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点颅底硬脑膜外入路治疗19例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探讨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维普资讯
D s e )0 2 1 2 i R s2 0 : (
(T ) C A 检查 。肿瘤 最大 直 径 3 0~70c 平 均 45 . . m, .
在本组脊索瘤和低分化鳞癌病例 . 中发现海绵 术 窦窦腔 内的颅神经及部分颈内动脉被舯瘤包裹 , 中上
颈 内动脉被推挤 、 移位 、 变窄者 6例。其中部分包裹
3例 , 完全包 裹 3例 。 二、 手术 方法
电凝烧灼 , 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在本组 3 例肿瘤侵入蝶 、 筛窦 。术中切除蝶 、 筛 窦腔 内肿瘤后 , 用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 , 骨蜡封填 , 再填补 自体肌肉、 筋膜 , 并用生物胶固定。
结 果
患者仰卧 , 头后仰 , 向健侧 , 并转 使患侧颧骨体下 缘处于最高点。术前行腰穿置管 。术 中行扩大翼点 人路 1 ; 例 行扩大翼点人路 +去颧弓手术 2倒 ; 行眶 颧额颞下人路 5 例。①骨瓣及骨窗 : 先取 出大小约 7 c 8c Ⅲ× Ⅲ的额颗骨瓣, 将颗鳞垂直部 、 蝶骨嵴 、 眶上
根据术中显微镜 观察 和术后 1 月内 M I 个 R 或
C T复查来 确认肿 瘤切赊程度 。本组 肿瘤全 切 5例 ( 为三 叉 神 经 鞘 瘤 ) 其 中 3例 肿 瘤 ( 叉 神 经 鞘 均 ; 三 檀、 脊索瘤 、 低分化鳞癌各 l ) 例 因与颅神经 、 内动 颈 脉、 中脑 腹侧 粘 连 甚 紧 , 而行 次 全 切 除 术 ( 目 的 三 残
二、 随访 调查
术后随访 7例患者 , 包括三叉神经鞘瘤 5 . 例 脊 索瘤和低分 化鳞癌各 1 1 例, 例三叉神经鞘瘤失访。 随访时间为 2 2 个 月 , 0— 3 平均 2 . 16个月 , 无肿瘤复 发和残 留肿瘤再生长。全切 的4例三叉神经鞘瘤颅
经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连 同包膜切除残余肿瘤防止肿瘤复发 。术后用明胶海绵蘸少
许罂粟碱贴敷于血管壁上可缓解 因刺激引起 的血管痉挛。
2 结 果
按 S i a r p s o n 分级标准 。 S i m p s O n I 级( 全切肿瘤与粘连的
硬 膜及 颅骨 ) 切除 2 0例 ; I I 级( 全切肿 瘤 , 电灼其 粘 连 的硬 膜) 切除 9例 , Ⅲ级( 指 大部 分切除肿瘤 , 对粘连 的硬 脑膜 、 硬 膜外肿瘤及颅骨未做处理 ) 切 除 2例 , 这 2例患者 术后辅 以 刀治疗 。病理类 型 : 内皮细胞型 1 8 例, 成纤 维细胞 型 9例 , 砂
之连 同帽状腱 膜 和头皮一 起 向前翻转 ( 防止面 神经额 支损 伤) , 直至达到额骨颧 弓为止 。切开颞肌 、 筋膜及 骨膜 , 显露额 骨颧 突以及嗣绕翼点 的额颞蝶顶骨 。颅骨钻孔 和骨瓣形成 。 分别在额颞骨钻孔 4个 。根据病变不 同可适 当调整各孔 的位 置, 目的是充分显露术野 , 形 成游 离或带 蒂骨瓣 。用尖嘴咬骨
有多种分类 方法 。根据具体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可称 之为
对侧等不 同方 向作扩大变化 。切开头皮 、 皮下组织 、 帽状腱膜
一
起 向前 翻 , 应 紧贴颞 浅筋膜 的深层 , 游离其浅层 的筋膜 , 使
鞍结节 脑膜瘤 、 鞍 隔脑膜瘤 、 鞍上 脑膜 瘤 、 鞍 内脑 膜瘤等 , 鞍
上脑膜 瘤位 于鞍上池 内 , 向前科伸 入颅前 窝 ; 向后 压迫视 神 经交叉 , 甚至可经天幕裂孔 前方进入桥池 ; 向下 可侵 入鞍 内; 向上 突人纵裂 , 压 迫第 _ 一 脑 室 向上 移位 , 孟 氏孔堵 塞 出现梗 阻性侧脑室积水 ; 向外侧 可侵及海绵 窦。鞍结节脑膜瘤 常将
翼点入路的相关解剖和标准手术技术

– 颞浅静脉可以肉眼观察,颞浅动脉可以用手触摸,切口可根据情 况进行调整。血管与神经伴行,避开了血管,也就较少了神经的 损伤。
• 可根据 病变需 要进行 切口的 改良
开颅步骤 <1>
• 将帽状腱膜自骨膜及颞筋膜上分离,在颞肌的前1/4、距 眶缘4cm时,将皮瓣向眶部牵拉。
• 颞肌及其筋膜向下分离至与颧 弓平行,以接近中颅凹底,将 其沿肌腱附着的方向向后下方 牵拉。
• 颞上线内侧骨膜和外侧颞肌分别切开,并 沿颞上线留一窄条筋骨膜备颞肌复位用。
• 颅骨暴露内侧前缘尽量接近眶上缘,外侧 前缘暴露眶外侧缘,颞肌牵拉向下。
开颅步骤 <4>
• 颅骨钻孔:
– 第一孔:关建孔。靠近额 骨颧突部位,额颧缝上方, 颞线下方。
•颞 线
– 由额骨颧突外缘向上后至冠状缝的弧形线,上下颞线并行,分别 是颞浅、深筋膜的附着缘。
肌肉
• 枕额肌 • 前方为额腹,后方为枕腹,两者之间通过帽状腱膜相连。 • 枕腹起自枕骨,额腹止于眉部皮肤。 • 枕腹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额腹收缩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
产生皮纹。 • 眼轮匝肌 • 位于眼裂周围,分为眶部、睑部和泪腺部。 • 其中睑部纤维可眨眼,与眶部纤维共同收缩使睑裂闭合。 • 颞肌 • 起自颞窝,肌束呈扇 后交通动脉起 自颈内动脉后 壁,向后与发 自基底动脉的 大脑后动脉交 通。垂体柄位 于后交通动脉 内侧视交叉下 方,上连视丘 下部,下经鞍 背上缘连接垂 体,动眼神经 起自脚间窝, 穿行于大脑后 动脉和小脑上 动脉之间。
• 在颞肌的前1/4部分进行皮瓣分离时,应当在颞浅筋膜深 浅层之间进行分离。其解剖标志是颞浅筋膜深浅层之间潜 在的脂肪层。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与经颅翼点入路视神经减压手术疗效比较

功 3 , 前 指 数 1 , ru— u n氏瞳 孑 3例 , 神经 薄 层 2 结 例 跟 例 Ma s G n c L 2 视 果
u / 。
2 1 5 2 0
2 种 视 神经 减 压术 式 比较见 表 1 .3 2 。
3 2
3 讨 论
内蒙 古 中医药
液 ; 中减 压充 分 , 术 合并 眶 上裂 骨折 、 后 血肿 的病人 , 同时处 球 可
创 伤性 视 神经 损伤 中【视 神 经 管骨 折 而 引发 问接 视 神经 损 理 ; 除前 床 突 的 前 根和 后 根 , 个 视 神 经 全段 横 行 于 视 野 内 , 闷 磨 整
按 a0 5 = . 水平认 为 以上 3 术式 对视神 经损伤 患 者视 力恢 复 无统计 学 差异 ( > . ) 0 种 P 0 5 。结论 : 经 内镜 下视神 经 减压 术 与 经翼 点入 路 减 0 神 压 术疗效 无明 显差异 , 而其具 有创 伤 小、 术时 间短等优 势 , 手 对于 无合 并颅 脑损 伤 的患者 , 可作 为创 伤性视 神 经损 伤 的首选 治疗 方法 。
收治7 例视 神 经损 伤 患者 临床 资料 , 4 通过 不 前后 视 力 变化 , 而判 断手 术疗 效 。结 果 : 从 经神 经
内铣组手 术2例 , 效率6 . 经翼 点硬 膜 外入 路手 术2 例 , 效率7 . 经翼 点硬 膜 内入路 手 术2 例 , 效率6 . 3 有 96 %; 9 有 2 %; 4 2 有 8 %。经卡 方检验 , 2
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45例

*[通信作者]兰青,Email :szlqz@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45例万政强1,兰青2*,陈晨1(1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224006;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摘要]目的: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
方法:对前循环动脉瘤45例48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夹闭术。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瘤11枚、大脑前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枚,脉络膜前动脉瘤及眼动脉瘤各1枚。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夹闭,根据GOS 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40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
术后无感染、出血、脑脊液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内镜辅助下锁孔技术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安全有效。
[关键词]脑动脉瘤;翼点入路;锁孔入路夹闭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志码]B目前内镜辅助下锁孔技术微创理念已被神经外科学术界所公认和接受。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笔者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由Yasargil等创立的标准翼点入路结合微创锁孔理念,对前循环动脉瘤45例行手术夹闭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前循环动脉瘤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9~57岁,平均47.2岁。
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10例,Ⅲ级23例,Ⅳ级5例。
首次出血30例,二次出血15例。
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4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5例。
45例共有颅内动脉瘤48枚,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瘤11枚、大脑前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枚、脉络膜前动脉瘤及眼动脉瘤各1枚。
1.2方法(1)手术时机:45例患者中,早期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d)28例共30枚动脉瘤;中期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3d)5例共6枚动脉瘤;晚期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4d以后)12例共12枚动脉瘤。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16 0
海 军 总 医院学报 2 0 0 8年 6月 第 2 1卷第 2期
经 翼 点 入 路 显 微 手 术 治 疗 颅 内动 脉 瘤
亓树彬 , 田增 民, 于 新 , 旺盛 , 卢 王宏伟 , 刘 锐 ( 海军 总 医院神 经外 科 , 京 1 0 3 ) 北 0 0 7
rp y D A)检查 证实 。根 据颈 内动 脉 瘤发 生 部 位 ah , S
2 结 果
本组 1 5例 动 脉 瘤行 瘤 颈 夹 闭 术 , 侧 入 路 1 右 0 例 , 侧入 路 5例 。1 左 5例痊 愈 出 院 , 死 亡 。出 院 无 时 评定 结果 称为 早期 结果 , 1 好 3例 , 2例 ; 差 出院 时
前 床 突 。开 颅后 , 露 及 处 理 动脉 瘤 的操 作 均 在手 显 术 显微镜 下进 行 , 手术 显露 以尽 量减 少脑 牵拉 , 充分
开颅 手术 夹 闭 1 5例 颅 内动脉 瘤 , 获得 了较好 的临 床
疗效 , 现报 道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中图 分 类 号 : 5 . 2 R6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9 3 2 ( 0 8 0 — 1 60 1 0 — 4 7 2 0 ) 20 0 — 3
颅 内动 脉瘤 的直 接手 术 难 度 大 , 险性 高 。动 危
脉瘤 夹 闭术 的优点 在于 能有 效确 实地 阻断 动脉瘤 内 血 流 , 持载瘤 动脉 通 畅 , 而达 到理想 的动 脉瘤 治 保 从 疗 目的 。但 由于在外 科手 术 时存 在动脉 瘤破 裂 出血
可 分为 后交通 动脉 瘤 7例 , 交通 动脉 瘤 4例 , 前 眼动
编年史——翼点入路

编年史——翼点入路对于每一位神经外科医师来说,翼点入路(pterional approach)大概都是启蒙级入路吧。
然而,除了翼点的定义(图0)和罗列的一条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步骤外,对于这个几乎万能的幕上入路的“前世今生”,各大教科书似乎都很少涉及。
个人觉得,对一个入路的学习,应该包括其发展和演变;了解它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掌握现状和构想未来。
今天,就来简单罗列一下翼点入路的编年史。
图0I、额下入路时代•Durante,1885:sub/transfrontal,嗅沟脑膜瘤,1st额下入路•Horsley,1889:frontal,垂体瘤,失败,1st暴露垂体•Krause,1900:1st extradural supraorbital subfrontal,视神经部位取子弹,1st strict frontal变为lateral frontal •Krause,1905-1909:frontolateral,鞍区肿瘤,类似当今(图1-上左)•McArthur,1908:frontal intradural,失败;•McArthur,1912:frontal extradural+superior orbital roof/rim=1st cranioorbital craniotomy,眶颧入路的鼻祖•Frazier,1913:从transsphenoidal回到subfrontal处理垂体瘤,类似McArthur,extradural cranioorbital craniotomy (图1-上右)•Cushing,1916:subfrontal,1st全切鞍结节脑膜瘤(图1-下)•Frazier,1919:intradural frontal(lateral)图1II、额颞入路诞生•Heuer,1914:1st intradural frontotemporal,视交叉病变,当今翼点入路鼻祖,类似于Krause的intradural frontolateral,区别在于骨瓣包含temporal bone(图2-1)•Dandy,1918:报道上者,(图2-2)•Dandy,1922:经额颞入路经终板三脑室造瘘,梗阻性脑积水,需断视神经•Dandy,1932:改进,小切口——Dandy flap,hypophyseal approach,鞍区病变,(图2-3)•Dandy,1937:1st前循环动脉瘤(图2-4)•Hayes,1962:小号的Dandy flap,ACom动脉瘤•Rizzoli,1953:前循环动脉瘤•Hamby,1964:1st起名pterional approach,眼眶肿瘤、突眼症(图3-A)•Kempe,1968-1971:ACom动脉瘤,1st定义关键孔psychopathic point(图3-B)图2图3III、额底入路继续用于前循环动脉瘤夹闭•Falconer,1951:unilateral frontal craniotomy,分离侧裂,ICA分叉部、ACom、MCA动脉瘤(图4-上左)•Poppen,1951:unilateral frontal craniotomy,ACom动脉瘤(图4-上右)•Norlen & Barnum,1953:unilateral frontal craniotomy,ACom动脉瘤(图4-下左)•Hamby,1952,1954:unilateral frontal craniotomy,前循环动脉瘤(MCA除外)(图4-下右A);frontotemporalcraniotomy,分离侧裂,MCA动脉瘤(图4-下右B)图4IV、microneurosurgery时代的翼点入路•House,1961:1st显微外科,听神经瘤,•Yasargil,1969:显微神经外科之父,显微器械,cisternal approach,引入keyhole锁孔概念,翼点开颅规范化,仍然采用psychopathic point作为关键孔,另加3个孔,硬膜外磨除蝶骨翼(key landmark),frontolateral、spheno-orbital、pterional approach,区别先人——小切口、小骨窗、更基底,从而扩展至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夹闭(图5)图5V、翼点入路的变种1、联合颞下处理后循环动脉瘤•Drake,1978:“half and half”——pterional+subtemporal,后循环动脉瘤,侧方观察穿支•Sano,1980:temporopolar,基底动脉尖动脉瘤•Shiokawa,1989:zygomatic temporopolar,高位基底动脉尖动脉瘤•Heros & Lee,1993:pterional+anterior temporal,后循环动脉瘤,侧方观察穿支•de Oliveira,1995:pretemporal approach,脚间池、岩斜区(图6)图62、额颞眶颧入路•MacCarty,1961:frontal craniotomies,1st单孔处理眶内病变,MacCarty burr hole(图7-上1)•Jane,1982:supraorbital-frontal approach,1-piece,鞍区、眶内病变、动脉瘤(图7-上2)•Pellerin,1984:orbitofrontomalar,1st+去颧弓,2-piece,额颞蝶脑膜瘤(图7-上3)•Hakuba,1986,1989:orbitozygomatic infratemporal (3 complicated muscle-based bone flaps),高位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海绵窦肿瘤、三脑室肿瘤(图7-上4)•Al-Mefty,1987:Supraorbital-pterional approach,1-piece,颅底病变(图7-下左)•Alaywan & Sindou,1990:Fronto-temporal approach withorbitozygomatic removal(FTOZ),2-piece•Delashaw (Rhoton),1992:modified supraorbital approach ( 2 step:frontotemporal+frontal sinus+superior/lateralorbital ridges,zygomatic arch)(图7-下中)•Delfini,1992:two-step supraorbital approach•Sekhar,1994:FTOZ,2-piece(图7-下右)•Zabramsky (Spetzler),1998:FTOZ,2-piece(图8-左)•Aziz,2002:FTOZ,1-piece(图8-中)•Campero ( Rhoton),2010:FTOZ,3-piece(图8-右)图7图83、硬膜外前床突切除术——Dolenc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图9)•Dolenc,1985:combined epi- and subdural direct approach,眼动脉瘤•Dolenc,1987:transcavernous-transsellar,基底动脉尖动脉瘤•Dolenc,1994:Frontotemporal epidural approach,三叉神经鞘瘤•Dolenc,1997:Transcranial epiduralapproach,侵袭性垂体瘤•Dolenc,1999:Extradural approach,海绵窦段动脉瘤•Dolenc,1999:combined transorbital-transclinoid andtranssylvian approach,眼动脉瘤图94、局限化的眶上入路•Brock & Dietz,1978:更小的皮瓣,动脉瘤,有图(图10)•van Lindert,1998:supraorbital keyhole,动脉瘤•Czirjak,2001:trans-supraorbital•Ramos-Zuniga,2002:trans-supraorbital•Steiger,2001:orbitocranial,ACom动脉瘤•Reisch,2002,2005:eyebrow skin incision supraorbital(图11)•Hernesniemi,2005: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图12)•Figueiredo,2006:mini-supraorbital•Figueiredo,2007:minipterional图10图11图12小结从上面的演变过程就可以看出,如今的翼点入路是由最初的额下入路移向侧方而来的,经Yasargil的完善,翼点入路如今的标准,应包括额颞开颅、蝶骨嵴的磨除、侧裂的开放。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2 动脉 瘤手 术 3例
显微 外科 经翼 点入路 颅 内动脉瘤
【 关键词 】 动脉瘤 ; 颅内前部循环 ; 翼点入路 ; 显微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794 3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4 0 (0 1 1. 2 - 2 3 34 2 1 )21 1 2 6 0
广 西 医学 2 1 年 1 第 3 01 2月 3卷 第 1 2期
1 2 6 1
经翼点人路显微 手术 治疗颅 内前循环动脉瘤
罗红伟 甘渭河 陆伟水 汤树 洪 覃 重桥 余松祚 谭 适 陆弘盈
(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暨贵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 贵港市 57 0 ) 3 10
表现 : 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 、 呕吐及脑膜刺激征 , 均以 蛛网膜下腔出血 ( A 为首发症状 , S H) 出血次数 1 5 ~ 次, 伴动眼神经麻痹 9例 , 意识障碍 1 例 , 0 偏瘫 1 例。 术前病情按照 H n— e 分级 : 级 3例 , ut s H s I Ⅱ级 1 0 例, Ⅲ级 8 , 例 Ⅳ级 2 。末次 S H距手术时间 < 例 A 3d
第 3天死 于脑 肿胀 。
1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 3 例, 例。动脉瘤依其瘤径大小分
为 : 型 ( 05e ) 小 < . r 3例 , 般 或 中型 ( . a 一 05~15c . m)
3 讨
论
1例, 4 大型(. — . 6例, 15 25c m) 巨型( 25 m 0 > . ) 例。 c 12 手术方法 . 采用气管插管 全麻及控制性低 血 压, 用输液泵输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 将收缩压控 制 在 9 ~10m H 。选择优势供血侧 翼点人路 , 用 0 0 m g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视 交叉 池 ,充分释放 脑脊 液 ,以减 低颅内压 ,利 于充分 暴露 与前床突脑膜瘤的血液供应 。
和避 免过度牵拉 。对 于边界清楚有完 整包 膜的肿瘤 ,切 断供血 底并先行离断。
2 结果
肿瘤 的全切除是一个 理想的 目标 ,但许 多长人海绵 窦 、侵 前 床突脑膜 瘤的切除应采 取积极而谨慎 的态度 .肿瘤的切除应 以神经 功能的最好保 留为前提 。对于侵袭 或直接附着于海绵窦
住瘤体 壁穿刺孔 处 ,提拉至 t cr r a 边缘 ,随 t cr 起退 出腹 镜组 的住 院费用 明显高 于开腹组 。所 以 ,对于两种手术方式 的 o r a一 o
外 .此 时应根 据肿瘤 的大小 ,适 当延长切 口至卵巢完全提 出腹 选择 .应该根据患者 的病情 、身体健 康状况 、家庭经济情 况来
外 。腹腔 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与传统 的开腹手 术 比较 ,仅将瘤 体 综合选择
拉 出腹外 .对机体 的内环境 干扰少 ,生理机能影响小 、恢复快 ; 术 中出血 、术后并发症少 ,在住院时 间及镇 痛剂的应用上 也优 参考 文 献
1 无 于开 腹手术。该术简单 、省时 、省力 ;避免 了囊液外溢及 镜下 [】 管 军华 ,费何 ,吴 贵龙 . 气腹 腹 腔镜 手术 治疗 卵巢 良性 囊肿
2例 ,S snI 1 i o 级 例。术后无死亡 ,9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 mp
作者简介 :李洪斌 (9 7 ) 16 一 ,男,籍贯辽 宁省大石桥市 ,主治医师。
床神经外科 杂志, 0 51 5 36 3 8 20 , 0(): — 3 . 3
[] 闫玉纪. 2 翼点 入路显微切除蝶骨 嵴脑膜瘤 [ . J 中国煤炭 工业医学 1
本组男性 8例 。女性 1 例 ,年龄 2 ~ 7岁 .中位 年龄 4 旁 区及其周 围组织血供 的理论基础之上 的。其优点在于 : ( 1 61 5 1 )
岁 。病程 1 1 月 ,平均 1 个 月 。全部病例 均经临床 、神经 手 术开始就暴露 了肿 瘤的供应血管并 可予 以电凝 .也可 同时从 — 2个 3 放射学检查 、手术及病理证 实。手术入路 :颅骨瓣去除后 磨 硬 膜外 电凝肿 瘤 基部 的硬 脑膜 ,减 少 了肿瘤 切 除 时 的出 血 。
杂志, 0 , ( :47 o4 ‘ )
( 责任 编辑
:王学发 )
或待囊肿缩小后 ,持钳立即将穿刺 口封闭 ,防止 穿刺 针滑脱导 后肛 门排气 早 。及术后住 院天数均明显少 于开腹组 ,表 明腹腔 致不必要 的重 复穿 刺及囊 内液体 的外 流 ;取瘤体 时 ,应持钳夹 镜手术具有 与开腹手术所不 具备的优点 。同时 ,费用上 ,腹腔
【 摘要 】目的 探讨 前床 突脑膜瘤治疗的经翼点颅底硬脑膜 外入路 。方法 采用经翼点颅底硬脑 膜外入路 治疗 1 例 前床 突脑膜 9
瘤 ,分析其疗效。结果 本组 1 9例病人 中 1 例肿瘤完全切 除,术后无死亡 ,9例患者视 力有较 明显改善,疗效均满意。结论 经翼点 1 颅底硬脑膜外入路 治疗前床突脑膜瘤具有 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脑膜瘤 ;前床 突;翼点
中图分类号 :R794 ;R6 1 文献标识码 :B 3. 5 5.1 1 文章编号 :17 -6 9 (0 9 30 0 . 644 5 2 0 )0 .18叭
前 床突脑膜瘤是指位 于蝶骨峙 内三分之 一或者是前 床突上 善 ,疗效均满意 。术后随访 1 4年,平均 2 ~ . ,无复发病例 。 6年
临 京医学工 。年 月 。 第 朋 柱 第 。 卷
Cl i a e c l g n e i 0 i cl n M dia En i e r ng 20 9. 1 ( ) 6 3
・
短篇论著 ・
经翼点颅底硬脑膜 外人路治疗 1 例前床 突脑膜瘤 的临床探讨 9
李洪 斌 ( 宁 营 口大石桥 市 中心 医院 ,辽 宁 营 口 15 0 ) 辽 1 10
动脉 ,是切除该类肿瘤 的关键 。否则 可沿蝶骨小翼 寻找肿 瘤基 犯 重要神经血管 的肿瘤是不 能全切除的 。因而 ,我 们认 为对于
本组 1 9例病人 中 1 例肿 瘤完全切 除 :5例 因侵入海 绵窦 或颈 内动脉壁的瘤组织不 应勉强切除 ,残余 肿瘤可行立体定 向 1
内,未切开海绵窦 外侧壁 ,以及 增生脑膜沿 眶上 裂发展 ,受 累 放 射 外科 治 疗 或 密 切 随 访 。
除蝶 骨嵴 ,在硬膜外 由外向 内向前床 突方 向分离 ,开视神 经管 () 可将有可能被肿瘤侵润 的局 限性增生骨质 ( 2 蝶骨 、颞骨 、眶
壁 ,将 前床突磨除 ,大 脑凸面硬膜绕蝶 骨嵴弧形剪开 。分离外 骨)切除 ,防止肿瘤复发 。 () 可减轻脑组织牵拉 ,防止产生 3 侧裂 向内侧直至大脑 中动脉主干 ,吸除侧 裂 中的脑脊液 ,并开 术 后脑水肿 。血 管造影片 已经 证实颈 内动脉 和颈外 动脉共同参
的脑膜瘤 ,也称 为蝶 骨海绵窦脑膜瘤 1 1 ] 。我科于 2 0 02年 7月至 3 讨 论
20 0 7年 1 0月采用翼 点人路对 1 9例前 床突脑膜 瘤进行切除 ,取 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 方 法
近年来 ,随着显微外科技 术以及颅底外科 技术的发展大的改善 1 2 1 。采用经翼点 颅底硬 脑膜外 人路治疗前 床突脑膜瘤 的方 法是建立在 了解蝶骨嵴 、鞍
脑膜未能全部 刮除 ,部分仅行 电灼 ,为 Sm snI级切 除 ;3 i po I 例 因肿瘤与周 围结构钻连 紧密并侵 入海绵窦 内无法 全切 ,仅行囊 参 考 文 献
1 】 汪业汉 . 蝶骨嵴脑膜瘤 手术治疗若干问题探讨 【I 中国临 J. 内及部分囊壁 切除使视神经充分 减压 ,其 中 S snI 级切 除 【 陈海宁, i o I m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