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2篇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2篇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设计:简介:本次教学的目标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学生将会通过实验来观察和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并从中总结出电流规律。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 电源- 电流表- 电阻器- 连线材料- 开关实验过程:1. 准备原材料,并将电源、电流表和电阻器正确地连线成串联电路。

2. 打开电源,让电流表示数稳定后记录下来,作为初始电流值(I₁)。

3. 关掉开关,增加一个额外的电阻器到电路中。

4. 再次打开开关,记录下新的电流值(I₂)。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逐渐增加电路中的电阻器数量和阻值,记录下相应的电流值(I₃、I₄、...)。

6. 完成实验后,停止电源供电并关闭开关。

数据记录与分析:1.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电流值(I₁、I₂、I₃、I₄...)整理成一个表格。

2. 绘制电流值与电阻器数量的折线图,横轴表示电阻器数量,纵轴表示电流值。

3. 分析数据,观察电流值随电阻器数量的变化趋势。

思考与讨论:1.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是什么?2. 为什么随着电阻器数量的增加,电流值会减小?总结与展示:根据实验结果和思考与讨论部分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指导学生将结论写在实验报告或者展示板上,并用适当的图表或图示来支持他们的结论。

拓展:可以进一步讨论并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以及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灯泡、导线等2. 实验材料:不同数量和连接方式的灯泡、导线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比如,假设有一个房间内有3个灯泡,我们怎样连接这些灯泡才能使它们都正常亮起来?2. 讨论和探究- 让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并预测不同数量和连接方式的灯泡会有怎样的亮度和明暗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15.5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一、教学目标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二、教学重点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三、教学难点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四、教具电流表、电源、开关、灯泡、导线若干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学生预习三分钟,将串、并联电路画在黑板上。

引入:前面我们在连接电路的时候,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只灯泡发光,另一只灯泡不发光,我们也知道了对一个灯泡而言电流越大就越明亮,那么同学们想想看呢,此时发光的灯泡是不是电流一定很大,不发光的灯电流是不是一定很小?从正极经过亮的灯泡到负极是不是电流逐渐变小?将灯泡交换位置后,电流是不是逐渐变大呢?以串联电路为例,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怎么变化呢,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将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引入:如果我们想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我们需要怎么做,同学样猜想的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到负极电流逐渐的减小,我们要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该怎么办呢?需要从正极开始测出从正极到负极的电流,再来讨论猜想,并联电路也满足一样的道理。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1)学生猜想:I A=I B=I CI A>I B>I C(2)设计实验:把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测量出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强调:(1)按电流顺时针摆好各元件;(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3)电流表“+”进“-”出,接量程时先大后小;(4)导线的绕法,并注意不能将螺母弄丢了;(5)连接好后,灯不亮,90%是因为接触不良。

所以当连好后,如果灯不亮,尝试将灯泡拧紧,接头拧紧;(6)串联时,如果有灯泡微微发光甚至不亮都是正常现象,只需要关注电流表是否有读数;并联时应该两灯都发光才对。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

莘县翰林中学活页教案时间:年月日领导签字:学习程序究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填写出实验的表格中的内容。

A点电流I灯泡串联实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测量根据课本的要求逐步进行操作,填写表格: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针对做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大小,并初步得到它们之间关系的结论。

为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一步他的操作是()。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B.〖JP3〗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结论:I A=I B=I C先猜想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后自主学习结合自主探究老师巡视,发现实验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验结果能印证你的猜想吗?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电路中只有某一处发生故障时,判断可能出现的现象:灯的亮熄,电流表有无示数。

分别填写在空格里。

(1)若L1开路,则灯L1熄,L2熄,电流表无示数。

(2)若L1短路,则灯L1熄,L2亮,电流表有示数。

(3)若L2开路,则灯L1熄,L2熄,电流表无示数。

(4)若L2短路,则灯L1亮,L2熄,电流表有示数。

2..学校每一层楼都有安装一个空气自动开关,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是20A,如果每一间教室内每一盏日光灯的电流约400mA,则每一层楼最多可安装50盏这样的日光灯。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流表测L1的电流和干路电流时连接的实物图,请你找出他连接电路的错误并做改正。

(1)错误:① A1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②两只电流表都与L1串联,无法测干路电流。

(2)改正方法:将A1正负接线柱的导线互换,把导线①的右端移到A2表的负接线柱上4.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各支路电流之和,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为。

【核心素养目标】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核心素养目标】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核心素养目标】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教学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能够顺利连接串联电路,但部分学生对于并联电路的连接不够熟练,正确使用电流表还有一定的困难。

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的困难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激智启疑学生活动:根据桌面上实验器材快速连成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标出电流方向。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灯泡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活动2【讲授】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各小组可能的猜想有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或者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等。

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或者说电流流过一个灯泡后会消耗变小等。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内容分析
重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
难点: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
关键:探究方法的引导。
教法与学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模式
‘交流---互动’的实验探究模式。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记录纸。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
3.扼要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分析与论证
1.测量结果说明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3.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六、评估与交流
评估:
对你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操作过程,以及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交流:
1.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改正错误和不足,并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七、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所需数据并正确记录。
学生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设计、过程、结论进行评估。
小组间、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交流。
请同学们提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想到的和希望解决的新问题。
教师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探究课题。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如何去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会正确连接电路;
3.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思想情操目标: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表格式)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案(表格式)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大小
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一、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设疑】
1.如何测量A、B、C三点的电流?
2.如何得到普遍规律?
【追问】有没有步骤更少的方法
【追问】两个灯泡的规格有没有要
求?
【播放演示实验视频1】
猜想2:I A<I B<I C
猜想3:I A=I B+I C
……
猜想1:I A=I B=I C
猜想2:I A<I B<I C
猜想3:I A=I B+I C
……
【思考并回答】
生:依次用电流表接入
ABC三处,即可测出电

生:同时使用3个电流
表进行实验
生:要进行多次实验
生:要换用不同规格的
小灯泡多次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过程,记
录实验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
胆猜测和假设,逐步形
成科学的物理思维。

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

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
数据的习惯,不要“凑
数据”。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2. 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3.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电池、线圈、灯泡、开关、导线等实验器材;2. 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利用实例引入串联电路的概念:比如家里的电灯串联连接在一起,当一个灯泡坏了,其他灯泡也会熄灭。

2. 引导学生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流动的,以及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否相等。

Step 2 实验探究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器材搭建串联电路。

可以使用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在两个灯泡之间串联安装一个电流表。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推断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Step 3 讨论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并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以及电流大小的变化原因。

Step 4 拓展知识1. 通过讲解和讨论,补充完整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即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相加规律。

2. 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将实验中的灯泡替换为不同电阻的电阻器,观察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Step 5 小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Step 6 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提示:1. 注意安全,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2. 强调实验中的观察和数据记录的重要性;3.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九年级物理15.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5.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实验观察和理论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是什么?
-如何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总结电流分配规律。
3.汇报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
2.归纳要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电压和电阻分配。
-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电流和电阻分配。
-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3.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类型:
-判断题:识别串并联电路,判断电流分配规律。
-计算题: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应用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3.解答指导: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9.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0.教学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串并联电路实例,如家用电器、街边路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电路的特点和连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河南省开封市第27中学王正武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有电池组,2.5V的灯泡两个,3.8V的灯泡两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有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并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使灯泡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进行猜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

概括起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一些。

理由是:电流通过灯泡时使灯泡发光,要消耗一些电能,所以电流通过灯泡后会减小。

对两种猜想教师都要表扬,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动了脑筋。

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三、设计实验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各小组的方案主要不同之处是把电流表放在何处,测几个点的电流,用几个电流表去测。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开关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

(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

最后统一意见,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
B、C三点的电流。

四、进行实验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组别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根据测量结果说出得到什么结论?
大多数组测量的结果是A、B、C三点的电流相同(即I A=I B=I C);但有一个组测出的A、B、C三点的电流却不相同。

这是为什么?教师请其他组与这个组进行交流,共同寻找原因。

各组提出的问题有:
1.是否电流表有问题?建议换一个电流表重新实验;
2.是否电路连成了并联?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3.是否每次测量时用的灯泡不同?建议三次测量时不要更换灯泡;
4.是否电路没有连接好?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这个组的同学认真听取了其他组的建议,经过检查发现是电路连接处有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验中用的是插件,有的地方插的松一些或没插好时,电流表的指针就会来回摆动,三次的示数会有不同。

六、再次实验
一次实验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教师提出: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七、评估交流
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师特别提出:应该表扬第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与其他组不同的这个组,因为他们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的结果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知道了一些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训练。

最后,教师请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还想知道的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既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同,为什么两个灯泡的亮度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提出:用同样的电源,分别接上两个不同的灯泡时,为什么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学生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探究这些问题。

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实验课,目的是要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地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本节课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探究过程极为重视,对学生活动极为重视,这些都是探究教学的基本要素。

老师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从反向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

如可以说若一个人打吊针时,橡皮管中的水流如和人的血管中的水流不相同,会出现打针的部位皮下鼓一个大包,可见若电流不相同,也应该有类似现象出现。

(点评者:常银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