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农秋《中国法律思想史》在线作业

合集下载

【西南●最新版】[0450]《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450]《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450]《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次作业[单选题]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学说。

A:性善B:仁政C:性恶D:德治参考答案:B[单选题]“省刑罚,薄税敛”的法律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A[单选题]法家中法、术、势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韩非C:慎到D:申不害参考答案:B[单选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A:孟子B:荀子C:论语D:老子参考答案:D[单选题]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的是在A:夏朝B:殷商C:西周D:春秋参考答案:B[单选题]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命题的思想家是A:孟子B:孔子C:董仲舒D:荀子参考答案:B[论述题]简述"明德慎罚”和"民贵君轻”的含义参考答案:明德慎罚:西周时,周公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提"明德慎罚”的思想。

"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慎罚”就是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周公的"明德慎罚”说对于稳定周初的社会秩序和巩固国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直接影响了后来儒家的德刑关系论。

民贵君轻:这是孟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同时从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和民众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这两方面说明"民贵君轻”的道理。

孟子的这种思想是古代法律思想中具有民主因素的进步思想。

但这一思想的出发点仍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多选题]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参考答案:CD第二次作业[单选题]秦朝统治者奉行的是先秦()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参考答案:C[单选题]()把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

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参考答案:D[单选题]儒家"人治”思想里的"人”指的是A:贤人B:法律C:人民D:专家参考答案:A[多选题]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A:明使分群B:定分止争C:兴功惧暴D:齐之以礼参考答案:BC[多选题]《老子》提出的"三绝”愚民政策是A:绝圣弃智B:绝贤去能C:绝仁弃义D:绝巧去利参考答案:ACD[单选题]( )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中国法律思想史题库(精)

中国法律思想史题库(精)

《中国法律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的观点思想史》网上模拟作业练习(1)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断肢体,割肌肤”为特征的肉刑是汉初文帝废除的。

(√)2.赦或赦免是中国古代对犯罪者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的一种制度。

(√)3.族诛和连坐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4.在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反对刑讯的是西汉的路温舒。

(√)5.“七出”、“三不去”是中国封建法律所规定的离婚制度之一。

(√)6.在我国封建社会同姓是不能结婚的。

(√)7.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转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搭建了桥梁。

(√)8.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转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会通中西,完成了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所想的输入。

(√)9.由于西方列强的欺压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试近代中国的民主法治思想既不充分,也不成熟。

(√)10.“师夷长技以治夷”的务实主张是张之洞提出的。

(×)11.龚自珍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2.张之洞“采西法以弥补中法之不足”的思想是洋务派变法主张的代表。

(√)13.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以“纲常礼教”为指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的。

(×)14. 绝对的平等是洪秀全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15.法理派代表人物是沈家本和杨度。

(√)1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代表认为是孙中山和章太炎。

(√)17、“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是王安石提出的。

(×)18、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

(√)19、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孙中山。

(×)20.沈家本在阐述法的性质时,将先秦法家的说法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揉和在一起。

(√)21、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章太炎。

(×)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3.“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 B.人治思想 C.礼治思想 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 B.亲亲、尊尊 C.嫡长继承 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 B.尚同、尚贤 C.天志、明鬼 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 B.商鞅 C.贾谊 D.孟子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法与时转则治 D.礼、刑、道迭相为用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 B.李斯 C.陆贾 D.吕不韦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

A.道家 B.墨家 C.农家 D.兵家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恢复肉刑 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 D.“刑九赏一”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 B.礼 C.经义 D. 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doc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doc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以德配天2.嫡长继承制3.亲亲、尊尊4.礼制、法制、礼治、法治5.礼、义、廉、耻6.合礼合法7.先教后刑、德主刑辅、以德去刑8.仁、礼9.仁政、省刑罚、薄税敛10.仁义、法数、类11.天志、兼爱12.自然13.法家14.不法古、不修今15.立公弃私16.法、势、术二、选择题1.B2.D3.BCD4.B5.ABCD6.A7.ABD8.BCD9.ABCD 10.C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名词解释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

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

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2.竹刑:指邓析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因此对于子产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于是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

因为写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竹刑”。

3.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普遍而无私,并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影响。

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的原则。

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统治者只有“惟道是从”,才能保持自己的统治。

4.任法而治:即按照君主的主张制定统一的法令,予以公布,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从而实现民务耕战,富国强兵。

5.重轻罪指加重轻罪的刑罚。

对轻罪采取重刑,人民就不敢犯轻罪,轻罪不能产生,重罪更不会出现,这就是用刑罚的手段达到了不用刑罚的目的。

五、简答题1.简述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仓廪实,则知礼节”说。

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

(2)政治法律必须“顺民心”说。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完成第一编学习内容后进行)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_______代,极盛于______,动摇于______。

2、夏、商奴隶主的神权法思想,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_”思想。

3、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周的礼治是建立在“普田之下,__________,率土之滨,_________”的土地________制基础上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 1、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

A、占卜 B、写史 C、执法D、从事音乐工作2、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3、()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继承制D、君主制 4、“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A、亲亲、尊尊B、刑不上大夫C、礼不下庶人D、世卿世禄制 5、周公的“明德慎罚”论是儒家“()”思想的渊源。

A、轻徭薄赋B、德主刑辅C、世卿世禄D、轻罪重刑三、名词解释题(每题6分,共24分)1、周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2、“亲亲”、“尊尊”:“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长辈);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尊尊”指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得犯上,不得簪越。

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第一章至第三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国家产生的一般标志有()。

A.由血缘来划分国民B.按地区来划分国民C.公共权力设立D.禅让制变为世袭制2.我国国家形成的标志有()。

A.禅让制变为世袭制B.划分为九州C.出现官僚机构及武装力量D.出现图腾崇拜3.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有()。

A.部落战争中的刑B.神权C.反映部落内部风俗习惯的礼D.血亲复仇4.周人“以德配天”的主要内容有()。

A.天是公正的B.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即“德”C.“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D.“保民”在法律上的体现即“明德慎罚”5.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有()。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6.西周礼治的特征有()。

A.忠、孝、节、义B.礼不下庶人C.刑不上大夫D.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君仁臣忠7.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影响深远,如()等思想,都可以从周公的思想中找到源流。

A.春秋战国时期的“为政以德”思想B.法家的“缘法而治”思想C.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D.汉儒法合流后产生的“德主刑辅”的思想8.主张改良礼治而不是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B.管仲C.子产D.邓析9.主张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B.管仲C.子产D.邓析10.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11.道家法律思想的显著特点是()。

A.以天为法B.尚贤C.崇尚自然D.具有极强的批判性12.阴阳家的法律思想主要有()。

A.执法公正以体现“天志”B.“以天为法”C.创立“时令说”D.创立灾异谴告说1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最有影响的儒学继承人是战国时期的()。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14.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人性恶B.民贵君轻C.兴教化D.主张霸道15.提出隆礼至法、力倡礼法合流的思想先驱是()。

A.孟子B.商鞅C.荀子D.董仲舒16.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一带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第一章至第三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1.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国家产生的一般标志有()。

A.由血缘来划分国民B.按地区来划分国民C.公共权力设立D.禅让制变为世袭制2.我国国家形成的标志有()。

A.禅让制变为世袭制B.划分为九州C.出现官僚机构及武装力量D.出现图腾崇拜3.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有()。

A.部落战争中的刑B.神权C.反映部落内部风俗习惯的礼D.血亲复仇4.周人“以德配天”的主要内容有()。

A.天是公正的B.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即“德”C.“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D.“保民”在法律上的体现即“明德慎罚”5.西周礼治思想的内容有()。

A.亲亲B.尊尊C.长长D.男女有别6.西周礼治的特征有()。

A.忠、孝、节、义B.礼不下庶人C.刑不上大夫D.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君仁臣忠7.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影响深远,如()等思想,都可以从周公的思想中找到源流。

A.春秋战国时期的“为政以德”思想B.法家的“缘法而治”思想C.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D.汉儒法合流后产生的“德主刑辅”的思想8.主张改良礼治而不是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B.管仲C.子产D.邓析9.主张彻底否定礼治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B.管仲C.子产D.邓析10.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11.道家法律思想的显著特点是()。

A.以天为法B.尚贤C.崇尚自然D.具有极强的批判性12.阴阳家的法律思想主要有()。

A.执法公正以体现“天志”B.“以天为法”C.创立“时令说”D.创立灾异谴告说1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最有影响的儒学继承人是战国时期的()。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14.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人性恶B.民贵君轻C.兴教化D.主张霸道15.提出隆礼至法、力倡礼法合流的思想先驱是()。

A.孟子B.商鞅C.荀子D.董仲舒16.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

东农秋《中国法律思想史》在线作业

东农秋《中国法律思想史》在线作业

东北农业16秋《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多选(共10 道,共25 分。

)1. 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 设议会B. 制定宪法C. 实行民主选举D. 实行三权分立标准解:2. 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

A. 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 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C. 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 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标准解:3. 韩非将法定义成“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

”这个定义包含的含义有()。

A. 法为百姓而制定B. 法具有国家强制力C. 法必须公开颁布D. 法是成文的标准解:4. “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A. 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B. 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 刑罚适中标准解:5. 道家法律思想是以()为中心的。

A. 道法自然B. 兼爱C. 无为而治D. 爱人标准解:6. 商鞅认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 法B. 权C. 信D. 势标准解:7. 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

A. 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B. 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C. 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 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8. 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A. 德刑并用,以刑辅德B. 以“宽”、“猛”服民C. 注重教化,以德去刑D. 恤刑慎杀,先教后刑标准解:9. 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A. 子产B. 赵鞅C. 孔子D. 叔向标准解:10.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

A. 西方宗教迷信B. 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C. 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D. 资产阶级民主意识标准解:东农16秋《中国法律思想史》二、判断(共30 道,共75 分。

)1. 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邓析。

A. 错误B. 正确标准解:2. 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中体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19.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思想是商鞅。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0.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子产。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1.为《泰始律》做注的是丁仪、刘邵。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2.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孔子23.“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主张者是孟子。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4.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德治思想。
A. 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5.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思想是商鞅。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6.孔子的法律思想以“人治”为核心。
A.错误
B.正确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6.“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主张者是孟子。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7.理学形成于秦。
A.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8.太平天国时期,具有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因素的著作是《天朝田亩制》。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9.新儒学的缔造者是董仲舒。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标准解:
27.夏、商法律思想的内容是“天命”、“天罚”。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8.“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则是管仲提出的。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9.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孔子。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30.黄宗羲作为明清启蒙思想家,将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作为最高立法原则。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5.“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6.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节制资本。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7.废除肉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改革,历史上首次下诏令废除肉刑的是周公。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8.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A.法为百姓而制定
B.法具有国家强制力
C.法必须公开颁布
D. 法是成文的
标准解:
4. “明德慎罚” 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 )。
A. 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
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D.刑罚适中
标准解:
5.道家法律思想是以()为中心的。
A.道法自然
B.兼爱
C.无为而治
D.爱人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标准解:
9.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A.子产
B.赵鞅
C.孔子
D.叔向
标准解:
10.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
A.西方宗教迷信
B.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
C.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
D.资产阶级民主意识
标准解:
东农16秋《中国法律思想史》
二、判断(共30道,共75分。)
1.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邓析。
A. 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2.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中体西用。
A. 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3.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曾国藩。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4.礼治的基本特征是亲亲、尊尊。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5.提倡“国家以法治为先”的人是洪秀全。
标准解:
6.商鞅认为推行“法治”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 法
B.权
C.信
D.势
标准解:
7.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
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B.管仲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C.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标准解:
8.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B.以“宽”、“猛”服民
B.制定宪法
C.实行民主选举
D.实行三权分立
标准解:
2.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 于( )。
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标准解:
3.韩非将法定义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这个定义包含的含义有( )。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1.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是“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2.提出“师宜长技以制夷”口号的人是龚自珍。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董仲舒新儒学。
A.错误
B.正确
标准解:
14.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孔子。
东农秋《中国法律思想史》在线作业
———————————————————————————————— 作者:
———————————————————————————————— 日期:
东北农业16秋《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多选(共10道,共25分。)
1.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设议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