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音乐性
古代歌曲的发展

古代歌曲的发展
古代歌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就已经产生了反映劳动生活的歌曲,如传说中伏羲氏的《网罟之歌》和神农氏的《扶犁之歌》。
夏商时期,歌曲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夏禹治水时,他的妻子经常唱情歌“候人猗兮”,这是古人所知的最早的一首“南音”。
进入封建社会,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
诗经中的歌曲多用琴瑟伴奏,被称作“弦歌”。
楚辞则常用“兮”字作衬词,具有浓郁的南方风格。
乐府歌中,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称“相和歌”,用鼓、角、铙、横笛伴奏的称“桡歌”、“横吹曲”。
唐代诗歌有着严格的音韵格律和整齐的句式,许多诗歌在唐代就广为流传,如《关雎》、《硕鼠》、《伐檀》等。
此外,唐代的琴歌如《阳关三叠》也非常著名,以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
宋代以后,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逐渐兴起,成为古代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的特点是抒情性强,音乐性强,如《西厢词》、《春江花月夜》等。
此外,古筝、琵琶等乐器在古代歌曲演奏中也有重要地位,如林海的《琵琶语》等。
总的来说,古代歌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高度成就。
从原始社会的劳动歌曲,到诗经、楚辞、乐府等阶段的诗歌创作,再到唐宋词曲的繁荣,古代歌曲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传统。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亳州市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165

亳州市2003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中学语文资源网辑命题人:巩磊朱文成赵翠琴审题、校对:巩磊:巩磊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一卷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否.(pǐ)泰编纂.(zh uàn)修葺.(qì)游目骋.(chěng)怀B.芥蒂.(dì)拔.擢(zh uó)宁谧.(bì)熠熠.(yì)发光C.执拗.(n iù)拘挛.(luán)遏.(â)制数见不鲜.(xiān)D.罗绮.(qǐ)倾圮.(pǐ)愆.(yǎn)期愤世嫉.(jì)俗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寻梦?撑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B.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菲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C.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
D.难道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2)冰心的早期散文,在对母爱、童心、自然的的倾诉之中,处处跳动着她那颗纯洁而又真诚的心。
(3)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逝世的消息传来,全世界人民无不。
A.对率真震撼B.把率直震撼C.把率真震惊D.对率直震惊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转到这个班的时候,班里许多同学的名字都叫不上,感到形单影只....,十分陌生。
B.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写到,“我的小屋玲珑的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语言真是栩栩如生....。
C.一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发展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不论他是伟大的人物还是平民百姓。
D.老校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渊博的学识,肝胆照人....的高尚品质给一代又一代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问题特征

1.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问题特征(一)词大约产生于盛唐,从中唐以后流行起来,是一种可歌的文体。
与唐代的近体诗有渊源。
配合词调的隐喻主要是周、隋以来从西北各民族传入的燕乐。
燕乐的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音律变化繁多,所以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就不免要增减诗的字句来合乐,长短句的歌词就应运而生。
由于要配合曲调歌唱,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一定格式,因此音乐性比较强。
为了乐曲的反复吟唱,每调一般分为上下二阙,比较适合于触景生情或今昔对比的抒情小诗的写作。
词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的,又多由歌妓传唱,因而其内容多反映民间和妇女的声音。
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曲子词,其题材就比较广泛,包括国家安定繁荣,少数民族倾慕的情况,战争频繁、边疆多故及人民对战争和兵役不满的情况、妇女不满自身处境的内心不平等。
这些词内容少有可取,但其中少数优秀作品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生动,但是声律还不够严格,艺术比较粗糙。
(二)中唐前后,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一部分比较接近人民的文人开始创作。
如张志和、刘长卿、韦应物,韦应物集成了近体诗讲究声律的精神,而摆脱了近体诗句度整齐的形式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词调的特点对温庭筠的花间词有较大影响。
还有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作家,跟唐代民间词一样,初期的文人词题材也比较广泛,表现民间词调的本色,又经文人加工形成独特风格。
(三)温庭筠是唐文人写词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的题材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如《菩萨蛮》。
还有一部分描写闺情的,如《望江南》。
表现妇女的离愁别很想当动人。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任务情思。
在表现上又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字句的修饰和声律协调,加强了词的文采和声情。
但温词题材偏于闺情,表现伤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给后来文人造成不良影响。
五代时候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词》,它们词风大致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派。
简述唐宋词的产生与发展

简述唐宋词的产生与发展。
唐宋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当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后也有“乐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称呼。
它初起于民间,后经文人模仿创作逐渐规范,形式和艺术渐趋成熟。
词是依据固定的曲谱而填写的歌词,通常分为上下片,也有不分片或三、四段的,句式长短不齐,也有平仄、押韵等格律的要求。
词的产生与音乐发展的关系。
隋唐时,西北各少数民族和西域各国音乐大量传入内地,产生了“杂胡夷里巷之曲”的“燕乐”,“燕乐”是雅乐之外的俗乐的统称。
依燕乐曲谱填的歌词,就是“词”。
词的发展与都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娱乐的需要,秦楼楚馆,歌女伶工发展很快,促进了词的发展。
词首先起于民间,继而纳入了文人的创作范围,推进了词的发展。
在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许多民间词的作品,也有部分文人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这种历史的发展进程。
唐五代民间曲子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品风格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文人词产生于盛唐以后,传为李白作有《菩萨蛮》、《忆秦娥》,中唐时期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都写过词,可见写词的风气已开始形成。
文人填词风气至晚唐五代更加普遍,并出现了象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那样的著名词人。
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陈,风格各异,精品如林。
宋词被视作一代文学的标帜。
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
唐词有两大系统,一是民间词,一是文人词。
《敦煌曲子词》保存了一些唐代兼有五代的民间词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朴素、率直、活泼。
相传《忆秦娥》、《菩萨蛮》二首是李白的手笔,后人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中唐时文人词日渐兴盛,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开始用词来表情达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一直都说古诗词古诗词,其实诗和词是有区别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怎么样的形式吧。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
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
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
词的分段称为分片,词除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
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特征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
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
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艺术,中国,诗词]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
![[艺术,中国,诗词]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6d12d9269eae009591becb6.png)
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采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器、伴奏与唱法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
音乐结构简练且运用乐器伴奏,具有格调雅致、高尚的特点。
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起初指的是由乐器伴奏的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等用于仪式性的雅乐歌曲。
所谓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是指在朝廷宴会等重大节日上和古人祭祀尊奉上天所用的乐歌。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诗词歌曲逐步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形式。
从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体歌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题材的逐渐演变,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展现出了多姿的艺术风貌。
现存创作诗歌的总集,有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这些自度曲雅致优美,风格高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除《白石道人歌曲》以外,在清代还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中收录了一百七十多首唐宋词体歌曲。
清人又用九宫大成体例对其他的唐宋词进行谱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西方作曲技法的传播与渗透、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造就了不拘一格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词体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青主与黄自的创作为代表。
青主率先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新境界,确立了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黄自致力于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注重词曲的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特征,其中《点绛唇》、《玫瑰三愿》、等都是他近代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品。
一、诗词的意境美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诗歌与音乐是密切联系的,诗歌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特性诗,从原始的诗、乐、舞为一体的大型乐舞形式到诗经、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艺术歌曲这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歌曲类型,所选用精致、简单、情感细腻的诗词作为歌词而进行谱曲,诗词艺术歌曲讲求的是诗词与音乐互为融合的意境美。
古诗词把雅作为其审美核心,具有含蓄古典的韵味,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风格典雅精致,情感细腻,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韵味、深邃的意境、工整的音节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典型的的艺术性。
第四章 唐宋词 课程讲义

第四章.唐宋词一、概述(一)词的基本知识1.词的生产:词是供歌唱用的,音乐性是其生命。
词必须按曲填写。
词大致改变,六朝是其滥觞期,隋和初、盛唐是发展期,中后是形成期商业繁荣—娱乐需要—音乐的发达—唐乐2.词的体制:称法很多,诸如乐府,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章等。
词有各种不同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每个词牌都有固定格式,一个曲调演奏一遍叫一阙,词一般分上下两阙,也有三阙、四阙者,只有一般歌词的词称单调。
一般词可以设有题目,但绝不能设有词牌。
唐宋时,人们按节拍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元明代,又按词的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慢词)。
3.词的婉约与豪放:婉约:主要抒发词的柔美简约,蕴含委婉。
从内容上看,多写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羁旅行役,怀乡恋土等私人化的情感;抒情注重细腻入微,委婉含蓄;一般说严守音律,声韵和谐,偏重于优美、阴柔气氛的审美特征。
代表作家如欧阳修、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
豪放:主要指文辞的慷慨淋漓,无拘无束。
从内容上来看,多反映社会及人生的重大主题,诸如理想壮志,国家兴亡,军国大事,名生疾苦,以及名族意识等社会化的情感。
抒情多豪迈坦率,激昂粗狂,气势恢宏,一般说能遵守词的音律规范,但又不为音律所束缚,偏重于壮美、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代表作家如苏轼、陆游、张孝祥、陈亮等。
南宋初期,爱国思想岳飞、南宋中期,爱国主义成为词坛主流,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与苏轼并称“苏辛”;同时期还有陆游、陈亮、陈亮、刘过等人。
南宋中后期,姜夔、吴文英4.宋词的成就和影响作家、作品的众多,题材、手法多样。
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后代影响深远。
(二)唐宋词选温庭筠《菩萨蛮》1、了解温庭筠的生平。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人。
有文才,屡试不第。
有“温八叉”之称。
能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今存词七十余首,内容上几乎全是写宫怨闺思及男女情事,并使词与诗真正划清了界限,《花间集》收其词66首。
12唐宋词的形式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唐宋词的体制和形式特征。
本章基本为理论介绍,可结合附录中的词谱及例词,进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大致了解词的体制及形式特征之后,如有兴趣,可认真钻研和阅读附录中的词谱及例词,这对于欣赏唐宋词的韵律美会有很大的帮助。
词在形式上与唐代近体诗截然不同,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从诗体演化而来的,但主要还是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的,词的体制要受到乐曲形态的支配和制约。
综合来看,词体特征主要体现在按谱填词、调名、分片、用韵、长短句、字声这六个方面。
一、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实际上不是词的形式特征,而是其创作方式上的特征,但正是它决定了词体的其他方面特征。
作词与作诗不同,一般来说都必须先制谱,然后依照音乐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配以歌词,这就叫做"填词"。
填词所用的谱有两类,一类叫音谱,一类叫词谱。
音谱也叫曲谱、歌谱,是以乐音符号来记录词调的。
每个词调最初都应该有音谱,唐宋时期,由官方编订了不少这种供乐师伶工演唱和供词人择调填词的集成性的音谱,民间也有很多通俗音谱,但绝大《曲律》载《乐府混成集》谱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
敦煌卷子中就有唐五代时的工尺谱和舞谱各一卷,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音谱,然而目前基本无法认识和解读。
南宋官府修订了一部著名的《乐府混成集》,有上百卷,很可惜明代以后就失传了。
南宋姜夔词集中有十七首词,在词句旁边有注音符号即旁谱,这是现在唯一流传的、曲调最多也最完整的宋词音谱,虽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能够认识清楚这些谱字,但由于没有板眼符号,因此仍然无法恢复当时的原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完全不知道这些著名的词在唐宋时是如何演唱的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音谱本来应该是填词时最应遵照的一种谱,但它们失传后,对于后代人来说就只能使用另一种谱即词谱了。
敦煌发现的唐代音谱词谱和音乐完全脱离了关系,词谱是在唐宋词作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词调的字句声韵总结出来的一套格律,这实际上和近体诗的声调谱已经差不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词的音乐性
摘要:由于词与乐有意识的结合,唐宋词具有了音乐与文学的双重身份。
诗与乐的离合有其必然性,其中似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诗乐的离合。
在一定程度上,诗乐的发展走过了“依声填词”和诗人与音乐家完美结合,再到后来的词被现代人看做是纯文学的过程。
关键词:诗乐合;诗乐离
以我们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关照词,总是认为词是一种纯文学的形式,殊不知词其实是一种复合式的文学样式。
由于词与乐有意识的结合,唐宋词具有了音乐与文学的双重身份:词既是诗歌中的一个样式,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又有别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其更加注重抒情性。
除了文学特性外,其还具有强有力的音乐性,在歌妓的动情传唱中,表现丰富的情感活动。
诗与乐的离合有其必然性,其中似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们了解到了词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不是又会认为词与乐相结合才是妙哉,而词与乐分离则是一种艺术的缺陷呢?其实不然,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诗乐的离合,当诗乐结合时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样式,但是,当诗乐分离时词的文学性就会占据主导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否定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词,他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明总论》云“一代之文,没与一代之乐相表里。
”我们从音乐的角度去关照词,就会窥探到词与乐在分分合合之中不断变化,被不断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诗乐的发展走过了“倚声填词”和诗人与音乐家完美结合,再到后来的词被现代人看做是纯文学的过程。
“‘倚声填词’先有声而后有词,声则判宫商,词则分清浊,一调有一调之律,一字有一字之音,按律制腔,审音用字。
”何为“倚声填词”?我觉得必须要先了解词牌名的真实意义。
词牌名简单来说就是古代歌曲的曲子,是一种曲子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所以说大部分的词人都是“倚声填词”,只不过有的词人遵循的是曲子原先的情感基调,有些词人是另辟蹊径既不遵循曲调的原先感情,又在形式上有所创新。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曲创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苏轼的词在词的名字上面就有所创新,念奴娇是词牌名,而“赤壁怀古”就是苏轼写这首词的主题了。
或许这种创新不一定是积极地,在一定程度上,其限制了欣赏着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官,但是也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说给读者一个基本的情感基调,也是一种积极的方向。
其次可以看到苏轼的词一改婉魅之风,创一代豪放词风。
其词并不是妙龄女子执红牙可以歌者,其广阔的意境和胸怀怕是女子无法唱出。
或许苏轼词不可歌与此有很大的关系系,其受歌唱者性别、情感体验等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诗与乐相离的状态。
诗与乐相契合就使得词作家和音乐家合二为一。
而柳永的词作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比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词在词语的特点上比较优美、婉魅,适合女子歌唱,满足了当时歌唱者的性别要求。
再者他的词作,音律性更强。
从他的词牌名来看,更加说明了柳永写此词的时候毕竟注意到了词体本身,而且也符合这首曲子的基本情感基调。
词牌《雨霖铃》的由来,是指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而在对照柳永词的内容就可见其音乐性和文学性的统一了。
诗乐的结合与否并不能说明词的好坏,我们要从被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词,知道文学样式的同时,也要明白由于传播途径的限制词曾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我
们在欣赏词的时候要学会用音乐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眼光来分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