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第6课《散步》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步
莫怀戚
重点:能抓住人物的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特点。 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发表各类 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小说《大 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回答问题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 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 西——生命。
1.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 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既展 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又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的 幸福心情。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事件、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②~⑧):写散步的过程。 第一层(②),写散步的原因,交代母亲态度的转变,为 下文由“我”决定走哪条路埋下伏笔。 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散步路上的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 散步的起因 散步的快乐 产生分歧 分歧圆满解决
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 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 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体现了“我”强烈的责 任感。
3.面对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体现了 “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伴同母亲 的时间已短。这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和孝顺。
加油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PPT课件(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PPT课件(共42张PPT)

),
终不愿意。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找到了消除双方分.歧.的一套方 案。
B.这篇论文不但言之成理,而且言之有序,令人信.服.。 C.这次的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仅有一小部分 人不是很满意。
D.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1)请从上述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个关于汉字书写的关键信 息。
①源远流长(传承民族文化) ②蕴含着为人处世的规矩
(2)材料二中说汉字书写“像一种修行”,请结合自己的知识 积累,说一说你在书写“和(忠、信)”字时,所想到的中华 经典故事及其影响。 示例一:和——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谱就了一曲中华 文化的和谐之歌。示例二:忠——岳飞精忠报国,成为中华 民族忠义精神的化身。示例三:信——曾子守信杀猪,他诚 实守信的人生态度令后人敬仰。
1.面对散步中的分歧,“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 “我”的决定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决定委屈儿子,不走小路,走大路。可看出“我”对 母亲的孝顺和尊重,以及对家庭富有责任感。
2.任选一句做批注。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我选( )句,批注:
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课前 自学
一、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
人物
地点
总起:交代散步的

散步→分述散 田步 野原 春因 色及散步乐趣
分歧
产生
及解决办法
尊老爱幼
2.作者写“散步”一事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为了表达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反映作为承前启后一代应有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课文课件
枯萎的蒲公英(节选) 叶子
片段写作
-18-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 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 的视野里。
第二单元
第6课 散 步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片段写作
-19-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 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 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 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 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作者及写作背景
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
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
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
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重点研读:景物描写
试找出文章一处景物描写,简析其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 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 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
重点研读:句子的对称美
【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 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 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 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第6课《散步》 课件(共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 课件(共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
巩固延伸
19
百善孝为先。“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 得生命,我们应该知 恩感恩。一个人能知 恩感恩,孝心才得以 萌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能为你们做什么?
爱要说出口,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 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 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 语。
的情感
5
定标自学
6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 (注意:从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几个方面来概括)
7
初春,我们一家三代(我、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儿子)去田野里散步,后来 发生了分歧(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 小路),我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决定顺 从母亲的意愿,但是母亲却顺从了孙子 ,分歧完美解决。
❖散步
散 步
莫 怀 戚
1
预习展示
读懂题目很必要 作家作品知多少 读准字音很重要 成语积累长知识
2
嫩芽 ( nèn )
熬 ( áo )
霎时( shà )
分歧( qí )
拆散( chāi ) 水波粼粼( lín )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
安顿。
分歧:(思0
谢谢!
21
13
我是家中的顶梁柱,对家庭任何事 情都负有责任,面对这次分歧,我 的内心是矛盾与犹豫的。但是我最 后毅然决然的决定,也体现了我是 一个体贴孝顺、深沉稳重的人。
14
我的母亲:善解人意、温和慈祥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机灵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关爱母亲、孝顺善良
15
交流释疑
16
三读文本,交流释疑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0张PPT)(完美版课件)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0张PPT)(完美版课件)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 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 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我说:‘走大路。’”
当母亲和自己的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 委屈儿子,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 “我”对母亲的尊敬和孝顺。
细节描写。母亲想让孙子高兴,也不想让儿 子为难。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疼爱,为儿子着想, 是一位善解人意、慈善、呵护小辈的老人。
衰老的生命
幼小的生命
尊敬 爱护
使责 命任
成熟的生命
就让我们带着孝心、责任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 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 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
散步
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2014),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 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 1994年获 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著有小说集《诗 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大律 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 《透支时代》等。
识文辩词
分歧( qí ) 煎熬( áo ) 咕咕( ɡū ) 粼粼( lín ) 莫怀戚( qī )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说:“走大路。”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 蛮横无理的态度,非常乖巧。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尊重自己的丈夫,为了这个家的和谐、 温暖而尽心尽力。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优质课件(共7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优质课件(共70张PPT)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写此文之前, 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 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 机。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 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 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写作的念头就此产生了。
当“我”做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 态度,非常乖巧。
精读细研
2.从生活中常见的“散步”这件小事上来看,这是一个 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 尊老爱幼的家庭。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课文内容,分析 了人物形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 味一下作者笔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
2.根据课文内容抢答。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起因: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经过: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结果: 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其乐融融。
整体感知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6 散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的 经历?散步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你有 什么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 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
合作探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 果。
① 散步的时间: 初春
② 散步的地点: 南方的田野上
③ 散步的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加上又是
④ 散步的原因: 天气很好的春天
◆多音字 ( áo)煎熬( )
熬 熬白ā菜o ( pā)o 泡桐
泡 ( pà)o 泡茶
( bē)i 背负 背 ( bè)i 背后
( pū)铺张 铺
( pù)床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解释词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文中指母亲又挺 过了一个冬天。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一霎时: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 位置。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 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⑥ 谁来解决分歧: ⑦ 散步的结果:

互敬互让,母亲改了主意,全家走小 路,过不去的地方“我”背母亲,妻 背儿子,走小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 课件( 共37张 PPT)

第6课《散步》课件(36张PPT)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

第6课《散步》课件(36张PPT)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
10
朗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 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温馨地散步的事情 。
11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散步
12
细读6、7节,具体说说,散步的过 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又是如何解 决的?
13
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14
听从
母亲

听从 听从
妻子
儿子
大路
分歧
小路 15
决定(解决方法)
•我——走大路
为什么
•母亲——走小路 ????
一家人:尊老爱幼, 相亲相爱,
温馨和睦
16
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
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哪里找到的相关依
据。
( )的儿
( )的妈
( )的妻
( )的“我”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17
25
(第二课时)
莫怀戚
26
找出文章中表现“尊老”的句 子加以分析。
示例: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解读: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三句话(我说我说,正因
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写出我并不会因为母亲身体体弱 而放弃,而是从母亲的健康出发,努力劝说。这正是儿子孝顺和 体贴的体现。
27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5年,最先发表于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 当时莫怀戚父亲去世不久,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 下子给抽调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 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 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 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候发现 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 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 是人类 社会由 低级到 高级的 无穷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些暂时 阶段。 每一个 阶段都 是必然 的,因 此,对 它所发 生的时 代和条 件来说 ,都有 它存在 的理由 ;但是 对它自 己内部 逐渐发 展起来 的新的 、更高 的条件 来说, 它就变 成过时 的和没 有存在 的理由 了;
汇报自学效果:
1、通过研读语句,想一想我为什么 要母亲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矛盾?
分歧: 母亲:走大路(平顺) 儿子:走小路(有意思)
2、阅读6、7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 对待这个矛盾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决定?
3、矛盾因“我”的决定而解决了吗?
再读课文,分析课文。 1、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 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
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照 应了上文“小路有意思”,衬托出一 家人愉快的心情。
10、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课件(共36张PPT)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 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 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 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 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 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 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 世界。
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 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 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 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 人的心中。
写写你家中的亲情故事,写出真情。
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 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②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 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承担。
3、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作者对春天的企盼,其实是为母亲的祈
祷,母亲的生命将在春天焕发出生机。
4、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在句中是“艰苦支持”的意思。
用“熬”字既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 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 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5、“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 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 地起着水泡。”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 作用?
让 住我家
莫 怀 戚 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
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 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示例一:《责任》。因为文章还有
一个主题,中年人承担着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的责任,又肩负着社会建设
的重任,是家庭和社会赋予中年人的
使命,也是他们必须背负的责任。
示例二:《爱》。因为从散步这 件事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老人 对孩子的爱,儿子、儿媳和孙子对老 人的爱。
3、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家庭?
(相亲相爱、理解谦让、温馨和谐、 幸福美满)的家庭
说一说:
2、我想用 个家庭。
(词语)来形容这
母亲:温和慈祥

散 步
分 我 :孝顺温和 歧
妻子:温柔贤惠
和 睦 幸 福
儿子:聪明伶俐
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 修饰“帽子”
(慈爱的)
母亲
(孝顺的)

(天真可爱的)
作者简介
莫怀戚,重庆人,当 代作家。著有系列小说集 《大律师现实录》,中篇 小说《诗礼人家》,曾获 “四川文学奖。”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嫩芽 nèn 拆散 chāi 分歧 qí
霎时 shà 熬过 áo 水波粼粼 lín
积累词语
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嫩芽nèn yá树木刚发出的枝桠。 分歧fēn qí(意见、思想)不一致,有
儿子
(贤惠的)
妻子
时间:春天
总起 全文 散步
叙写
地点:田野
家人和睦
人物:“我”、母

妻事子件、:儿散子步 劝母散步
互敬互爱
过程
散步乐趣
其乐融融
解决分歧、尊
老爱幼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 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 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 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 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 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差别。
取决qǔ jué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事。 拆散chāi sàn 分开。 委屈wěi qū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
心里难过。
粼粼lín lín文中形容水的明净。
一霎时yī shà shí形容极短的时间。
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每一个人或 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文中指母亲 又挺过了一个冬天。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不是。祖孙发生分歧,处理好了,全家 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全家别别扭扭, 破坏家庭和谐。所以我感到了责任重 大。
8、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 还长。我说:“走大路。”
“我”的选择表明了“我”对母亲 的尊敬和孝顺。
9、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里的景物 描写有什么作用?
1、通过研读语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母亲出 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
2、阅读6、7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对待这个 矛盾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3、矛盾因“我”的决定而解决了吗? 4、从 (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谁)的 (性格/品质)。 5、通过对课文的了解,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词
语来形容这个家庭。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示例三:《选择》或《背上的世
界》这些题目和文章的中心有关。
示例四:《初春漫步》或《大路 还是小路》,这些题目可以提示文章 的线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 (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儿子
2、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 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 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 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 间——祖孙情)是“爱”这条纽带 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
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
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
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 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 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 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 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相亲相爱






















拓展延伸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 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 必同学们心中也拨动了感情的弦,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亲 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 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这段话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 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 得富有诗意,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时 祥和、欢乐的氛围。
6、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 了。
笑既是对儿子天真、聪颖的褒奖,也表 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
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 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写是不 是有点小题大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 步》课 件(共 36张PP T)
巩固练习
1、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 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