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鞘注成功治疗化脓性脑膜炎2例

合集下载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5-04T15:55:53.1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乔建华高文清海燕桑文渊孟林王华[导读] (赤峰市医院 024000)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乔建华高文清海燕桑文渊孟林王华(赤峰市医院 0240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规抗菌治疗的同时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可收到满意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效【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76-02 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一旦发作则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或致患者死亡。

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多经静脉单纯给予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处理,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1]。

本文基于此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5±11.2)岁;其中34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为高血压脑出血开窗血肿清除术,10例为微创穿刺引流术,6例为脑室外引流术,幕上肿瘤与幕下肿瘤各14例。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研究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研究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研究马小云;李昭;王雪君;冶建军;马永萍;李瀛【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美罗培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治疗7d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记录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下降幅度[(87.3±21.8)pg/mL、(47.9±10.7) mg/L、(348.9±67: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18.5) pg/mL、(33.0士7.9)mg/L、(263.7±61.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6,P=0.03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2.2%)(x2=2.589,P=0.108).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12.8±3.9)d]明显少于对照组[(16.7±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在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地塞米松能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未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ing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of vancomycin and dexamethasone based on intravenous meropenem for treating refractory purulent meningitis in children.Methods Ninety children cases of refractory purulent meningitis from June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travenous meropenem therapy,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and dexamethasone.The changes of serum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clinical efficacies after 7 d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sequela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fter 3-months follow up.Results The descend ranges of TNF-a,CRP and PCT after 7 d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87.3±21.8)pg/mL,(47.9±10.7)mg/L and (348.9J67.3)pg/mL,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1.5±18.5)pg/mL,(33.0± 7.9)mg/L,(263.7 ±61.5)pg/mL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Z=2.086,P=0.03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82.2 % in the control group (x2 =2.589,P=0.108);the average treatment du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2.8 ± 3.9)d,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16.7 ± 4.7)d in the c 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216,P<0.01).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sequela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and dexamethasone based on intravenous meropenem therapy for treating purulent meningitis,can further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and increases clinical efficacy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22【总页数】4页(P3070-3072,3076)【关键词】脑膜炎;注射,脊髓;万古霉素;地塞米松;美罗培南【作者】马小云;李昭;王雪君;冶建军;马永萍;李瀛【作者单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西宁810000;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西宁810000;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西宁810000;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西宁810000;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西宁810000;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科 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2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侵犯软脑膜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5%~10%[1],治疗后听力损伤、智力发育迟缓、四肢瘫痪等后遗症发生率 15%~20%[2]。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王丽芬;蓝惠兰;赖丽菊【摘要】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2013年6月~ 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息儿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6(013)004【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地塞米松;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者】王丽芬;蓝惠兰;赖丽菊【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儿科;51008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儿科;510080 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儿科【正文语种】中文化脓性脑膜炎也称为细菌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1]。

化脓性脑膜炎其高死亡率与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近年来一些抗生素的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的治愈率也在逐步提高。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对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4例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10个月,平均7个月。

观察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3~11.5月,平均7.25个月。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

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13年1月,止于2022年9月,将62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万古霉素组在抗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抗菌药物组总治愈率为25(例)78.12%,万古霉素组总治愈率为31(例)96.87%,(x2=12.671,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效果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颅内感染。

患者在发生颅内感染后很难对其控制,因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容易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威胁,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目前临床中针对于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主要采取抗菌药物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中将62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普通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31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65岁,均数为38.92±3.58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7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4例。

万古霉素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普通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66岁,均数为39.71±3.29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8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3例。

(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1.2.1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主要为:根据以往治疗经验和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采用碳青霉烯或者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抽取患者感染性脑脊液,主要通过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完成干预[2]。

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n,(%),()]
【关键词】 万பைடு நூலகம்霉素;鞘内注射;开颅术;感染
一般而言,外伤性颅骨骨折常常伴随脑脊液漏,属于十分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症之 一,开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开颅手术后有一定几率出现颅内感染,就目前情 况来看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20.00%[1],由于颅内感染是由病毒和细菌等引起 的并发症,对于患者脑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未能及时有效 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很 可 能 造 成 患 者 死 亡。 近 年 来,随 着 医 学 生 物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方面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 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 针 对 我 院 对 于 开 颅 术 后 颅 内 感 染 患 者 的 治 疗,作 出 以 下 汇报:
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 SPSS19.0对上述汇总
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 t检验;计数资料 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X2检验;对比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和临床观察,观察组中 20例患者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 进行治疗方式下,痊愈 13例(65.00%),显效 3例(15.00%)有效 2例(10.00%),无效 2例(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对照组 20例患者在静脉滴注万古霉 素的治疗方式下,痊愈 7例(35.00%),显效 4例(20.00%),有效 2例(10.00%),无效 7例(35.00%),治疗总有效率为 65.00%。通过对其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知,鞘 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与采用静脉滴注相比而言,存在比 较大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

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42例。

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

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

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颅内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颅内感染周期,治疗颅内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颅内感染;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67-02在正常人体中,脑组织被头皮、颅骨和脑膜三层组织保护,而且有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颅内感染的机会要比身体各个脏器感染的机会都要小的多[1-2]。

对于颅脑手术患者来说,容易引发颅内感染,主要是因为其手术以及外伤等原因导致脑内部原本密封环境受到破坏以及血脑屏障的破坏,使得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升高。

开颅手术术后患者如果发生颅内感染,不仅使疾病的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而且给患者身体和心里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极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还给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4]。

万古霉素脑脊液置换及鞘内应用治疗重症颅内化脓性感染

万古霉素脑脊液置换及鞘内应用治疗重症颅内化脓性感染


·1 3 5·
第 2 期 华 夏 医 学 第 2 5卷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 多见于开放性颅脑 、 脊 髓 损 伤、 颅底沟通瘤及脑室外 越来 引流术后患者 。 近年随着抗菌药物的迅速发展 , 越多的敏感抗菌药 物 应 用 于 腰 大 池 鞘 内 给 药 治 疗 颅
] 1 2 - 。 但是 , 内感染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对一些严重的
/ ) , 很慢后 ( 以万 古 霉 素 稀 释 于 生 理 盐 水 0g t t m i n <3 ( 浓度为 0. 分次等量置换浑浊 0 5% ) 1 0 0~5 0 0m l中 , 之脑脊液 , 直至流出 之 鞘 内 液 体 肉 眼 清 亮 ; 然后取万 、 古霉素 5 地 塞 米 松 2. 0m 5~5. 0m g g以生理盐水 鞘内保留灌注 , 观察 2~5 m 无异常 1 0m l稀释后 , i n, 。 待感染控 制 、 脑脊液常规 后拔除腰穿针 , 1~2 次/ d 生化检查正常后 , 停 止 万 古 霉 素 溶 液 脑 脊 液 置 换, 但 仍然鞘内注射万古霉素 1 次/ 2~3d 。 连续3 次腰穿 脑脊液化验检查正 常 , 结 束 鞘 内 注 药 治 疗, 继续静脉 应用万古霉 素 或 去 甲 万 古 霉 素 至 体 温 正 常 后 2 周 。
第2 5 卷第 2 期 2 0 1 2年4月
华 夏 医 学 A c t a e d i c i n a e i n i 2 A r . 2 0 1 2 p

甚至头孢四代也难以奏效 。 为 颅内感染用头孢三代 、 了挽救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生命 , 笔者应用万古霉素 溶液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应用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 取 得了明显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S-100β及NSE表达的影响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S-100β及NSE表达的影响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S-100β及NSE表达的影响罗淑芬【摘要】目的:观察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观察2组患儿血清CRP、S-100β、NSE 水平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RP、S-100β、NSE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高压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未对疗效产生影响.结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可有效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S-100β及NSE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转归,且联合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3页(P353-355)【关键词】脑膜炎;万古霉素;美罗培南;C反应蛋白;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作者】罗淑芬【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药剂科,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2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因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诱发,常使患儿出现头痛、高热、呕吐、惊厥等不适症状,且该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将会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

因此,临床中早期有效诊疗化脓性脑膜炎意义重大。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中的首选治疗方案,而美罗培南是临床中常用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需氧菌及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部分患儿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报道・
万古霉素鞘注成功治疗化脓性脑膜炎2例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11[作者简介] 党西强(1962-),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党西强, 毛华雄, 毛定安, 文 川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鞘注; 化脓性脑膜炎
我院曾给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鞘注万古霉素(商品名
稳可信,美国礼来公司亚洲分公司生产)治疗取得了成功。

万古霉素鞘注治疗神经系统感染尚属国内首次(我们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女,2岁4个月,于2004-06-12因发热半个月,咳嗽12d ,呕吐2d 入院。

入院前半个月,患儿头部外伤,次日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病后3d 出现咳嗽,并逐渐加重,有气促及唇发绀,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败血症”。

先后给予“红霉素、罗氏芬、泰能”等抗炎治疗,患儿症状无好转。

外院做头颅CT 仅有右顶骨骨折。

入院前2d 出现进食即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性)。

起病以来,体质量减轻2kg ,近二天不能走路。

入院体查:T 40.6℃,P 135次/min ,R 35次/min ,体质量9kg 。

危重病面容,唇发绀。

颈抗(+)。

双肺闻及大量湿口罗音。

肝肋下3cm ,克、布氏征(±)。

化验:血红蛋白85g/L ,白细胞18.5×109/L ,中性0.74,淋巴0.26,血小板504×109/L 。

蛋白尿(+)。

谷丙转氨酶11.8U/L ,总蛋白61.6g/L ,白蛋白32.1g/L 。

脑脊液常规示:微浑,白细胞110×106/L ,单核细胞0.85,多核细胞0.15,潘氏试验(-),无薄膜;生化示:蛋白定量484.4mg/L ,葡萄糖1.96mm ol/L ,氯化物110.9mm ol/L 。

胸片示:右下肺野见小片状阴影及一椭圆形片状影,密度均匀。

脑核磁共振示:①双大脑半球血性播散性病变,多为感染性,并已形成多发性脑脓肿(大者直径约115cm ),尚未局限形成脓壁。

②右侧脑室室管膜及脉络膜炎或浸润。

入院诊断:脓毒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多发性脓肿及脑室管膜炎,支气管肺炎。

入院后给予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罗氏芬治疗10d ,但患儿体温未控制,仍有脑征,脑脊液检查改善并不明显,于是改用万古霉素联合噻吗灵抗炎,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

鞘注万古霉素方法:生理盐水6m L 稀释万古霉素10mg 备用,注射前先放掉等量脑脊液,然后在严密观察下缓慢注射,每天鞘注1次,共6次。

在鞘注的第2天患儿的体温开始下降,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脑征消失,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

疗程共2个月,配合支持对症治疗后,患儿病情稳定,可下床玩耍,复查脑CT 病变基本恢复,出院随访1a ,无不适。

例2 男,13岁,因意识模糊1周、抽搐4d ,于2004-08-15入院。

患儿在入院前1周,因发热(T 38.4℃),出现意识模糊,在当地医院给“氨苄青霉素”治疗,虽然体温恢复正常,但仍意识模糊,并在病后4d 出现频繁抽搐,抽搐时表现为四肢强直、双手握拳、双目凝视、口角抽动,持续3~4min 可缓解,每天十余次。

既往无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

入院体查:T 37℃,P 70次/min ,R 30次/min ,血压90/60mm Hg 。

意识模糊,颈抗(+)。

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克、布征均(+)。

化验:血红蛋白101g/L ,白细胞8.6×109/L ,中性0173,淋巴
0127,血小板388×109/L 。

外院查脑脊液白细胞1300×106/L ,单核细胞0.96,多核细胞0.04,潘氏试验(-),无薄膜。

脑脊液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万古霉素高敏、头孢曲松低敏、氨苄青霉素及青霉素耐药)。

脑CT (-)。

入院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入院后用“罗氏芬、新青霉素Ⅱ”联合抗炎十余天,患儿病情无好转,意识无改善,脑征仍明显,遂按药敏结果改用万古霉素抗炎治疗,并加用万古霉素鞘注具体为鞘注前先放出8m L 脑脊液,万古霉素15~20mg 用8m L 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天鞘注1次,共用4次。

此患儿在鞘注2次病情就明显改善,意识恢复正常,肌张力恢复,第4次脑征完全消失,并可下床缓慢行走,可正确计算,在继续治疗10d 后患儿出院,出院后随访1a 患儿已恢复,无不适。

2 讨论
对于颅内感染的处理相关研究较多的是脑室用药和鞘内用药[1,2],而脑室用药由于其对脑组织的侵袭性操作,存在潜在的神经功能损害,故在临床上很少应用。

鞘内注射由于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正在日益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万古霉素是一种对G +球菌有高效作用的多肽类抗生素,是速效杀菌剂,然而其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很难在中枢神经系统G +球菌感染时发挥理想的作用,故直接鞘内注射药物至脑脊液,可绕过血脑屏障的作用,使脑脊液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对G +球菌的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可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加用万古霉素鞘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2例患儿均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前期经各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经万古霉素(稳可信)鞘注后的第2~3天即开始起效,并取得满意疗效。

例1患儿经治疗不但挽救了生命,而且避免了脑脓肿手术,实际也为患儿降低了治疗风险和减轻了经济负担。

我们的治疗体会是,儿童鞘注万古霉素的剂量以10~15mg 较安全,稀释用5~8m L 生理盐水适宜,
鞘注前要放掉等量脑脊液,注射时要严密观察患儿反应,速度要求缓慢。

本文2例患儿鞘注万古霉素均未发现头痛、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随访1a 也未发现听力障碍。

参考文献
1 P fausler B ,S piss H ,Beer R ,et al .T reatment of staphylococcal ventri 2culitis ass ociated with external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s :a prospective random ized trial of intravenous com pared with intraventricular vancomycin
therapy[J ].J Neurosurg ,2003,98(5):1040-1044.
2 M atsubara H ,M akim oto A ,Higa T ,et al .Success ful treatment of
mening oencephalitis caused by methicillin -resistant S taphylococcus au 2reus with intrathecal vancomycin in an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J ].Bone M arrow T ransplant ,2003,31(1):65-67.
3 Ahmed A.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vancomycin for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J ].Pediatr In fect Dis J ,1997,16(9):895-903.
[收稿日期:2006-03-06][本文编辑:胡丽辉]

855・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7月第26卷第7期(Chin J Crit Care M ed ,Jul 12006,V ol 26,N o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