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合集下载

中国法律思想史 形考二 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 形考二 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0题)题目1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玄学家从()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繁法酷刑,主张法贵简贵无。

A. 无为而治B. 忠义孝悌C. 天人合一D. 亲亲尊尊题目2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范仲淹坚决主张改革官制,以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B. 张居正主张严格考核官吏之法以整饬吏治C. 范仲淹要求废除宰相之职,以加强君主专制D. 王安石建议“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察司法官吏题目3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为《泰始律》做注的是()A. 王充、仲长统B. 刘颂、傅干C. 张斐、杜预D. 丁仪、刘邵题目4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认为法律是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既不是神授,也不是圣人之意。

A. 柳宗元B. 龚自珍C. 范仲淹D. 张居正题目5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特别强调在立法时应考虑地域性差异。

A. 王守仁B. 王安石C. 王充D. 王夫之题目6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是《大学衍义补》中的立法原则的是()A. “应经合义”与“便民”B. “因时”与“稳定”C. “法有定制”与“随时制宜”D. “听民自便”与“与民争利”题目7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明末清初的带有民主启蒙意义反对专制的激进思潮的代表人物的是()A. 顾炎武B. 王夫之C. 黄宗羲D. 王守仁题目8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法贵简而能禁,刑贵轻而必行”是()坚持的理想的立法和司法原则。

A. 丘濬B. 王夫之C. 王守仁D. 王安石题目9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不属于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的是()A. 强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B. 明显的不彻底性和缺乏系统性C. 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D. 受西方影响题目10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黄宗羲指出,立法必须体现()A. 神义B. 天意C. 民意D. “以天下为主”题目11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的核心是()A. 公利B. 术C. 无为D. 法题目12还未回答满分3.00标记题目题干()是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

芜湖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次作业

芜湖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次作业

芜湖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次作业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概括为:形成千夏,极盛于________,动摇于。

2.宗法是以______________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_____________的行为规范。

3.礼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_。

4.春秋时期,私自制作“竹刑”的人是_____________。

5.儒家的法律观包括礼治、________、________。

6.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和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7.法家认为法是以_________为核心的成文行为规范。

8.第一个系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论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9.秦朝的“法治”思想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封建正统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A.亲亲、尊尊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C.君臣父子D.三纲五常2.法家把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人都要按法令办事称作()。

A.明法B.任法C.壹法D.从法3.朱熹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不法古,不修今B.隆礼重法C.有治人,无治法D.存天理,灭人欲4.丘溶提出的“应经合义”的含义是()。

A.要求用儒家思想指导立法,改变严刑酷法B.法律制度要合天理,顺民意C.适用法令要公平、公正D.制定法律应该因时、因势5.为了限制君权,范忡淹主张()。

A.法令由一统B.民贵君轻C.君臣共理天下D.天下之法6.黄宗羲作为明清启蒙思想家,将()作为最高立法原则。

A.以天下为主,君为客B.君为天下之主C.三纲五常D.法治7.提出“师宜长技以制夷”口号的人是()。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的王位继承制是A.嫡长继承制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D.禅让制正确答案:A2.春秋时期最早区分“礼”和“仪”的人是A.管仲B.子产C.邓析D.女叔齐正确答案:D3.主张“唯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庄子正确答案:B4.先秦主张在经济和生产方面采取“绝巧弃利”措施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正确答案:B5.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A.李悝B.齐国法家C.韩非D.商鞅正确答案:D6.董仲舒的()说是先秦时期“天罚”论的翻版。

A.君权神授B.三纲五常C.灾异谴告D.春秋“大一统”正确答案:C7.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A.“无讼”的司法观B.“无为”的治国论C.“简直”的立法观D.“无君”的法律观正确答案:C8.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A.李世民B.韩愈C.白居易D.柳宗元正确答案:B9.提出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的是A.朱熹B.丘溶C.王安石D.王夫之正确答案:A10.王安石变法的哲学基础是A.《尚书》B.《论语》C.《老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C11.黄宗羲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A.“天命”说B.“公利”说C.“天志”说D.“神授”说正确答案:B12.洪秀全认为造成“农工受苦,岁受其殃”,“饿莩流漓,暴露如莽”这些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B.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D.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正确答案:C13.梁启超论证变法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是A.契约论B.人性论C.进化论D.民约论正确答案:C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度的是A.洪秀全B.孙中山C.洪仁歼D.沈家本正确答案:D15.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A.《代议然否论》B.《五朝法律索引》C.《排满评议》D.《非黄》正确答案:A16.在我国历史上首开公布成文法先河的春秋时期郑国执政是A.邓析B.子产C.李悝D.商鞅正确答案:B17.孔子对周礼的重要修正之一是A.强调孝、忠B.强调差别C.纳仁入礼D.将礼客观化正确答案:C18.春秋战国时期,论“礼”最多并将其地位提得最高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产正确答案:C19.法律应“为万民兴利除害”思想的提出者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0.庄子的理想社会是A.“小国寡民”社会B.“至德之世”C.“太平不易”之世D.“三代”之世正确答案:B2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自愿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

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

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

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

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

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

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强调和宣传平等、自愿原则,在中国目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意义重大。

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管理的意识比较强,服务和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

有的把不合理的干预当作保护。

实际生活中有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审判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判决、裁定的形式代替当事人的合同权利;有的当事人利用经济优势,强迫另一方接受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在适应合同社会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相对方平等、自愿地协商合同条款的权利。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2)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2)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以德配天2.嫡长继承制3.亲亲、尊尊4.礼制、法制、礼治、法治5.礼、义、廉、耻6.合礼合法7.先教后刑、德主刑辅、以德去刑8.仁、礼9.仁政、省刑罚、薄税敛10.仁义、法数、类11.天志、兼爱12.自然13.法家14.不法古、不修今15.立公弃私16.法、势、术二、选择题1.B2.D3.BCD4.B5.ABCD6.A7.ABD8.BCD9.ABCD 10.C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名词解释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

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

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2.竹刑:指邓析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因此对于子产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于是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

因为写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竹刑”。

3.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普遍而无私,并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影响。

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的原则。

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统治者只有“惟道是从”,才能保持自己的统治。

4.任法而治:即按照君主的主张制定统一的法令,予以公布,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从而实现民务耕战,富国强兵。

5.重轻罪指加重轻罪的刑罚。

对轻罪采取重刑,人民就不敢犯轻罪,轻罪不能产生,重罪更不会出现,这就是用刑罚的手段达到了不用刑罚的目的。

五、简答题1.简述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仓廪实,则知礼节”说。

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

(2)政治法律必须“顺民心”说。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1、运用“天命”、“天罚”神权法思想的是:()A、夏、商;B、殷商;C、西周;D、东周。

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的神权法思想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3、殷商时提倡“敬鬼神”是为了使民:()A、懂法;B、守法;C、“畏法令”;D、尊神。

4、说:“夏桀罪恶多端,老天命令我去讨伐他,‘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的国王是:()A、夏禹;B、伯益;C、商纣王;D、商汤。

5、说:“天休(造福)于宁王(即文王),兴我小邦周。

”的人是:()A、周文王;B、周公;;C、周武王;D、周幽王。

6、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发展说法是:()A、“以德配天”说;B、“天命”、“天罚”说;C、“帝”或“上帝”说:、;D、“克配上帝”说。

7、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A、“区别对待,罪止一身”;B、“明德慎罚”;C、“亲亲”和“尊尊”;D、“以德配天”。

8、“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形成于:()A、夏朝;B、商朝;C、殷商;D、西周。

9、提出“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的人是:()A、周公;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平王。

10、“区别对待、罪止一身”的法律思想产生于:()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

11、提出“修旧法,泽其善而业用之”的革新人是:()A、齐桓公;B、鲍叔牙;C、管敬仲;D、子产。

12、以下是属管仲法律改革主张的是;()A、要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明德慎罚”;C、对“礼治”的继承的改造;D、批判或改革“刑不可知”。

13、实行“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古代法律改革家是:()A、子产;B、管仲;C、郑简公;D、邓析。

14、以下属子产主张的是:()A、“四民分居定业“;B、“作内政而寄军令;C、“令顺民心”,“与民分货”;D、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15、制定“竹刑”的古代法律改革人士是:()A、子产;B、邓析;C、郑简公;D、郑襄公。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完成第一编学习内容后进行)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_______代,极盛于______,动摇于______。

2、夏、商奴隶主的神权法思想,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_”思想。

3、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周的礼治是建立在“普田之下,__________,率土之滨,_________”的土地________制基础上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1、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

A、占卜B、写史C、执法D、从事音乐工作2、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3、()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继承制D、君主制4、“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A、亲亲、尊尊B、刑不上大夫C、礼不下庶人D、世卿世禄制5、周公的“明德慎罚”论是儒家“()”思想的渊源。

A、轻徭薄赋B、德主刑辅C、世卿世禄D、轻罪重刑三、名词解释题(每题6分,共24分)1、周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2、“亲亲”、“尊尊”:“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长辈);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尊尊”指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得犯上,不得簪越。

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2019秋)》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2019秋)》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B)A.西周B.夏C.东周D.商2.先秦提出“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思想家是(A)A.荀子B.孟子C.管子D.孔子3.先秦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B)A.农家B.墨家C.兵家D.法家4.最早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先秦思想家是(C)A.秦始皇B.李斯C.韩非D.商鞅5.被秦始皇利用的“五德终始”说出自(D)A.儒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6.“皇天无新,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是(C )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大同7.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C)A.嫡长继承制B.世卿世禄制C.分封制D.君权神授制8.春秋时期,(B )提出“宽猛相济”的主张。

A.管仲B.子产C.邓析9.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B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B.“皆有法式”C.“一同天下之义”D.“不务德而务法”10.我国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产生于下列哪位思想家(C)A.周公B.周文王C.老子D.孔子二、多项选择题1.道家提倡实行愚民政策,消除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主张( ABC )。

A.“绝仁弃义” B.“绝圣弃智” C.“绝巧弃利”D.“立公弃私” E.“弃礼废道”2.秦朝“法治”思想的内容有( BCD )。

A.礼B.法C.术D.势E.义3.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包括(BCD )A.礼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嫡长继承制三、名词解释题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刑不上大夫”是说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3.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和宣传平等、自愿原则,在中国目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意义重大。我国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审判人员,管理的意识比较强,服务和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有的把不合理的干预当作保护。实际生活中有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运用行政权力干预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审判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判决、裁定的形式代替当事人的合同权利;有的当事人利用经济优势,强迫另一方接受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在适应合同社会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相对方平等、自愿地协商合同条款的权利。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来自平等、自愿原则合同法的平等原则指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区别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则赖以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的自愿原则,既表现在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合同当事人与其他人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实体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某些物品不得买卖,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确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对此当事人不能“自愿”认为有效;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的,有关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订立。这里讲的实体法,都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涉及社会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规定。有的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某类合同,需经批准;转移某类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应当办理登记手续。那么,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不能“自愿”地不去办理。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讲的公平,既表现在订立合同时的公平,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也表现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公平处理,既要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违约方因较小的过失承担过重的责任;还表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因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化,履行合同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的适用面愈来愈宽。有人认为,按照恪守商业道德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以外,合同法规定诚实信用还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即前契约阶段,也适用合同终止后的特定情况,即后契约阶段。
(三)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一般都纳入行政法律关系或者刑事法律关系。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来保障实施的那些规定,譬如纳税、工商登记,不得破坏竞争秩序等规定。法律的任意性规定,是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或者排除适用的规定,基本上涉及的是当事人的个人利益或者团体利益。当然,法律的任意性规定,不是永远不能适用。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合同的某个问题,当事人有争议,或者发生合同纠纷后,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达不成补充协议,又没有交易习惯等可以解决时,最后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合同法的规定,除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以及《合同法》第38条有关指令性任务或者国家订货任务等规定外,绝大多数都是任意性规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
中国在转轨时期,由于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经验,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经济秩序上有些混乱,合同履行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强调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实意义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首先是对当事人说的。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违反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行政机关说的。行政机关不得干涉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不得违法变更甚至撕毁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也是对审判机关说的。审判机关应当像遵守法律一样保护当事人依法订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如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普遍贯彻,那么,合同这一法律手段,必将大大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相当于国外的不得违反公共政策或者不得损害公序良俗的规定。随着民事法律的不断完备,不少过去属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成为遵守法律的内容。但法律与社会存在相比,毕竟是第二性的,法律很难对社会上的形形色色事无巨细地都作出规定。遇到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又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怎么办,最后的法律武器就是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这一原则,才可以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起草合同法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规定等价有偿原则。等价有偿是商品交换的规则,作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法,公平原则已经包含等价有偿的内容。公平地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有价值相等的意思。我认为在合同法中还是用公平原则代替等价有偿原则为好。等价有偿作为商品交换的规律,并不表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只有在长时期的商品交换中,在价格围绕着价值的上下波动之中,才表现出等价有偿的规律。公平原则既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现在个别的具体的合同之中,任何一个合同都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体现公平原则的精神。由于合同种类广泛性,有的合同属于无偿合同,用公平原则比等价有偿涵盖更宽一些,更能照顾千姿百态的各类合同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