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工人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情绪调节法
在不改激所带来的不 利影响。
如不苛求高目标、适当学会屈服、学会暂时逃 避、找知己倾诉烦恼、放弃与人比较、适当的运 动、食物减压、游戏减压等等
此方法是间接的调节方法,在应激物无法改变 或没有必要改变的情况下效果比较理想。但如果 应激物有可能改变,而且不改变无法保证能否真 正摆脱应激困扰时,此方法不仅不起作用,还可 能带来新的应激因素。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 策
一、煤矿职工的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 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 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 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 持同步。
2.煤矿职工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现有煤矿职工已达70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 特殊职业群体。他们常年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 事的生产作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 他阶层大得多的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他们更容易 产生挫折感,形成压抑、烦闷、消极厌世的心理, 特别是容易产生各种攻击性心理和报复性心理以及 其他反社会心理。然而,由于矿工心理问题常常得 不到重视以及被忽略,往往导致在井下错综复杂甚 至危险的环境下工作时诱发安全事故 。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压力、应激与心理健康对策
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压 力作为一种外部因素,是影响中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美国约有25%的员工遇到过各种各样由压力引起的 问题,芝加哥也约有40%的员工工作负荷过大;
我国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8%的人认为“压力 较大影响工作满意度”,2%的人认为“压力超负荷”, 60%的人认为“压力适度可以承受”,7%的人认为 “压力不足”,仅2%的人认为“没有压力”。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数据,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
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较为严重,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各类职业病中,尤以尘肺病对煤矿工人的危害最大。
目前,我国煤矿职业健康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
煤矿职业病的问题日益严峻。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
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
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
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
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资料分析表明,硅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
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
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
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
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
中国煤矿90%的开采为井工开采,在煤炭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混合性粉尘、岩尘)、生产性毒物(包括三硝基甲苯、铅、苯、砷化氢、汞及其化合物等)、有害物理因素(包括地温与高温、噪声与振动、放射线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磷化物)、不良气象条件(包括通风、采光、照明、气温、湿度、风速)、水质(包括矿区水源、工业用水)等职业危害因素,造成了部分作业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硅肺、煤工尘肺、职业中毒、中暑、放射性疾病、局部振动病、噪声聋等职业病。
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

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在煤矿行业中,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煤矿井下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一、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处于封闭、潮湿和高温的条件下,加之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对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安全生产: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中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协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的发生。
2. 促进工作满意度:井下人员面临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劳作,容易导致工作厌倦和情绪低落。
通过心理健康管理和关怀,可以增强井下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生产效率。
3. 预防心理疾病:井下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和心理负荷,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及早开展心理健康管理和关怀,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和关怀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有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定期心理健康评估:定期开展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 心理疏导和辅导:针对井下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和辅导活动。
组织心理专家和咨询师进行井下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3.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井下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能力。
4. 建立井下人员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井下人员心理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工作站等。
提供全天候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为井下人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5. 井下环境改善: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提高井下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煤矿安全方面心理交流内容

煤矿安全方面心理交流内容1. 引言煤矿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中,心理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煤矿工人要处理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潜在风险,而心理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心理交流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方面的内容。
2. 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在煤矿工作中,工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对于工人来说,他们必须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事故,这会给他们带来长时间的紧张感。
而且,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例如狭窄的空间、高温和噪音,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
煤矿工人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孤独感和无聊感,这也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心理交流的重要性心理交流在煤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工人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还能促进团队合作和有效的信息传递。
通过心理交流,工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担忧,互相支持和理解。
心理交流还可以帮助工人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增强应对危险和应急情况的能力。
4. 心理交流技巧在煤矿安全中,有一些重要的心理交流技巧可以帮助工人们更好地进行心理交流。
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工人们应该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仅可以提高沟通效果,还能增强工作团队的凝聚力。
积极的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
工人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他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
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也是心理交流的关键。
工人们应该给予他人鼓励和积极的回馈,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工作氛围。
5. 心理交流的障碍与应对策略尽管心理交流对于煤矿安全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其中一个障碍是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煤矿中,工人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这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尊重多样性的工作环境,并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培训,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个障碍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
煤矿工作的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被忽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雇主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并鼓励工人们主动寻求帮助。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三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涉及到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安全生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煤矿工人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常常导致工人体力和精神消耗过大,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煤矿工人的工作压力也较大。
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工人需要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任务,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要求给工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再者,煤矿工人的工资待遇也不尽人意,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也会增加工人的心理负担。
二、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压力给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工人的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人的工作质量下降,影响安全生产。
其次,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下工作也容易导致工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工人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因此,关注和维护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三、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的核心任务。
首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设备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为工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平台。
同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紧急事态处理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安全监管。
政府和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确保煤矿工人的安全权益。
再者,要重视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工人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工作热情。
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

关注煤矿职工心理健康工人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以及煤矿企业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目前仍然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为违章行为,比如瓦斯超限不及时处理、超能力开采等,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多发性特征。
对1980—2000年间发生的1203起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在所有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7.67%,同时,这种不安全行为分布极为分散,遍布生产指挥、一线作业等各环节以及采煤、掘进等各工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适时引入和运用心理学,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习惯,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矿工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煤矿井下开采工作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井下作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仍然不可避免。
而由于井下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极大,井下煤矿工人长期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下工作,生产方式、运输条件、地理条件、煤层顶板的牢固性以及井下的通风、照明、煤尘、湿度、炮烟、机械声、噪声等都会影响矿工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
据调查,井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显著低于一般人,且在强迫、恐怖、偏执等因素上显著差异于地面作业人员,其中存在心理障碍者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不愿长期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工作效率低下;在工作过程中,靠磨时间应付工作,缺乏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对好学上进、工作有创造性、成绩骄人的同事心存妒忌;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下降,丧失工作热情,消极怠工,功利思想严重,想少干活多得利益;自以为是,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冷嘲热讽,贬损周围的人和事;嫌苦怕难,对“三违”现象无动于衷;出了问题迁怒于他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无处泄愤时会采取散布谣言等方式诬陷他人;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只自保,不互保、联保的自私行为,甚至会自杀或伤害他人。
2024年矿山作业条件与矿工心理健康(三篇)

2024年矿山作业条件与矿工心理健康煤矿的井下开采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长期以来,多数煤炭矿区的现场作业条件较差,井下工作面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安全。
即使在井上矿区和生活区,也多是条件简陋,投入不足。
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会对矿工、家属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对矿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80%以上的矿区TSP(总悬浮颗粒物)超标,35%的矿区大气SO2超标。
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如果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导致对所处环境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
同时,这样的环境还会对人产生不良的感官刺激,造成对心理潜在的危害,出现焦虑、压抑、心理失衡,日积月累,形成心理疾病。
根据国家煤炭环境监测总站对山东、河南等省矿区职工的调查,矿工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状况不满意的占62%。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境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轻者生产效率降低,重者造成生产事故,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些惨痛的教训在矿区屡见不鲜。
良好的心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对工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人类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生活在矿区的广大矿工及家属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生产及生活环境了。
例如,某矿务局由于原煤的开采,地下水流失,很多矿区存在生活用水不足,发生水慌。
而当矿务局请来科研部门,通过设计、现场施工,在矿区建成水处理厂,将矿井水进行处理,变成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时,很多矿工及家属却宁可舍近求远,到远处去取水,也不喝经过处理的这种水。
他们认为这是从矿井下抽上来的水,不干净,喝了容易得病,其对环境污染的恐惧心理可见一斑。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分析,心境与人的工作、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员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员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员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
员工心理健康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员工个人幸福感,也直接影响着工作表现和生产效率。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员工心理健康调研。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针对不同职位、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
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新入职员工是最容易感受到压力的群体。
压力主要来自于繁重的工作任务、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以及与同事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些压力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有些员工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我们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很少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大部分员工对于工作中的情感问题很难得到释放和解决,这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稳定。
调研结果显示,员工对于企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期待较高,而这些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和关注。
最后,调研还发现,大部分员工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
较少,而且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企业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训,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
综上所述,员工心理健康是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希望企业能够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促进全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 2009209218)
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模 (n= 724)
1. 38±0. 49 1. 66±0. 61 1. 66±0. 64 1. 51±0. 60 1. 41±0. 44 1. 48±0. 56 1. 23±0. 37 1. 46±0. 59 1. 32±0. 44
-
u
P
12. 52 20. 68 26. 80 22. 21 2. 14 1. 79 3. 12 22. 18 2. 29
Study on M en ta l Hea l th L evel of Coa l M ine W orkers. S ong Z h if ang , L u D ez h i, Z hen H u ijun, et al. T he S econd A f f iliated H osp i2
① 中国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21006 ②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信作者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年第 18 卷第 1 期 Ch ina Journal of H ealth P sycho logy 2010, V o l 18, N o. 1
表 1 煤矿作业工人与全国常模 SCL - 90 量表各因子均分比较 (xθ±s)
项 目
煤矿作业工人 (n= 800)
躯体化 强 迫 人际关系敏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 其 它
1. 72±0. 57 1. 64±0. 53 1. 46±0. 49 1. 45±0. 44 1. 46±0. 47 1. 53±0. 53 1. 29±0. 38 1. 40±0. 47 1. 37±0. 41 1. 52±0. 49
·49·
题, 煤矿生产大多为井下作业, 井下作业条件十分复杂, 水、 率进行 u 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见表 3。 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
命安全, 同时煤矿井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粉尘、噪声、震动、高 温、高湿以及不良生产组织方式和不良体位等职业危害因素 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井下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 煤矿井下作 业对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目前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煤矿井下 作业工人进行调查, 探讨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工人可能 产生的心理影响, 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为煤炭生产安全管 理、开展煤矿井下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 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运用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徐州矿务集团某煤 矿工人 800 名, 均为男性, 其中井下作业工人 400 名作为观察 对象 (井下作业主要指井下掘进、采煤、地质勘测、通风、安检 及运输) , 排除在调查前 1 个月内, 受过重大精神或躯体创伤 或有明显神经精神疾患者, 年龄 20~ 54 岁 (39. 9±7. 14 岁) , 井下作业工龄 3~ 39 年 (19. 9±7. 49 年) ;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 度 29 例, 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371 例; 另选该煤矿地面作业 工人 400 名为对照组 (地面作业主要指机关科室、后勤服务、 保卫、洗选煤及机电准备与维修) , 其年龄、总工龄、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吸烟状况等均与观察对象相似。所有研究对象调查 期间均无明显正负性生活事件。 1. 2 研究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1] 对作业工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采取 5 级评分制: 1- 没有, 2- 很轻, 3- 中等, 4- 偏重, 5- 严重, 以总分、总均分、阳性项 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各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 标, 以总分≥200 分或任一因子分≥3 视为存在心理问题, 将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分为心理问题组和心理健康组。 1. 3 调查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 要求在统一指导语指导下, 对量表的每个项目根据被调查者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做出独 立决定。 考虑到部分被调查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因 素, 我们采取由调查员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性和偏向的语 言解释给被调查对象听, 由其自行判断后代为填写的方法, 完 成后由调查员检查是否有遗漏或不符合要求之处及时补充调
人们认识到许多健康问题与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不 同作业环境与组织的职业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卫生问
90 的相关分析中发现, 适应性得分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负 相关。 但是大五位置解释表中只有适应性是得分越高越偏向 弱适应性, 其他均是得分越高越偏向强特质, 因此, 人格特质 与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呈正相关。 人格特质中越是倾向高适应 性、社交性、利他性、开放性、道德感, 则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 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其中社交性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状 况。 3. 4 个人基本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不同年龄、家庭 收入、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易感人群的心理健 康总体状况有显著不同, 其中 20~ 30 岁、家庭收入低、对环境 不熟悉的人群是突发公共事件人群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 3.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只提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易感 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几种影响因素, 还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 素或者决定因素, 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4 参考文献 [ 1 ]黄定华. 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状态探析[J ]. 湖湘论坛, 2008 (1) : 95
- 96 [ 2 ]郭阳, 陈爱敏, 林浩春, 等.“5. 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
查[J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8 (7) : 114421122 [ 3 ] 高平来, 董琳琳, 赵会芬. “12·25”火灾救援人员心理状况调查
[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2 (10) : 159121592 [ 4 ]王学义, 金圭星, 王青翠, 等.“非典”时期不同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分
tal of X uz hou M ed ical C olleg e, X uz hou 221006, P. R. C 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 en 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coalm ine w o rkers to develop p sycho 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 p rehen sive in terven tion, con sultation, etc. M ethods U sing cluster sam p ling m ethod, 800 w o rkers of a coal m ine com 2 p leted sym p tom check list 90 (SCL - 90) an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 ts Coal w o rker’ s overall m en tal health level is
[D ]. 济南: 山东大学, 2005 [ 15 ]李恒. 大学生、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D ].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16 ]A nne M cln tyre. Co llege studen ts F rom Fam ilies of divo rce: keys to
< 0. 01 0. 50
< 0. 01 0. 03 0. 03 0. 07
析[J ]. 河北精神卫生, 2003 (16) : 84285 [ 5 ]郅利聪. 河南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 中国健
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2) : 1452147 [ 6 ]毛富强, 毛光民, 李洁.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评价[J ]. 健康心
理学杂志, 2000, 8 (1) : 36238 [ 7 ]毛富强, 李振涛, 王建华.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
事件分析[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10) : 6632665 [ 8 ]郑万宝. 部队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其对策研究[D ]. 长春: 吉
林大学, 2006 [ 9 ]黄国平, 张亚林, 向慧, 等. 事件影响量表- 修订版 (IES- R ) 在女
性犯人中的信度、效度分析[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1) : 28231 [ 10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 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 1999 (增刊) : 312131 [ 11 ]赫尔雷格尔 D , 斯洛克姆 J W , 伍德曼 R W. 组织行为学[M ]. 第 9 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2296 [ 12 ]任红燕. 济南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 因素对比分析[D ]. 济南: 山东大学, 2007 [ 13 ]王艳芝, 李彦牛, 龚蓉.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5) : 3942396 [ 14 ] 王爱祯. 不同年级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研究
low , especially the w o rkers of underground co lliery. V arious facto r sco res, to tal sco res, to tal equipartition po sitive p ro ject num ber and po sitive sym p tom s equipartition of the underground co lliery w o rkersw ere h igher than tho se above ground w o rkers (P < 0. 01). Conclusion Coal m ine w o rkers especially underground w o rkers have m en tal health p roblem s, w h ich w as serious and w o rrying. 【Key words】 Coal m iners; M en tal health ; Coal m ine underground w o rk ; SCL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