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期末复习第一二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二 三 课(复习)

第一二 三 课(复习)
A我国大学生的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B我国法律严厉制裁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犯罪行为
C公民对国家公务员招录工作不能提出异议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
6、200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费俊龙,聂海胜,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英雄航天员”这属于公民的()
学习小结
C、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D、不参加献血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4、原柳州市公安局长于丁,因犯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体现了()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③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真实性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5、农民李某为防止他人倫自己的鱼,在池塘周围架起电网,村民王某不幸触电身亡,李某因此受到法律制裁,这一案例说明,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姓名权B名誉权C政治权D荣誉权
基础知识自主评价
选择:
1、2003年12月《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法律无一例外地都要维护统治阶级思想在全社会的统治地位,这表明()
A、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B、法律代表全社会的意志
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D、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唯一工具
2、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党政高层领导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陈希同,胡长清等一大批高官纷纷落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有的甚至被处以极刑,这体现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提倡的行为,我们要积极去做
B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提出具体要求的,必须去做
C凡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一二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一二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一二三单元复习导学案八(下)第一二三单元复习导学案1、了解民俗的内容与文化特质。

2、训练筛选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一节课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二、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三、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

四、说明文分类(一)事物说明文(八上)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梦回繁华(二)事理说明文(八下)5大自然的语言,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7*大雁归来8*时间的脚印(三)说明文阅读(极少写作)1、说明对象(事物或事理)2、事物特征(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

2013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3期末复习导学案

2013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3期末复习导学案

Unit 1—3期末复习导学案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一、重点词汇1.词形变化:(1)sing (v。

)唱歌—_______ (n.)歌手(2)dance(v。

)跳舞—_______ (n.)舞蹈家(3)teach(v。

)教—_______ (n.)教师(4)swim(v.)游泳—_______ (n.)游泳者(5)speak(v。

)说-______ (n.)说话者;演讲者(6)write(v.)写—_______ (n.)作家(7)play (v。

)玩-_______ (n.)运动员;播放器(8)story (n。

)故事;小说—_______(复数)(9)people(n.) —_______(集体名称、单复数同形)人;人们—_______(复数)民族(10)g ood (adj.)—_______(adv。

) “好"(11)m usic (n。

)音乐—________(n。

)音乐家________(adj。

)音乐的(12)l et's = _______ can’t = ______(13)c enter = _______ 中央;中心(14)w eek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末(15)o n weekends = _________ 在周末(16)b e good at = ________擅长做某事(17)t oo(肯句末,逗隔开)= _____ (肯句中,be、情、助动后,实动前)/ ______(否句末,逗隔开) “也”(18)f ree adj。

-_______ adj.(反义词)(19)e asy adj。

—_______ adj。

(反义词)=________(同义词)(20)join sb。

= _________ = __________(同义词)加入某人(使其成为其中一员)(21)b e good with sb,=_______和某人相处得好(22)w ant = _______ “想要”(23)W hat about you?= ______________?(同义句)2.重点单词:(1)名词(n。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

后士郭小学导学案设计学科语文课题复习第三单元课时一课时课型复习年级六年级执教徐银焕学习目标1、我会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2、我会背诵《穷人》这篇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

3、我能熟练掌握词语盘点上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重点难点 1、会背诵《穷人》这篇课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

2、会默写词语盘点上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学习过程一、归纳整理:1、同学们,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每篇课文都给了我们不同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开始对第三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一)二、例题示范:(一)、我会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按上述提示,独立复习本组有关内容,整合知识。

2、我会填。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话选自课文作者是国作家。

(2)、“他”指的是,他正在和商量事情。

(3)、用“”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词句。

(4)、“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5)、这段话说明渔夫是一个的人。

1、复习课文后,我会填。

2、同桌互改。

3、展示交流。

(二)、背诵《穷人》一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背诵。

(2)指名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全班学生一起背诵。

三、变式练习:1、我会默写描写爱国情怀的诗句。

(1),。

()(2),。

()(3),。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心()肉()一如()()万()千()大()一()狂风()()尽()尽()兴()采()舍己()()()()割舍省()俭()闪闪()()()()不安表现人物心理或神态的:表现人物品质的:表现事物样子的:3、选词填空。

安静平静宁静(1)、孩子们()地睡着了。

初一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02

初一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02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一英语下册Unit3 导学案编制人:蔡文静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4-4-8 编号:10 Learning Goals:(学习目标)1. 通过课前复习进一步巩固“基数词变序数词”2. 通过新课程进行听读训练,熟悉日期的表达方法3. 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小组合作训练,做相应对话,提高综合素质Learning Emphasis:(学习重点)1. 听说读写的训练2. 将句子应用于对话Learning difficulties: (学习难点)日期的读法Learning Methods: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展示提升Thinking Navigation: (思维导航)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主代词,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如何确认物主关系并了解一般疑问句及其回答方式。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加油吧!Learning Activities: (学习活动)Ⅰ.Warming up (热身)复习巩固,尝试训练Morning reportⅡ.Self-study (自学环节)自学课本,尝试归纳找朋友一二三要全变,其余的th加后边,八去t,九去e,字母f代ve,ty变成tie,再加th。

几十几,要注意,前为基,后为序。

Ⅲ. 练耳力根据书上P2,2a,2b,2c进行听说训练,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数字在日期中的读法,集中精力注意听吧!Ⅳ. 同互动同学互助,尝试探索1. 写出下列词的物主代词以及名词所以格(组内合作完成)It MaryVera Jeffyour mother his father2. 小组互问完成书上2d3. 根据2d对话形式,运用学过的物主代词以及名词所以格做对话Ⅴ. 展能力(根据所给名片,互问互答)自主合作,尝试巩固NAME: John MillerDA TE OF BIRTH: March 21stAGE: 15NAME: William BrownDA TE OF BIRTH: November 12thAGE: 13NAME: Tina JohnsonDA TE OF BIRTH: June 3rdAGE: 1请把你做的对话写在下面Ⅵ. 梳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知识归纳,尝试总结学法指导:在自学的过程中,大家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认为你不懂的地方多而不好意思说出来,勇敢地把所有不懂的都写下来、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共同成长,相信长此以往,你不懂的会越来越少,你也将变得越来越优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至3单元导学案(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至3单元导学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关系,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学习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问题。

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

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家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2 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措施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3 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课时安排课时划分:2课时熊营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第一课时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

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复习第三单元学案.doc

复习第三单元学案.doc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总第5课时)编制教师:李二曼授课时间:2013. 4. 24一、分子与原子1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如水的化学性质有保持。

原子是中的粒子;如电解水这个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O2.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性质:① ; 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⑤。

⑥。

3.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o4.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O(2)墙内开花墙外香;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O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原子核由______ 和两种粒子构成。

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但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是有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一种氢原子中就不含有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的粒子,但原子本身是再分的。

4.在原子中,每一个质子带—的正电荷,中子—每一个电子带的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在原子中,数== 数==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5.一般规则: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多可以分层。

6.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各组成部分的意义:7.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8.最外层电了数与元素类别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化学反应中易—最外层电了,形成—离了,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化学反应中易—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个(He为2个除外),是一种稳定结构.9.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10.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国际单位为;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的比值,国际单位为 011.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o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数三、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的总称。

2013届语文(七年级)复习导学案.doc

2013届语文(七年级)复习导学案.doc

2013届语文复习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背诵古文言诗歌的名句佳段。

3.掌握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识记重点文言字词,能翻译句段,体会文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人物的思想性格。

方法指津:1.注重平时字词积累,理解其意。

2.精彩句段反复诵读,理解记忆,加强积累。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深入领悟作品内涵。

4.积累文言实词,结合语境辨别词义,整体把握文言文作品内容.课时安排:4课时巩固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凝.成()迂.回()喑.哑()头晕目眩. ( )啜.泣()嶙峋..( ) 收敛(.. ) 迸.溅( ) 伫.立( )伶仃..( ) 洗濯.( ) 玷.污( ) 雏.形( ) 泯.灭( )厄.运( ) 险象迭.生( ) 蹂躏..( ) 呵.责( ) 猝.然( )肥硕.( ) 栖.息( ) 酝酿..( ) 女娲.( ) 镶嵌..( )贮.蓄.( ) 澄.清( ) 匍匐..( ) 磅.礴.( ) 芊芊..细草( )抖擞..精神( ) 闲情逸.致( ) 骇.人听闻( ) 缥缈..( )哞.哞潺.潺()()踉.踉跄.跄()获益匪.浅()2.改错别字。

水泻不通 ( ) 津津乐到( ) 见义思迁 ( ) 明查秋毫( )德高望众 ( ) 晦人不倦( ) 飘缈( ) 佁然自得()受益非浅()静溢()无精打彩()改斜归正()害人听闻()陈词烂调()指手划脚()走头无路()3.选词填空(1)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___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___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___ 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2) 2006年9月20日,聂卫平、马晓春等八大国手__________ (挑战、对阵)40多名衢州棋迷,外地棋迷也__________ (慕名而来、闻风而动),9月23日,“烂柯杯”中国围棋冠军赛__________(落幕、结束),浙江籍棋手俞斌九段__________ (夺魁、挂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基础知识回顾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划分,主要有、、、。

4、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

5、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结论:(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结论: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结论:(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6、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通过向盛有空气与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以及。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7、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扑灭火焰。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中,白磷存放在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 、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 、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紧贴 ,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 ,松开手掌,导管有 ,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 ,试管受热时先 ,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 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 ②倾倒液体时 ③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 ,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 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 上晾干。

练习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蜡烛熔化C .木炭燃烧D .电灯发光 2.下列有关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 【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 】A .燃烧匙B .试管C .蒸发皿D .量筒 5、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导电B.硬度最大C.常温下呈气态D.会生锈 2.7、 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 色火焰。

(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

8.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⑴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如: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 性。

⑵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如: 。

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了考虑物质的性质外,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如: 。

(3)氮气可作袋装食品的防腐气体,是因为 。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因为 。

9.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

下面A 、B 、C 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A 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 实验室通过证明 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3)C 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 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从研究方法来看,A 实验与 (填“B ”或“C ”)实验的方法相同。

期末复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学提纲: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 (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 2 N 2 CO 2 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 、可燃物要求:b 、装置要求:c 、现象:有 ,广口瓶内d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红磷量不足,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 )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3)氧气的制备: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固液常温型),(固体加热型)(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和。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检验:用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②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如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②二氧化碳:1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中考试题回放1、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神舟七号”飞船的太空舱里,NiFe2O4可用来促进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则在这个转化过程中NiFe2O4起作用:3、物质的用途和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1)氮气可作袋装食品的防腐气体,是因为。

(2)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因为。

4、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该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能得出的结论有。

5.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3)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收集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而不宜用D、E装置,其原因是什么?学方程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 + Ca(OH) 2 + 2NH3↑+ 2X。

X的化学式为:。

3.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导学提纲: 二、基础知识巩固一、水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化学反应:2H 2O=== 2H 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1) 结论: ① 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