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博客研究

合集下载

个人博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个人博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个人博客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个人博客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自己观点、分享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背景下,对个人博客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社交和信息传播的新形式,也可以为个人博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个人博客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个人可以轻松地通过博客平台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文章、图片和视频等内容。

这种个人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为个人自我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研究个人博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时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其次,个人博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个人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对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个人博客也是个人自我表达和展示的重要平台,研究个人博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最后,个人博客的研究还可以为博客平台的发展和个人
网站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提升个人博客的质量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个人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个人博客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社交和信息传播的新形式,也可以为个人博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投入到个人博客的研究中,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学视角下的教育博客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以新浪教育博客为例

传播学视角下的教育博客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以新浪教育博客为例
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 教 学 实践
孕育了魅力十足并 日 趋 流行的网络工具——教育博客。教 的后期跟踪 回访得到的信息显示 , 部分学生在 自主学习、 团 队协作、人 际沟通及压力承受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以上 的这些能力许多学者也将其归为软实力 ,加强学生这方面 能力的培养有 以下思路 :一是加强学生 的德育教育 。二是 聘请行业专 家做讲座并进行交流 ;三是组织 内容丰富的技 能大赛 , 如公文写作大赛 、 演进 比赛 , 礼仪风采大赛等 , 这些 大赛极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的; 四 是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五是鼓励学生节假 E l 兼职及寒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联 系实习单位 , 让学生提前熟悉将来就业岗位的要求, 认识 自 己能力上的欠缺并加以完善 自己。
四、 结 论 与建 议
房地产经营Leabharlann 估价专业在多数高职院校众多专业 中处 于弱势专业 , 虽然就业率高 , 但离职率也较高 。 近几年来 , 招 生形势不容乐观 。为提高教育质量 ,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努 力培养 出高端技能型房地产专业人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
学 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进行 了以下教学改革实践 : 1 . 完善专业课 程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体 系的优劣直接 决定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 。 早在2 0 0 4 年, 管理工程系就成 立 了专业教学委员会 , 房地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来 自行业
( 河北省电化教育馆 , 河北
摘要 : 教育博客在教 育中通常是作为教 学信息承我的工具、 教 学信息传播 的工具、 教育教 学研究的工具和教师专业发 展 的工具来呈现的。而与此 同时, 教 育博客的开放性 、 自由性等特点又给博客的教 育性 带来一些 负面作用 , 对师生的正常 工作和 学习造成不 良的影响 。正确的监管和引导, 能在 不断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中, 净化博客、 改善博客 、 发展博客。

新网络时代博客舆论导向研究

新网络时代博客舆论导向研究

博客 ( l ) Bo 的概 念 开始 于 1 9 g 9 9年 的美 国,
We 2 0 b . ,它是 相 对 We 1 0的新 的一 类互 联 b.
彼得 ・ 麦霍 兹将 wel bo g的名 称缩写 为 Bo , l 同 g
时也 出现 了一 些 衍生 词 汇 , Bo g g Bo gr 如 lg i 、 lg e n 等 。从彼 得 ・麦霍 兹开 始 , lg作 为互 联 网上 Bo 的常见语 言被传 播开来 。博 客是 网络 日志的意
摘 要
关键词 分类号
本 文分 析 了新 网络 时 代 博 客 舆 论 导 向方 面存 在 的一 系 列 问 题 , 针 对 这 些 问 题 结 并
新 网络 时代 ; 客 ; 论 导 向 博 舆 G2 6 3 0 .
合 相 关 传 播 学 理 论 提 出 了 自己 的建 议 , 以期 指 导 实 践 。
态度、 意见 和情 绪 的 总 和 , 有 一定 的一 致 性 、 具 强烈 程 度 和持 续性 , 对 有关 事 态发 展产 生 影 并
响 。 见 , 论 是 群 体 的 非 组 织 行 为 , 由 多 ②可 舆 是
发展 状况统 计报 告 》 出我 国博 客 使 用人 数 在 指 不断 的增加 , 2 0 到 0 8年 底 , 中国 近 3亿 的 网 民 有 5 . 拥 有博 客 , 时 , 43 同 这些 博 客 的活 跃 度
多的 公众 中流 动 , 么这 便是 一种 舆 论 的表 现 那
与此 同时 , 由于博客 的零壁 垒进入机 制 , 所
有 人 都 可 以 成 为新 闻 的发 布 者 和 舆论 的 推动 者 , 这些海 量 的信 息之 中 , 在 他们 大多不具 有专 业 的精 神 , 他们 对新 闻知识 和 专业 知识 的认 知

博客的传播及其道德影响初探

博客的传播及其道德影响初探

博客的传播及其道德影响初探【摘要】本文介绍了博客的类型,分析了博客的传播特点,探讨了博客的传播对道德造成的影响。

认为博客的虚拟空间使道德规范相对削弱,博客中信息的多元化及多样性造成了道德信念的丢失,博客匿名与隐蔽的特性造成道德人格发生异变。

因此,要加强对博客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

【关键词】博客;传播学分析;特征;道德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人们的交流及互动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平台。

博客(blog)作为交流平台的一种,推动了个人向公共领域进军的步伐,使知识及信息的广泛共享得以实现。

博客的概念主要涵盖三项内容,第一是个人化信息的表达内容,第二是信息不断更新的日记形式,第三是通过链接和其他博客加强关联,从而将文章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

随着博客的广泛使用,它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所以对其从传播学视角进行分析,并对之给道德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一、博客的类型根据博客的汇聚形式和相关内容,可以将博客分为精英博客、草根博客和群体博客三类。

精英博客主要的目的是进行知识的过滤、积累和传播,追求的是博客的影响力及内容上的价值,是知识型博客。

精英博客一般主题选择明确,具有较高的点击率及较大的影响力。

草根博客是以博客为个人的表达方式、相对沉默、无拥戴者或数量极少的博客,发布者的目的是将情绪、生活及心得展现给有限的人。

群体博客是兴趣相似的几个或几十人组成的小群体,这一博客形式相较于分散的个人博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且更为醒目。

二、从传播学视角对博客的分析1、博客的传播模式为双向反馈大众传播的传统形式是由少数人向不确定大众自上至下的进行传播,是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即使追求双向性却难以真正实现信息的有效反馈。

而博客的传播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反馈。

在博客世界中,作为被动方的受众同样有充分的参与空间。

博客展开的是从面到面的传播,虽然在网络上的“受众面”相较于大众传媒为小,但当其不断汇聚时,达到足够的程度就可以影响到传统的大众传媒。

博客传播的特征分析与问题思考

博客传播的特征分析与问题思考

的 问题。本 文分析 了博客 传播的特征与传播效果 , 分析 了在博客传播 中存在 的问题 , 另外针 对存在 的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建议 。
【 关键词 】 博客
传播 日志
公信 力
【 中图分 类号】P 9 【 I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8 3 (0 10 - 02 0 10 — 5 42 1 )1 0 2 - 3
形式 。所 以又将 博客称 为“ 网络 日志” 或简称 为“ , 网 人对 他的 网上 记的注 意圆 自 2 0 。 0 2年博客 的概念
3 ] , 志” 。通 常将 写博客 的人被称 为 “ l gr( Bo e”也称为博 开 始 引 入 中 国【 尽 管 博 客 在 我 国 的发 展 的 时 间 比较 g
1 8
刘 海 军 : 客 传 播 的 特 征 分 析 与 问 题 思 考 博
个人 的思 想 ,博 客 的个 体性 是 吸引博 客本人 和其他 人 的 博 客 可 以被 世 界 所 有 的 网 民进 行 浏 览 ,从 而 使
止 , 没 有 对 于博 客 的严 格 明 确 的 定 义 。但 是 , 于 其他人进行浏览 。因此可 以认为 : 还 对 博客是个人性和公
博客的概念 的界定主要 包括 以下三个方 面 : 、 客 共 性的结合 。博客具有共 享价值 , 实也是 如此 , 一 博 事 基 的内容主要是个 人的所 思所想 ; 、 二 博客 的形 式主要 本 上所 有优 秀的博客 网站 ,所记 录的 内容 都是公 开 采用 日记体 的形式 ,按 时间顺序排列 每天记 录 的所 的 , 任何人都 可以 自由浏览 , 并可 以对 浏览 的博客 内
因此 对于博 客可 以做如下解 释 : 客( bo) 博 Welg是依靠 初 的博 客 形 式 。Js I a 主 要 在 网上 以 日记 的 形 ut n H l l

我国博客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博客研究现状分析

加 。2 0 0 5年是文献 数量上 的一次 飞跃 , 2 0 而 0 7年因数据 不 完整 , 所以只做参考 。文献 的发表数量基本 上和我 国博客用
户 的规模 变化一致。 据艾瑞 市场 咨询 2 0 0 5年博客市场调查 .
结我 国博客研究 的特征 ,从整体 上认识我 国博客研 究的状
图情 博 客
新 世 纪 图 书 馆 2 9  ̄1 o # ;期 o
我国博客研 究现状分析
寇 功杰 ( 华东师范 大学 商学 院信息学系)
I 摘 要 】 论文通过整理分析我 国博客研究的文献 , 分析我 国博客研 究的发展 、 主题 内容和学科 分布的情况 , 总结我 国博
客研 究的特 点 , 为博客和博客研 究的 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
博客并不仅 仅是一种新 的 网络传 播手段 ,它在社会政 治、 经济 、 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从 实践情况上看 , 它带来 的一些社会 问题 已经 开始 凸现 。 因此 , 强博 客的研 加 究刻不容缓 。 研究博客 , 助于促进博客的发展 . 有 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 , 我们有必 要对我 国博 客研究 的现状进行 分析 . 究 研 我国博客研究的发展状况 、内容和博客研究的专业领域 . 总
况, 了解博客研究 的成就 和不足 , 而为进一 步研究博 客提 从 供 借鉴
以及 中国互联 网信息 中心 20 年 、 0 年 发布的博客调查 06 2 7 0
报 告显 示 ,我 国博 客 用户 2 0 0 3年 为 2 0万 ,04年 为 l 0 20 0
新 世 纪 图 -5 '馆 - 1
o met tpc ad sbetds iui fC ia lgrsac y cl ciga d a a z gtep p r ao ti a d smm — p n, o i n u jc i r t n o hn bo eerh b ol t n n l i h a es bu n u a tb o S e n yn t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新闻稿、博客和微博的利用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新闻稿、博客和微博的利用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新闻稿、博客和微博的利用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使新闻稿、博客和微博等传播形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新闻稿、博客和微博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并为您提供使用这些工具的步骤。

请阅读以下内容:一、新闻稿的影响力与利用1. 新闻稿的定义与作用:新闻稿是一种传媒工具,用于宣传和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它可以通过传统媒体渠道如报纸、杂志和电视等来发布,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

2. 利用新闻稿传播信息的步骤:a. 内容准备: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整理成新闻稿的格式。

确保信息准确、客观、简洁明了。

b. 新闻稿的布局:将新闻稿分为标题、副标题、引言、正文、结尾等部分,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核心信息。

c. 目标受众的选择:确定目标受众群体,以便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进行发布。

d. 新闻稿的发布:通过邮件、传真、新闻稿分发服务等方式将新闻稿发送给媒体机构。

同时,可以将新闻稿发布到公司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上。

e. 跟进与回应:及时跟进新闻稿的发布情况,处理媒体和读者的反馈和提问。

二、博客的影响力与利用1. 博客的定义与作用:博客是一种个人或机构在网络上刊登自己的文章、意见和观点的网页。

它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信息,让读者更直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 利用博客传播信息的步骤:a. 创建博客平台:选择合适的博客平台,如WordPress、Blogger等。

b. 确定博客主题:选择博客主题与领域,并在该领域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观点。

c. 内容质量控制:确保博客内容真实、有趣、独特,并尽量避免抄袭和低质量的内容。

d. 频繁更新:定期更新博客内容,保持读者的关注和参与度。

e. 分享与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互动,分享博客内容,并回应读者的评论和问题。

三、微博的影响力与利用1. 微博的定义与作用:微博是一种即时性的、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的社交媒体工具。

浅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与人格权保护——以微型博客(微博)为例

浅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与人格权保护——以微型博客(微博)为例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新媒体研究浅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与人格权保护——以微型博客(微博)为例任芸莹(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要:微博的兴起和流行,再次证明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到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公民有了更多空间和渠道去表达意见、发布信息。

伴随媒介环境的转变,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信息传播的过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隐私与公共分享理念的冲突,虚假信息损害名誉权等,如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中更有效地实现对人格权的保护?新的媒介环境下,人格权在网络传播受侵害案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目前微博上对于保护人格权的措施如何?我们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一员,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关■词:自媒体人格权网络传播用户伴随着W eb2.0时代的到来和兴起,博客、RSS、W IK I百科全书、徽博等网络技术产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人们从最初的“只读”转变到现在的“可写“,通过博客、W I K|百科全书、以及势头正猛的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大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网络传播过程,特别是网络传播内容的创作和评价中。

从以前的媒体“受众”转变到现在的媒介“用户”,很多人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声誉、财富和地位。

自媒体的使用不断被泛化的情况下,公民实现言论自由也不再一味地依附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

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公民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平台发表言论,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白媒体的网络中被传播,扩散甚至扭曲。

新的媒介环境也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伴随媒介环境的转变,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公民的人格权能被有效的保护7这不仅是媒介平台运营商媒介使用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同时更应该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

一、什么墨人格权根据民法典草案中有关人格杈的部分:所谓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中的博客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夏欣指导教师路璐摘要: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博客20世纪90年代诞生于美国,并通过对“911 事件”的报道开始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此后,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传播工具,博客开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以博客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博客的概念、博客的分类及其特征、网络中博客的作用、博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博客;个人传播;大众传播Research of the Blog in Network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 XinTutor LU LuAbstract:Blog is a publication of personal thoughts and Web links.It emerged in USA in the 1990s,and entered the visual field of the public after 9.11. As a booming Individual communication tool on network, blog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is article firstly takes blog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mainly from the blog’s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ction, problems and so on. Then gives some proper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found in the research.Key words: Blog; Individual dissemination;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尽管个人网站、BBS 等网络个人传播方式早已存在,但真正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传播巨大力量的,却是因报道莱温斯基案和“9.11 事件”而崭露头角的博客(Blog)。

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博客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作为一支新的媒体力量,博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网络社会化的深入,互联网的力量正在向个人回归,而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传播技术也将随着网络社会化的脚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博客及网络个人传播行为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博客概述(一)博客的涵义“博客”一词,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

它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IT评论家方兴东和王俊秀共同撰文提出来的。

博客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博客的定义也说法不一。

美国的《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解释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

Blog 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到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以及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都有。

”[1]《市场术语》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2]我国著名的媒体观察家孙坚华这么界定博客:“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性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

”[3]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给博客的定义是:“博客是一种可以让任何一个普通用户实现‘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个人表达的网络出版方式。

或者更形象、更简单的定义是:博客就是个人网上的家。

就是一个以个人作为主体的网站。

”那么,到底什么是博客?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方式。

[4]除了以上列出的几种关于博客概念的阐述,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对博客进行了界定。

目前,普遍应用的博客概念是《市场术语》里对博客下的定义,即: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二)博客的分类博客可以从内容、汇聚方式、存在方式及个体层次等多方面进行分类,但是本文主要只讨论从内容及博客个体两方面来分类。

从博客的内容及功能上来看,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以个人或组织内部的记事、表达、交流为主的博客,比如写真正记录个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如“日记博客”和记录日常琐碎内容的“小猫博客”。

二是以专业性的知识为主的博客。

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进行知识过滤和知识积累,比如知识博客、语言博客、法律博客和技术博客等。

三是以时效性的内容为主的博客,比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

实际上不少博客都可能同时包含这三类成分,只不过比例不同,而且它们有可能互相转变。

人生活的日记,或者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形成一个博客社区。

当然,更多的博客都包含三类的成份,只不过比例不同,而且互相可以演变。

从博客个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博客,主要将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方式,是博客世界里沉默的大多数,有着自己非常有限的拥戴者,甚至无所谓有没有读者或读者的多寡;一类是追求内容价值和影响力的知识博客,把博客作为自己知识过滤、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播的精英类博客;第三类就是出于两者之间的综合性博客,兼而有之而没有侧重。

(三)博客的核心特征博客是在网络媒体上诞生的,它具有许多与传统网络媒体共同特性,如超文本特征、多媒体的特征等等。

当然,博客也具有它自己特有的基本特征:一是个人性。

博客没有上司领导,没有公司束缚,没有内容主题的要求,也没有文体限制,甚至没有工作要求,成为博客纯粹是一个自由状态的人的自发行为。

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个人性的爱好和兴趣,正是博客文体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

以“个人大脑”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和思想发源地,依然是任何技术无法实现的极致。

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读者,以及所有关心、关注你的人,只要来到你的博客,就可以对你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有着最真切、最全面的了解,是所有其他通讯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二是即时性。

博客是一种习惯,就像学生时代写日记一样,博客应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经常(甚至每天)更新,不断积累,是博客文体有别于其他个人文章、著作的关键。

这种即时性,才可以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

因为即时,所以新鲜,因为新鲜,所以独特。

将博客作为习惯,也使别人阅读博客成为习惯。

三是开放性。

传统概念的博士是化很多年将知识装入自己的脑袋中。

因为肚子里的墨水,从而鹤立鸡群。

但是,博客却完全不同。

面对网络,装在个人脑袋里的东西再丰富,如果不及时分享出来,就相当于你是空荡荡的白痴一样。

在网络,你知识渊博的衡量标准,就是你奉献的程度。

博客是要把自己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收获都奉献出来。

“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是博客的写照。

当然,你把这种开放,当作一种喜爱个人表现也可以,能使别人受益的“个人表现”应该提倡和鼓励!心胸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活跃的人,很难成为合格的博客。

四是拿来主义。

关开放自己,肚子里的货也是非常有限的。

博客的优势就是,不断搜索提炼信息,不断学习和思考。

博客的确需要很“博”,但是博客最根本的信念就是:“别人比我知道得更多”,因此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链接是博客最有力的武器,没有链接就没有活力。

五是交互性。

“读者比我知道得更多,比我能够表达的更多”,博客与读者的交流是关键,没有互动交流的博客也没有生命。

在丹·吉尔默看来,博客(作者)是博客网站的核心,而围绕着博客与博客,博客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多重交互的沟通,是关键。

没有交互就没有生命。

当你的一篇文章、一个思路或者你的博士论文思路,获得诸多意想不到的反馈时,你就会明白,当博客决不是简单的浪费时间。

当博客更不是给读者简单的奉献,同时自己也从读者那里得到极大的收获。

六是可信度。

本来更准确的词汇,应该是“权威性”,但是博客与传统意义的权威实在有点不兼容。

但是的确不能否认,要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博客,必须以自己超一流的水平建立长期的权威性。

正是因为对你的信任,许多人将博客网站作为自己每天补给信息与思想的第一站,没有这种可信度保证,这样的博客就是平庸的博客。

要争取注意力,博客世界的竞争一点也不比传统领域轻松。

总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博客也不是一天就当成的。

成为博客,就意味着开始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

这些方式都是以“Web”方式为内核的。

没有对学习的激情,没有对自己关注领域的执着,没有对每天书写的着迷,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是否会成为一名博客,归根结蒂是由自己内在的一些特性所决定。

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客,必须要有一些特殊的素质和性格,要下一定的决心,付出一定的代价。

[5]58(四)个人博客在中国目前博客在我国的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2006.1)显示,在我国,有14.2%的网民经常使用博客。

根据百度()2005年12月1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在中文互联网领域,Blog站点达到3682万,Blogger人数达到1600万,平均每个Blogger拥有2.3个Blog帐号。

中国大陆已有Blog服务商658家,其中注册用户超过千人的服务商达330家。

截至到2006年3月底,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检索词汇“博客”,可得到网页4500余万篇。

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Blog服务商包括博客()、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

在Alexa网站提供的全球网站TOP500排行榜中,“博客中国”()和中国博客网()分列第117和第400位;根据互联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上述两家博客网站在中国大陆最受欢迎TOP100网站排行榜中分列第33和第78位。

博客网站在网民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气”和影响力[6]表1:国内日志数量过10万的博客网站资料来源:中国博客研究中心;互联网实验室以上数据表明,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传播工具,博客已经被相当一部分网民所了解、接受并使用。

博客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零成本”、“零技术”的特点,证明了博客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公众更加清晰的个体意识和日益增长的个人传播需求。

博客的出现为个人话语权的满足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渠道,由于博客群体的日渐扩大和博客应用的日渐广泛,博客必将对未来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