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的
第三节歌词的文学性

人们阅读,又可以谱上音乐供人们演唱,或录制
在各种传播媒体中供人们欣赏。
2019/9/12
11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2019/9/12
可以作为两种艺术形式而存在。如宋代爱国英雄
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一方面作为优秀的古代
歌曲而存在,至今仍然有许多歌唱家在演唱(见第
三章视听鉴赏) ,另一方面又作为优秀的古典文学—
—词,而传诵在人们的口头上,记载在文献里(见
第三章视听鉴赏) 。
今天有许多歌词作品也是如此,一首好的
歌词也一定是一首好诗,它既能发表在刊物上供
2019/9/12
20
歌词与诗,其意象一样需要有新鲜感,有创意。
其不同之处在于,怎样体现这种新鲜感和创意。
诗的意象更推重新奇、独创和陌生感。对于诗,
前人创造的意象,与其说是可以继承的遗产,不如说
是已经申报的专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
始
干”的意象已经属于李商隐了,“我愿意是……只要
我
的爱人是……”这一意象组合方式已经属于裴多菲了,
第三节 歌词的文学性
一、歌词的文学性特征 歌词的文学性,要求歌词必须具有独立的文学形象和
完美的艺术意境。 (一)独立性特征 歌词在文学方面的独立性,是对音乐的依附性而言的。
歌词除了对音乐的依附之外,还应该有独立存在的文学价 值。
2019/9/12
1
在讲到歌词文学方面独立性的时候。我们 会很自然地想到诗,因为今天的歌词与诗,毕 竟同是在民间歌谣和古代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至今,歌词与诗之间仍有极为密切的血 缘关系。人们要求歌词作品有“诗意”,正是 按照诗的特性强调歌词的文学性。这些要求对 加强歌词作品在文学方面的独立性,提高歌词 创作的艺术质量是有益的。
浅析文学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及影响

浅析文学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及影响张俊霞文学与音乐同属于文艺的大范畴,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学与音乐各自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首先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和结构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音乐不需要任何因素的介入就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而文学只能用具体的情节和形象描绘,间接地影响人的心情。
音乐的材料与感情形式相对应,文学的材料与感情内容相对应。
此外,在艺术材料的普遍性方面,由于语言可以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而音乐的音响与现实的音响完全不同,因此,文学的普遍性在社会生活方面要甚于音乐;但语言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含义上,而音乐的音响如音调的抑扬顿挫,建立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具有深刻的广泛性。
因此,在文化生活的普遍性上,音乐要远远甚于以语言作为材料的文学。
可以说,文学属于想象艺术,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不直接形成形象,而靠词义的概括性去描摹形象,描摹的内容是确定的、具体的。
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塑造形象的物质材料是声音,声音是音乐家按一定的审美原则创造出的音乐,使听众产生一定的/形象0,愉悦听众。
相对于文学,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要依靠听众的听觉去感悟。
但从艺术形象存在和展示的方式来看,文学与音乐同属于时间艺术和动态艺术。
文学与音乐本是同根生成,它们发展成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以后,分别具有了自身的特点,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到了一定阶段,又开始互相影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扩大了它们各自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促进了各自的繁荣和发展。
一、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本是同根生成我们在谈及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的时候,常常说/书画同源0。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深入研究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样式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和音乐或说音乐与文学,其实也是同根生成,二者互相分离,就不会有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诞生。
事实上,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那些艺术大师们,无一不是触类旁通的艺术全才。
4.第三章音乐的内容

绘画性的内容
• 音乐中绘画性因素 • 1、线条 • 2、色彩 • 3、造型
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
• 1、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的标题音乐
•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是对他的亡友画家 哈特曼个人画展的一篇侧写。
• 2、交响音画(想象中的画面)
• 这种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即基本情绪、风 格体系、精神特征。
• 二、音乐中的非音乐性的内容
• 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 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 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 响中直接感受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 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音乐中的这 种内容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 音乐中的冲突往往通过感情力量的对比来实现。
• 3、抒情
• 抒情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诗歌。文学 的抒情主要是表现在三方面,即表达感情、描写 感情、借景抒情。
• 音乐的抒情只能是“借情抒情”,通过对客观情 绪气氛的渲染、描写来抒发主观的感情。
• 文学的抒情一般有具体的对象,他所运用的语言 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然而音乐的抒情则是一种 概括性的表达,特别是纯器乐曲,他似乎是作曲 家所有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 音乐的内容
第一节 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
• 一、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 • 是直觉、非想象的音乐性的内容,即可听
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换 一种说法即无须用文字或形象加以说明, 接受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的那些 由音响自身的逻辑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因素。 这种内容一般是非功能性的。
• 我们把这种来自音乐自身的结构逻辑,不 受听众想象或联想的影响,客观地存在于 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成分,称为音乐性的内 容。
音乐与文学影相随性相依

音乐与文学影相随性相依作者:王友桃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6期摘要: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但他们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
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音乐自身之中,文学的美则主要存在于语言的含义之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二者无处不在、如影相随、相辅相成。
关键词:音乐;文学;关系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以它特有的气质和魅力牵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音乐中是否存在有文学的因素呢?我认为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类型,音乐透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则通过语言的手段达到表现的目的。
但是,语言与音乐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及他們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的,音乐的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音乐的美主要存在于音乐自身之中;文学语言表达中的声音并不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她的美主要存在于语言的含义之中。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二者又是那样的贴切与无处不在、如影相随、相辅相成。
一、音乐的文学意义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有一个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但不可缺。
音乐是时间艺术,尽管它们的时间性与日常的物理性时间不同,但它毕竟也有一个延续的过程。
并且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
它所表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
就像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
文学的抒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既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
音乐的抒情既没有明显的主观表达,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描述,它介于两者之间,恰恰表现出了音乐朦胧、但却惊人的魅力。
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楼台相会的一段音乐,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重奏分明是梁祝依依惜别时感情的交流,说它是主观表达,却没有语言表达中的那种直接、确切的含义;说它是客观的描述,其中又分明深含着内心的感情因素。
我们认为,音乐的抒情是客观的描述主观表达的效果。
“楼台相会”的一段音乐是为了表现梁祝诉衷情,但在具体的表现中只能借助于某种客观的情绪气氛的描述,用以象征主观上的感情交流。
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的

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09级音乐表演班薛友坤090544043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然而又可以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文学性内容呢?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的表现目的则通过语言的手段去达到。
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都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
然而又可以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文学性内容呢?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
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实例来证明,来阐释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的。
大家所熟知的悲剧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名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
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亦是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
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于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
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
作品名称"La traviata"译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这本小说讲诉的是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
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
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
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
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
音乐表现性的分析

在音乐创作与制作过程中,音乐表现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作曲家和制作人需 要充分考虑音乐的表现力,以创作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音乐演出与推广
在音乐演出和推广中,音乐表现性也是影响观众体验的关键因素。优秀的音乐表演者能 够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演出的市场
04 音乐表现性的应用
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表现性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通 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美感,提高他们的 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音乐技能训练
在音乐技能训练中,音乐表现性也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演奏或 演唱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升自 己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神经科学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对大脑 的影响,进而影响音乐创作和表演。
音乐表现性的理论发展
01
02
03
音乐理论创新
随着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和 跨界融合,传统音乐理论 将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 新和发展。
音乐心理学的发展
音乐心理学研究将更深入 地探讨音乐如何影响人的 情感和认知,为音乐创作 和表演提供理论支持。
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领域的其他分支如绘 画、雕塑等与音乐的相互 影响,可以激发新的创作 灵感和表现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音乐表现性的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歌词、标题、创作背景等文本信息,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和意义。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主要关注音乐作品的文字内容,包括歌词、标题、创作背景等,通过解读这些文本信息, 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和意义。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歌词的音乐作品,特别是那些 具有明显文学性的作品。
音乐文学的特点及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文学的特点及情感表达方式一音乐文学的概念音乐文学是音乐与文学交叉形成的艺术形式,主要是以音乐作为表现题材,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音乐中的形态。
从古至今,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学形式,入乐歌词属于音乐文学,戏曲唱本也属于音乐文学,另外还涵盖了很多描述音乐艺术的文学作品。
通常我们所接触到的音乐文学可以统称为歌词,正好属于音乐和文学的交叉位置。
所谓文学视野,是文学的艺术空间。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进行传播,让人类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在艺术的层次上对情感进行丰富。
音乐文学的文学性,具备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也经过了文学的处理,通过更加丰富艺术渠道,让普通群众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和理解。
音乐文学的艺术形式已经模糊了音乐的形象,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音乐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学知觉是在抽象意义上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是对文学作品多维度考量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文学的思考是多维度的,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解文学本身。
音乐文学属于音乐艺术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交叉形成的,不但具有艺术美感,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逻辑性,只靠对于艺术的感知和音乐的审美,无法达到音乐文学认知的水平。
音乐文学的发展比较传统,模式的变革也更加丰富,戏剧、歌剧、音乐剧、配乐散文等都是音乐文学的表达方式。
文学视野更加关注文学本身,建设文学与文化的联系。
而文学和音乐,在文化交流的催生下形成了新的体系。
音乐文学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载体,相比之下具备更强的审美、更强的形象,当然也能够符合时尚文化的发展。
新文学发展阶段要正视这种新载体的形式,才能将音乐文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音乐文学的特点音乐文学因为在形式上是音乐和文学交叉形成的,所以具有音乐和文学两者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
音乐形式的特点和文学形式的特点不只是认知层面的差异,文学理论帮助音乐和文化的形式泛化。
认识泛化、价值模糊的环境下,音乐文学结合文学价值观和音乐影响力,对受众来说是一种潜在的表现形式,引导认知和价值,再次培养人们的审美和感悟。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和文学——探索音乐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和文学——探索音乐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音乐和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创作和表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音乐和文学之间虽然各自具有其独立性和独特之处,但其实它们之间还有着许多相互联系和互补之处,本文将探索这些联系和互补,并尝试分析其深层次的内在关系。
一、音乐和文学的共性1.传递情感音乐和文学都可以通过表现出人们的情感而感染人们的心灵,在传递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
音乐可以透过旋律和和声来表达情感,而文学可以通过字句和情节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
两者虽然表现方法不同,但都能够深刻地打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从而给人们以启迪,带来力量。
2.表达主题音乐和文学都可以通过表达主题来体现其深刻的内涵。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来表达个人或群体的思想、信仰、情感和价值观,而文学则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来表达更为复杂的主题。
这些主题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思考,从而对生命有所启迪和感悟。
3.艺术创作音乐和文学都是艺术创作的形式,都需要艺术家的天赋和经验才能够完成。
在创作过程中,音乐家和作家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创作理念,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
两者都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技巧基础。
二、音乐和文学的互补性1.音乐和文学的互补体现在:音乐可以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出文学作品中难以言语的深层情感和丰富色彩;而文学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出音乐中并不是很直接的音乐主题、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背景等。
2.例如: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的关系。
在流行音乐中,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在旋律中反复出现的相同音乐主题很大程度上与歌词中表达的观点、情感和故事情节紧密相连。
比如王菲的《传奇》,旋律简洁而极为动听,歌词内容则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变化和无法逆转的命运等主题,旋律和歌词的结合,使得歌曲既具有强大的音乐力量,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3.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音乐和文学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有互补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
09级音乐表演班薛友坤 090544043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然而又可以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文学性内容呢?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的表现目的则通过语言的手段去达到。
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都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
然而又可以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文学性内容呢?
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
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实例来证明,来阐释音乐是如何表现文学性内容的。
大家所熟知的悲剧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名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
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亦是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
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于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
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首演。
作品名称"La traviata"译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这本小说讲诉的是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
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
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
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
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
音乐采用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和舞曲,旋律诚挚优美,明快流畅,在布局上以音乐主题的统一贯穿和场、段之间的强烈色彩对比为特点,体现出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
序曲采用第二幕中的爱情主题和下行的悲怆动机,对全剧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
第一幕的《饮酒歌》,是以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薇奥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
前半部分表现她初次感受到爱情时内心的波动,音调诚挚、直率;后半部分表现她对爱情的大胆追述和渴望,大跳的音调反映了她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
终场的二重唱,是一个感人的音乐场面,第一段中近乎口语式的急切语调,是这一对久经磨难的情人终又重逢时狂喜而激动心情的描写;第二段的分节歌洋溢着浪漫曲的抒情气质,抒发他们对爱情和幸福的向往。
但后来,与阿尔弗莱德热情奔放的旋律交织一起的微奥莱塔声部中,出现了半音滑行的痛苦呻吟的音调,并逐渐发展扩大,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
威尔第应用这种对比手法,刻划了垂死的薇奥莱塔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揭示了歌剧深刻的悲剧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音乐表现文学性因素无非就是过程、冲突以及抒情,那么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又有几种主要的手段呢?有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暗示文学中的抒情和叙述两种表达方法,有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有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事物,有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有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性的文学主题。
音乐就是运用这些手段表现文学性内容的。
文字叙述虽然是无声的,但对于人的内在听觉来说,它的语调所体现的节奏,韵律等也包含着音响因素。
卓菲亚、丽沙曾经指出:“在读一篇文章、特别是读一首诗时,我们常常感受到它的音响价值,甚至于感受到由问号、惊叹号、逗号等提供的音调特征。
这些记号表示着某种语言音调,即具有某种语义价值的口语旋律短句。
”音乐具有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