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标准

发酵豆粕标准
一、原料要求
1.1 豆粕应符合国家豆粕标准的规定。
1.2 生产发酵豆粕的原料应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1.3 豆粕应保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二、感官指标
2.1 颜色:发酵豆粕应为浅褐色或黄褐色,具有光泽。
2.2 气味:具有特有的发酵豆粕香味,无异味。
2.3 质地:发酵豆粕应质地松散,无结块现象。
三、理化指标
3.1 水分:发酵豆粕的水分应不高于14%。
3.2 蛋白质:发酵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40%。
3.3 脂肪:发酵豆粕的脂肪含量应不高于4%。
3.4 酸度:发酵豆粕的酸度应不高于30。
四、卫生指标
4.1 微生物:发酵豆粕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4.2 毒素:发酵豆粕的毒素指标应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
五、微生物指标
5.1 大肠菌群数:每克发酵豆粕中大肠菌群数应不大于100个。
5.2 细菌总数:每克发酵豆粕中细菌总数应不大于10万个。
六、加工质量
6.1 生产设备:发酵豆粕的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2 生产工艺: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七、运输要求
7.1 运输工具:发酵豆粕应使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运输工具。
7.2 包装:发酵豆粕应使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包装材料。
八、贮存要求
8.1 贮存环境:发酵豆粕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无污染的环境中。
您须知道的发酵豆粕真正品质评判的测定方法说明【五】

您须知道的发酵豆粕真正品质评判的测定方法说明【五】发酵豆粕中的小肽与抗原蛋白是衡量品质优劣的两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国内的发酵豆粕产品主要由乳酸菌通过厌氧发酵生产,而出于便捷考虑,业内通常使用酸溶蛋白法测定小肽含量,使用ELISA法测定抗原蛋白含量,但随着发酵豆粕使用普遍性提高,并且芽孢杆菌通过有氧发酵生产的发酵豆粕在国内市场上渐露锋芒,这两种测定方法是否适用,是否能作为客观反映小肽和抗原蛋白真实含量的指标,引起了关注与讨论。
1 小肽-酸溶蛋白法①不同pH 发酵(或酶解)的豆粕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微生物产蛋白酶的作用。
但是,不同酸碱性的蛋白酶酶解豆粕所得的小肽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酸性蛋白酶酶解小肽高达96%可以溶于三氯乙酸,而碱性蛋白酶酶解小肽不到 50%。
因此,酸溶蛋白更适合评估酸性发酵或酶解的豆粕产品,将低估希杰速益肽这类芽孢杆菌发酵的中偏碱性产品的小肽含量(刘慧珍,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速益肽 55%CP 产品酸溶蛋白相对低(6-10%)。
②小肽应有明确的分子量定义食品国家标准《大豆肽粉GBT 22492》2008 版将小肽的定义由③酸溶蛋白只体现了速益肽小肽含量的一小部分希杰研究所实验发现,同时测定的发酵豆粕样品整体蛋白分布(红色峰)和三氯乙酸溶解后上清液的蛋白分布结果(蓝色峰)。
三氯乙酸提取的分子量5kDa 以下蛋白质部分,而红色图谱和蓝色图谱之间存在一个灰色的面积区域是三氯乙酸没有办法提取出来的样品中的肽含量的部分,即三氯乙酸并不能完全溶解出样品中的所有的肽,只能溶解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下图)。
2 抗原蛋白-ELISA 法和SDS 法①ELISA 法测定加工豆类产品的缺陷致敏性不确定:目前已有商品化大豆抗原蛋白的检测试剂有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和β-伴大豆球蛋白检测试剂盒,但是另两种大豆抗原蛋白 Gly m Bd 30K 和 Gly m Bd 28K 并没有商品化试剂盒。
发酵豆粕的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的检测方法引言发酵豆粕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饲料原料,通过发酵过程可以改变其营养成分和口感等特性。
为了确保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发酵豆粕的检测方法,并重点讨论营养成分、微生物、重金属以及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营养成分是评价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1.水分含量检测:采用干燥法测定。
2. 粗蛋白含量检测:采用Kjeldahl法测定。
3. 粗脂肪含量检测:采用Soxhlet萃取法测定。
4. 粗纤维含量检测:采用Weende方法、AOAC方法或Van Soest方法测定。
5.粗灰分含量检测:采用高温炉燃烧法测定。
微生物含量是评估发酵豆粕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发酵豆粕微生物检测方法:1.总菌落计数:采用平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
2.酵母和霉菌计数:采用平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
3.大肠菌群检测:采用MPN法或膜过滤法。
4.乳酸菌计数:采用平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
重金属含量是评估发酵豆粕的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发酵豆粕重金属检测方法:1.铅和镉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汞的测定:采用氢化物液相色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3.铬、镍、锰和锌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害物质的含量是评估发酵豆粕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发酵豆粕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黄曲霉毒素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
2.农药残留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
3.病原体的检测:采用PCR法或快速培养法。
结论发酵豆粕的检测方法包括营养成分、微生物、重金属以及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确保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检测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酵豆粕质量评价方法

发酵豆粕质量评价方法豆粕发酵通常采用固体发酵法,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固体发酵较粗放,从而容易导致产品的不均匀,产品外观的观测也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基本条件,对发酵豆粕的评判,主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感官评判优质发酵豆粕的产品粒度均匀,色泽一致,较原豆粕略深(产品粒度越细,颜色越浅),有淡淡发酵香味,无豆腥味,且因同一批次的产品加工条件和原料较一致,产品感官的一致性可反映出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2.抗腐败能力好的发酵豆粕在整个发酵生产过程的卫生状况非常好,但如果发酵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染菌情况会非常严重。
判断是否染菌可用清水浸泡,优质的发酵豆粕在25℃环境中,1周内不会变味,气味依然芬芳;而染菌不良者,同样条件,2天就会发臭冒泡。
3.粗蛋白质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50%,是由于去除了不良寡糖和降低了水分浓缩而成的,发酵程度越好,粗蛋白质含量越高。
以46%的豆粕为原料来发酵的话,发酵豆粕成品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48%-51%。
粗蛋白质含量也不是越高越好,发酵豆粕成品的粗蛋白质超过51%的话,一来有掺假的嫌疑,二来发酵损耗过大,得率不高。
3.小肽(酸溶蛋白)可间接地反映地反映发酵豆粕抗原的降解情况。
发酵豆粕的小肽含量大概在8%-12%左右(相对于所含蛋白质的比例),发酵程度越好,小肽含量越高,但如果小肽含量超过15%,则产品粘度过高,干燥困难。
4.酸度(以乳酸计)反映发酵情况。
酸度应大于2%,过低则可能发酵程度不足或发酵控制不当而产氨。
5.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PS)反映大豆粕产品加热过度的情况。
发酵豆粕是豆粕的二次加工产品,选择合适的烘干工艺可有效防止产品蛋白溶解度的降低,保证产品的营养品质,一般应为65-85%。
蛋白溶解度低于65%几乎可以肯定豆粕加热过度,营养价值已受到破坏,大于85%则表示加热不足,豆粕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还未完全失去活性,降低了豆粕的品质。
6.挥发性盐基氮(VBN)反映发酵豆粕非蛋白氮添加情况和杂菌污染情况。
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鉴别及评价方法

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鉴别及评价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由大豆粕经过发酵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禽饲料、牲畜饲料和水产养殖等领域。
在进行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别和评价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总体外观:观察发酵豆粕的外观,应该是均匀、颗粒分散,无结块和异物。
发酵豆粕颜色应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
质量好的发酵豆粕应该具有清晰的豆酱香味,而不是有异味或受潮发霉。
2.外观形态:通过观察发酵豆粕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品质。
颗粒大小应该均匀一致,不应有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存在。
质量优良的发酵豆粕颗粒表面应该光滑,颜色均匀。
有些发酵豆粕还可能具有丝状外观,这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属于正常现象。
3.中间物含量:发酵豆粕中的中间物含量对于产品品质也有较大影响。
中间物是指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如糖、氨基酸等。
这些中间物质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
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中间物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4.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发酵豆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总氮量或粗蛋白含量来表示。
蛋白质含量可以通过氮的定量分析,再根据其发酵豆粕的氮蛋白质比来计算。
优质的发酵豆粕应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这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5.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发酵豆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水分过高会导致发酵豆粕容易发霉、变质。
常用的方法来测定水分含量是采用称重法或干燥法。
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水分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营养品质。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产品的质量鉴别和评价主要包括外观、外观形态、中间物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验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和评价发酵豆粕的质量,以帮助用户选择优质的产品。
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别评价体系,提高鉴别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发酵豆粕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其发酵过程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为了确保发酵豆粕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下面将介绍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1.水分水分是判断发酵豆粕是否存在霉变和变质的重要指标。
水分的测定可以通过烘干法和红外干燥法进行。
烘干法是将样品在105℃下加热,然后进行重量测定,计算得到水分含量。
红外干燥法是利用红外辐射对样品进行加热,通过光学传感器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
2.粗蛋白粗蛋白是发酵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
常用的粗蛋白检测方法有凯氏消解法和红外消解法。
凯氏消解法是将样品与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通过乘以样品的氮蛋白转化系数来计算粗蛋白含量。
红外消解法则是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氮谱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粗蛋白含量。
3.粗脂肪4.粗纤维粗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非消化性纤维成分。
常用的粗纤维检测方法有酸碱消解法和中性洗涤法。
酸碱消解法是将样品先用酸和碱进行消解,然后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中性洗涤法则是将样品浸泡在中性洗涤液中,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干燥、称重,计算得到粗纤维含量。
5.灰分灰分是发酵豆粕中的矿物质成分。
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加热、烘干和称重来进行。
将样品在高温下加热,使有机物燃烧殆尽,然后进行干燥和称重,计算得到灰分含量。
6.外观和色泽外观和色泽是发酵豆粕的质量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目测来判断。
良好的发酵豆粕应该具有均匀的颜色和无异物的外观。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以及外观和色泽的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发酵豆粕的质量,并确保其适合作为优质饲料原料使用。
发酵豆粕选用豆粕的标准

发酵豆粕选用豆粕的标准
一、原料豆粕
选用优质豆粕: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豆粕作为发酵原料。
豆粕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豆粕质量标准,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二、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种类:发酵豆粕所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具有较高的发酵能力和安全性,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质量:菌种应具有较高的活力和纯度,以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豆粕发酵质量。
三、发酵条件
温度:发酵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豆粕发酵的顺利进行。
湿度:发酵湿度应适中,以避免豆粕过度干燥或过湿,影响发酵效果。
时间:发酵时间应根据所选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条件来确定,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四、添加剂
营养添加剂: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营养添加剂,如氮源、维生素等,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豆粕发酵。
酸碱调节剂:在某些情况下,可添加适量的酸碱调节剂
来控制发酵pH值,以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豆粕发酵质量。
五、贮存条件
密封贮存:发酵豆粕应密封贮存,以避免氧化变质和污染。
温度控制:贮存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避免豆粕变质和微生物滋生。
保质期:发酵豆粕应标注保质期,并在此期限内使用完毕。
六、质量检测
感官指标:发酵豆粕应具有特有的色泽、气味和口感,无霉变、无污染等现象。
理化指标:发酵豆粕的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等。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

发酵豆粕品质检测方法适用性发酵豆粕是一种用微生物菌种发酵过的豆粕产物。
由于发酵过程中豆粕中的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有所改变,以及微生物的介入,因此其品质特征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评估和控制发酵豆粕的品质,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方法。
1.水分检测:水分是豆粕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的因素之一、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烘箱法、红外干燥法等,其中红外干燥法由于其快速、准确、无需前处理等优点,适用于发酵豆粕的水分检测。
2.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豆粕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发酵豆粕的重要品质指标。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有Kjeldahl法、紫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Kjeldahl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蛋白质的检测。
3.纤维检测:纤维是发酵豆粕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对其品质和使用效果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纤维检测方法有酸性洗涤法、中和洗涤法、NDF 含量测定法等。
其中,酸性洗涤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准确的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纤维的检测。
5.氨基酸检测:氨基酸是豆粕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对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氨基酸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氨基酸的检测。
6.微生物检测:豆粕发酵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PCR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发酵豆粕中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对发酵豆粕的水分、蛋白质、纤维、脂肪、氨基酸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判断其品质特征和适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使用目的,灵活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品质评估和控制,以确保发酵豆粕的品质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和引入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豆粕品质的检测水平和评估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
(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
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乳酸测定
称取样品10g与50ml的烧杯中,移取3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in,在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利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测定乳酸含量。
pH的测定
称取样品10g与50ml的烧杯中,移取15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用pHS-3C型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或者用精密pH试纸测试。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根据AOCSBa11-65测定蛋白质溶解指数的方法
称取20g样品于300ml的匀浆杯中、量取50ml 37+1℃的去离子水于匀浆杯中,将匀浆杯放在37℃的水浴中,浸泡搅拌5min,在内切式组织匀浆机上匀浆10min,从匀浆杯中取出浆液移入600ml烧杯中,待浆液分层后,移出40ml上清液注入50ml离心管中,并在2700r/min的转速下离心10min,移取15ml 上清液于凯氏烧瓶中,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和样品总蛋白含量,计算溶解可溶性蛋白质的数量。
小肽含量测定方法
三氯乙酸(TCA)法
三氯乙酸法的原理是利用大分子的蛋白质在TCA溶液中沉淀,除去酸不溶蛋白质,然后测定酸溶蛋白含量。
国外大量资料表明在蛋白质酶水解的研究中测定水解度,通常在酶解液中加入TCA溶液,是为水解的大分子蛋白质沉淀,而与小分子的酸溶蛋白成分,即肽类和FAA离开,测定酸溶蛋白占总蛋白的含量,求得水解度,即酸溶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
粗蛋白≥50%小肽(1000d以下)≥10%乳酸≥3.5%水分≤10%钙0.5-0.54%总磷≥0.74%/gm益生菌≥20亿/克蛋白酶≥150粗脂肪≤5.0%粗纤维≤3.0%无氮浸出物≤28%粗灰分≤6.0%猪消化能(kcal/kg)3980猪代谢能(kcal/kg)3600猪净能(kcal/kg)2320禽代谢能(kcal/kg)2570鱼消化能(kcal/kg)3200奶牛净能(kcal/kg)1090天门冬氨酸Asp 5.42%赖氨酸Lys 3.03%蛋氨酸0.65%苏氨酸Thr 2.05%精氨酸Arg 3.50%甘氨酸Gly 2.25%丝氨酸Ser 2.43%异亮氨酸Ile 2.21%苯丙氨酸Phe 2.37%缬氨酸Val 2.36%组氨酸His 1.24%谷氨酸Glu 9.84%丙氨酸Ala 2.30%脯氨酸Pro 2.04%色氨酸Trp 0.50%亮氨酸Leu 3.76%
发酵豆粕与普通豆粕、膨化豆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