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全品原创精品解析纯word版】理综卷·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DOC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本物理试卷是高三模拟试题,包含了高中物理的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3—3、3—4、3--5内容,主要包含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欧姆定律等内容,在考查问题上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为主,重视生素养的考查,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文】14.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开普勒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点】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P0【答案解析】D解析::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观测记录的研究总结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选项A正确;伽利略指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正确;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选项C正确;故选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家主要贡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文】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斜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做功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摩擦力一定做正功C.摩擦力可能不做功D.摩擦力可能做负功【知识点】摩擦力物体受力分析功B2 B4 E1【答案解析】B解析: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故支持力一定做正功;讨论摩擦力当a=gtanθ时,摩擦力不存在,不做功;当a>gtan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做正功;当a<gtanθ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做负功;故B正确【思路点拨】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得支持力,再由功的公式即可求得对物体做的功的大小.【题文】16.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如图所示是绕飞行的三条轨道,1轨道是近地圆形轨道,2和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A点是2轨道的近地点,B点是2轨道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7.7 k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在2轨道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 km/sB.卫星在2轨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 km/sC.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机械能D.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知识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D5 D4道3,故卫星在3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大于2轨道所具有的最大速率.故D 错误. 故选:A .【思路点拨】当卫星的速度变大,使万有引力不够提供向心力时,卫星会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卫星在经过A 点时,要做离心运动才能沿2轨道运动.当卫星的速度减小,使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时,卫星做近心运动,轨道变低,卫星经过B 速度变小.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卫星在轨道2经过A 点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3.本题要掌握离心运动的条件和近心运动的条件,能够根据这两个条件判断速度的大小.还要知道卫星的运动的轨道高度越高,需要的能量越大,具有的机械能越大.【题文】17.如图所示,长为2l 、质量为m 、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对称地挂在轻小光滑的定滑轮两边,质量也为m 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滑轮(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A .物块的机械能守恒B .软绳的机械能守恒C .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mglD .软绳离开滑轮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gl 23【知识点】机械能守恒 功 E1E3【答案解析】D 解析:物块M 向下运动过程中,细绳对物块和软绳都有拉力,对物块做负功,对细绳做正功,物块机械能减少,细绳机械能增加,AB 错误;以初态软绳下端所在水平面为零势面,则初态软绳重力势能为12p mgl E =,末态软绳重力势能为零,故△E=-1-2p mgl E =,故C 错误,根据机械能守恒,物块机械能减少量等于软绳机械能增加量,21=-222mgl mgl mv +,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机械能守恒,物块机械能减少量等于软绳机械能增加量. 物块M 向下运动过程中,细绳对物块和软绳都有拉力,对物块做负功,对细绳做正功,物块机械能减少,细绳机械能增加【题文】18.某种变速自行车,有六个飞轮和三个链轮,如图5所示.链轮和飞轮的齿数如下表所示,前、后轮直径均为660 mm,人骑该车行进的速度为4 m/s时,脚踩踏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最小值约为名称链轮飞轮齿数N/个483828151618212423A.1.9 rad/s B.3.8 rad/s C.6.5 rad/s D.7.1 rad/s【知识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D4【思路点拨】在运动的过程中,脚踏板和链轮因为共轴,有相同的角速度,链轮的边缘和飞轮的边缘通过链条连接,有相同的线速度大小,飞轮和后轮共轴,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链r链=ω飞r飞,亦即ω链N链=ω飞N飞.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共轴的点,有相同的角速度,通过链条连接的点,有相同的线速度大小.【题文】19.下列各图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时间以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像(额定功率P额,运动过程中阻力f),其中正确的是【知识点】功率、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E1 A5 C2【思路点拨】汽车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时,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P=Fv可知汽车功率逐渐增大,当达到额定功率时,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开始匀速运动,明确了整个汽车启动过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对于机车启动问题,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汽车功率P=Fv进行讨论,弄清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牵引力、功率等变化情况.【题文】20.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滑块静止于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于弹簧上端,使滑块升高了0.2m,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了10J的功。
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Mg-24 Al-27 Si-28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Ag-108 Ba-137第一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采用移植骨髓的方法治疗人类白血病时,植入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A .与感染病原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 .进行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C .增殖、分化形成骨细胞D .合成、分泌出抗体2.能够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实验是 A .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D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3.右图中a 、b 、c 、d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在a 、b 中同时起作用 B .b 和a 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 .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 和d 来实现的 D .d 和b 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4.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理综(化学部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Si:28 S:32 Fe:56 Cu:64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B.工业上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D.电解MgCl2溶液,可制得金属镁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mL 20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B.0.1 mol24Mg18O晶体中所含中子总数为2.0 NAC.在标准状况下,2.8g N2和2.24L CO所含电子数均为1.4NAD.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除去铜绿:4H++Cu2(OH)2CO3==2Cu2++CO2↑+3H2OB.Fe3O4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 + 8H+===Fe2++2Fe3++4H2O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2Ba2++NH4++Al3++2SO42—+4OH-== Al(OH)3↓+NH3·H2O+2BaSO4↓D.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2++2OH-+2HCO3—==CaCO3↓+2H2O+CO32—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 是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与H2O、CO2等反应的产物不完全相同C.CO、SO2、NO、NO2都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气体,他们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氢气、氯化氢、碘化氢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二氧化氮气体11.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名师解析】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一模物理试题

【名师解析】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一模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6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拉第根据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卡文迪许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析】:解:A、法拉第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故A错误.B、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故B错误;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故C正确;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6分)(2015•安徽二模)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斜面倾角θ=37°,斜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固定不动.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A.小物块可能只受三个力B.弹簧弹力大小一定等于4NC.弹簧弹力大小可能等于5N D.斜面对物块支持力可能为零【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滑块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处于平衡,弹簧处于原长,弹力为零.滑块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四个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进行分析.【解析】:解:μmgcos37°=4Nmgsin37°=6Nμmgcos37°<mgsin37°A、若不受弹簧的压力则木块不可能静止,故物块一定受弹簧的压力,还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而平衡,A错误;B、若要物块静止,μ(mgcos37°+N)≥6N得:N≥4N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注意弹簧的弹力可能为零,可能不为零.3.(6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一辆跑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输出功率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如图,已知该车质量为2×103kg,在某平直路面上行驶,阻力恒为3×103N.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2m/s2做匀加速运动,则此匀加速过程能持续的时间大约为()A.8s B.14s C.26s D.38s【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通过图象判断出汽车的最大功率,在匀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牵引力,在加速阶段达到最大速度时,机车达到最大功率,求出速度,再有运动学公式求出时间.【解析】:解:由图可知,跑车的最大输出功率大约为200kW,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牵引力F=f+ma=3000+2000×2N=7000N,则匀加速过程最大速度,则匀加速过程持续的时间t=.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汽车的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知道在水平面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当汽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匀加速过程结束,该题是考查学综合分析能力的好题.4.(6分)(2015•荆门模拟)理论研究表明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火星探测器悬停在距火星表面高度为h处时关闭发动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落到火星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火星的半径为R.若不考虑火星自转的影响,要探测器脱离火星飞回地球,则探测器从火星表面的起飞速度至少为()A.7.9km/s B.11.2km/s C.D.【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而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对于火星来说,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根据公式v=,即可求解.【解析】:解:A、速度7.9km/s与11.2km/s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故AB 错误;C、根据运动学公式,结合高度为h处探测器,经时间t落到火星表面,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火=;根据公式v===,则探测器从火星表面的起飞速度至少v=,故D正确,C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不同的星球第一速度有不同的大小,7.9km/s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5.(6分)(2015•荆门模拟)空间存在着沿竖直方向的各处均匀的磁场,将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放入磁场中,如图甲所示,设甲图中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感应电流的方向为正方向.要想在线圈中产生如图乙所示的感应电流,图丙中能正确表示线圈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A.B.C.D.【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图像结合.【分析】:根据图乙所示电流方向由楞次定律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变化趋势,然后分析答题.【解析】:解:由图乙所示可知,在0﹣1s内,电流是正的,即从上向下看,沿顺时针方向,电流大小是定值,则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在1﹣2s内,感应电流为零,则磁感应强度不变,在2﹣4s内,感应电流是负的,即沿逆时针方向,电流大小不变,则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A、根据图示图象,由楞次定律可知,0﹣1s内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在1﹣2s内磁感应强度不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为零,在2﹣4s内,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符合题意,故A正确;B错误;C、由图示图示可知,在1﹣2s内,磁感应强度是变化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变化的,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根据图示图象,由楞次定律可知,0﹣1s内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在1﹣2s内磁感应强度不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为零,在2﹣4s内,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类问题不必非要求得电动势的大小,应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是否变化,即可正确解题.6.(6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变压器输入有效值恒定的电压,副线圈匝数可调,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送给用户(电灯等用电器),R表示输电线的电阻,则()A.用电器增加时,变压器输出电压增大B.要提高用户的电压,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C.用电器增加时,输电线的热损耗减少D.用电器增加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对于理想变压器要明确两个关系:一是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二是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明确这两个关系然后根据有关电路知识即可求解.【解析】:解:A、由于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变,而且输入电压不变,因此增加负载不会影响输出电压,故A错误;B、根据变压器原理可知输出电压U2=U1,当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时,n2增大,所以输出电压增大,故B正确;C、由于用电器是并联的,因此用电器增加时总电阻变小,输出电压不变,总电流增大,故输电线上热损耗增大,故C错误;D、用电器增加时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增大,输出功率增大,所以输入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BD.【点评】:分析变压器时注意输出电压和输入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决定关系,然后结合电阻的串并联知识进行求解.7.(6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位于正方形四角上的四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正方形两条边的中垂线,O点为中垂线的交点,P、Q分别为cd、ab上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O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P=φOB.P、Q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 Q<E PC.若在O点放一正点电荷,则该正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不为零D.若将某一负电荷由P点沿着图中曲线PQ移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考点】:电场线.【分析】:根据电场线的方向确定场源电荷的正负.电势的高低看电场线的指向,沿着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根据电势高低判断功的正负.【解析】:解:A、根据电场叠加,由图象可知ab、cd两中垂线上各点的电势都为零,所以P、O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错误.B、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根据图象知E P>E Q,故B正确;C、四个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相互抵消,场强为零,故在O点放一正点电荷,则该正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零,故C错误.D、P、Q电势相等,所以a、c两点电势相等,若将某一负电荷由P点沿着图中曲线PQ移到Q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电场线的分布情况,能根据曲线的弯曲方向可知粒子的受力方向.通过电场线的指向看电势的高低.8.(6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A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电压为U.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B m、f m,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A.粒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1B.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出口处所需的时间C.如果f m>,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2mπ2R2f m2D.如果f m<,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2mπ2R2f m2【考点】: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回旋加速器利用电场加速和磁场偏转来加速粒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无关.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出轨道半径的公式,从而根据速度的关系得出轨道半径的关系.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度时的轨道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根据半径公式求出离开时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出动能.【解析】:解:A、根据v2=2ax得,带电粒子第一次和和第二次经过加速后的速度比为:2,根据r=知,带电粒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r2:r1=:1.故A正确.B、设粒子到出口处被加速了n圈解得2nqU=,而,且T=,及t=nT;解得:t=,故B正确.C、根据qvB=m,知v=,则带电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获得动能为E km=mv2=,而f=,解得:最大动能为2mπ2R2f2.如果f m<,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2mπ2R2f m2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回旋加速器加速粒子的原理,知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交变电场的周期相同,以及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作答;第14题-1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3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2所示,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9.8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解析】:解:根据得,加速度a==9.80m/s2.故答案为:9.80【点评】:对于纸带问题,需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重要推论的运用.10.(2分)(2015•洛阳一模)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只用一根弹簧秤无法完成D.在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E.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通过实验的原理确定各个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知道欧姆表的刻度盘与电流表、电压表刻度盘不同,指针偏角较小时,可知电阻较大,指针偏转较大时,电阻较小.【解析】:解: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正确.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验证动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是否相等,质量可以约去,不需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故B错误.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沿研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运用一根弹簧秤可以完成,故C错误.D、在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运用相同的橡皮筋,通过功的倍数研究.故D正确.E、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可知电阻太大,应换用倍率较大的档进行测量,故E错误.故选:A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各个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11.(10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半导体压阻传感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化工、航海、动力和医疗等部门,它们是根据“压阻效应”:就是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其电阻率也要发生变化的现象.现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 x的压阻效应,已知R x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A.电源E(3V,内阻约为1Ω)B.电流表A1(0.6A,内阻r1=5Ω)C.电流表A2(0.6A,内阻r2约为1Ω)D.开关S,定值电阻R0(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R x的阻值,请根据图1虚线框内电路图的设计,甲表选用A l (填或A2),乙表选用A2(填A l或A2).(2)在电阻Rx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记下电表读数,A1的读数为I1,A2的读数为I2,得R x=(用字母表示).(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 x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 x值,最后绘成的图象如图2所示.当F竖直向下(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可得R x与所受压力F的数值关系是R x=30﹣2F.(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4)定值电阻R0的阻值应该选用B.A.1Ω B.5Ω C.10Ω D.20Ω【考点】: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专题】:实验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1)测电阻阻值应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根据所给实验器材与实验原理作出实验电路图.(2)根据实验电路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3)分析图示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分析答题.(4)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最小电阻,然后求出保护电阻的阻值,再选择保护电阻.【解析】:解:(1)测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所给实验器材没有电压表,可以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2与待测电阻并联,测出电阻两端电压,另一个电流表A1串联在电路中测电路电流,故甲表用A1;乙表用A2;(2)电阻两端电压U=I1r1,通过电阻的电流I=I2﹣I1,电阻阻值R X==;(3)由图2所示图象可知,图象具有对称性,当正反向压力大小相等时,对应的电阻阻值相等;由图象可知,电阻与压力是一次函数关系,设为R X=R0+kF,由图象可知:R0=30Ω,把R X=20Ω,F=﹣5N代入关系式解得:k=﹣2,则关系式为:R X=30﹣2F.(4)电路最小总电阻为:R最小===5Ω,则保护电阻阻值约为:R0=R最小﹣r=5﹣1=4Ω,故选B.故答案为:(1)A1;A2;(2);(3)当正反向压力大小相等时,对应的电阻阻值相等;R X=30﹣2F;(4)B【点评】: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时: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当没有电压表而有已知内阻的电流表时,可以把电流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特点与欧姆定律测电阻两端电压.12.(14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水平绷紧的传送带AB长L=6m,始终以恒定速率V1=4m/s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6m/s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经A点滑上传送带.小物块m=lkg,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lom/s2.求:(1)小物块能否到达B点,计算分析说明.(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多少?【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物体由于惯性冲上皮带后,从右端滑上传送带时,可以先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再反向加速后匀速,也可以一直减速,分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解题.【解析】:解:(1)不能,因为小物块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有:f=μmg,产生的加速度:a==μg=0.4×10=4m/s2小物块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是x,则有:﹣2ax=0﹣v2得:x==4.5m<6m,所以小物块不能到达B点,(2)小物块向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x==4.5m小物块向右加速的过程中的位移:x′==2m,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v1时,经历的时间:t==2.5s,传送带的位移:s=v1t=4×2.5m=10m,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x=s+(x﹣x′)=10+(4.5﹣2)=12.5m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因相互间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f•△x=0.4×10×1×12.5J=50J答:(1)小物块不能到达B点.(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50J.【点评】:本题关键是对于物体运动过程分析,物体可能一直减速,也有可能先减速后匀速运动,也可能先减速后加速再匀速运动,难度适中.13.(18分)(2015•银川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倾斜角θ=30°的光滑倾斜导体轨道(足够长)与光滑水平导体轨道连接.轨道宽度均为L=1m,电阻忽略不计.匀强磁场I仅分布在水平轨道平面所在区域,方向水平向右,大小B1=1T;匀强磁场II仅分布在倾斜轨道平面所在区域,方向垂直于倾斜轨道平面向下,大小B2=1T.现将两质量均为m=0.2kg,电阻均为R=0.5Ω的相同导体棒ab和cd,垂直于轨道分别置于水平轨道上和倾斜轨道上,并同时由静止释放.取g=10m/s2.(1)求导体棒cd沿斜轨道下滑的最大速度的大小;(2)若已知从开始运动到cd棒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ab棒产生的焦耳热Q=0.45J,求该过程中通过cd棒横截面的电荷量;(3)若已知cd棒开始运动时距水平轨道高度h=10m,cd棒由静止释放后,为使cd棒中无感应电流,可让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将cd棒开始运动的时刻记为t=0,此时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为B0=1T,试求cd棒在倾斜轨道上下滑的这段时间内,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1)从静止释放金属棒a,先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增大,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由于导轨的倾斜部分足够长,所以金属棒在进入水平轨道前做匀速运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力公式和平衡条件求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电流计算公式求出电荷量.(3)由磁通量的计算公式、运动学公式分析答题.【解析】:解:(1)cd棒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设为v m,棒中感应电动势为E,电流为I,感应电动势:E=BLv m,电流:I=,由平衡条件得:mgsinθ=BIL,代入数据解得:v m=1m/s;(2)设cd从开始运动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经过的时间为t,通过的距离为x,cd棒中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1,平均电流为I1,通过cd棒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xsinθ=mv m2+2Q,电动势:E1=,电流:I1=,电荷量:q=I1t,代入数据解得:q=1C;(3)设cd棒开始运动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Φ0,cd棒在倾斜轨道上下滑的过程中,设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通过的距离为x1,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Φ,cd棒在倾斜轨道上下滑时间为t0,则:Φ0=B0L,加速度:a=gsinθ,位移:x1=at2,Φ=BL(﹣x1),=at02,解得:t0=s,为使cd棒中无感应电流,必须有:Φ0=Φ,解得:B=(t<s);答:(1)导体棒cd沿斜轨道下滑的最大速度的大小为1m/s;(2)该过程中通过cd棒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C;(3)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B=(t<s).【点评】:本题分析时,一定要注意题中条件:导轨的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都足够长,分析知道在斜轨上棒最终匀速运动,在水平轨道上最终静止,再运用电磁感应的规律和力学知识求解.(二)选考题、考生从以下三个模块中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5分)14.(6分)(2015•荆门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C.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 晶体和非晶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分析】:气体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热量总是自发地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解析】:解:A、扩散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的斥力;故A错误;B、液晶是一类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故B正确;C、热量总是自发的从温度大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得物体;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C正确;D、根据能量转化的方向可知,机械能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E正确;故选:BCE【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在解题时要注意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符号问题,引起内能增加的均为正值,引起内能减小的均为负值;内能的增加为正值,内能的减小为负值.15.(9分)(2015•红河州一模)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开始时管道内气体温度都为T0=500K,下部分气体的压强p0=1.25×105Pa,活塞质量m=0.25kg,管道的内径横截面积S=1cm2.现保持管道下部分气体温度不变,上部分气体温度缓慢降至T,最终管道内上部分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若不计活塞与管道壁间的摩擦,g=10m/s2,求此时上部分气体的温度T.【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对下部分气体分析知气体为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求出气体压强,再根据平衡求出上部分气体压强,最后对上部分气体根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列式求温度.【解析】:解:设初状态时两部分气体体积均为V0,对下部分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知:P0V0=PV,其中:解得:P= 1.25×105Pa=1×l05Pa对上部分气体,初态:P1=P0﹣=1×105Pa末态:。
[精品]宁夏银川一中2015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中数学理科试题和答案
![[精品]宁夏银川一中2015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中数学理科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adc02aba1aa8114431d99a.png)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 科 数 学 (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22~24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06|2<-+∈=x x R x M ,{}2|1||≤-∈=x R x N . 则N M =A .(-3,-2]B .[-2,-1)C .[-1,2)D .[2,3) 2.设i 是虚数单位,复数iai-+21为纯虚数,则实数a 为 A. 2 B. -2 C.21- D.21 3.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OAB 的面积为21”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已知2)tan(-=-απ,则=+αα2cos 2cos 1A .-3 B. 52 C .3 D. 25- 5.如右图所示,使电路接通,开关不同的开闭方式有 A .11种 B . 12种 C .20种 D . 21种6.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1,1), 若点M (x,y )为平面区域⎪⎩⎪⎨⎧≤≤≥+212y x y x 上的一个动点,则OA ·OM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 [0,2]C .[-1,0]D .[-1,2]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为A .2B .1C .21D .1-8.变量X 与Y 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1), (11.3,2),(11.8,3),(12.5,4),(13,5) 变量U 与V 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5),理科数学试卷 第1页(共6页)(11.3,4),(11.8,3),(12.5,2),(13,1),1r 表示变量Y 与X 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2r表示变量V 与U 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则 A .210r r << B . 210r r <<C . 210r r <<D .21r r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c b a ,,. 若223sin 2sin ,2B C a b bc =-=,则角A 等于 A .6πB .3π C .32π D .65π 10.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单位:m 2)A.π)(2411+ B. π)(2412+ C.π)(2413+ D. π)(2414+ 11.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2,0)F ,设A ,B 为双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AF 的中点为M ,BF 的中点为N ,若原点O 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上,直线AB12.已知函数,cos sin 3sin )(2R x x x x f ∈⋅+=αωωω,又 ,21)(-=αf 21)(=βf . 若βα-的最小值为43π,则正数ω的值为A. 21B. 31 C. 41 D. 51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已知向量=1),=(0,-1),=(k.若2-与共线,则k=______________.14.若曲线)(R 1∈+=ααx y 在点(1,2)处的切线经过坐标原点,则α=________.15.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4)(2-=,则不等式x x f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两两垂直,且PA =3,PB =2,PC =1.设M 是底面ABC 内的一点,定义f (M )=(m ,n ,p ),其中m 、n 、p 分别是三棱锥M —PAB 、三棱锥M —PBC 、三棱锥M —PCA 的体积.若),,21()(y x M f =,且81≥+yax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13,0a d =≠公差,其前n 项和为n S ,且1413,,a a a 分别是等比数列{}n b 的第2项,第3项,第4项.(I)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理科数学试卷 第3页(共6页)(II)证明1211113.34n S S S ≤++⋅⋅⋅+<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32的菱形, 且∠BAD =120°,且PA ⊥平面ABCD ,PA =2 6,M ,N 分 别为PB ,P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ABCD ;(2) 过点A 作AQ ⊥PC ,垂足为点Q ,求二面角A -MN -Q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甲、乙、丙三位同学一起参加某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将成为该校的预录取生(可在高考中加分录取),两次考试过程相互独立.根据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时成绩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能通过笔试的概率分别是0.6,0.5,0.4,能通过面试的概率分别是0.5,0.6,0.75.(1)求甲、乙、丙三位同学中至少有两位同学通过笔试的概率; (2)设经过两次考试后,能被该高校预录取的人数为X ,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X E .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x y 342=的焦点F 重合,且椭圆短轴的两个端点与点F 构成正三角形.(1)求椭圆的方程;(2)若过点(1,0)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试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E (m,0),使PE →·QE →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E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ln )(x x a x f += (a 为实常数) .(1)当4-=a 时,求函数)(x f 在[]1,e 上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值; (2)当[]e x ,1∈时,讨论方程()0=x f 根的个数. (3)若0>a ,且对任意的[]12,1,x x e ∈,都有()()212111x x x f x f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四边形ABCD 是圆O 的内接四边形, AB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CB =CE. (1)证明:∠D=∠E;(2)设AD 不是圆O 的直径,AD 的中点为M , 且MB =MC ,证明:△ADE 为等边三角形.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
宁夏高考模拟试题_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数学(理)卷

2015届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数 学 试 卷(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2)12i i i+-等于A .iB .i -C .1D .—12.设全集U =R ,集合A ={x |12x x +-0≥},B ={x |1<2x<8},则(C U A )∩B 等于A .[-1,3)B .(0,2]C .(1,2]D .(2,3)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4.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 3=4,a 5=16,则数列{n a }的前5项和为A .41B .15C .32D .315. 函数321()2f x x x =-+的图象大致是 6.曲线ln y x x =在点),(e 处的切线与直线1ay +=垂直,则实数a 的值为A .2B.-2C.12D.12-7.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D 是孤的三等分点,M 、N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若OA=6,则MD NC ⋅的值是A .2B .5C .26D .29 8.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各项都是正数,且2312,21,a a a 成等差数列,则8967a a a a ++等于A.21+B.21-C.223+D.223-9.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顶角为α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该八边形的面积为 A .2sin 2cos 2αα-+ B .sin 3αα+ C .3sin 1αα+x y OA. B C Dx yO O xyO 1D .2sin cos 1αα-+10.函数)0)(sin(3)(>+=ωϕωx x f 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2||=⋅,则ω等于 A .3π B .4π C .6π D .12π 11.已知函数()x f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令⎪⎭⎫ ⎝⎛=⎪⎭⎫ ⎝⎛=⎪⎭⎫ ⎝⎛=75tan ,75cos ,72sin πππf c f b f a ,则A .c a b << B. a b c << C. a c b << D. c b a <<12.定义域为[,a b ]的函数()y f x =图像的两个端点为A 、B ,M(x ,y )是()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其中[]1,0,)1(∈-+=λλλb a x .已知向量()ON λλ-+=1,若不等式k ≤||恒成立,则称函数f (x )在[a ,b ]上“k 阶线性近似”.若函数xx y 1-=在 [1,2]上“k 阶线性近似”,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A. [0,)+∞B. 1[,)12+∞ C. 3[)2+∞ D. 3[)2+∞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已知函数)(',sin cos )(')(x f x x f x f +=π是)(x f 的导函数,则⎰π)(dx x f = 。
202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

202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理综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从介质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用、两束光()A.先后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缝后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由此确定光是横波B.先后照射某金属,光照射时恰能逸出光电子,光照射时也能逸出光电子C.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光不能进入空气,则光也不能进入空气D.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光的反射角比光的反射角大第(2)题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长直导线上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恒定电流,A、B、C三点均在两根导线所在平面内,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平面向下B.B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平面向下C.C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平面向下D.A、B、C三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零第(3)题如图所示,ABCD是正四面体,虚线圆为三角形ABD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M、N、P,O为圆心,正四面体的顶点A、B和D分别固定有电荷量为、和的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P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M、O、N、P四点的电势C.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O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将固定在D点的点电荷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第(4)题2022年11月1日凌晨4点27分,“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组建的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已经就位。
中国空间站可以长期驻留3位宇航员进行微重力环境实验收集数据,核心舱绕地球运行可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核心舱离地面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由以上信息可得( )A.核心舱运行速率等于B.空间站里面的宇航员处于微重力环境,宇航员所受重力几乎为零C.考虑到稀薄大气的阻力,若无动力补充,核心舱轨道半径越来越小,运行速度会越来越大D.核心舱的运行周期约为第(5)题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第(6)题下列选项中的各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A.B.C.D.第(7)题2023年10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实现了与中国空间站的快速对接。
宁夏银川一中高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考物理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7、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许多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物理史实和物理方法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B.法拉第概括总结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C.比值定义法包括:电场强度E=;电容C=;电阻R=;加速度a=D.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胡克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2.如图所示,B用细线系住,C、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A叠放在B 上,A、B始终相对斜面静止.开始时μ=0,当动摩擦因数增大到最大值时,A、B受力的个数分别为( )A.3个,4个B.3个,5个C.3个,6个D.4个,3个3.将乙图所示的交流电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b两端,、均是理想交流电表.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S闭合,的示数为22V B.当S断开,V 的示数增大C.当S断开,A的示数增大D.当S断开,R2的功率减小4.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木块向上滑动,经t秒时间滑行L距离而停止,则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块再下滑至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A.﹣tanα,tB.﹣tanα,tC.﹣cosα,tD.﹣cosα,t5.如图所示,A、B、C、D是一匀强电场的四个等差等势面,B为零势面,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等势面A上一点以0.24J的初动能垂直于等势面向右运动.粒子到达等势面D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当粒子的电势能为0.1J时所具有的动能为( )A.0.14J B.0.16J C.0.06J D.0.22J6.实线表示竖直平面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电场线与水平方面成α角,匀强磁场与电场正交,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带电液滴沿斜向上的虚线L做直线运动,L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且α>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滴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液滴一定带正电C.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斜向上D.液滴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7.航空航天的知识表明,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A.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为8:9B.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线速度之比为9:2C.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D.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8.滑块以速率v1冲上斜面,当它回到斜面底端时速率为v2,且v2<v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A.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增大B.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也减小C.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D.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下方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作答;第13题-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某位同学用图示的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先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甲图),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A到光电门的距离S,并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要求小车从静止释放:(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__cm;(2)设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外力的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则他作出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__A.s﹣t B.s﹣t2 C.s﹣ D.s﹣(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A.调整轨道倾角,平衡摩擦力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必须保证每次都从静止释放小车D.增加实验次数.10.某同学用图1所示电路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现提供器材如下:A.电压表 V:(0~3V和0~15V两个量程)B.电流表 A:(0~0.6A和0~3A两个量程)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E.开关S和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选填R1或R2)(2)如图2所绘制的U﹣I图线是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六组数据作出.请根据图线,求出E=__________V,r=__________Ω.(3)实验测出的内阻值与真实值比较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11.如图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的质量为m=1.0kg,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外力,使它缓慢移动,压缩弹簧(压缩量为x=0.1m)至A点,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与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然后释放小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已知O点至桌边B点的距离为L=2x.水平桌面的高为h=5.0m,计算时,可用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g取10m/s2)求:(1)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存贮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物块到达桌边B点时速度的大小;(3)小物块落地点与桌边B的水平距离.12.(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50克,长为1米的导线AB,放在水平金属框架M上,与金属框架始终良好接触,并能做无摩擦滑动.整个金属框架置于B1=0.5T的匀强磁场中,另一线圈abcd与框架构成串联回路,面积S=0.2m2,线圈放在B2=0.5T的匀强磁场中,整个回路的电阻是0.2Ω,若将线圈abcd迅速地旋转90°,使其平面与B2垂直,此时导线AB正好飞离金属框架M.设金属框架高出地面0.8m.(g取10m/s2)求:(1)此过程中,通过导线AB的电荷量;(2)导线AB落地时的水平距离.(二)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个模块中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3.如图所示,密闭容器内的氢气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相同,现对该容器缓慢加热,当容器内的氢气温度高于外界空气的温度时,则( )A.氢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氢分子的势能增大C.容器内氢气的内能增大D.容器内氢气的内能可能不变E.容器内氢气的压强增大14.容器内装有1kg的氧气,开始时,氧气压强为1.0×106Pa,温度为57℃,因为漏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氧气压强变为原来的,温度降为27℃,求漏掉多少千克氧气?【物理-选修3-4】15.一简谐横波沿x轴负向传播,t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时刻( )A.质点A的速度向下B.质点B的动能为零C.从该时刻经过半个周期,质点C将移动到质点B的位置D.从该时刻经过个周期,质点D的加速度达到最大E.B、D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反16.如图所示为一等边三角形的某种透明介质ABC,边长为L,折射率为,底部中点O处有一点光源,试问能够从AB边射出光线的长度是多少?【物理-选修3-5】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C.原子核发生β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D.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E.γ射线是原子核内部发生核反应而释放出的多余的能量18.一质量为M=2kg的铁锤从距地面h=3.2m处自由下落,恰好落在地面上的一个质量为m=6kg的木桩上,随即与木桩一起向下运动,经时间t=0.1s停止运动.求木桩向下运动时受到地面的平均阻力大小.(铁锤的横截面小于木桩的横截面,木桩露出地面部分的长度忽略不计).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考物理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7、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许多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物理史实和物理方法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B.法拉第概括总结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C.比值定义法包括:电场强度E=;电容C=;电阻R=;加速度a=D.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胡克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A错误;B、法拉第概括总结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故B错误;C、比值定义法包括:电场强度E=;电容C=;电阻R=;加速度a=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C错误;D、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胡克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如图所示,B用细线系住,C、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A叠放在B 上,A、B始终相对斜面静止.开始时μ=0,当动摩擦因数增大到最大值时,A、B受力的个数分别为( )A.3个,4个B.3个,5个C.3个,6个D.4个,3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先后隔离物体A、B受力分析即可.解答:解:对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和沿着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对物体B,受重力、A对B的压力、A对B平行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细线的拉力,由于开始时刻没有斜面对B没有静摩擦力,故当动摩擦因数增大到最大值时,B相对斜面没有运动的趋势,故依然不受静摩擦力;故选:B点评: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系统组合.(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检查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出受力示意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4)检查受力分析是否有误:受力分析完后,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漏力、多力或错力现象.3.将乙图所示的交流电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b两端,、均是理想交流电表.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S闭合,的示数为22V B.当S断开,V 的示数增大C.当S断开,A的示数增大D.当S断开,R2的功率减小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根据u﹣t图象知道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变压器不改变功率和频率解答:解:A、由图乙知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20V,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副线圈两端电压为22V,电压表显示的是电阻R2的阻值小于22V,故A错误B、当S断开,副线圈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电阻R1的分压减小,由于副线圈电压不变,所以V 的示数增大,R2的功率增大,故B正确D错误C、当S断开,副线圈电阻增大,电流减小,根据电流与匝数成反比知电流表示数也减小,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变压器的变压原理,要能够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物理信息.要掌握变压器的变压规律,知道理想变压器不改变电功率和频率4.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木块向上滑动,经t秒时间滑行L距离而停止,则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块再下滑至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A.﹣tanα,tB.﹣tanα,tC.﹣cosα,tD.﹣cosα,t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将上滑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上滑加速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上滑的加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滑的时间.解答:解:(1)将上滑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L=知上滑加速度a1=A沿斜面上滑,设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牛顿运动定律知,mgsinα+μmgcosα=ma1解得μ=﹣tanα.(2)A在斜面下滑,由牛顿运动定律知,mgsinα﹣μmgcosα=ma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L=a2t解得t2=t.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难度不大,注意计算即可.5.如图所示,A、B、C、D是一匀强电场的四个等差等势面,B为零势面,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等势面A上一点以0.24J的初动能垂直于等势面向右运动.粒子到达等势面D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当粒子的电势能为0.1J时所具有的动能为( )A.0.14J B.0.16J C.0.06J D.0.22J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相邻两个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所以粒子做功相同,从而可以求出粒子在A点的能量,即粒子在电场中的总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即可求得动能解答:解:从A到D过程中,电场力作用为W=△E k=﹣0.24J,因B点为零势面,故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能差值为:,故粒子在A等势面的电势能为﹣0.08J故粒子在A处具有的能量为0.16J,根据能量守恒可知,0.16=0.1+E k,解得:E k=0.06J故选:C点评:该题中利用相邻两个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所以粒子做功相同,从而可以求出粒子在A点的动能,即粒子在电场中的总能量是解题的关键.属于简单题6.实线表示竖直平面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电场线与水平方面成α角,匀强磁场与电场正交,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带电液滴沿斜向上的虚线L做直线运动,L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且α>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滴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液滴一定带正电C.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斜向上D.液滴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带电液滴做直线运动,要么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么所受合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带电液滴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答题.解答:解:AD、带电液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沿电场线方向的电场力F、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洛伦兹力f,由于α>θ,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沿带电液滴的速度方向,因此这三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带电液滴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BC、当带电液滴带正电,且电场线方向斜向上时,带电液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沿电场线向上的电场力F、垂直于速度方向斜向左上方的洛伦兹力f作用,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带电液滴沿虚线L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带电液滴带负电、或电场线方向斜向下时,带电液滴所受合力不为零,不可能沿直线运动,故BC正确;故选:BCD.点评:知道液滴沿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或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对带电液滴正确受力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航空航天的知识表明,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A.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为8:9B.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线速度之比为9:2C.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D.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密度定义表示出密度公式,再通过已知量进行比较.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表示出重力加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表示出周期和线速度,再通过已知量进行比较.解答:解:A、研究航天器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有:=m=m r,得:T=2π,其中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所以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故A正确.B、v=,其中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所以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9:2,故B正确.C、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表示出重力加速度得得:G=mg,得:g=,其中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所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81:16.故C错误.D、根据密度公式得:ρ=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所以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81:64.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求一个物理量之比,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之比.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8.滑块以速率v1冲上斜面,当它回到斜面底端时速率为v2,且v2<v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A.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增大B.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也减小C.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D.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下方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由物体回到出发点的速度可知物体应受到阻力,则可知机械能的变化;要找出动能和势能和同的点,可以先表示出A点的机械能,则比较出发点与A点的机械能的关系可得出动能和势能的关系,则可得出动能和势能相同的位置.解答:解:A、B、由v2<v1可知,斜面与滑块间有摩擦,滑块无论上升还是下降时,都有机械能损失,故A错误,B正确;C、D、为判断C、D的情况,可先求出斜面中点A的动能E K1和势能E PA情况,滑块初始机械能E1=mv12 ①,滑块在斜面中点A的速度V A=,在A点的机械能E A=mv A2+E PA②.联立①②式得:E A=mv12 +E PA=E1+E PA;而因斜面与滑块间有摩擦,知E1>E A,所以E KA>E PA,故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应出现在A点之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应注意物体上升和下降时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利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结论:位移中点时的速度v=,则可以直接表示出中点处的动能;同时本题没有直接找出相等的点,而是先比较A点时的动能和势能再确定相等点的位置,此点由选项应该能判断出来.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作答;第13题-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某位同学用图示的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先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甲图),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A到光电门的距离S,并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都要求小车从静止释放:(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1.050cm;(2)设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外力的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则他作出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才能符合实验要求DA.s﹣t B.s﹣t2 C.s﹣ D.s﹣(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CDA.调整轨道倾角,平衡摩擦力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必须保证每次都从静止释放小车D.增加实验次数.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2)据动能定理和瞬时速度的求法,再据题意判断选择的图象判断选项.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mm,游标读数为:0.05×10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mm+0.5mm=10.5mm=1.050cm;(2)据题意可知,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所以需要先表示出小车的速度,小车的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即v=;再据动能定理和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外力的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应用s﹣图象研究,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由于该实验是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只要s﹣的关系即可,所以不需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但必须保证每次小车静止释放;还需多次实验减小偶然误差,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故答案为:(1)1.050;(2)D;(3)CD.点评:常用仪器的读数要掌握,这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找出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寻找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10.某同学用图1所示电路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现提供器材如下:A.电压表 V:(0~3V和0~15V两个量程)B.电流表 A:(0~0.6A和0~3A两个量程)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Ω)E.开关S和导线若干(1)电流表应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应选用0~3.0V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R1(选填R1或R2)(2)如图2所绘制的U﹣I图线是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六组数据作出.请根据图线,求出E=1.5V,r=0.5Ω.(3)实验测出的内阻值与真实值比较偏偏小(填大或小)考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电池电动势选择电压表,根据电路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为方便实验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2)电源的U﹣I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坐标值是电源的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的内阻;(3)根据电表的影响可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电压表应选:0~3V量程,由图象可知,电流小于1.0A,故电流表选择0~0.6A;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小电阻R1;(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再由数学知识可知,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故电源的电动势为1.5V;而图象的斜率表示电源的内阻,r==0.5Ω;(3)本实验采用相对电源的外接法,故测量出的电流值偏小,导致电动势及电阻均偏小;故答案为:(1)0~0.6A;0~3.0V;R1(2)1.5;0.50(3)偏小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取、作实验电路图、求电动势与内阻,知道实验器材的选取原则、知道实验原理、掌握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在计算电源的内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纵坐标的数值是不是从0开始的.11.如图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的质量为m=1.0kg,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外力,使它缓慢移动,压缩弹簧(压缩量为x=0.1m)至A点,在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与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然后释放小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已知O点至桌边B点的距离为L=2x.水平桌面的高为h=5.0m,计算时,可用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g取10m/s2)求:(1)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存贮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物块到达桌边B点时速度的大小;(3)小物块落地点与桌边B的水平距离.考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平抛运动;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在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力F做功除转化为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之外,其余功转化为弹性势能,因此关键是根据力F与压缩量的关系正确求出力F做的功.(2)弄清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做功情况,然后根据动能定理进行求解.(3)小球离开桌面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即可求解.解答:解:(1)从F﹣x图中看出,小物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力大小为f=1.0 N,在压缩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 f=f•x=﹣0.1 J由图线与x轴所夹面积(如图),可得外力做功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0-16 C-12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生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蛋白质B.衣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蓝藻细胞进行无丝分裂C.肺炎双球菌细胞基因表达过程中,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B.某一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C.癌细胞容易发生细胞凋亡D.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3.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4.下图表示人体或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A.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c为胰岛B细胞,则b为垂体B.如果该图表示体液免疫,a表示吞噬细胞,e过程表示分泌的抗体C.如果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不存在A与T的互补配对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传递是以局部电流或者化学递质的形式传导的5.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6.据2014年11月《科学家》杂志报道,在美国南部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绿色变色蜥,当矮壮健实的褐色蜥蜴侵入该森林,绿色变色蜥被迫在树上生活,仅仅经过20代,绿色变色蜥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较高的领地上定居。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过程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这是因为他们认为A.树上的绿色蜥蜴种群中一定产生了新的基因B.褐色蜥蜴的入侵决定了绿色蜥蜴变异的方向C.褐色蜥蜴的入侵可能改变了绿色蜥蜴种群的基因频率D.褐色蜥蜴的入侵导致绿色变色蜥种群中产生了生殖隔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电 极NaMO 2电 极 碳材料电 解 质D .14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 与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8.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1.0 mol·L -1的KNO 3溶液:H +、Fe 2+、Cl -、SO 42-B .由水电离出c (H +)=10-3 mol·L -1的溶液中:Na +、AlO 2-、NO 3-、HCO 3-C .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 3+、NH 4+、Cl -、S 2-D .pH=12的溶液:K +、Na +、CH 3COO -、Br - 9.某有机原料的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为平面结构,则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有1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 .1mol 该有机物可以和2mol NaOH 反应,但不能用Na 2CO 3溶液区分该有机物和CH 3COOCH 2CH 3C. 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 该有机物与乙酸互为同系物10.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 向0.1mol·L -1 pH=2的HF 溶液加水稀释,)()(HF c H c 增大B. 向0.2 mol·L -1NaHC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1NaOH 溶液: c (HCO 3-)> c (CO 32-)>c(OH -)>c(H +)C. 浓度均为0.1 mol·L -1的NH 3·H 2O 溶液和NH 4Cl 溶液等体积混合: c(NH 4+)+ c(NH 3·H 2O)=2c(Cl -)D. 为确定某酸H 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 溶液的pH 。
若pH>7,则H 2A 是弱酸;若pH<7,则H 2A 是强酸11.C-NaMO 2电池是科学家正在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据悉该电池可以将传统锂电池的续航能力 提升7倍。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NaMO 2 + nCNa (1-x)MO 2 + Na x C n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钠离子向负极移动B. 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NaMO 2 — xe -Na (1-x)MO 2 + xNa +C. 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用钠时少D. 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nC + x Na + - xe - Na x C n1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 A .用图1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B .用图2所示装置可除去NO 2中的NOC .用图3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D .用图4称量氢氧化钠固体13.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对于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Cu(s) + 2H +(aq) Cu 2+(aq)+ H 2(g) ΔH= +64.39 kJ·mol -12H 2O 2(l) 2H 2O(l) +O 2(g) ΔH= -196.46 kJ·mol -1H 2(g)+21O 2(g) H 2O(l) ΔH= -285.84 kJ·mol -1则H 2SO 4溶液中Cu 与H 2O 2反应生成Cu 2+和H 2O 的△H 为 A .+319.68kJ·mol -1 B .+259.7kJ·mol -1 C .-319.68kJ·mol -1 D .-259.7kJ·mol -1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0、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许多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物理史实和物理方法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牛顿通过实验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B .法拉第概括总结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C .比值定义法包括:电场强度q F E =;电容U Q C =;电阻I U R =;加速度mFa = D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胡克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15.如图所示,B 用细线系住,C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A 叠放在B 上,A 、B 始终相对斜面静止. 开始时μ=0,当动摩擦因数增大到最大值时,A 、B 受力的个数分别为A .3个,4个B .3个,5个A BSA Vb R 2R 1R 3 ~n 1:n 2auC .3个,6个 D .4个,3个16.将乙图所示的交流电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a 、b 两端,A 、V 均是理想交流电表.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A .当S 闭合,V 的示数为22V B .当S 断开,V 的示数增大 C .当S 断开,A 的示数增大 D .当S 断开,R 2的功率减小17.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一木块向上滑动,经t 秒时间滑行L 距离而停止,则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块再下滑至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A .ααtg gt L -cos 22,Lgt Lt-αsin 2 B .L t gL t tg gt L --αααsin ,cos 22 C .L t gL t t L --αααcos cos sin 22, D .Lgt gLt gt Ltg --222 ,cos αα 18.如图所示,A 、B 、C 、D 是一匀强电场的四个等差等势面,B 为零势面,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只在电场力作用下 从等势面A 上一点以0.24J 的初动能垂直于等势面向右运 动。
粒子到达等势面D 时速度恰好为零。
则当粒子的电势 能为0.1J 时所具有的动能为A .0.14JB .0.16JC .0.06JD .0.22J19.实线表示竖直平面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电场线与水平方面成α角,匀强磁场与电场正交,垂直纸面向里。
有一带电液滴沿斜向上的虚线L 做直线运动,L 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且θ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滴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液滴一定带正电C .电场线的方向一定斜向上D .液滴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20.航空航天的知识表明,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2sA B C DA .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为8:9B .靠近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圆运动的卫星与靠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运动的航天器的线速度之比为9:2C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9:4D .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21.滑块以速率v 1冲上斜面,当它回到斜面底端时速率为v 2,且v 2<v 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 ,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A .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增大 B .上滑时机械能减小,下滑时机械能也减小C .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上方D .上滑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 点下方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