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3 (2)

合集下载

第3讲孔子(前551-前479)

第3讲孔子(前551-前479)
• • • 绝粮七日VideoJoiner150407144843.mp4 丧家之犬VideoJoiner150407145134.mp4 孔子回鲁VideoJoiner150416120841.mp4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弟子多达三 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 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颜回是孔子最 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鲁哀公十 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孔子深受打击。鲁哀公 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 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
• • 周游列国1VideoJoiner150407143110.mp4 周游列国2VideoJoiner150407143531.mp4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 鲁国来到了卫国。有人在卫 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 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 视孔子的行动。
• 南子VideoJoiner150407144302.mp4
公元前492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 国,陈国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 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 免于一死。孔子过郑时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 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最终于公元 前484年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仁者爱人VideoJoiner150414003858.mp4
以礼治国,首先要“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论语·子路》) 这一主张落实在政治上,就是要做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论语·颜渊》)。 在君臣关系上,君臣之间要以礼相待,“君事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至于父子、兄弟、朋友、各种社会关系都要以礼为准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 语·颜渊》)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题

《孔子的故事》阅读理解1.本文介绍孔子一生中的一些事情,请简要概括,每件事情概括在5个字以内。

答案:17岁那年,发愤读书;快到30岁时,拜访老子;30岁时,悲悼子产;55—69:周游列国;63岁时,潜心教学;73岁时,悲伤去世。

2.文章在介绍孔子一生各时期的事件时,写的篇幅笔墨是不一样的。

你觉得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答案:这样写好,因为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孔子的思想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将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将思想融汇到文化典籍等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孔子成为伟大人物的核心,这样写可以避免将孔子的生平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3.文章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但作者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却花了不少笔墨写了季札和子产的故事,你认为这部分内容放在这里合适吗?为什么?答案:合适,因为写季札的才学和子产的思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孔子的思想,因为季札观礼这件事可以反应出孔子小时候鲁国的文化空气,也说明孔子从小就受到季札的影响,同样,子产在政治上的开明思想也影响了孔子的民主思想。

所以,写季札和子产的故事是从侧面烘托孔子的思想。

4.如何用一句话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答案: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简单讲讲孔子的身世。

答案: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

后来宋国太宰华父督作乱,杀孔父嘉。

其后代避难到鲁国,卿位丧失,下降为士。

孔子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孔子在其兄弟中排行老二。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

其身世对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6.孔子曾在鲁国任司空、司寇等职位,你知道司空、司寇是什么官职吗?答案:司空也叫司工,是管理生产和建筑的官员。

司寇是主管刑狱的官员。

据《尚书》《左传》记载,在周武王、周公时,司寇已是王朝的高官。

《孔子》PPT教学课件3

《孔子》PPT教学课件3

● 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
──但丁
● 最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 ──贝弗里奇
● 昨天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而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 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引起了 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
的文化、教育正以一种独 具特色的方式走向世界。
孔子的箴言名句: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箴言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 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观。
──拉吉舍夫
●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
●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
──高尔基
●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 ──爱因斯坦
读5、6、7自然段 在这里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 人”的?
(想一想: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有, 哪些德行品质是小人所有)
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 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孔子对颜回假装说的哪些话? 为什么又对弟子说那些话?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佾篇》原⽂及译⽂ 【⼋佾篇引语】 《⼋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以礼,⾂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 3·1 孔⼦谓季⽒(1),“⼋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鲁国正卿季孙⽒,即季平⼦。

(2)⼋佾:佾⾳yì,⾏列的意思。

古时⼀佾8⼈,⼋佾就是64⼈,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才可以使⽤⼋佾,诸侯为六佾,卿⼤夫为四佾,⼠⽤⼆佾。

季⽒是正卿,只能⽤四佾。

(3)可忍:可以忍⼼。

⼀说可以容忍。

【译⽂】 孔⼦谈到季⽒,说,“他⽤六⼗四⼈在⾃⼰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做出来呢?” 【评析】 春秋末期,奴⾪制社会处于⼟崩⽡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这是封建制代替奴⾪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表现出极⼤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句,反映了孔⼦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 3·2 三家(1)者以《雍》彻(2)。

⼦⽈:“'相维辟公,天⼦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叔孙⽒、季孙⽒。

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称“三桓”。

(2)《雍》:《经·周颂》中的⼀篇。

古代天⼦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诗。

(3)相维辟公,天⼦穆穆:《雍》诗中的两句。

相,助。

维,语助词,⽆意义。

辟公,指诸侯。

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

【译⽂】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唱《雍》这篇诗。

孔⼦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严肃静穆地在那⾥主祭。

’这样的意思,怎么能⽤在你三家的庙堂⾥呢?”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孔子名言名句摘抄【三篇】

孔子名言名句摘抄【三篇】

【导语】孔⼦,⼦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祖籍宋国栗⾢,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开创了私⼈讲学的风⽓,是儒家学派创始⼈。

以下是整理的孔⼦名⾔名句摘抄,欢迎阅读!【孔⼦劝学名⾔】 1、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 2、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孔⼦ 3、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4、敏⽽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实若虚,犯⽽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不⾷,终夜不寝,以思,⽆益,不如学也。

14、⼈⽽⽆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知其所亡,⽉⽆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束侑以上,吾未尝⽆诲焉。

19、迩之事⽗,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以⾔。

22、盖有不知⽽作者,我⽆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从之;多见⽽识之。

【孔⼦做⼈名⾔】 1、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2、⼰所不欲,匆施于⼈。

3、⼈⽆远虑,必有近忧。

——孔⼦ 4、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欲⽴⽽⽴⼈,⼰欲达⽽达⼈。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君⼦成⼈之美,不成⼈之恶,⼩⼈反是。

9、不学礼,⽆以⽴。

10、礼之⽤,和为贵。

11、听其⾔⽽观其⾏。

12、⾏⼰有耻,使于四⽅,不辱君命,可谓⼠矣。

13、有德者必育⾔,有⾔者不必育德。

阳货篇第十七 -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阳货篇第十七 -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

阳货篇第十七|文言文常识|诗词解析本篇共26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原文】17 1 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

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5),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6)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7)。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 ,赠送。

豚,音t n,小猪。

赠给孔子一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

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

(孔子走过去。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 (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 (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原文】17 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原文】17 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评析】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 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

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

孔子游乎缁帷(2)之林,休坐乎杏坛(3)之上..渔父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孔子游乎缁帷(2)之林,休坐乎杏坛(3)之上..渔父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孔子游乎缁帷(2)之林,休坐乎杏坛(3)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客问其族(4)。

子路对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不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

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

至于泽畔,方将杖拏(5)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6),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人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7)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8);莫之顾而进之,谐之佞;希(9)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10);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拨其所欲,谓之险。

三孔的导游词(汇总3篇)

三孔的导游词(汇总3篇)

三孔的导游词(汇总3篇)1.三孔的导游词第1篇我们面前这座木结构建筑名叫“奎文阁”,原是孔庙藏书楼。

“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后来人们把它演化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称“历代文官主”。

这座楼阁高米,阔米,深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构造坚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间曲阜曾有过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却傲然屹立,安然无恙,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高超建筑艺术。

我们现在进入孔庙第六进院落,展现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边8座,北边5座。

亭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为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庙宇纪录,用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刻成。

此排中间这座碑,重约65吨,采自北京西山,在当时,将如此重量石碑从千里之外,跋山涉水,运至曲阜,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院东、西各有一门,是孔庙第三道腰门,为“东华门、西华门”。

我们现在进入大成门,“大成门”是指今天下之大成,这一排共有5门并列,最西边为启圣门,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门,又有“金声门、玉振门”相佐,中路为孔庙最中心地方,东为承圣门,原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们认为,孔子首先是个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封建皇帝封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应当说,他是全人类老师,是名符其实“人类灵魂工程师”。

我们面前“杏坛”,相传是当年孔子设坛讲学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纪念,著名文人党怀英书“杏坛”二字。

坛侧有棵杏树,为后人所栽,每当初春时节,红花绽开,绿叶摇曳。

所以乾隆皇帝来朝拜时,曾赋诗赞之,诗曰:重来又值籼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们面前大殿就是名扬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国“三大殿”之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齐名,其雄伟壮丽有过之而无不及。

殿高米,阔米,深米,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特别是周围28根石柱,为世界文化瑰宝,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为深浮雕,每柱二龙戏珠,盘绕升腾,栩栩如生,刀法刚劲有力,各具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篇On Administration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onfucius Said, “In governing a state of one thousand war-chariots, a ruler should approach his duties with reverence, be trustworthy in what he says, avoid excesses in expenditure, love his fellow men, and employ the labor of the common people only in the right seasons.”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onfucius said, “If you guide the people by regulations, keep order among them by punishments, they may avoid doing what is wrong, but they will also lose the sense. If you guide the people by virtue, and keep order among them by rites, they will keep a sense of shame and come to you of their own accord. ”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uke Ai asked, “What shall I do that the common people may be submissive?” Confucius replied, “If you raise the straight and set them over the crooked, they will be submissive; if you raise the crooked and set them over the straight, they will not be submissive.”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Zi Lu said to Confucius, “I should like to hear about your aspiration.”Confucius said, “My aspiration is that the aged live an easy life, friends have faith in me, and the youth cherish the memory of me.”5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Confucius s aid, “When the ruler deals generously with his own kinsmen, the common people will be incited to benevolence. If he does not discard his old friends and colleagues, the common people will not be cold and indifferent.”6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Confucius said, “When those at the top love rites, the common people won‟t fail to be respectful; when justice is observed at the top, the common people will be submissive; when faith and reliability reign at the top, the common people will be sin cere.”7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Confucius said, “Good government lies in having talented and virtuous people. The selection of people depends on one‟sself-cultivation, self-cultivation depends on the principles people follow, and the principles peo ple follow depend on benevolence. ”8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类而志也,则君不疑其臣,臣不惑于君。

”C onfucius said, “If the monarch thinks and acts in one and the same way, his subjects can learn his mind from his words and deeds, and they will serve him whole-heartedly. Thus, t he monarch won‟t be suspicious of his subjects and the subjects won‟t be puzzled about what he thinks.”9哲理篇On Philosophy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Confucius said, “Look loosely into a man‟s aims, observe the means by which he pursues them and discover what brings him content. Then, can the man‟s real character remain hidden from you, can it remain hidden from you?”1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二无闻也,斯亦不足畏也已。

”Confucius said, “Juniors are to be revered, How do you know that they will not be our equals in the future? If at forty or fifty, however, they have achieved no reputation, they need no longer be revered.”12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Confucius said, “If you don‟t know someone‟s child, you‟ll get to know him by observing the friends he has made; If you don‟t know the supreme ruler, you‟ll get to know him by observing the people he has employed.”13子曰:“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Confucius said, “I have heard that the ruler is like a ship; the common people are like water. Water can carry the ship, but it can also capsize it. If the ruler thinks of danger this way, won‟t the idea of danger come upon his mind promptly?”14孔子曰:“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Confucius said, “If one is skillful and also good at thinking, then he will use things sparingly; if one is brave and also fond of working together with others, then he will win victory; if one is knowledgeable and also modest, then he will be virtuous and capable.”15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之。

”Confucius said, “The common people take the monarch as the heart, while the monarch takes the common people as the body. When the heart is sound, the body will be safe and healthy. Then, when the monarch has a special interest in something, the common people are apt to have the same interest in it.”16教学篇On Teaching and Learning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onfucius said, “Isn‟t is a pleasure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view what one has learned? Isn‟t that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come to you from afar? Isn‟t he a gentleman if he remains unsoured when others do not know of him?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onfucius said, “Zhong You, I shall tell you what it is to know. When you know a thing, say that you know it;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admit that you o not know it. That is true knowledge.”1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