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和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 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4.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年以上八年以下C.-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与主刑期相等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
(2020年整理)电大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doc

学海无涯试卷代号: 8637 座位号电大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标人和招标人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总分得分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抢劫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渎职财产。
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过失。
故故意的内容不同。
利用职务方便实施渎职行为和得分评卷人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主体、客体。
2、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4、洗钱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得分评卷人、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________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话应原则、—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诰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少试题第!语法错误,*页(共4页)得分评卷人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A遗弃罪B抢劫罪C故意杀人罪D强奸罪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最新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刑法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如何理解刑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而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质?阶级性质: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得意志和利益制定得,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得工具。
法律性质:(1)刑法保护得社会关系广泛;(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怎样理解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时间根据。
刑法的解释有哪些种类? 一按解释效力得不同可分为:1.立法解释,就是立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2.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3.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得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属于有权解释,有法律约束力.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属于无权解释.二按解释得方法不同可分为:1.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得字义,从文理上所作得解释.2.论理解释,就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得解释.论理解释可分为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怎样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刑法基本原则的主要特征有:1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2、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3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法定化,即犯罪与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产生得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得法律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新刑法典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最新电大刑法学复习资料

刑法学名词解释1.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2. 刑法体系—即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3.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4. 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规范本身需要明确界限,或者为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出的有关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性分歧而进行的解释。
5. 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6. 司法解释—就是由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7. 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8. 论理解释—就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10. 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愿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11. 限制解释—是根据立法愿意,对刑法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12.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
14.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
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
15.属地原则—亦称领土原则。
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邻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适用本国刑法。
16.属人原则—亦称国籍原则。
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无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
17.保护原则—亦称自卫原则。
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否认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有适用本国刑法。
18.普遍原则—亦称世界原则。
即以保护国家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刑法期末要点总结

刑法期末要点总结第一章刑法概论1.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刑法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权益,预防犯罪、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罪犯的法律。
2. 刑法的地位和作用刑法是国家权力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惩罚和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作用。
3. 刑法与道德关系刑法是视犯罪与非犯罪区别和刑事责任与非刑事责任的法定依据,而道德是个人内心对善恶的认知。
4. 刑法与其他法律关系刑法与宪法、行政法、民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要与刑法保持内在一致。
5. 刑法的典型特征刑法具有反映犯罪行为的特点、禁止原则的特点、攻击性的特点、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特点等。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1. 法律效力的原则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是最高的法律,其他一切法律行为都不能与刑法相抵触。
2. 影响力原则刑法对外国人的适用仍以犯罪行为的发生地为适用法律的界限。
3. 法无缺席或法无不公平原则任何人都可以作出不犯罪的选择,刑法是人人平等的。
4. 刑法非罪推定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刑法不倒任何推定。
5. 刑法限制的原则刑法的构成要件和量刑范围必须明文规定。
第三章刑法适用原则1. 适用法律的程序和适用法律的选择在刑事诉讼中,需要依法适用适用的法律。
2. 实体刑法与形式刑法实体刑法是指规定了犯罪的实质要件和处罚的法律,而形式刑法则是指涉及到刑事诉讼的犯罪法律。
3. 刑法举证原则刑事案件中的事实查明和证据的举证要求。
第四章刑法责任1. 刑法责任和刑事责任能力刑法责任是指犯罪人的违法行为符合法定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而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刑事责任能力人应负担刑法责任的资格。
2.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指的是患精神病等原因导致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3.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指的是在刑事责任能力上有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 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和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通过法院对被告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丧失是指刑事责任能力人在一定时间内被认定无法实施刑事法律行为。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 刑法学(精选)

一、单选1、我国刑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C )。
A、(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有罪推定原则B、(1)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2)有罪推定原则;(3)罪刑法定原则C、(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适应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2、我国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B )上一律平等。
A、定罪量刑B、适用法律C、量刑幅度D、自由裁量3、“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这句话体现了《刑法》的( A )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4、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C )相适应。
A、所犯罪行B、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危害后果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A )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船舶或者航空器B、船舶C、航空器D、船舶或飞机6、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B )。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7、犯罪的( C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行为或者客体B、主体或者客体C、行为或者结果D、行为和管辖8、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受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B、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C、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中国领空,则本案应适用我国刑法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D、施某伤害行为发生在中国的飞机内,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9.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 C )解决。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4分)1.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 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15.犯罪既遂是指(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6.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经( ),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
A.管制B.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十年B.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分为二种,即单一(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13.犯罪主体就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8)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
1.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
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
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2.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3.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 )。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4.滥用职权罪的主体通常是指(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行政执法人员
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
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
刘某的行为( )。
A.构成诬告陷害罪
B.构成伪证罪
C.构成妨害作证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汇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6分)
1、B
2、C
3、B
4、C
5、C
6、A
7、D8、B
1、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A、犯罪分子
B、社会上有可能实施犯罪
的不稳定分子
C、人民群众
D、一切人
2、中国刑法分则把犯罪
分为十类的依据是[]
A、犯罪主观方面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一般客体
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罪和生产、销售假药罪之间,
存在[]关系
A、想象竞合
B、法条竞合
C、牵连
D、吸收
4、某个资公司会计王某涂改帐目,将公司巨额资金据为已有、王某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5、陈某盗窃数千元现金后,怕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失主发现前,把钱放回原处、陈某的行为属[]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6、一人贩子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对该妇女实施了强奸,其行为构成[]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和强奸罪,实行数罪并罚
C、强奸罪
D、以上都不对
7、中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
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8、某甲和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半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2、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4、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5、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她人财物或她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BCABCBCABCDACBC
1、在下面刑种中,属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死刑
2、下面哪些情况属于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A、行为地在中国,但结果地不在中国
B、行为地不在中国,结果地在中国
C、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中国
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中国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
D、抢夺罪
4、紧急避险所针正确危险的来源包含[]
A、人的犯罪行为
B、动物的侵害
C、自然灾害
D、人的生理或疾病的原因
5、一般缓刑适用的对象包含[]
A、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周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了大量钱财,则[]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周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周弟不构成犯罪
D、周弟构成犯罪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点、
2、简述犯罪示遂的特点、
3、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4、侮辱罪和诽谤罪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19分]
被告人任某,男,23岁,工人、
1998年9月20日晚,任某在骑车下班路上,见饭店女职工李某
在路旁走,任某将李某的手提包[内装1000元人民币]夺走骑车就
跑、李某大声呼喊,群众进行拦截,任某加快车速逃跑、当任某逃到
一路口时,被女民警吕某拦截、任某骑快车向吕某身上猛撞,吕某被撞倒,头部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任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并请说明理由、
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
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和犯罪分子_
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___相适应、
3、中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中国刑法
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
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___主管人员___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_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_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它罪名(她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_国家审判机关_、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__怀孕的妇女___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__的犯罪分子、
1、依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能够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2,中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屈
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的合理因素、
3、中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中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中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含特殊预防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9、对和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和假释、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1、依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能够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2、中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中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点、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不作为、
5、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6、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