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麻醉生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是什么?2、名词解释:稳态、内环境、反馈、应急、应激3、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哪几方面的影响?麻醉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1、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基本条件。

2、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什么?3、简述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定义、基本波形。

4、简述脑诱发电位的特征。

5、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有何影响?6、何谓意识?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什么?意识内容的核心是什么?7、觉醒状态包括哪些?觉醒状态是如何维持的?8、简述正常意识及其特征。

9、病人出现昏睡时,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10、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活动和感觉是如何变化的?全麻药作用的主要靶区在哪?11、简述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13、参与人体镇痛的物质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14、痛觉阈、痛反应阈、耐痛阈的定义,临床病人疼痛测量的方法是什么?15、简述全麻药对躯体运动的主要影响。

16、肌松药主要作用与什么部位?作用机制是什么?17、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8、脊髓中枢调节哪些内脏反射活动?19、麻醉病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表明麻醉中枢的部位已达何处?20、何谓眼心反射?手术牵拉内脏引起循环系统哪些变化?21、有关麻醉深度的反射有哪些?各定位在哪里?第三章麻醉与呼吸1、呼吸道包括哪些部分?何谓上、下呼吸道?2、气管切开有哪些优缺点?3、叙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

4、肺循环有哪些特点?5、列举能使支气管扩张的常用麻醉药物。

6、叙述气道阻力的大体分布。

7、影响气道阻力有哪些因素?8、麻醉期间有哪些情况可增加气道阻力而影响肺通气?采用哪些措施可使呼吸道通畅?9、名词解释:气道跨壁压、机械无效腔、FVC、FVC1/FVC%、MMFR、CC、CV、D L、A-aDO2、P50、无呼吸氧合。

10、何谓通气效率?若比值大能提示通气效率高吗?11、在作气管插管时对病人常采用什么手法?此手法对气道阻力和无效腔有何影响?13、什么叫功能残气量?体位与麻醉对其有何影响?14、PaCO2、PaO2、H+如何影响肺通气?15、麻醉对肺通气是如何影响的?16、常用的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对肺通气的影响是如何的?17、PEEP对呼吸、循环、颅内压的影响是如何的?18、何谓通气/血流比值?为何说该比值必须匹配?19、如何防止气管插管时病人出现无呼吸氧合?20、何谓流动氧量?它受哪三种因素的影响?21、简述麻醉期间缺氧的因素。

麻醉生理学名词解释考试重点双语

麻醉生理学名词解释考试重点双语

第一章绪论1.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2.homeostasis(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anesthesia(麻醉)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时期感觉,以达到无痛目的为进一步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4.perioperative period(围术期)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5.stress(应激反应)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做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1.resting potential(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指神经元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发生可迅速传导的膜电位波动。

3.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脑电图)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

4.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递质作用受体后,导致负离子通道开放,以Cl-内流为主,产生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5.consciousness(意识)机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觉知或体验。

a(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均不能唤醒,随意运动消失,按严重程度可将昏迷分为三级,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7.分离麻醉氯胺酮能引起脑部特定部位兴奋和其他部位抑制的状态,导致EEG-BIS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并有梦境等表现,但意识,对外界刺激的相关反应和记忆均消失,即所谓分离麻醉,属明确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8.intraoperative awareness(术中知晓)指全麻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并且在术后可以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

9.pain(疼痛)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症状,为人类共有且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麻醉药物是一类可使人失去意识及感觉的药物,常用于手术、诊断和治疗疼痛等医疗场合。

虽然这些药物已经在现代医学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对于它们的使用还有一些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尤其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一、麻醉药物简介常用的麻醉药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脉注射型,包括吗啡、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等;另一类是通过吸入途径使人失去意识和感觉的麻醉药物,包括氧气、笑气和挥发性麻醉药等。

这些药物通常被使用在医疗场合。

在手术期间,麻醉药物通常会被用来控制疼痛和减轻不适感,同时还可以保证患者处于安全的睡眠状态。

二、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虽然麻醉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对于它们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可能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1、引起记忆力不良有一些研究表明,使用麻醉药物可能对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损伤,导致长期的、与药物相关的记忆力不良。

这个问题通常会在使用氙和异氟烷等挥发性麻醉药时出现,这些药物通常被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和颅脑手术。

2、引起睡眠模式改变当使用麻醉药物时,大脑会被迅速而彻底地关闭,这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一种自然的睡眠模式。

人体正常的睡眠过程通常涉及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而在麻醉状态下,这些模式可能受到了破坏,会导致患者恢复意识后出现失眠和过度疲劳的现象。

3、引起呼吸抑制使用麻醉药物还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这可能会导致肺衰竭和死亡。

这通常是由于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所引起的。

有一些麻醉药物还会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结语麻醉药物是一类重要的医疗药物,在很多医学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这些药物的使用应该谨慎并遵循专业医疗建议,特别是在使用超过推荐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时,应仔细考虑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正确认识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使其使用更加安全和高效。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物在手术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本文将详细探讨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麻醉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理和药理特点,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包括局麻药、全麻药、镇痛药等。

其中,全麻药又可以分为静脉全麻药和吸入全麻药。

这些麻醉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方式不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存在差别。

第三章: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可能导致长期认知障碍: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一些麻醉药物会导致记忆力衰退和认知障碍。

这可能与药物对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2. 对神经元的损伤: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直接对神经元产生损伤。

例如,丙泊酚和异丙酚等药物可以影响神经元膜的离子传递,导致神经元活动异常。

3. 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神经系统的活性。

例如,芬太尼等麻醉药物可以抑制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

4. 引起脑电图改变:许多麻醉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产生的反应会在脑电图上表现出来。

例如,乙醚等麻醉药物会引起弥漫性电活动和高幅度的尖波。

第四章:麻醉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由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控制使用剂量:为了尽可能降低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在使用时需要控制使用剂量。

专业医生需要对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合适的剂量。

2. 遵循使用规范:在使用麻醉药物时,需要遵循合适的使用规范。

具体包括使用方法、频率、时长等方面。

特别是在手术前后,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

3. 监控患者病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控。

这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副作用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麻醉药物对不同患者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

麻醉药理镇静安眠药第二章

麻醉药理镇静安眠药第二章
[作用机制] 增强γ–氨基丁酸作用,抑制中枢。 苯二氮卓受体分布: 皮层(最多)→边缘系统、中脑(次之)→脑干、脊髓(最少) 分布相似γ–氨 基丁酸(GABA,中枢抑制性递质)的GABAA受体。
5个亚单位、、、、组成的氯离子通道 受体 α亚单位:有苯二氮卓位点(受体) 结构β亚单位:存在GABA受点,构成Cl- 通道。 苯二氮卓药物 + 受体(α亚单位)→促使 GABA与受点结合(β亚单位),Cl-通道开放次数↑→Cl-内流↑→细胞超极化 →抑制效应。
睡眠的时段划分
按睡眠的深度来划分,可分为四期: 1.入睡期 2.浅睡期 3.中等深度睡眠期 4.深度睡眠期。 1、2期易被唤醒,3.、4期处于熟睡状态,较难唤醒。
失眠的分类: (1) 按病程的长短分: ①暂时性失眠 ②短期失眠 ③慢性失眠 (2) 按病因分: 原发性失眠症 继发性失眠症
临床应用: 麻醉前给药; 静脉复合麻醉; 局部麻醉的辅助用药;
药物分类: 1.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diazipam,安定) 2. 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 3. 其它 :水合氯醛 随用药剂量增加,依次产生: 镇静 → 催眠 → 抗惊厥→(巴比妥类可产生麻醉作用)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BZ)抗焦虑、肌松作用
抗恶心呕吐作用
可能与其镇静作用有关 但在镇静恢复期间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恶心呕吐
丙泊酚的用法
方法一: (镇静指南推荐方法) 负荷量1-3mg/kg,维持量0.5-4mg/kg/hr. 方法二:每10秒静推40mg,直至达到所需镇静状态。 方法三:静推40mg,以40mg/h维持(据镇静状态调整)。
水溶性强 —— 局部注射无疼痛,极少产生静脉炎
咪唑安定 是苯二氮卓类中相对水溶性最强的药物。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关系介绍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关系介绍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关系介绍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自主神经系统简介
麻醉手术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自主神经系统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的研究进展
自主神经系统简介
1
自主神经系统的定义
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调节内脏器官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更深入的研究:自主神经系统在麻醉手术中的作用机制
更个性化的治疗:根据个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更安全的手术:减少麻醉手术中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更精确的监测:实时监测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提高麻醉效果
自主神经系统与麻醉手术的研究挑战
自主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自主神经系统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研究难度较大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调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体温等生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在麻醉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等
01
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维持血压稳定
02
调节汗腺分泌,调节体温
03
调节瞳孔大小,适应光变化
04
03
调节体温:自主神经系统在麻醉手术中通过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过低或过高。
04
自主神经系统对麻醉手术的影响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调节麻醉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影响麻醉效果。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3、自身调节4、应激反应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液两部分。

血浆量约占体重的( 5% ),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 15% )。

2、内环境特点(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3、稳态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4、人体功能的稳态有赖于()、()和()来实现。

5、各种麻醉手段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的活动来实现。

三、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4、内环境稳态意义是什么?5、内环境稳态如何维持?6、何为稳态的调节?7、稳态的调节方式有哪些?8、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9、应激反应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是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它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得名.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能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作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又称适应综合征。

三、填空题1、5%、15%2、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神经、体液、自身调节5、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四、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科学。

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答: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适当深化与拓宽。

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答:为细胞提供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为细胞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理化条件。

手术麻醉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何影响当我们面临需要进行手术的情况时,麻醉往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免受疼痛的折磨,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手术麻醉究竟会对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麻醉的基本原理。

麻醉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发挥作用。

神经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信息高速公路”,负责传递各种感觉、指令和信号。

而麻醉药物的作用就是暂时阻断或抑制这些神经信号的传递,让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感觉不到疼痛,以及身体无法自主运动。

在局部麻醉中,例如在拔牙时常用的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物仅仅作用于身体的局部区域,阻断该区域神经的感觉传导。

这种情况下,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通常在麻醉药物代谢完毕后,神经功能就能迅速恢复正常,不会留下长期的不良影响。

然而,全身麻醉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全身麻醉药物会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进入无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生理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药物的调控。

那么,全身麻醉到底会给神经系统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短期来看,在麻醉后的苏醒阶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

这被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尤其在老年人和那些原本就存在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随着身体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出,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认知障碍也会逐渐改善。

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和婴幼儿,全身麻醉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潜在影响。

研究表明,多次或长时间的全身麻醉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一定的干扰。

这是因为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连接和功能的形成。

不过,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具体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除了认知功能方面,麻醉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神经电生理活动也可能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一、意识的概念与特征
麻醉与意识
1.意识的概念 意识的概念 意识(consciousness): ):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 。 意识 ):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 意识内容包括: 意识内容包括: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感情。 核心:是语言和思维 核心: 优势半球(dominant cerebral hemisphere):大脑皮层两半球的高 级功能具有明确的分工,高度的可塑性,且相互制约与补偿,这是 人类意识内容活动的基本规律。 觉醒(wakefulness)是人和高级动物的普遍生理现象,是大脑意识 内容活动的基础。如果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时可产生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全身麻醉药能使意识消失,即抑制了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又抑制了脑干网 大脑皮层 脑干网 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 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电位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电位 局部兴奋有以下基本特性: 局部兴奋有以下基本特性: ①等级性电位 等级性电位,即随阈下剌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等级性电位 ②电紧张性扩布 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tion); 电紧张性扩布 ③可以总和 可以总和。神经细胞膜上相邻部位同时受到多个阈下剌激 可以总和 所产生的局部兴奋的总和称为空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当连续多个阈下 空间性总和 剌激落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相继产生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 称为时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的产生:一旦局部兴奋总和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则 引发一次动作电位。
二、意识的产生机制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和机制 觉醒状态:行为觉醒、脑电觉醒;意识觉醒(mind wakefulness) 、 无意识觉醒(mindless wakefulness) 。 1.皮层觉醒的维持 皮层觉醒的维持 皮层觉醒(皮层觉醒或脑电觉醒 皮层觉醒或脑电觉醒): 皮层觉醒 皮层觉醒或脑电觉醒 :是指人对外界剌激产生反应时, 具有清晰的意识内容活动和高度的机敏力,它有赖于上行投射系统 的活动来维持。 (1)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 )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system): 它是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的总和 。 非特 异性上行 投射系统 统(non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 2 ) 非特异性上行 投射系 统 system) : 上 行 网 状 激 活 系 统 (ascending reticuiar activating system,ARAS)和上行网状抑制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inhibiting system,ARIS)。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是维 持觉醒和产生意识状态的基础。而上行网状抑制系统则对大脑皮 层的兴奋起抑制作用或改变大脑皮层正常兴奋水平。
三、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手术对机体而言是一种伤害性 剌激,手术部位的感受器在受到剌激后产生局部去极化并总和为神经 动作电位,后者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电图的α波阻断转而出现快波, 同时还可产生诱发电位。眼部手术可产生视觉诱发电位(VEP),内耳 手术产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1,BAEP),躯体皮肤手术可产生体感诱发电位(SEP)。 暴发性抑制 :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 着麻醉深度增加脑电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 加和等电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称为暴发性抑 暴发性抑 制。 临床上用于观察麻醉深度的较有意义的有双频谱脑电图 (bispectral index , EEG) 和 中 潜 伏 期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middle latenc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MLAER)。
脑诱发电位的特点: 脑诱发电位的特点: ①有明确的内外刺激; ②有较恒定的潜伏期; ③各种剌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脑内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④某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一定形式,不同感觉系统其反应形式 不同。
(二)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机制: 机制 : 皮层脑电波的电变化主要是由突触后电位变化形成的。 是由于皮层接受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冲动,经锥体细胞产生 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而成。 神经细胞反馈学说: 神经细胞反馈学说:大脑皮层内锥体细胞排列方向一致,其顶 树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多数神经细胞及中间神经细 胞形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某一神经细胞发生兴奋时,冲动可 通过回路中的神经元作用,反过来刺激该细胞自身,从而产生 周期性反复的神经细胞放电。另外,当一个神经细胞回路放电 时,通过电场效应可影响邻近的神经细胞回路,使皮层内众多 神经细胞同步化。丘脑和皮层间的兴奋和反馈作用,对脑电活 动的发生产生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决定着脑电的节律性同步活 动。目前认为皮层脑电波是由于皮层接受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 的冲动,经锥体细胞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而形成的。
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源自麻醉与意识 麻醉与疼痛 麻醉与躯体运动 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一、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CO2、O2等 (一)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 扩散: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放置,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向低浓 度区域发生的净移动。 通透性:细胞膜对物质分子通透的程度除浓度差外,还取决于其脂溶性的大小 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通过膜的难易程度,如电荷大小、电性等。 易化扩散(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有通道和载体蛋白两种 ) 特点:1、物质分子或离子移动只能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2、易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有结构特异性,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3、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到膜两侧因素改变的调控,其扩散的通透性不是固 定不变的。 通道: 通道:Na+ 、K+ 、Ca2+ 、Cl-:通道蛋白 基本特性:①选择通道性;②通道开放、闭合由“门”所控制。 通道类型:非门控性、化学门控性、电压门控性、机械门控性离子通道。 载体: 载体:葡萄糖、氨基酸载体。 (三)主动转运 (耗能过程) 低浓度 高浓度 Na+-K+泵(sodium-potassium pump)/钠泵 Ca2+泵、H+泵等 生理意义:建立势能贮备,维持膜两侧电化学梯度
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传播的膜 动作电位: 内外电位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一)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一 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状态,是产生各种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基础 基础; 基础 而这两种离子通过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和Na+通道的易化扩散, 是形成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状态,是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基础。这主要 依赖于细胞膜上Na+泵活动来恢复。 Na+泵活动的特点 特点:①对膜内Na+浓度的增加十分敏感Na+轻微增加 特点 就能促进Na+泵活动; ②耗能过程 ; ③逆浓度地偶联转运Na+ 、K+,即泵出Na+,摄回K+,且通常是以3 :2 的比例转运。此时在一定时间内泵出的Na+量超过泵入的K+而使膜 内负电荷相对增多,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这时的Na+泵称 为生电性钠泵 生电性钠泵。 生电性钠泵
2.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脑诱发电位: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 脑诱发电位: 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 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 time-locked)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 诱 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 发电位 平均诱发电位: 平均诱发电位:采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则可使其从背景 活动中分离和凸现出来所记录到的电位称平均诱发电位 (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 临床上常用的脑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体感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视觉诱发电位
2.意识的特征 意识的特征 (1)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3)意识具有易变性 ; 意识具有易变性 (4)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5)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局麻药: 局麻药:阻滞Na+通道 全麻药: 全麻药: 氯胺酮: 氯胺酮:可产生“闪烁样”阻断作用,使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 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导, 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 恩氟烷: 恩氟烷:能抑制Ca2+依赖性的K+通道; L Ca , Ca 氟烷、异氟烷: 氟烷、异氟烷:可抑制L型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使细胞内的Ca2+ 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化学性突触传递的递质释放量使突触后电位 变小。某些麻醉药可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的受体间接影响神经 细胞的电位变化:异氟烷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与鸟苷酸环化酶, 分别使神经细胞内的CAMP 和CGMP含量增加,前者可使肌浆网 膜的钙泵活性增加,降低细胞内的Ca2+浓度;后者可激活NO合酶, 细胞内NO增加,而Ca2+ 浓度降低,使神经细胞的递质释放来影响 生物电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