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

《墨子》墨子亲士【原文】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2〕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3〕;桓公〔4〕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6〕而大丑也。
太上〔7〕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解】〔1〕入国:治理国家。
〔2〕缓:怠慢,耽误。
〔3〕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出走:逃亡。
〔4〕桓公:齐桓公,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国君。
〔5〕遇:遭遇,遭受。
吴王:名夫差。
春秋时吴国国君。
摄:震慑。
〔6〕抑:容忍,忍耐。
〔7〕太上:最好的。
【译文】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
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
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开国家,而后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夫差灭国的耻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诸侯国的贤君。
三人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对治理国家能够忍耐奇耻大辱。
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失败了而能够成功,这叫做善于用人。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1〕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2〕其志,内〔3〕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4〕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5〕,上必有谘谘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注解】〔1〕足:充足,满足。
〔2〕败:衰败,丧失。
〔3〕内:退。
〔4〕逼臣:宠爱的臣子。
〔5〕弗弗之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6〕谘谘(zīzī)之下:敢于争辩的臣子。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墨子》墨子亲士【原文】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2〕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3〕;桓公〔4〕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
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也,皆于其国抑〔6〕而大丑也。
太上〔7〕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解】〔1〕入国:治理国家。
缓:怠慢,耽误。
〔3〕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出走:逃亡。
〔4〕桓公:齐桓公,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国君。
〔5〕遇:遭遇,遭受。
吴王:名夫差。
春秋时吴的。
【译文】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
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
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开国家,而后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夫差灭国的耻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诸侯国的贤君。
三人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对治理国家能够忍耐奇耻大辱。
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失败了而能够成功,这叫做善于用人。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1〕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国国君。
摄:震慑。
〔6〕抑:容忍,忍耐。
7〕太上:最好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2〕其志,内〔3〕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4〕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 5 〕,上必有谘谘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注解】〔1〕足:充足,满足。
〔2〕败:衰败,丧失。
〔3〕内:退。
〔4〕逼臣:宠爱的臣子。
〔5〕弗弗之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6〕谘谘(Z izi)之下:敢于争辩的臣子。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墨子简介——精选推荐

墨子简介(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
《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
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
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
旧题墨翟著,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前三篇掺有儒家理论,当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前人颇以为即以后相关篇章理论之叙余,其实正有对后来各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译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墨子》的赏析:
《墨子》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频繁。
墨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补充。
他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人应该平等、互爱、互助,反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压迫。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主张节俭、勤奋、诚实等品德。
在墨子的思想中,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墨子的论述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墨子的文学风格也非常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墨子简介资料

墨子简介资料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出身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自创墨家学派以抗衡。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生平经历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
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
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主要作品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以下译自英文版wikipedia,足可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出国) 《Mozi》也是墨家子弟根据墨子思想汇编的哲学文本的名字。
【名人故事】墨子简介

【名人故事】墨子简介墨子个人资料中文名:墨翟别名:墨子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鲁国所处时代:战国时期出生地:宋国或鲁国出生日期:公元前468年逝世日期:公元前376年职业: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成就:墨家思想及学派创始人;著《墨经》代表作:《墨子》墨子简介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汉族,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墨子出身低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生平简介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作为一个平民,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墨子

中国历史上的智者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原籍今河南省灵宝市墨子镇,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之外的一位重要代表。
墨子提出了尊崇兼爱、反对战争和武力的理念,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智者之一。
本文将从墨子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墨子的生平墨子出生于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他的家族曾经是郑国士族。
墨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很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他在学问方面广泛涉猎,尤其对于机械学、光学以及社会伦理学有着深入研究。
墨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学问成就,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追随者。
他的追随者通过墨家学派的传承和弘扬,将墨子的思想发扬光大。
第二部分: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子主张“兼爱”,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彼此关爱、互相帮助。
他强调人类之间的平等和共同的利益,反对封建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和贵族特权。
墨子强调“兼爱”的原则,并不是简单的道德声讨,他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式。
他提倡各国各派之间的合作,以维护和平与稳定。
他主张将有限资源利用在人民福祉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共福利。
同时,墨子反对战争和武力。
他认为战争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给社会带来破坏和流血。
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纷争,寻求互惠互利的协商。
第三部分:墨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兼爱”理念对于后来的儒家学派和其他思想家都产生了启发。
在兼爱思想的影响下,墨子的学派逐渐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他对于机械学和光学的研究,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
他发明了墨西拿包、水车等一系列机械装置,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墨子的反对战争和武力的思想也对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子主张用和平来解决冲突,这种思想为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显著的东方文化特色,并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虽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于今天一般人都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于西方。
但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强势运行,东亚“四小龙”的崛起,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
墨子作为墨家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以其独到的见解,鲜明的主张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墨子管理思想的挖掘对于促进当今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对于当今企业管理的实践亦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一、墨子管理思想概述
1.“兼爱”思想
在墨家的一系列道德理论中,“兼爱”原则乃是贯穿一切和决定一切的关键思想。
“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这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
“兼爱”本义可以更精确的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
他认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国家管理者不能治理国家,是由于人们不相爱造成的。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他提出“兼以易别”,即以小生产者所要求的“无差等的爱”代替国家管理者的“爱有差等””,这与儒家倡导“亲亲”“尊尊”的“推爱”是相对立的。
墨子竭力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这些思想使得墨子思想具有内在的合理内核,从而能以其自身特有的价值耦合时代需要。
2.“尚贤”思想
“尚贤”思想是墨子思想体系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墨子认为,尊重贤才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而且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他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
”正是由于贤能对于一个国家如此重要,所以墨子竭力主张在国家的治理上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是除道家外先秦诸家的一致主张,但墨子的“尚贤”思想打破了门第观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他把贤人的范围从儒家的“在位或不在位的君子”扩大到“贱人”阶级,即农夫、手工业者、甚至屠夫,强调只要有才能,就是贤人,这比儒家更彻底。
3.“尚同”思想
“尚同”思想是墨子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墨子认为,当时社会的混乱,产生于个人意识之间的冲突,要使天下达到太平,则必须使人们的思想达到统一,而这个统一,就是要由下而上,最终归之于天子之义,达到“天下之百姓,皆同于天子”,“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业。
”
二、墨子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管理领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墨子管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继承、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然有很大用武之地。
综观国内外现代管理思想,可以发现许多成分与墨子管理思想同源。
墨子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延伸
“兼爱”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
墨子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有“诸侯相爱则不野战”。
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它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
现代管理学上的“人本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领导平等对待员工,把员工当成企业
运行的主体,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及其创造的价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本管理的管理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实质相吻合,是“兼爱”思想的延伸。
2.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思想是墨子“尚贤”思想的实际运用
墨子深刻地认识到于贤能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贤能之士乃“国家之珍,社稷之佐也”,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由此看出,墨子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知识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尤其是存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一个企业最终发展的能量之源,因此人力资源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在当今日益变化的激烈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稳步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及其企业重视贤能人才,不惜重金吸引与聘请贤人,为国家注入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思想是墨子“尚贤”思想的实际运用。
3.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思想是墨子“尚同”思想的新发展
“尚同”思想的本质是建立组织自上而下的统一的思想行动体系,这一思想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对于企业来说,作为汇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组织,企业领导必须使全体员工高度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转化每个员工自己的行动准则,才能形成一个企业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客观地说,所谓企业文化也就是通过传播文化的方式加强对员工思想的同化与控制,从而使员工在认同企业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巨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培育企业文化思想可以看作是墨子“尚同”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三、墨子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墨子思想中有着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1.“兼爱”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实质上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的“自爱”和“爱人”,从而使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既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要求。
墨子的“兼爱”思想用于企业管理中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塑造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在企业中实施“兼爱”思想,能沟通、协调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避免许多矛盾,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塑造成功的企业文化。
同时,在企业外部实施“兼爱”思想,能够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形成企业内外的良性和谐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尚贤”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墨子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主张尊重贤才,任用能人。
他提出要考察贤良之士,扩大贤人的范围,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即使是“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
相反,虽然为“官长”,如其不肖,就应当“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墨子的这种不拘一格发现人才,选用人才的观点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企业价值说到底就是人的价值,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尊重人才、知人善用,是管理企业的根本所在。
墨子的这种以才举人、以德举人的思想,有助于现代企业人才观的建立和改善。
对真正德才兼备的贤才,无论其出身的高低、贵贱,都应该广而招之,举而用之,使企业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人才乐于投奔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出他们的一切聪明才智。
3.“尚同”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墨子把“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的“尚同”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良方,认为“由君王来统一天下的义”,人们的思想才能统一,社会才不会发生混乱,国家才能得到治理。
不仅如此,墨子还认为,“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也就是说,
墨子认为,天子和臣民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互相沟通和协调的。
这一思想完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在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中,企业领导和普通员工的关系相当和谐,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十分畅通,由于劳资双方都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信息收集系统,上下级关系融洽,因而形成良性循环,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