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的鉴别和性能比较
两种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对比研究

两种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对比研究
刘迪;韩光亭;张元明;吴燕
【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为了对比粘胶基和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之间的性能差异,同时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粘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对两种纤维的形态结构以及各项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大豆蛋白纤维的纵向形态类似,而横截面形态有一定的差异;两种纤维均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吸湿性,摩擦性能较好,耐热性及耐日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能较稳定.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刘迪;韩光亭;张元明;吴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2.51+2
【相关文献】
1.大豆蛋白纤维性能测定分析 [J], 胡畔
2.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应用前景 [J], 周强;
3.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其织物混纺比的分析 [J], 陈长松;陈红娟
4.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应用前景 [J], 周强
5.超细中长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及其混纺产品风格 [J], 朱正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纤维介绍、特点及运用范围

按比例混合搅 拌成纺丝原液
过滤
湿浴牵伸
干热牵伸
半成品
半成品交联 (缩醛化)
水洗
上油
烘干
卷曲定型
切断
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纤维制品
大豆纤维性能
丝绸般爽滑亲肤
用大豆纤维与改性聚酯纤维混纺改善了其 悬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消除产生汗渍及吸湿后贴肤的特 点。拥有羊绒般的手感,有效改善棉织物 的手感,增加产品的柔软和滑爽,加强人 体皮肤的舒适性。
大 豆纤维
环
安
健
保
全
康
——21世纪垫材新主张
Contents
大豆纤维简介
大
制造流程
豆
纤
大豆纤维性能
维
大豆纤维应用
大豆纤维前景
大豆纤维简介
大豆纤维是以脱去油脂的大豆豆粕作 原料,提取植物球蛋白经合成后制的 新型再生采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处 理,经湿法纺丝而成,是迄今为止我 国获得的唯一完全知识产权的纤维发 明。
大豆纤维的制造的原材料是大豆豆粕,原料丰富可再生且方便获取,不会 对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大豆纤维的可纺性与天然纤维相似,可以与其他纤维以任何比例进行混纺 或交织,得到不同需求的产品,能生产出多种风格的纤维制品,满足不同 纤维产品的需求。 关于大豆纤维的产业前景,正如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所说,大豆 纤 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健康舒适新型材料,是生产各种高档家具、家纺 的 理想材料,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极强的抗菌性能
大豆纤维具有极强的抗菌性能,经上海市 预防研究院检验,大豆纤维对大肠杆菌、 金 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致病细菌有 明 显抑制作用。
大豆纤维性能
维纶纤维-中国纤维网

维纶纤维一、维纶纤维简介维纶是聚乙烯醇缩醛纤维的商品名称,也叫维尼纶。
其性能接近棉花,有“合成棉花”之称,是现有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大的品种。
维纶在30年代由德国制成,但不耐热水,主要用于外科手术缝线。
1939年研究成功热处理和缩醛化方法,才使其成为耐热水性良好的纤维。
生产维纶的原料易得,制造成本低廉,纤维强度良好,除用于衣料外,还有多种工业用途。
但因其生产工业流程较长,纤维综合性能不如涤纶、锦纶和腈纶,年产量较小,居合成纤维品种的第5位。
二、维纶纤维截面纵向平直,有1~2根沟槽,截面为腰子形,有明显的皮芯层结构。
三、维纶纤维特点1)吸湿性:较好(WK=5%),有良好的吸汗透湿性能。
2)保暖性:比棉好。
与羊毛差不多,易作冬衣穿。
3)强度,耐磨性优于棉。
但弹性较差。
4)染色性:较差,只能染深色。
5)耐酸碱性:化学稳定性好,在酸,碱,油等溶液中不发生质量变化。
四、维纶纤维染色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纤维的强度比棉、粘胶和羊毛等高,且吸湿透气性好,不蛀不霉,用途广泛,常用于制作绳索、线带、墙布、窗帘、工作服以及篷帐等。
但维纶难以染深色,且染品色泽较暗,易出现“白芯”现象。
维纶纤维的大分子上存在亲水性基团羟基和疏水性基团缩醛基,所以对大多数染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
若染色时能对染料进行筛选,并采取多种染料同浴一步法或二浴法染色,既可克服白芯现象,还能染得深浓色泽。
以下就不同染料在维纶染色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1)选择分子结构中磺酸基少而氨基多的直接染料。
因为前者的水溶性大,直接性小,而后者恰恰相反。
实践证明,用直接染料染维纶,用量一般宜控制在1%(owf)左右,此时得色量较棉高。
2)还原染料色牢度较高,用于染维纶宜选用靛系结构的产品,一定程度上比蒽醌结构的阴丹士林上染率更理想。
其染色方法和染棉相似,但有几点需注意:① 氢氧化钠用量要比染棉减少1/3;②染色温度可适当偏高些,尤适宜采用甲法和特别法还原染色;③要延长染色时间30~40 min,确保透染;④染色后宜用1~2 g/L双氧水进行氧化,但染物上带碱性,如果双氧水用量过多,氧化反应剧烈,则会过度氧化,导致维纶纤维泛黄,甚至还会使维纶的大分子链断裂,纤维强力下降。
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的鉴别和性能比较_马顺彬

( 0. 050 ± 0. 005 ) cN / dtex,去除重负荷回复时间为
2 min
2. 3 测试结果
而纤维的强伸性能代表了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3]。
2. 3. 1 力学性能
维纶基大豆纤 维 和 维 纶 的 力 学 性 能 测 试 结 果 见
纤维在纺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
表 6。
力的作用,因而纤维应具有一定的抵抗外力作用的 能力。纤维的强度是纺织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 必要基础,因此纤维的力学性质是最主要的性质,
GB / T 14337—2008
纤维摩擦性能 Y151 型纤维摩擦因数仪 测试预加张力 0. 196 cN;
摩擦辊转速 30 r / min
纤维卷曲弹性 YG362A 型纤维卷曲弹性仪 夹持长度 20 mm;
GB / T 14338—2008
每种纤维测定 20 根;
轻负荷为 ( 0. 002 0 ± 0. 000 2 ) cN / dtex,重 负 荷 为
1. 3 化学溶解法
时,为获得较准确的试验结果,必须严格控制化学试
化学溶解法是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化学溶剂、 剂的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选用 6 种化学试剂对
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来鉴别纤维的方法。在试验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进行溶解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能
纶的燃烧特征见表 1。
表 1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燃烧特征
纤维类别 维纶基大豆纤维 维纶
接近火焰时 收缩熔融并发焦 收缩熔融
在火焰中 缓慢燃烧 收缩燃烧
离开火焰 继续燃烧,冒黑烟 继续燃烧,冒黑烟并冒水泡
燃烧剩余物形态 松脆黑色硬块 烧烬,几乎不留残渣
常用阡维特性及监定

• 灰
为再 生的纤维素纤维,所以燃烧发出的臭味也和烧纸的气味相似,烧后
•
烬也很少,呈光滑扭曲带状浅灰或灰白色细粉末很轻,柔软,
• 粘纤布(人造面.富纤布):光泽较好,色泽鲜艳,布面光滑.细洁,手感柔软重垂,有 飘
• 润
荡感。织物弹性较差,轻握布料便会出现明显折痕,且不易恢复。纱线湿
•
后牢度明显下降,面料浸入水中变厚.发硬。
弹性: 涤纶的弹性接近羊毛,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织物不皱,保行性好。
耐磨性:涤纶的耐磨性仅次于锦纶,在合成纤维中居第二位。
吸水性:涤纶的吸水回潮率低,绝缘性能好,但由于吸水性低,摩擦产生的静电大, 染色性能较差。
纱的悟性 : D==强力==伸沿力==废水收缩比 定型
抽纱 :上段加温: 延伸 下段加温:
优点是高强度、高耐磨性、高抗化学性及良好的抗变形性,抗老化性。 缺点是手感较硬。比较有名的有PERTEX,CORDURA..
纤维材料的相关指标:锦纶: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应用广泛,其命名 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尼龙中的主要品种是尼龙6和尼龙66,占绝对主导地位,
NYLON 6: 尼龙6为聚己内酰胺,
四 . 常用纤维的特性及纺织纤维鉴别一般步 骤
1、天然纤维:
• COTTON(棉):吸汗,柔软。纯棉布:光泽普通柔和,外观 不够细洁,粗糙者有棉结杂质,其
•
手感柔软,弹性不佳, 易皱折,用手紧握布料,会有
明显折痕,且不易恢复。经丝
•
光或树脂整理的棉布,光泽.手感和弹性有所改观,
柔软光洁,略带丝绸光泽,
喷奌纱有分: 定喷奌 及网落奌纱 又有分几结 : 依织布不同而有差异
不喷奌为 : 定型纱 以加温至 150度 定型设定: 称为定型纱
纺织纤维及再生纤维的鉴别方法

纺织纤维及再生纤维的鉴别方法纺织纤维的判别方法1、手感目测法: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
(1)、棉纤维比苎麻纤维和其它麻类的工艺纤维、毛纤维均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
(2)、麻纤维手感较粗硬。
(3)、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
(4)、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专门光泽。
(5)、化学纤维中只有粘胶纤维的干、湿状态强力差异大。
(6)、氨纶丝具有专门大的弹性,在室温下它的长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显微镜观看法:是依照纤维的纵面、截面形状特点来识别纤维。
(1)、棉纤维:横截面形状:腰圆形,有中腰;纵面形状: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2)、麻(苎麻、亚麻、黄麻)纤维:横截面形状: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纵面形状:有横节,竖纹。
(3)、羊毛纤维:横截面形状:圆形或近似圆形,有些有毛髓;纵面形状:表面有鳞片。
(4)、兔毛纤维:横截面形状:哑铃型,有毛髓;纵面形状:表面有鳞片。
(5)、桑蚕丝纤维:横截面形状:不规则三角形;纵面形状:光滑平直,纵向有条纹。
(6)、一般粘纤:横截面形状:锯齿形,皮芯结构;纵面形状:纵向有沟槽。
(7)、富强纤维:横截面形状:较少齿形,或圆形,椭圆形;纵面形状:表面平滑。
(8)、醋酯纤维:横截面形状:三叶形或不规则锯齿形;纵面形状:表面有纵向条纹。
(9)、腈纶纤维:横截面形状:圆形,哑铃形或叶状;纵面形状:表面平滑或有条纹。
(10)、氯纶纤维:横截面形状:接近圆形;纵面形状:表面平滑。
(11)、氨纶纤维:横截面形状:不规则形状,有圆形,土豆形;纵面形状: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条纹。
(12)、涤纶、锦纶、丙纶纤维:横截面形状:圆形或异形;纵面形状:平滑。
(13)、维纶纤维:横截面形状:腰圆形,皮芯结构;纵面形状:1~2根沟槽。
3、密度梯度法:是依照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1)、配定密度梯度液,一样选用二甲苯四氯化碳体系。
(2)、标定密度梯度管,常用的是周密小球法。
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与维纶纤维的定性鉴别

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与维纶纤维的定性鉴别谷小辉;曹月婵;湛权【摘要】介绍了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和维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提出目前市场和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对这两种纤维采用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氨基酸含量测定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燃烧气味为烧毛发臭味,横截面呈哑铃形有明显的细微孔隙,纵向有沟槽和扁平海岛状的凹凸结构;维纶纤维的燃烧气味为苦香气味,横截面呈腰圆形,有皮芯结构,纵向有沟槽。
在常温下可用37%盐酸、40%硫酸、88%甲酸和甲酸/氯化锌溶液将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与维纶纤维进行区分。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是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质的双组分纤维,它的吸收谱带除酰胺吸收谱带Ⅰ、Ⅱ和Ⅲ外,其余的吸收谱带与维纶纤维相同。
在氨基酸含量检测中可明显得到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氨基酸含量比维纶纤维高。
【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维纶纤维;鉴别;分析【作者】谷小辉;曹月婵;湛权【作者单位】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纤维的不断出现,纤维之间的混纺变得异常广泛,因此在纤维加工和织物制作以及选用衣料过程中常常需要鉴别纤维[1-4]。
为了标注产品信息和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对纺织材料的鉴别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纤维中,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它是以榨过油的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工程技术,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液,再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5-12]。
在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中,大豆蛋白质占22%~55%,聚乙烯醇和其他化学成分占45%~77%。
纤维原料的鉴别方法

纤维原料的鉴别方法鉴别纤维的方法很多,有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密度测定法、染色法、试剂着色法及溶解法等。
仅用一种方法,一般不能立刻确定纤维的类别,必须根据数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来作综合分析。
初步鉴别时,可先用费时较少的燃烧法或显微镜观察法,当这种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再采用其他方法补充鉴定之。
一、燃烧法各种纤维的燃烧特性见表3—26二、显微镜观察法使用Y172型纤维切片器,将纤维切成极微的横断面薄片,用一般的生物显微镜,即可观察各种纤维的纵向和横向截面的形态,从纤维的形态来区别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的类别。
但合成纤维的外形只能做到大致地分辨。
纺织纤维纵向与横截面形态特征见表3—27化学纤维中的异形纤维,其纵向及横向形态随喷丝孔的几何形状不同而不一,故不包括在此范围内,一般异形纤维有三角形、蚕豆形、椭圆形、十字形或不规则形等。
三、纤维密度测定法测定纺织纤维密度的方法很多,有浮沉法、液体浮力法、比重法、气体容积法、密度梯度管法等,测定纤维密度,即可鉴别纤维的类别,各种纤维的密度如表3—28表3—28关于分离液比重与混合比,可按表3—29配置,对不同原料可观察沉浮,来证实纤维性质。
表3—2920℃时,分离液比重Y=0.873+0.721V式中:V——四氯化碳容积百分率。
20℃时,四氯化碳比重为1.594(分析纯)。
20℃时,二甲苯比重为0.873(分析纯)。
四氯化碳的蒸发速度是二甲苯的数倍,配置的分离液时间一久,比重变轻,因此分离液必须现用现配,分离液与水不能混合,试样的水分影响测定的比重,应当注意。
四、试剂着色法(见表3-30)表3-30(1)用碘20克溶解于100毫升的碘化钾饱和溶液中,把纤维浸湿30秒到1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判别。
(2)把纤维帖在热铜上,使它放在氧化火焰中,如冒绿色火焰,就证明有氯。
(3)用一克纤维放入试管内,复盖无水碳酸钠约1克,渐渐加热,管口放湿润的石蕊试纸,如试纸变为蓝色,即表示含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光谱法等对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的鉴别进
来鉴别纤维的方法。用镊子夹持 50 ~ 100 mg 待鉴
行了研究,并对两者的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摩擦
别纤维的一端,缓慢地移近火焰,观察纤维在整个
性能、卷曲弹性等) 和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
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
析,为更好地利用维纶基大豆纤维开发高档内衣和
从图 2 可以看出,维纶基大豆纤维的红外吸收光 谱中有氨基酸结构的酰胺特征吸收,如 1 643. 12 cm -1 酰胺( —CH2—CO—NH—) 吸收谱带Ⅰ,1 540. 91 cm -1
— 11 —
研究报告
产业用纺织品
总第 250 期
的中强吸收峰; 而 3 400、1 000 和 840 cm - 1 是维纶 的三个典型特征谱带,在 3 380. 75 cm - 1 有宽而强 的由—OH 基的伸缩振动吸收所引起的纤维素纤 维特征 吸 收 峰,在 1 010. 56 cm - 1 处 的 强 吸 收 和 838. 92 cm - 1 处的较弱吸收是 C—O—C 的伸缩振 动。通过分析可知,维纶基大豆纤维的吸收谱带除 酰胺吸收谱带Ⅰ、Ⅱ和Ⅲ外,其余的吸收谱带与维 纶相同。
收稿日期: 2011 - 03 - 23 作者简介: 马顺彬,男,1978 年生,讲师。主要从事纺织专业教 学与科研管理工作。
— 10 —
1. 2 显微镜观察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利用普通生物显微镜观察纤
维纵向和横向截面形态来鉴别纤维的方法。使用 Y172 型纤维切片器,将纤维切成 10 ~ 30 μm 的横 截面薄片,然后利用 CU-Ⅰ型纤维细度仪观察纤维 的纵向和横向截面形态特征,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 纶的纵向和横向截面微细结构形态特征见表 2 和
GB / T 14337—2008
纤维摩擦性能 Y151 型纤维摩擦因数仪 测试预加张力 0. 196 cN;
摩擦辊转速 30 r / min
纤维卷曲弹性 YG362A 型纤维卷曲弹性仪 夹持长度 20 mm;
GB / T 14338—2008
每种纤维测定 20 根;
轻负荷为 ( 0. 002 0 ± 0. 000 2 ) cN / dtex,重 负 荷 为
表 6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纤维种类
断裂强度 / ( cN·dtex - 1 ) 干态 湿态
断裂伸长率 /% 干态 湿态
初始模量 / ( cN·dtex - 1 ) 干态 湿态
断裂功 / ( cN·mm) 干态 湿态
维纶基大豆纤维 3. 10
2. 46
24. 17
18. 71
41. 07
表 8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 卷曲性能测试结果
纤维种类
卷曲率 / 卷曲弹性回复率 / 残留卷曲率 /
%
%
%
维纶基大豆纤维 5. 48
87. 74
5. 08
维纶
2. 88
85. 24
2. 34
表 9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 热学性能测试结果
纤维种类
耐热性
维纶基大豆纤维 无熔点;
160 ℃ 微黄,强力明显下降;
纶的燃烧特征见表 1。
表 1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燃烧特征
纤维类别 维纶基大豆纤维 维纶
接近火焰时 收缩熔融并发焦 收缩熔融
在火焰中 缓慢燃烧 收缩燃烧
离开火焰 继续燃烧,冒黑烟 继续燃烧,冒黑烟并冒水泡
燃烧剩余物形态 松脆黑色硬块 烧烬,几乎不留残渣
气味 烧毛发味 特有香味
从表 1 可以看出,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燃 烧特征不同,尤其是在残渣形态和燃烧时散发的气 味差别较大。
测试性能
试验仪器
测试参数
执行标准
纤维力学性能
YG004N 型单纤维强力仪
夹持长度 20 mm; 每种纤维测定 50 根; 测试预加张力: 干态时( 0. 10 ± 0. 03) cN / dtex,湿态 时减半; 拉伸速度 10 mm / min; 湿态测试时纤维应放置在 ( 20 ± 2 ) ℃ 的蒸馏水中 2 min
表 4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着色试验结果
纤维种类 维纶基大豆纤维
维纶
湿态 干态 湿态 干态
I-KI 溶液着色 黑褐色 黑褐色 蓝灰色 淡蓝灰色
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和 iTR 附件( 晶体板为硒化锌 ZnSe) ,扫描次数 32, 分辨率 4 cm - 1 ,波数范围 4 000 ~ 400 cm - 1 ,镜速 0. 632 9 cm / s 进行测试[2]。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 纶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见图 2。
纤维种类
盐酸( 37% ) 常温 沸点
硫酸( 95% ~ 98% ) 常温 沸点
氢氧化钠( 5% ) 常温 沸点
甲酸( 88% ) 99% N-二甲基甲酰胺 常温 沸点 常温 沸点
硝酸( 65% ) 常温 沸点
维纶基大豆纤维 P 絮状 S0 淡紫色 P 浅黄色 S0 酱黑色
I
I
P
S
I
I
S 浅黄色 S0 浅黄色
关键词:维纶基大豆纤维,维纶,鉴别,性能测试
中图分类号:TQ342 + 49. 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7093(2011)07 - 0010 - 06
维纶基大豆纤维是以聚乙烯醇为基体,与大豆
时装提供参考。
蛋白共混纺丝,经缩醛化反应加工而成,含有人体 所需的多 种 氨 基 酸[1],与 人 体 肌 肤 有 良 好 的 亲 和
擦因数见表 7。 2. 3. 3 卷曲性能
3 化学性能测试
为改善纤维的抱合性,增加纤维的蓬松性和弹
纤维的化学性质与纤维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对
性,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外观和保暖性,应将纤维进
纺织后加工特别是染整加工有着较大的影响。维
行化学、物理或机械卷曲变形加工,赋予纤维一定
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 10。
200 ℃ 时变为深黄,长度明显收缩;
300 ℃ 时纤维完全炭化
维纶
熔点不明显;
220 ~ 230 ℃ 软化;
在软化收缩的同时,徐徐燃烧变成黑色或褐
色不规整物质
表 10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化学性能
项目 耐一般有机溶剂性①
I-KI 溶液着色 染色性
维纶基大豆纤维
2011 年第 7 期
产业用纺织品
研究报告
图 1。 从维纶基大豆纤维纵向形态可以看出,该结构
对纤维的吸水吸湿、导水导湿有一定作用,但对纤 维侧向的受力或弯曲影响较大,即耐用性差; 不光 滑的表面能改变光的吸收、反射、折射和散射,从而 影响纤维的光泽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光泽,且不会 出现“极光”现象; 表面不规则的沟槽还影响其摩 擦性能和导湿性能。
40. 83
5. 83
3. 91
维纶
3. 26
2. 98
13. 46
11. 89
57. 37
55. 09
3. 66
3. 01
表 7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摩擦因数
纤维种类
纤维与纤维摩擦
静态 μs 动态 μd
Δμ
维纶基大豆纤维 0. 484 7 0. 394 5 0. 090 2
纤维与橡胶辊摩擦
静态 μs 动态 μd
维纶
S
S0
S S0 酱黑色
I
I
S
S0
I
I
S0
S0
注: S0———立即溶解; S———溶解; P———部分溶解; I———不溶解。
从表 3 可以看出,在常温下维纶基大豆纤维部 分溶解于 37% 盐酸、98% 硫酸和 88% 甲酸溶液,而 维纶在上述三种溶液中常温下即可全部溶解,表明 用 37% 盐酸、98% 硫酸和 88% 甲酸溶液均可将维 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进行区分。 1. 4 药品着色法
1 鉴别
性。维纶基大豆纤维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
1. 1 燃烧鉴别法
点于一体,有着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光泽、棉纤
燃烧鉴别法是依据纤维接近火焰时、在火焰中
维的吸湿性和羊毛的保暖性。本文采用燃烧鉴别
和离开火焰后的不同燃烧状态和熔融情况,燃烧时
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药品着色法和红外
散发的气味以及燃烧剩余物的颜色、形状、硬度等
研究报告
产业用纺织品
总第 250 期
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的鉴别和性能比较
马顺彬 吴佩云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226007)
摘 要:采用不同方法对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进行了鉴别,并对两者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 用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药品着色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都能鉴别 区分维纶基大豆纤维与维纶; 维纶基大豆纤维的干、湿态初始模量和断裂强度小于维纶,而其干、湿态 断裂伸长率均大于维纶; 在纤维与纤维静摩擦中,维纶基大豆纤维的静摩擦因数和静、动摩擦因数之 差 Δμ 均大于维纶,表明维纶基大豆纤维的抱合力比维纶好,但平滑性比维纶差; 维纶基大豆纤维的 卷曲率、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大于维纶; 维纶基大豆纤维的耐热性比维纶差,而其染色性 能比维纶好,且染料的选用范围比较广。
2 物理性能测试
2. 1 材料与规格
1. 67 dtex × 38 mm 维纶基大豆纤维( 濮阳华康
生物化学 工 程 联 合 集 团 公 司 提 供) ,1. 67 dtex ×
38 mm维纶 ( 南京远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
测试前需按 GB / T 6529—2008 标准要求进行平衡。
图 2 维纶基大豆纤维和维纶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
2. 2 仪器及参数
酰胺吸收谱带Ⅱ,1 238. 13 cm - 1 酰胺吸收谱带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