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等3

合集下载

第19课《蝉》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9课《蝉》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思考讨论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 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 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 意义。
四、精读课文
目标: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2,你能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吗? 思考讨论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贝壳
《贝壳》出处及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 析》 席慕蓉是台湾作家、画家。
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 歌》等。
32
阅读思考
1、小小贝壳有什么值得作者去赞美的? 2、作者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赞美之 后,又产生了哪些联想?
生命的诞生!
生命!!!


⑨ ⑧
③④ ⑤
⑦⑥
① 卵在树洞生 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 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
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
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 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⑨ ⑧
③④ ⑤
⑦⑥
⑥ 产卵后的第6 个夏天,羽化成 虫
⑦成虫大约只 有两个星期的 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想一想起初作者对蝉是什么态度?
1.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 厌烦 听了很烦。
2.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 夏天!
3.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 罢了!
惊叹、佩 服、厌烦
瞧不起、 厌烦
后来作者又是怎样的态度?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昆虫记》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阅读:《昆虫记》

名著阅读:《昆虫记》《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1.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

2.内容简介: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

3.法布尔的《昆虫记》里的昆虫们都有人一样的习性,比方说,蝎子毒强,、萤火虫是残忍的、金龟子会吃蚕、甲虫会剪树叶。

4.作者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在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

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蝉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准备: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瞄准毫不介意螳螂捕蝉隐伏念头不堪设想乘虚而入。

侍奉固执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诸侯得奖。

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祸患:祸事;灾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

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

(3)吴王主观、专横。

(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一、听写几组词语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正隐伏着祸患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实验三分类及观察直、等、半、同翅目12

实验三分类及观察直、等、半、同翅目12
无翅有雌雄之分雌蚁不能生殖其头部特别发达上颚强大有的种还有能分泌毒液的额管别发达上颚强大有的种还有能分泌毒液的额管主要职能是保卫家园守巢警卫打仗等?生殖蚁
(一)直翅目
包括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 ●体长2.5~90mm。 ●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复眼发达,通常具单眼3个, ●触角丝状,少数剑状。 ●有翅或无翅,前翅狭长,为复翅。 ●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掘足; ●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 ●雄虫通常有听器或发音器。 ●渐变态。多数植食性。 听器:能发声的昆虫的听觉器官,分腹听器和足听器两类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科有:
危 害 状
梧桐木虱的危害状与若虫
5.粉虱科 Aleyrodidae
体小型;触角7节,第2节膨大;单眼2个;跗节2节,长度相等; 翅膜质,被有蜡粉。幼虫、成虫腹末背面有管状孔。过渐变态。 3龄幼虫脱皮而“化蛹”,容易与介虫混淆。常见的有温室白 粉虱、黑刺粉虱、柑橘粉虱等均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若 虫
蛹 成虫
• 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
• 多数种类具有臭腺。 • 渐变态。大多陆生,少数水生。
• 捕食性或植食性,危害观赏植物,刺吸其茎、叶、花或果实的汁液。
1.蝽科 Pentatomidae
小至大型。触角5节, 部分种类4节。有单 眼。喙4节。小盾片 发达,三角形至少超 过爪片长度。前翅膜 片上一般有5条纵脉, 多从一条基横脉上分 出。跗节3节。常见 的有荔枝蝽、麻皮蝽 等危害许多园林植物。
温室白粉虱的生活史
6.蚜科 Aphidoidea
•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触角丝状,腹部有一 对管状突起称“腹管”,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 板。蚜虫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 生活周期复杂,一般在春、夏两季进行孤雌生殖,而在秋冬 时期进行两性生殖。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二者交替进行,称 为世代交替。 • 一般蚜虫都具有迁移习性,由于生活场所转化而产生季节迁 移现象,从一个寄主迁往另一寄主。 • 被蚜虫危害的叶片,常常变色,或卷曲凹凸不平,或成虫瘿, 或使植物长成畸形。蚜虫还可传播病毒。蚜虫分泌的蜜露, 可诱发植物的煤污病。常见的有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 菊姬长管蚜、紫薇长斑蚜等。

古诗三首之《蝉》课件

古诗三首之《蝉》课件

状写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7、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 桐中传出来的呢?
8、此句有什么作用?
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 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 梧桐不栖

是对蝉声远传的生动的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 的比兴 寄托的点睛之笔在上两句基础上引发诗的议论蝉 声的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 是人确别有会心 的强调什么?
前四句写形象,与虞世南 的《蝉》 诗人借蝉自喻,将秋蝉的艰 诗相似,但显示的是环境的冷酷; 窘与己身的不幸融而为一。 后四句写思想感情,表达薄宦漂泊、 欲归不得之情。 清人施补华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 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 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是牢骚人语。
简介
正音
探究
拓展延伸
拓展
作业
唐人咏蝉诗除了本篇外,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也很著名。 蝉 《在狱咏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 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骆宾王 西陆(指秋天)蝉声唱,南冠(指囚徒)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指禅),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作业

1、背诵《蝉》 2、预习并背诵《孤雁》《鹧鸪》。
简介
正音
探究
拓展
作业
简介
正音
探究
拓展
作业
正音 探究 拓展 作业
简介
正音正字


昆虫记三四章概括

昆虫记三四章概括

昆虫记三四章概括
摘要:
一、昆虫记三四章的内容概括
1.蚂蚁的生活习性
2.蝉的幼虫蜕皮现象
3.蜜蜂的筑巢和采蜜习性
4.螳螂的捕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正文:
《昆虫记》三四章主要描述了蚂蚁、蝉、蜜蜂和螳螂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行为。

首先,作者详细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是非常勤劳的昆虫,它们喜欢群居,善于寻找食物。

蚂蚁通过分泌信息素来传递信息,指引同伴找到食物来源。

此外,蚂蚁还会饲养蚜虫,以获取它们的蜜汁作为食物。

其次,作者讲述了蝉的幼虫蜕皮现象。

蝉的幼虫会在地下度过漫长的岁月,经过多次蜕皮,最终成为成虫。

当蝉觉得时机成熟时,它们会爬上树干,蜕去外壳,变成拥有翅膀的成虫。

这时,蝉会通过高声鸣叫来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蜜蜂的筑巢和采蜜习性。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护蜂巢。

蜜蜂会采集花粉和蜜,用以酿蜜和繁殖。

蜜蜂还具有独特的舞蹈能力,通过跳舞向同伴传递食物来源的信息。

最后,作者讲述了螳螂的捕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螳螂是一种捕食性昆虫,
它们善于利用拟态来捕食猎物。

螳螂的前肢强壮有力,能够捕捉并固定猎物。

在繁殖方面,螳螂雄性会在交配后立刻死去,而雌性螳螂则会产卵,继续生活。

昆虫记昆虫列表归纳

昆虫记昆虫列表归纳

昆虫记昆虫列表归纳
《昆虫记》里的昆虫有:蜣螂、瓢虫、蚂蚁、蝉、萤火虫等。

1、瓢虫
形似半个圆球,一般5∼10毫米(0.3∼0.4吋)长。

足短,色鲜艳,具黑、黄或红色斑点。

鞘翅颜色和斑点数因种类而异,九星瓢虫的图案是在橘红鞘翅上各有4个黑斑点,以及各有半个斑点,这是典型的瓢虫颜色图案。

2、蜣螂
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3、萤火虫
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

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

头狭小。

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

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

1
4、蝉
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

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出现。

它危害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多种树木。

5、蚂蚁
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

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

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

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

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2。

《蝉》读后感_3

《蝉》读后感_3

《蝉》读后感《蝉》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螳螂捕蝉》,它使我懂得了道理。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吴王想派兵攻打楚国。

他还说,如果谁劝他就必定人头落地。

有一个年轻的侍卫官想劝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于是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每天清晨拿着一把弹弓,在王宫的后花园中转来转去。

就这样转了三天。

吴王知道了,就问那个侍卫官为什么。

侍卫官说:“我看见了一桩有趣的'事情,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这蝉在得意地鸣叫,可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当螳螂准备去捉蝉时,却有一只黄雀在后面,黄雀伸长了脖子想去啄食螳螂,然而它却不知道我在它的身后!”吴王听后,恍然大悟,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由此,我感概万千-----现在社会上不是有许多这种现象吗?在一个公安机关里,某某领导表面在说自己是大公无私,常常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乐于奉献。

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在享受人们的财产,什么开靓车,穿名牌衣服,住别墅,本来是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所拥有的,可现在?那时,人们极力反抗,人多力量大,于是那领导就坐牢了。

其实我们有许多人都是“螳螂捕蝉”,例如,人们乱砍树林,胡乱残杀动物,破坏资源````````那时,他们明显取得了利益,想乱丢垃圾那样,可以图个方便。

但人们没有顾及这引起的后果:吸了烟随地丢烟头会引起火灾;吃了许多动物对生物链有破坏```````到了最终,受害的始终是人类呀!我想呼吁人们:不要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呀!凡事多想一想,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李商隐的《蝉》云:“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说道:《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描写蝉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有很多,但蝉,我却不喜欢。

在夏天的夜晚,当我入睡时,总会听到“吱吱”的叫声,此起彼伏着,待我要闭眼时,它又“吱吱”地吵着。

纯属噪音,令人心烦意躁,这恼人的昆虫——知了,真是不知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寂静的午后,天空广袤,几缕白云慵懒地漂浮在淡蓝的天空,一副欲醒未睡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2、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 (1)描写了一只悲伤而执著的孤 雁的诗句是: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 (2)是作者融入自己同情失群孤 雁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白莲 ◇陆龟蒙 •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 (1)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 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的诗句 是: •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2)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 “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 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 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 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 (3)《白莲》这首诗把白莲人格 化、个性化了,体现了莲的美主 要表现在精神的美的诗句是:无 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 赠荷花 ◇李商隐 •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1)李商隐的《赠荷花》一诗中 借荷花荣衰相依,表达自己渴望 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的句 子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 衰愁杀人! • (2)《赠荷花》中吟咏了荷花、 荷叶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诗句 是: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 任天真。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状、习性、 声音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托物言志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 深刻。
•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 要谈谈你的认识。 •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 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 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 够声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让人仿佛 置身于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 鸣。 •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 了羁旅乡思之愁,郑谷的《鹧鸪》 中也表现了这种情思的诗句是:相 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 • •
4、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 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 融为一体”的情景是:荷叶罗裙一色 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3)有人写了如下一副对联,你能把对联 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吗? • 留莲因爱荷塘绿,红莲胜于世间花。
• (3)杜甫的《孤雁》中,借孤雁 表达自己迷茫,惶急的心情的句 子是: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4)诗中,作者借孤雁对着野鸦 们时心情,抒发自己不能与知己 朋友相见,却只能面对着一些俗 客庸夫厌恶无聊的心情的诗句是: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3、鹧 鸪 ◇郑 谷 •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 5、莲 叶 ◇郑 谷 •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 (1)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句是画, 它由行舟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 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 • (2)《莲叶》中“倚槛风摆柄柄香”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 • [答]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