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什么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创新教案】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
第二,用实验方法分析空气成分。
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1、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部分空气。
2、认识到瓶内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3、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
第三,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四,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学情分析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因为空气的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性质,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学习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评价任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小苏打、软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石灰水、冰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图片)1.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持久?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6.学生讨论、交流。
7.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1.实验1: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1)含硫化合物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 )、二硫化碳(CS 2)、二甲基硫(CH 3)2S 、硫化氢(H 2S )、二氧化硫(SO 2)、三氧化硫(SO 3)、硫酸(H 2SO 4)、亚硫酸盐(MSO 3)和硫酸盐(MSO 4)等。
大气中的SO 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SO 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 2SO 4或SO 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H 2S 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
大气中H 2S 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 2S → H 2O + SH 。
(2)含氮化合物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2O )、一氧化氮(NO )和二氧化氮(NO 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 )和二氧化氮(NO 2),用通式NO x 表示。
NO 和NO 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
大气中的NO x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 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 )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 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 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
空气中的各种气体

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作者: ————————————————————————————————日期:ﻩ空气中的各种气体目录Menu一、氮气(N 2)二、氧气(O2)三、二氧化碳(CO2)四、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氙气等)(He、Ne、Ar、Xe)一、氮气的发现氮气在大气中虽多于氧气,由于它的性质不活泼,所以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后才认识氮气的。
不过它的发现却早于氧气。
177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发现碳酸气之后不久,发现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所生成的碳酸气,即使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较大量的空气剩下来。
后来他的学生D·卢瑟福继续用动物做实验,把老鼠放进封闭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发现玻璃罩中空气体积减少1/10;若将剩余的气体再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则会继续减少1/11的体积。
D·卢瑟福发现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气里燃烧蜡烛,仍然可以见到微弱的烛光;待蜡烛熄灭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烧一会,对除掉空气中的助燃气来说,效果是好的。
把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进行研究,D·卢瑟福发现这气体不能维持生命,具有灭火性质,也不溶于苛性钾溶液,因此命名为“浊气”或“毒气”。
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类似的燃烧实验,发现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
由于他同D·卢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学说的,因此他们把剩下来的气体叫做“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二、氮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工业规模制氮有三类:即深冷空分制氮、变压吸附制氮和膜分离制氮。
利用各空气的沸点不同使用液态空气分离法,将氧气和氮气分离。
将装氮气的瓶子漆成黑色,装氧气的漆成蓝色。
工作流程是:空气经压缩机压缩,进入冷干机进行冷冻干燥,以达到变压吸附制氮系统对原料空气的露点要求。
再经过过滤器除去原料空气中的油和水,进入空气缓冲罐,以减少压力波动。
四年级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案

四年级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
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环境空气中3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环境空气中3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摘要:本文针对环境保护标准HJ644-2013,采用JX-5热解析仪与我公司GC-MS-3100联用,制定了环境空气中35种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检测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在(5.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70.0~132.0)%之间,精密度良好,检出限完全满足检测分析要求。
关键词:HJ644-2013;GC-MS-3100;环境空气;35种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一般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汽压较高(标准状态下不小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大气中的VOCs不仅是生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主要前体物,同时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有毒有害有机组分的重要来源,对形成灰霾有重要贡献,且一些VOCs本身具有毒性和致癌性。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不断深化,VOCs成为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之后,我国大气污染控制中又一新的关注点。
目前,国内环境保护标准HJ644-2013和HJ734-2014是综合参考美国EPA的现行标准摸索出的适合在国内推广的检测方法,两环境标准均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环境空气中的痕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
本文针对环境保护标准HJ644-2013,采用JX-5热解析仪与我公司GC-MS-3100联用,制定了环境空气中35种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检测的解决方案。
1实验原理采用固体吸附剂富集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将吸附管至于热脱附仪中,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进行检测。
通过与待测目标物标准质谱图相比较和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外标法定量。
2实验部分2.1主要设备与试剂GC-MS3100气质联用仪、JX-5热解析仪、复合吸附管、采样泵、35种VOCs标准储备液、甲醇(色谱纯)。
2.2样品采集将老化过的吸附管连接到采样泵上,按照吸附管上表明的气流方向进行采样,采样流量200ml/min,采集时间10min,采集体积为2L。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空气中有什么 (3)

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能用简单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探索空气的成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各方应如何完美配合以达到保证实验成功的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第一课时:水槽、去底的饮料瓶、一盒火柴、细铜丝、蜡烛、玻璃片、一块橡皮泥、红墨水一瓶第二课时:一份小苏打、半杯白醋、二氧化碳制取装置、大烧杯、短蜡烛、一盒火柴、一杯澄清石灰水、细铜丝、饮料瓶一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中三支蜡烛图片。
1.师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的三支蜡烛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燃烧得最久?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有什么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物时间长?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6.学生讨论、交流。
7.师讲述: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过实验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1.实验1:燃烧要消耗掉一部分的空气。
(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
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
(水不能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瓶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瓶子?(因为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空气主要成分及用途体积分数

空气主要成分及用途体积分数
空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
其成分和用途体积分数如下:
1. 氮气:体积分数约为78%,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还可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
2. 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是人类和动植物呼吸的必要气体,也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被广泛用于燃烧、切割、焊接等领域。
3. 稀有气体:体积分数约为%,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
这些气体通常用于填充灯泡、电子设备和激光器,也可用于制造某些特殊材料。
4.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也是维持地球温度的重要气体。
在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尿素、纯碱等化工产品。
此外,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和杂质等虽然体积分数较小,但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空气的组成比例随高度和气压而改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TVOC、氡气、细菌、病毒、霉菌、真菌、PM2.5颗粒、气溶胶、尼古丁等,其中化学污染物危害最大!
人一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行动不便者、老年人和婴幼儿等可能有高达95%的时间生活在室内。
因此,室内污染物的危害,其影响人群数量多、危害面广。
据相关资料显示,人类有70%以上的疾病与室内环境有关(气管炎、哮喘、肺部感染疾病、过敏性鼻炎、致婴儿畸形、肺癌、白血病等重症疾病)。
如何避免室内污染:
在装修选材方面,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选用不含甲醛的黏胶剂、不含苯的涂料、不含纤维的石膏板材、不含甲醛的大芯板、贴面板等。
2.新装修理的居室不要匆忙搬入,最好在半年后再入住。
其间必须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在室内养些花卉植物,以消除或减轻“装修综合症”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危害。
如芦荟、吊兰、鸭舌草可吸收甲醛;菊花、长青藤、铁树可
吸收苯;菊花、龟背竹、虎尾兰可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杜鹃花可吸收放射性物质;天竺葵、柠檬含有挥发油类,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有什么苏教版小学科学
1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空气中有什么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2、实验3: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1)想一想:饮料瓶中剩下的空气还能不能支持燃烧呢?
(2)学生实验:我们继续分组实验,按要求做实验(见书10页),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火柴熄灭了,不再燃烧了。
)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火柴不能继续燃烧,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6)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7)小结:剩下的这部分空气不能支持燃烧,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3、分组讨论探讨: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他们各有什么性质?(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
4、汇报交流探讨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6、那空气中除了有这两种气体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气体呢?猜一猜,你是怎么知道的?
7、阅读资料:空气的组成。
(见书10页)
8、汇报:通过阅读,我们知道:
(1)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由哪些气体组成呢?
板书:
氧气21%支持燃烧
氮气78%
二氧化碳水蒸气……1%不支持燃烧
(2)你知道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3)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能是哪些气体?
9、实验4:证明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
(1)想一想: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水蒸气存在呢?
(1)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学生各自带来的冰冻矿泉水瓶,放置空气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产生?(瓶壁外有小水珠出现)
(3)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4)讨论:瓶子外壁出现小水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由于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
(6)小结: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
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7)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
三、总结:
1、现在,同学们知道三只蜡烛,为什么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了吧?
2通过探究性学习,我们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具体的认识,说说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3、关于空气的成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提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了解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