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练习题-新
第一二章习题课

0
27 e (c) ψ = πa
2 1s 3
−
6 r a0
r
也最大。 不能为0( 时 e 最大,因而 ψ 1s 也最大。但实际上 不能为 (电 子不可能落到原子核上), ),因此更确切的说法是 趋近于0时 子不可能落到原子核上),因此更确切的说法是 趋近于 时 1s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
2
6 r a0 最大,因而 最大,
r
r
为单电子“原子” (d)Li2+为单电子“原子”,组态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 ) 有关,所以2s和 态简并 态简并, 有关,所以 和2p态简并,即即 E 2s= E 2p. 原子的基组态为(1s)2(2s)1 。.对2s电子来说,1s电 电子来说, 电 (e)Li原子的基组态为 ) 原子的基组态为 对 电子来说 子为其相邻内一组电子, 子为其相邻内一组电子,σ=0.85。因而: 。因而:
结构化学第一二章习题课
章节知识要点 例题及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知识要点
波粒二象性。 1、实物微粒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 实物微粒的运动特征 波粒二象性
其波动性被称为德布罗意波,它是统计性的几率波。 其波动性被称为德布罗意波,它是统计性的几率波。
E = hν
p = h /λ
光波的粒性体现在用光子学说圆满的解释光电效应 上:
E2s
(3 − 0.85 × 2)2 = −13.6 ×
2
2
= −5.75eV
根据Koopmann定理,占据轨道的轨道能量近似等于此轨 定理, 根据 定理 道电离能的负值. 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I 1 = − E 2 s = 5 .75 eV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1.管理具有两重性,即() [单选题] *A.文化性与非文化性的统一B.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的统一C.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 年中国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 [单选题] *A.1949B.2000C.1905(正确答案)D.19103.日本的中小学设立“教员意见登记簿”,鼓励教员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到期末,须对教员的意见给予答复,意见采纳了的要予以表扬,未被采纳的要说明原因。
这反映了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 [单选题] *A.民主化(正确答案)B.科学化C.均权化D.专业化4.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包括()①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②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③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④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 [单选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5.学科体系包括() [单选题] *A.一门学科和学科群B.著作体系和著作层次体系C.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正确答案)D.著作层次体系和教材层次体系6.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两大源流是()①德国的行政学②美国的行政学③法国的行政学④中国的行政学 [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①④D.③④7.人际关系理论,是等在霍桑工厂里通过实验而创立的理论。
() [单选题] *A.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正确答案)B.卡伯利和梅奥C.泰勒和雷斯利斯伯格D.巴纳德和西蒙8.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改革开放C.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确答案)9.库恩提出了的概念,不主张用数学概念来阐述理论,而是借助历史材料来构建理论() [单选题] *A.变式B.范式(正确答案)C.实证主义D.思辨哲学10.管理具有两重性,其中,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我们称之为() [单选题] *A.非政治性(正确答案)B.政治性C.经济性D.复杂性11.目前在美国的各大学普遍设有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毛概第一二章练习题

• 请回答: • (1)阅读材料1,说明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 (2)阅读材料1. 2,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的理论 依据。 • (3)阅读材料2. 3,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能采 取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的态度? • (4)当前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 (1)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 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在 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 (2)答: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的原理。马 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它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了现成的理 论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开辟了发现真理. 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②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展。③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 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认识事物 规律的深入,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④关于绝对真理与 相对真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 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总 结的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其 他真理一样,具有相对性。只是对人类社会规律在一定 阶段的认识,有待发展。
15、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 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 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 ) 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 16、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是党的( )决定的。 A. “五大” B. “六大”C. “七大” D. “八大” 17、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深刻的、 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就全党来讲,是在( ) A.1929年12月古田会议 B.1935年遵义会议C.延安整 风后 D.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练习题

第一、二章数学练习题一、填空1、321-的倒数是 ,321-的相反数是 ,321-的绝对值是 , 已知|a|=4,那么a = 。
2、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 __,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 __,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3、绝对值大于1而不大于3的整数有 ,它们的和是 。
4、有理数-3,0,20,-1.25,143, -12- ,-(-5) 中,正整数是 ,负整数是 ,正分数是 ,非负数是 。
5. 化简: -=+-)2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6、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11;21;-31;41; ; ;……;第2003个数是 。
7、32b a -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_。
8、已知x n y 2和21x 2y m-1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 9、如果3x n -(m-1)x+1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则-m+n 2=________.10、已知x 2+3x 的值为2,则3x 2+9x-6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11、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是b ,百分数字是c 的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12、三个连续奇数,中间一个是n ,则这三个数的和为 .13、a=3,|b|=10,且|b-a|=-(b-a ),则a-b=____14、a ,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则2a-3dc+2b=__ __ 15、若0|1|232=-+b a ,则a=____,b=____16、近似数2.58万,精确到__ __位,有____ 个有效数字。
17、如果多项式3x 2+2xy n +y 2是个三次多项式,那么n= 。
18、观察单项式-x,2x 2,-3x 3,4x 4,…,-19x 19,20x 20,…则第2007个单项式为________.19、已知多项式ax 5+bx 3+cx ,当x=1时值为5,那么该多项式当x=-1时的值为 。
毛概1-7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王稼祥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2003年插本试题) A、执政为民 B、与时俱进C、党的先进性 D、制度创新3、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重要会议是(2004年插本试A、1997年党的十五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82年党的十二大4、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2004年插)A、与时俱进B、执政为民C、党的先进性D、四项基本原则5、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2004年插本试题)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D、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6、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2010年插本试题)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五大D、中共六大7、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2010A、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B、“三民主义”运动风起云涌C、反帝反封建斗争势不两立D、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2008)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D、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9、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2007年插本试题)A、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B不断创新与发展阶段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酝酿产生阶段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1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2012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2012年插本试题)A、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B、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 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1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高一政治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政治第一二章测试题选择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
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党的最高纲领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B. 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 国家所有制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的主要任务是()。
A. 经济发展B. 人民解放军的建设C. 国防建设D. 其他政治建设5. 党的基本路线是()。
A. 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任务B. 规定了国家安全的最高纲领C. 规定了党的政治方向D. 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判断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
`A`2. 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
`B`3.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A`简答题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2. 解释一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 什么是党的基本路线?解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工程等的基本路线。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两个基本点,即经济建设是中心,坚定不移地搞经济建设,一手抓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学基础第1章练习题

第1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有限性。
2、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的方法是个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的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判断正误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产生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对“人们的收入差距是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研究属于规范方法。
三、问答题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四、概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答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3、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 合 论 基 础 一、填空题
1.设⎭
⎬⎫⎩⎨⎧+<≤=i x x A i 110,N i ∈,则
=∞
= 1
i i
A
_________________.
2.欲使{正整数全体}~{正奇数全体},只须令映照=)(n ϕ_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3.欲使),(b a ~),(+∞-∞,只须令映照
=)(x ϕ_____________,x 为正实数.
4.设=∞
R
{实数列全体},则∞R 的势为
___________.
5.设A 是B 的子集,则A ______B .
6.设[0,1]中无理数全体所成集为E ,则
=E _________.
7.
设
,A B
为集合,则
()
\A B B ________A B (用描述集合
间关系的符号填写).
8.
设
,A B
为集合,则
()\B A
A ________A (用描述集合间关
系的符号填写). 9.
,,2,1),,0(),1
,
0(212 ===-m m A m
A m m 则
=n
n
A lim ______,=n n
A lim
____________.
10.⎥⎦⎤
⎢⎣
⎡+-=+1212,012m A m ,⎥⎦⎤⎢⎣
⎡
+=m A m 211,02, ,2,1=m , 则=n n
A lim ____________,
=n n
A lim
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可数集的交集必为可数集。
( )
2.有限或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必为可数集。
( )
3. 相等的集合是对等的,但对等的集合不一定相等. ( )
4.()c c
A A =。
( )
5.无限集中存在基数最大的集合,也存在基数最小的集合。
( )
三、证明题
1.证明集合等式:(\)
A B B A B =
2.证明:)\(\)(B A B A I
I
αααα∈∈= .
3.证明:若
A B
⊂,且
~A A C ⋃,则有
~B B C ⋃。
4.证明:有理数集为可数集。
5.证明:若()f x 为[,]a b 上的连续函数,且
()
f x 不恒为常数,则([,])f a b 的基数为c 。
7.设f(x)是定义于E 上的实函数,a 为一常数,证明(1)
()()11;;n E x f x a E x f x a n ∞
=⎡
⎤>=
≥+⎡⎤⎣⎦⎢⎥⎣
⎦ (2)
()()11;;n E x f x a E x f x a n ∞
=⎡
⎤≥=
>-⎡⎤⎣⎦⎢⎥⎣
⎦ 8.证明:由直线上互不相交的开区间所组成
的集合至多只有可数个。
9.所有系数为有理数的多项式组成一可数集合.
第二章 n
R 中 点 集
一、填空题
1. E 为闭集的充要条件
是 。
2.若开区间(,)αβ是直线上开集G 的一个构成区间,则(,)αβ满足 。
3. 设⎭
⎬⎫⎩⎨⎧=>=x y x y x E 1cos ,0),(,则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设n
R E ⊂,试用邻域描述:0P 是E 的内点⇔___________;
⇔∈E P 0____________.
5.设n
R E ⊂,若_______________,则称E 为闭集;若_____________,则称E 为自密集;
若_____________,则称E 为完备集.
6.无限个开集的交未必是开集,试写出一个例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
R 上任一非空开集G 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集.
8.根据闭集结构可断言:1
R 上的完备集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闭集. 9.设[]Q E -=1,0,则='E ____________,
=0
E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
10.设P 为Cantor 集,则=P ___________,
=0
P ____________.
11.设P 是Cantor 集,Q 是有理数集,
{}N n n A ∈=, ∞
=⎥⎦⎤⎢⎣⎡-=212,1
n n n
B , 则它
们中的闭集有_____________, 开集有
___________,完备集有____________,稠密集有___________,疏朗集有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 设
E 为点集, P E ∉, 则P 是E
的外点. ( )
2. 点集
11,2,,E n ⎧
⎫
=⎨⎬⎩
⎭
的闭集. ( )
3. 任意多个闭集的并集是闭集. ( )
4. 设n
R E ⊂,若P 不是E 的聚点,则P 一定是E 的孤立点。
( )
三、证明题
1.证明:G 为开集⇔G G =0
;F 为闭集
⇔F F =.
2.证明:开集减闭集后的差集仍是开集,闭
集减开集后的差集仍是闭集. 3.设n
n R A R x ⊂∈,,则A x ∈的充要条件
是0),(=A x ρ。
4.证明:n
R 中任一闭集都可表示成可数个开集的交集, 任一开集都可表示成可数个闭集的并集.
5.证明:A 是包含A 的最小闭集,即对任意闭集F ,若A F ⊃,那么A F ⊃.
6.试证一切包含E 的闭集之并恰为E .
7.设1
R A ⊂,A 既是开集又是闭集,证明:=A Φ或者1
R A =.
8.设()f x 是(),-∞∞上的实值连续函数,证明对于任意常数a ,(){}
;x f x a >都是开集,
(){};x f x a ≥都是闭集.
9.设1:R R f n →,证明:)(x f 在n
R 上连续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闭集1R F ⊂,
})(:{)(1F x f x F f ∈=-必为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