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的职业良心
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教职工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严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是教职工的应尽责任,也是塑造良好教育环境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因此,学校教职工应秉持正义、公平、诚信的原则,坚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
他们应遵守法律法规,不违反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严守学术道德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具备严谨的学术素养和高尚的学术道德。
他们应遵守学术规范,不抄袭、不剽窃他人成果,不虚报科研成果,不进行学术造假。
3. 勤勤恳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学校教职工应认真履行教学任务,做到准备充分、授课认真、批改作业及时。
他们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尊重学生教育教学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学校教职工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歧视、不侮辱学生。
他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耐心倾听并解决学生的困扰和问题。
5. 激发学生潜能学校教职工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相应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他们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6. 保护学生利益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问题,确保他们身心健康。
他们应积极预防校园欺凌、意外事故等问题的发生,并妥善处理学生的家庭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7. 爱岗敬业学校教职工应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不将教学视为一份工作,而是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事业。
他们应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思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8. 与家长良好合作学校教职工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谈谈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谈谈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职业良心是教育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对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是在履行教育职责时体现的高度责任感及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以笔者30年的从教经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从爱岗、敬业和乐业三个层面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职业良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1、爱岗:不是每一位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的,爱岗是属于主观工作态度问题,它不是通过学习、培训达到,而是和本人的责任意识有关系,可能还和个人的人生观有密切联系。
我有一名小学教师同事,她初中时代就热爱教师职业。
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师范学院。
工作后,由于环境比较偏远,任务繁重,每天需要教语文、数学、英语啊,每天自然是忙的不可开交,可她总是乐呵呵的,毫无怨言。
她的爱岗也带动了一大批同事。
所以,教师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首先要爱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这份职业,并把它当成事业去拼搏。
2、敬业: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教师的劳动,有些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活”。
怎样做到敬业?首先是态度的问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职业就是育人工程,而育人是需要用心来做的。
我们说育人最注重的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如果没有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无从谈起。
上课迟到,随意调课,不懂装懂,错了不敢更正,这都是对教学不负责任。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从事教学。
要将渊博的学识传授给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艺术打动学生,“德才兼备”的魅力影响学生。
这一切都归于敬业的功劳。
从敬业方面来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是最直接的一种途径。
3、乐业: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说“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并且指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先前,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教师存在着待遇低下、住房紧张等困难,尤其是农村教师住房难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当前制约农村教师成长和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职责要求范文

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职责要求范文教职工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社会人才的重要任务。
作为中学教职工,其职业道德职责具有重大意义。
以下将从教师的师德、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中学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要求。
首先,中学教职工的师德应当高尚。
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师德要求教师具有道义情操,要有为人师表的自觉,具备为人师表的道义风范。
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都要合乎道德规范,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修养。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事业心、责任心,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使命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其次,中学教职工要具备专业能力。
作为中学教育的从业人员,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育任务,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再次,中学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高。
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学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学教职工从业的核心目标。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实际锻炼。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最后,中学教职工还应具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是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关注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进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之,中学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职责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202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202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1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良心内涵的高度概括。
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是文明的播种者和传递者,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所以教师不能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范取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这种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加热爱所有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所以教学能力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然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
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这一事业,才能激发自己为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热爱学生,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四、为人师表,注重身教,加强自我修养。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回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伟大的能动作用,正是用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面貌来塑造新的一代。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诚实谦逊,公德正派,举止文雅。
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良好的师德心得体会

良好的师德心得体会良好的师德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良好的师德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良好的师德心得体会篇1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
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
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
培养良好的师德,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教师职责道德范文

教师职责道德范文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是传播知识、塑造未来的守护者。
作为教师,除了担负起教学的责任,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责道德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师德师风等方面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教师的职责道德是教师的生命线,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职责道德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首先应该具备爱岗敬业的情怀,对于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
教师要以职业操守为前提,具备教学科研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守教学纪律,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教师职责道德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研究精神。
教师要具备科学态度,不断深入研究教育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对学科的理解与把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职责道德要求教师具备公正的评价能力。
教师要具备公正、客观、善意的评价态度,不偏袒、不偏私,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学生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不盲目地简单评价。
再者,教师职责道德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遵守道德底线,堂堂正正、正人先正己。
教师要亲近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生活,积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教师还应当遵守教育教学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生态生命的良好环境。
最后,教师职责道德要求教师具有专业自律的精神。
教师要持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
教师还应当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以合理的方式对待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格形象。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7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7篇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篇1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此次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024年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2篇)

2024年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难得的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
同时,也感谢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深知这个成就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今天,我选择的主题是“良心”。
良心是人们内心最为纯净、坦诚的呼唤,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指引。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良心将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基石。
所谓良心,即是指内心的善良、正直、公正、诚信的声音。
良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属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标准。
教师应该时刻以良心为标尺,用良心来约束和引导自己的言行。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良心去构建课堂。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潜能的重要场所。
我们要以良心为指引,为学生设置高标准的学习目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走向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道路。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良心去关爱学生。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和关怀。
我们要以良心为依据,对每一个学生都平等对待,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我们要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己的梦想。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与尊重。
我们要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良心去塑造自己的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我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生。
我们要以良心为底色,要言行一致,言行要透露真诚和责任感。
我们要敬畏职业,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不断追求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
我们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教师的职业良心、爱心和责任心——也说“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整洁端庄的仪表仪态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开朗的胸怀爱护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行”。
如果有人问,当老师难吗?我会说不难,因为人人都可以当老师,但当一个有良心的老师难,当一个有良心、又有爱心的老师更难,当一个有良心、又有爱心、又有责任心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求教师在职业道德水准方面加强修炼。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可以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概括。
其实质就在于强调教师的职业良心、爱心和责任心的“三心一体”人格魅力的内在修炼和养成。
一、教师的职业良心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根基简单地说,良心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社会,良心是被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是道德人格的忠实卫士。
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世的箴言。
当一个人履行了良心所首肯的道德义务的行为,就会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反之,就会感到不安、惭愧、内疚甚至悔恨。
所以,当良心与职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良心无论是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对职业群以及个体的健康成长都有极大的意义。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伟大人格的养成源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而职业良心则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内在推动力和根基所在。
(一)良心是诚信之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修养的核心,诚信之心是良心之魂。
据有关资料报道,曾任美国开国元首的华盛顿,小时候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却因为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可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就是为人处事要诚实守信,就是人要言行一致,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世人会骂他“没良心”或“良心大大的坏了”……。
教师职业承载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更要以“诚信”二字约束自己的行为,面对自己,认真做学问,搞科研;面对学生,以诚相待,言而有信;面对学校,脚踏实地,诚信履约;面对社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用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从而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良心是感恩之心一个有良心的人必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
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不忘恩负义的人,是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是一个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当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给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大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个小孩子露出阳光般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刚刚搬来,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情此景,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教师职业,虽然承载的神圣使命与其他职业不一样,但毕竟还是一个凡人,一个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也需要别人给你帮助和关心的人。
所以,如果你从事的是教师职业,你更要有感恩之心,感谢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誉,感谢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敬,感谢给你提供教师岗位的学校,更要感谢和你朝夕相处的学生,也许你不能一一的回报,但是对他们表示感恩是必需的,而表示感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做一个有良心会感恩的人,你才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快乐平和的心态。
(三)良心是豁达之心心胸豁达是做人的一种崇高境界,豁达指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故能成大事。
据说,一次,曾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很多东西。
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
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总是有得有失,既然得失难测,祸福无常,何妨豁达洒脱一些,就像罗斯福那样。
假如你是一个教师,你从事的是民办院校高职高专的教师职业,豁达之心,必不可少。
假定,当你的工薪待遇低于同类高职高专公办院校时;当你面对的教学对象整体素质低于同类高职高专公办院校时;当你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低于同类高职高专公办院校时;当你未来发展前景低于同类高职高专公办院校时;当你从事的职业风险系数高于同类高职高专公办院校时……你会怎么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对待不如意的八与九,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这一人生箴言,据说是民国时期于佑任老先生的长寿之道。
于先生一生可谓饱经沧桑,几经沉浮,但却能够一生淡泊,荣辱自安。
这可以说是“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这一人生箴言的最好写照,这就是豁达。
(四)良心是敬业之心人的敬业之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心。
其实质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心致力于工作。
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教师职业的敬业之心要求一个教师,首先要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把从事教育事业作为实现个人成就的向往和追求;第二,要明确立业意识:即将教师职业作为实现个人目标的愿望,从而激发教师的奋斗热情并指引其成才的方向;第三,要坚定职业信念:即强化教师对所从事的目标教育职业的敬重、执著和热爱之心;第四,要端正从业态度:即培养教师保持严肃认真,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勤勉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就会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全身心的忘我投入,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
(五)良心是尊严之心有尊严才有师德,良心是尊严之心。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人品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应该受到尊重;尊严既来自他人的尊重,也来自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自尊就是尊自,即尊重自己。
可以说,一个不自尊自爱的人,是不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的。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重要的是自身能否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及神圣性。
所以,教师职业尊严感的树立,是解决教师能否“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根本。
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人品等。
它主要通过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这种人格影响,或许是通过教师的一抹目光,或许是通过教师的一丝微笑,或许是通过教师的只言片语,或许是通过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之中,认可和接受教师,并与之成为朋友。
所以,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都得到了发展,大家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得以受益。
比如,面对学生时要注重教师的行为举止和规范教师的言谈。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和语言表达,做到大方得体、真实自然、有亲和力。
1、注重教师的行为举止(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站姿,挺胸抬头,不要耸肩,或过于昂头。
更不要倚靠在讲台上。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
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4)着装: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上课时的着装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的着装要得体大方,庄重高雅,不穿奇装异服,切忌露胸露背的吊带装,男教师不穿短裤背心,女教师不穿超短裙和超薄服,不穿拖鞋上课。
佩戴首饰有度,化妆追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
2、规范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1)表达准确:注重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逻辑关联性。
不可随意化、庸俗化。
(2)音量适当:合理控制语速、语调,抑扬顿挫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