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学案 (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学案(新版)苏科版一、课前预习: 1.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 ___________ 2.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3.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旗杆顶端的滑轮 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滑轮电梯上的滑轮 卷式窗帘上端的滑轮 二、新课学习(一)情境创设/任务提出 任务一:认识滑轮1.观察滑轮,说出它的构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 3.定滑轮: 动滑轮:任务二:合作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任务三:合作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任务解决:滑轮的实质定滑轮与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

如图3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请在旁边的示意图中作出支点及重力的力臂、拉力的力臂F(1)定滑轮可以看出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

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三、课堂检测1.使用定滑轮可以,但不能.2.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3.定滑轮的实质是,动滑轮的实质是。

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学案1(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滑轮课题11.2滑轮(1)主备班级集备审核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知道定、动滑轮的特点;3、知道定、动滑轮的实质;4、知道定、动滑轮的距离关系;5、会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

【师生互动】一、认识滑轮1、什么是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________,并可以绕________转动的轮子。

2、滑轮的分类:定滑轮:使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二、特点1、定滑轮的特点:(1)现象:用如下图四种方法提升物体时,F1、F2、F3、F4的关系是:F1_____F2____F3_____F4(2)结论:定滑轮的特点是:使用定滑轮不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滑轮的特点:(1)现象:用如下图两种方法提升物体时,F1、F2的关系是:F1_____F2(不计绳重和摩擦)(2)结论:使用动滑轮能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质1、定滑轮的实质:(1)画出定滑轮的杠杆示意图(2)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2、动滑轮的实质:(1)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2)结论: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

四、距离关系:1、定滑轮:S绳=______S物(S绳表示绳子(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物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 v绳=_______v物2、动滑轮:S绳=_______S动v绳=_______v动五、受力分析:关系:(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1.2滑轮课堂检测(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1.滑轮有______种,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_______,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二)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二)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二)学案(新版)苏科版一、课前预习:1.定滑轮的特点是: .实质是 2.动滑轮的特点是: .实质是 3.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A. 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 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 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 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二、新课学习(一)情境创设/任务提出任务一:怎样才能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 合作探究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的组合特点 1.试在甲乙两图中画一画绳子的绕法有几种?2.测一测两种不同情况的绕线,拉力与物体重力G 的关系如何?在旁边的方框里写下你的到的结果。

3.通过分析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任务二:还有没有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其他方法?合作探究多个定滑轮、动滑轮的组合会有怎样的特点:(二)学会分析滑轮的受力情况滑轮属杠杆类型的简单机械,不但可以用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作用,也可以用平衡力来进行分析. 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动滑轮上每股绳子承受的力是相等的,先弄清哪个是动滑轮,再画出动滑轮受力的示意图(若滑轮组中有几个动滑轮,可把几个动滑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用平衡力的知识得出结论. 如图7-2中,,;图7-3中,F = (三)任务解决:知识归纳(四)轮轴阅读书本,回答有关问题:1、轮轴等同于什么杠杆?2、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轮轴” 三、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 ,滑块A 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向右滑动,那么滑块A 受到的摩擦力是 ( ) A . 3N B . 2 N C .2.如右图所示的滑轮组,b A .a 下降C .仍保持平衡3.( )4.如图所示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为300N 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在图甲上画出当动力F =150N 时绳子绕法;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F =100N 时绳子的绕法。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1.2 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1.2 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1.2 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一、温故知新(1)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种类:二、课前自学(1)怎样才能连续提升重物?玩过风车吗?看到连续转动的风车,你是否受到启发?(2)许多杠杆组合在一起,连续不断提升重物,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圆盘,为了圆盘转动更灵活,人们给圆盘又安装了轴,这就制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滑轮。

(3)滑轮的本质是变形的。

所以,滑轮也是(4)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使用过程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滑轮。

(5)你知道周围哪里应用到滑轮吗?(6)生活中为什么要引进滑轮这个工具呢?三、自主探究1、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①匀速向下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序号钩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物体上升的距离S/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①②③2、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①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然后按图所示组装动滑轮,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示数。

②改变钩码个数,重复试验,把数据记录在下表:实验序号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上升的距离S/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①②③你发现什么特点?3、总结归纳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提示:省力还是费力?看成杠杆的话,请找出支点。

四:自我测验: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挂物体的钩子承受_______牛的力,挂绳子的钩承受_________牛的力(动滑轮重不计).(g=10N/kg)3.如图所示,若动滑轮重1N,拉力F为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重G分别为()A.5N,10NB.10N,9NC.5N,4ND.5N,9N-----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及其省力特点。

3.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4. 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滑轮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情景,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升国旗为例,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分析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设计一个使用滑轮组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何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以及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定滑轮:定义、工作原理动滑轮:定义、工作原理滑轮组:组成、省力特点、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尺子上画出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出滑轮组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并准确标出各部分的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滑轮组的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答案: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组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多个滑轮的组合,以达到更高效的力量传递。

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滑轮的示意图,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用绳子穿过滑轮,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改变。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滑轮组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力量传递的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重20N的物体通过一个滑轮组,滑轮组的摩擦不计,求最终所需的拉力。

”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关于滑轮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例如:“一个滑轮组的摩擦不计,如果想要提升一个30N的物体,至少需要多大的拉力?”5. 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多个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规律。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案例,如起重机、吊车等,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改变滑轮组力量传递计算:多个滑轮组合的力量传递效果应用案例:起重机、吊车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二、滑轮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问 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图11-2-2(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按照教材P 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图11-2-3图11-2-4图11-2-5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答案] 如图11-2-5所示(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图11-2-6(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动,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力的关系式:F =__1n(G +G动)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11-2-7图11-2-8[答案] 如图11-2-8所示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答案] 如图11-2-9所示图11-2-9。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精心制作仅供参照鼎尚出品*********滑轮【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色、本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置图;【重点梳理】重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能够连续旋转,所以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能够用杠杆的均衡条件来剖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地点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地点随物体挪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重点解说:1、定滑轮:以以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当作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所以,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色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挪动。

2、动滑轮,以以下图乙所示,特色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挪动,它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固然不可以省力,但能够改变使劲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但要多挪动距离。

重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同,构成滑轮组。

重点解说:1、特色:既可省力,又能够改变使劲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S nh v自nv 物G物G动假如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 F。

n此中: n 表示肩负物体的绳索的段数s表示绳索自由端挪动的距离h表示物体挪动的距离v 自表示绳索自由端挪动的速度v 物表示物体挪动的速度在使用滑轮组时,绳索固定在动滑轮上要更省力。

在使用滑轮组时,绳索固定在: 定滑轮上, n 为偶数;动滑轮上,n 为奇数。

重点三、依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依据要求确立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 、依据绳的段数,确立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 2 段绳,还可以改变使劲方向;但也能够拉三段绳,但就不可以改变使劲方向了。

假想假如需要n 段绳( 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 个动滑轮和n/2 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n1 个2定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
【学习目标】
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
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
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
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要点诠释:
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
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nh S = 物自nv v =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物G G F +=。

其中:n 表示承担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s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v 自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 物表示物体移动的速度
在使用滑轮组时,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要更省力。

在使用滑轮组时,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 为偶数;动滑轮上,n 为奇数。

要点三、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
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 段绳(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
-n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
2
1
-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
1
+n 个定滑轮。

上述方法叫“奇动偶定” ,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类型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如图所示,B装置是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

若物体A所受重力为100牛,当分别用不同方向的力匀速提起物体A时,拉力F1______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思路点拨】(1)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滑轮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等臂杠杆,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2)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F=G物。

【答案】定;等于
【解析】(1)提升物体A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是定滑轮;(2)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物体A,沿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故答案为:定;等于。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工作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200N,滑轮重力和摩擦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为_____N,F B为______N。

【答案】100 200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因为物体A匀速运动,所以F1、F2、F3都与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及工作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其特点是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若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则拉力F1与F2相比较()
A.F1较小 B.F2较小 C.F1与F2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F1的力臂L大于F2的力臂L′,由于提起的重物一定,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一定,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故F1较小。

3、如图所示,摩擦不计,滑轮重2N,物重1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
A.F=5N,F向上的速度是0.2m/s
B.F=7N,F向上的速度是0.2m/s
C.F=6N,F向上的速度是0.8m/s
D.F=22N,F向上的速度是0.2m/s
【思路点拨】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以及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式,考虑滑轮的重力,即力F等于物重的2倍再加上滑轮的重力,F=2×G物+G滑轮=2×10N+2N=22N;
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二分之一,故力F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的速度的二分之一,即F上升的速度是0.4m/s÷2=0.2m/s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类型二、滑轮组
4、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360N的物体A,用如图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拉力F为40N,不计绳与滑轮的重和摩擦,则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N,若A在2s内匀速移动1m,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m。

【答案】120;3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n=3;(1)因为不计绳与滑轮的重和摩擦,并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F=f;则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f=3F=3×40N=120N。

(2)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3×1m=3m。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在滑轮组中,拉物体的力由几根绳子承担,则绳子自己端的力为拉物体的力的几分之一。

举一反三:
【变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匀速提起重150N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力时,拉力F是多大?
【答案与解析】F=G/n=150N/3=50N ,拉力是50N。

5、已知每个动滑轮重100N,物重G=1200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在图中画出了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根据你的判断,只能使用_____绕线方式。

(不计摩擦)
【答案与解析】由上图可以看出,绳子承担的物重包括两部分,即物重1200N和两个动滑轮重2×100N=200N,由于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N,那么至少需要n=(G+G动)/F=(1200N+200N)/300N≈5根绳子。

由此可以确定只能用乙种绕线方式。

【总结升华】同一个滑轮组,绳子的绕法不同,省力的情况也不同,绳端固定在动滑轮上比固定在定滑轮上更省力。

举一反三:
【变式】为了用滑轮组把陷入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答案】n=3,如图:
类型三、综合应用
6、如图所示,物体C重100N,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要匀速提起重物时,需加力F为28N,若滑轮的
规格都相同,则每个滑轮的重为多少牛?
【思路点拨】(1)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时,因为动滑轮有两段绳子在拉重物,所以用的拉力就是动滑轮和重物重力的二分之一;
(2)按图示滑轮组,我们可以由上向下逐个分析滑轮,按照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找出拉力F和动滑轮与重物的种类之间的关系,然后求解。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课本中对滑轮只讲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两种,但在实际出现的题目中,不时有如本题这种情况的滑轮,如果单从动滑轮或定滑轮的角度来解题,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困惑,这就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对每一个滑轮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利用我物体平衡时合力为零的特点列出各力之间的关系,然后解答。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不计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求物体的
重力是多少?
【答案】8F 6F 7F 8F
7、家用的手摇晾衣架如图所示,它实际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假设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N,则静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
A .100N
B .50N
C .25N
D .20N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4, ∵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 ∴拉力N N G F 251004
1
41=⨯==
物 【总结升华】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二是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时,物G n
F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