熙四十三年重修本广象彻微初集二卷附指南缄说清马真撰清道光八年刻本术数·占候第四○六至四○八册管窥辑要八十卷清黄鼎撰清顺治九年黄氏刻本术数·相宅相墓第四○九册水龙经五卷续水龙经四卷阳宅二卷阴宅二卷题晋郭璞着明刘基阅清康熙抄本地理四弹子十卷南唐何令通等撰明刘伯温基序注清聚锦堂刻本雪心赋直解四卷附地理碎事一卷唐卜则巍明田希玉辑清顺治十八年刻本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筴扒砂经四卷补遗一卷宋廖禹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第四一○册入地眼全书十卷释静道撰清道光六年文星堂刻本新刻石函平砂玉尺经全书真机五卷后集五卷元刘秉忠撰明刘基注附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朴葬经一卷明吴征删定郑谥注新镌京版工师雕斯正式鲁班经匠家镜三卷附源流明午荣汇编周言校正章严集选择纪全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明胡文焕校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右五种明汇贤斋刻本第四一一册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明徐善继徐善述撰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第四一二册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十二卷明张呜凤编明世德堂写刻本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四卷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清康熙宏德堂刻本第四二二册地理正宗臆解三卷指迷篇臆解二卷明萧智深撰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地理黑囊经不分卷明范越风撰清初抄本青囊心印二卷续编一卷附天玉经四卷清王宗臣撰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地学二卷清沈镐撰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第四一四册阳宅大成共十五卷(宅谱指要四卷宅谱迩言二卷选时四卷修方五卷)清魏青江撰清嘉庆刻本阳宅指南篇一卷分房变气论宅法一卷清蒋平阶撰清稿本术数·占卜第四一五册梅花易数五卷宋邵雍撰清德聚堂刻本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不分卷附灵棋经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清康熙袖珍抄本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七卷明适摘子撰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邵子易数六卷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大六壬课经集四卷清郭载辑清初五云斋刻本第四一六册增删卜易十二卷清野鹤老人传李文辉增删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卜筮正宗十四卷清王维德撰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第四一七册御定六壬直指二卷御定六壬直指析义六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精抄本第四一八册御定六壬直指三卷附钤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写本御定六壬金口合占六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精抄本御定卜筮精蕴三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精抄本第四一九册六壬经纬六卷清毛志道撰清雍正刻本六壬粹言六卷首一卷清刘赤江编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六壬类聚四卷清纪大奎撰清杨照藜校刊本第四二○册太乙数统宗大全四十卷清李自明编清集福堂刻本第四二一册订正选择神煞起例二例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抄本六壬视斯二卷清叶悔亭辑清经纶堂刻本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一卷原题鬼谷子撰清道光十年三让堂刻本火珠林一卷原题麻衣道者撰清道光四年百二汉镜斋刻本奇门卜筮不分卷清不着撰人名氏清内府精抄本四季开门四卷清不着撰人名氏清内府精抄本术数·命书相书第四二二册新刊合并官板音义评注渊海子平五卷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宋陈摔撰明袁忠彻订清道光五年经国堂刻本子平集要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精抄本第四二三册御定五星精义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星平集腋统宗四卷清廖瀛海撰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神相汇编四卷续集一卷清高鼎玉辑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庐刻本子平管见集解二卷清雷呜夏撰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第四二四至四二五册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五卷清陆位崇编清光绪八年京都文兴堂刻本神相水镜集四卷清范棘撰清聚盛堂刻本太极数二十四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内府抄本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未经国堂刻本术数·阴阳五行第四二六册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十二卷原题汉诸葛武侯撰清刻本大统皇历经世三卷明胡献忠撰明莱竹堂刻本奇门遁甲金镜宝鉴十六卷题明刘伯温辑清抄本第四二七册奇门遁甲秘籍大全二十三卷附金函玉镜图六卷题明刘伯温编清抄本第四二八册阴阳五要奇书一集郭氏元经十卷二集璇玑经三集阳明按索五卷首一卷四集佐元直指九卷首一卷五集三白宝海三卷附八宅明镜二卷一集晋郭璞着二集晋赵载着三集明陈复心着四集明刘伯温着五集元幕讲禅师着明江孟隆辑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董氏诹吉新书二卷明董潜撰清光绪二年二酉斋刻本董公选要览一卷明董潜撰清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官书局刻本第四二九册奇门遁甲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后六卷题九天玄女纂明抄本奇门遁甲全局阳遁九局阴遁九局不着撰人名氏明抄本奇门遁甲备览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顺治抄本遁甲奇门捷要不分卷清杨憬南编清康熙刻本第四三○册御定奇门真诠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朱墨精抄本第四三一至四三二册御定奇门宝鉴六卷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内府精抄本第四三三册奇门阴遁九局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精抄本奇门阳遁不分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康熙精抄本许真君万全玉匣记二卷清许真撰清光绪十七年刘诚印写刻本钦定修造吉方立成不分卷清敬征编清光绪九年武英殿写刻本选择书二卷不着撰人名氏清光绪内府朱墨抄本董氏讽吉新书续编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清末刻本今天公开免费下载有需求的易友可以去看看。
[vip专享]1、校 勘 说 明(序)
![[vip专享]1、校 勘 说 明(序)](https://img.taocdn.com/s3/m/9d664130ddccda38376baf93.png)
校勘说明德兴徐维志(善继)、维事(善述)兄弟所著之《地理人子须知》,乃堪舆学中一集大成之作。
它成书于明嘉靖年间,万历癸未重刊时,有校大的增改。
应易学同道之需,鄙人不揣固陋,在和诸位同道共同录入文字后,将其做成WORD版电子文档,进行标点整理,并作校勘。
本次校勘,以牛兄提供的民国版(不知发行者)全本为底本,以明大文堂本(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版本,缺卷六下之三)相校,兹将处理方法说明于下:一、原本为繁体字竖排,毎页21行,毎行42字,今改为横排。
考虑到大陆以外的读者,以及繁简字体不完全对应的情况,校勘后的文档仍用繁体字,大陆读者可在WORD中将其自主转化为简体字。
原本揷图中横排的文字,其次序为从右到左,不合现行横排规范,今全部改为从左到右,并将全部插图重新处理。
二、凡明显因字形相似而形成的错误,如已、巳、己,平、乎,般、股等,径行改正,不出校记。
三、凡引用它书者,如意思和原著无大出入,只部分文字有所不同者,仍然照旧,不作改正;如意思相左者,则照原著改正,并出校记。
四、书中有图有文,凡原本中表示配图所在方位之文字,重排后图文方位有变者,将表示方位之文字一并改过,以求图文相应。
五、凡原本所附之图和文义不匹配,而大文堂本之图明显优于底本者,则采用大文堂本之图,不出校记。
六、凡批注、说明性文字,及大段引文,原本有许多地方采用双行合一排版,字体太小。
为便阅读,除部分注解、说明性文字外,兹全部改为正常排版。
因WORD中双行合一排版无插入批注这一功能,所以保留的双行合一排版部分,所有校正之字,皆不出批注式校记。
由于时代局限,峦头方面,徐氏兄弟对于华夏山川的总述,殊为疏阔。
其论“三大干龙”、“九州山镇川泽”、“山河两戒”等,似是而非。
理气方面,兑集天星卷中,有许多说法,荒诞可笑。
但徐氏昆玉,孜孜孳孳,集毕生所学,撰成此书,有许多真智卓见,不仅对自身的堪舆实践作了总结,也是对明朝以前堪舆学的一次梳理。
其在峦头方面的特出成就,有目其睹。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首先,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象”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象符号创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
先秦哲学家和思想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象”进行哲学阐释和理论超越,提出一系列重要命题与观点,如老子将“道”“气”“象”联结起来的哲学观念,庄子的“象罔”命题和关于“言意关系”的理解,《周易》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哲学命题,等等,对于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活水源头。
其次,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宗白华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著作,而且尤其要重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披肝露胆》录《地理直指原真》「明」刘伯温著
地理总论:龙落平洋,踪迹去来全凭乎水。
水若东流,则龙东行。
水若西流,则龙西行。
随水转折,以体认去来。
水行龙行,水止龙止,此其大略也。
然水乡之地,一方自有一方祖宗。
先审祖宗起于何地,水发源何所,何处分支,何处入路,水自何处合,砂自何处变,则知水分处自起祖。
水合处自止息矣,既审起止,次看随龙水趋向何处,盖龙砂湾抱何处,则知砂水有情处是龙,无情处非龙矣。
既识龙身,然后步步详察,节节推究,龙行中路最喜蜂腰,若见两滨形如八字,全无扯拽返逆之势,此即龙之过峡处也,其峡愈多,龙神愈贵,到头凝结,左右必有两股兜滨,养颔气脉作穴,随龙水局互护龙砂,回头驻,又有入怀之案,横之水,湾环向穴,面面有情明堂平正,水储蓄而更要澄清,城门紧窄,砂交方而环还喜丽秀,前看兜收,后有拱送,龙砂右顾,虎砂左向,穴在天心,此天然结局也。
平洋以得水为先,而得水亦自有法,以远水为得水者固非,而以近水为得水者,亦非,以逆水为得水者固非,而以顺水为得水者尤非,以近大水为得水者固非,而以近小水为得水者又非,此皆未得水者也。
毕竟何者乃为得水,盖天地之气无使太过,无使不及,惟贵于中和,故远水者明堂要低,否则旷散矣、近水者局气要余,否则太促矣,近水者贵有近案,否则直冲矣,顺水者
贵有下臂,否则倾泻矣,近大水者穴宜坐近,否荡胸矣,近小水者穴宜点出,否则不雇矣,前水持朝欲其曲折,而来射如射箭者非也,横水过堂,欲其环抱,而往直如弦者非也,来水虽大,不会聚者非也,去水虽小,不缠绕者非也,故曰地宽厚而水不雇者,有他屈之优,水大盛而砂不足者有覆宗之祸,小水要紧,大水要宽,大水近边莫寻穴,下后人丁绝,小水乱湾细察踪、扦着出三公,此水不离龙,龙不离水之谓也,至于十字交剑反弓,幻逆,斜飞,卷檐来小去大,分流折脉,众深独浅,内聚外散,色渴味臭,穿胸射肋,荡骨割戾,蛟潭龙渊,泉鸣急湍,诸般凶格,皆宜检点,一有差错如堕陷中,又须细辩水神出入,黄泉八煞,切忌流通,若属山冢生旺,祸福难凭,三吉六秀,最宜朝凝,或犯龙身死绝,灾殃易准,重在来于生旺,去于囚谢耳,龙水合格,问配一家,是然螽斯千古,食禄万钟,若龙水异局,一向消纳,惟收来水于生旺之方,拨去水于休囚之位,乃为得法。
凡登穴场定穴道,须审龙从何方入首,水从何方出口格准方位,合金局以合局收之,合水局以水局收之,合火局以火局收之,合木局以木局收之,所谓认水立向者此也,务要从养生冠带临官聚局,财禄攸宜,故曰生与旺而同归,人共财而咸吉,若流破养生,冠带,临官帝旺方,主堕胎,夭折,财禄消耗,墓库水来绝丁,沐浴水来淫乱,其应如响,详载玉尺,总之平洋宜认水立向,以向上消水纳水。
盖水之方位原无吉凶,
而向之转移实关祸福,假如一路水自巽已上来,一路水自庚酉上来,出丑艮,此金局水城也,若立巽已则丁旺,立庚酉向则财旺,若朝去水立艮丑向,须左右兜抢,不至流神直牵连,亦能发福旺丁,盖生旺必出穴前过也,此以金局收金局水也。
若立火局向,则养生水走,而人丁零赞矣,立木局向,则官旺水出,而钱财不发矣,立水局向,则绝水到堂,生旺背局矣,馀局仿此,佐襟仙师曰,认水立朝,有彼吉此凶之应,三合连珠,实召瑞迎祥之宰,复验旧坟,万无一失,诸般卦例,一切宜置之度外,此虽平洋口诀,未始不可类而变通也。
平洋之结,虽无高山大岑作杆门华表,镇居水口,亦须去水之玄,有雇我欲留之意,而美砂辐奏不荡然直走为佳,若水中有玉印金厢一字台,文笔进神之类者,龙为贵重,然地虽结于局内,而祸福实露于局前,故见翰墨之器,而知为文秀之结,见旗鼓之具,而知为武师之结,见仓库之象而积压为粟陈贯朽,见龟鹤盂杖而知为僧道淡空,以宽而知散聚,以织直而知雅俗,以重权之多寡而知享福攸长,以众砂之斜正,而知其人情厚薄,故顺水长飞者,离乡逃亡也,尖斜斗兢者,战争杀伤者,虎牙枷枉者,词讼刑狱也,掀裙舞袖者,云雨私情也,镰钩刀战者,穿石谪成也。
虽山川之变幻千态万状,要非言语所能尽,触类而推,必过半矣。
明堂水口之法,的以三合用其生旺,放其囚谢,又当审其地势远近,平洋之地,去山未远,骨脊相连,积气可乘者,乘之,
水法可取者取之,去山远者,全在收水矣,若常镇沿江之派上与三楚多类,北地平洋与南方平洋又不相同,南地气稍厚,多连周断伏,而行、分枝别派与山龙不异,所以论气,而水次之,是其异者,地之势而同者,地之理,若嘉松犹江南沿海之地,水有余而山不足,曰,平洋正在水中也,故葬法当浅而培土为得,昔雪心赋曰,平洋穴须斟酌,不宜掘地及泉,谓其高则伤龙,浅则气在下,深则气上也,每见培葬者发福长,而阴,祸多,今人不察地理之宜,一概深掘,不挤于害者多矣,南北平洋,可同日语乎。
至于通湖近海之地,水势不时潮入,不时潮去。
故东南之地涨望潮水,亦出公卿,趋而迎之可也。
大水管世代,小水管初年。
山之应验较迟,水之休咎立见。
于水性清而可支,水性浊而难犯。
故寻龙必察水。
察也者,生旺欲其朝堂,官养欲其顾留,衰病欲其去死,死绝来则瘁。
所谓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也。
又有水未交气未住之地,看其水宽荡凝聚,得其生入克出。
去水合宜者扦之。
此斩关穴法也。
或龙穴从前左首来,水来从左朝拱,或龙从前右首来,水亦从右朝拱,穴后交合蓄聚,便可认局立向,假如水归丑艮,宜立巽已庚酉生旺向,收右来官禄水归库,如水归戊乾,宜立艮寅丙午生旺向,收左来官禄水归库。
即倒骑穴法,又倒骑穴法,必宜穴后低不宜过高。
盖龙脉从前来向后去,低则去而气聚,高则塞而气阻,若怕穴后低,或作土山或起房屋塞住龙口,定主孤寡妖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