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规》感言:想让孩子改变,首先要让自己改变
读《父母规》心得做卓越父母,让孩子卓越一生

读《父母规》心得:做卓越父母,让孩子卓越一生读完《父母规》,心情久久地不能平静下来。
作为一个母亲,又是一个教育者,深知责任的重大,这是一个社会责任,更是一个生命责任。
而《父母规》这本书无疑是对现代父母们教育子女提供了最好的指导。
本书分六篇:【父母重】【父母责】【父母戒】【父母规】【教子观】【大成道】。
给我们呈现出了有关孩子成长,父母成长,亲子成长等生命过程中所有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和正确处理,最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教育。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家庭教育对孩子十分重要。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这样的老师是最亲近,也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老师。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超强的模仿力,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一边给孩子洗脚一边给孩子讲小鸭子的故事,洗完后母亲又接了一盆水给孩子的奶奶洗脚,她轻轻地用她那温暖的手搓着奶奶的脚,这时孩子看到这感人的一幕,转身朝卫生间跑去。
当母亲来找孩子时,发现孩子不见了,这时身后响起一个细细的声音:"妈妈,洗脚!"母亲回头望去,只见孩子正吃力地端着一盆清水,摇摇摆摆的朝母亲走来,那盆水里溅出了晶莹透明的水珠,那晶莹的水珠不就是孩子那颗真诚的心吗?每次我看到这则广告,都被那位可敬的母亲感动,她用无声的语言默默的教育着孩子,用实际的行动告诉孩子尊老敬老。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
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说是一样,而做是另一样,否则孩子会茫然,不知该如何做。
成就最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父母规学习心得

成就最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父母规学习心得认识《父母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真正的静下心来研读还是在准备去济南参加课程以后,按照要求需要提交学习心得,近段抽空认真读了《父母规》及研究,更清楚的认识到《父母规》的核心主旨是: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想让孩子改变,先让自己成为那个改变!去年在一次家长课堂上给朋友们分享的一个案例“重庆10岁女孩摔打男婴”,针对这个案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系教授李玫瑾说。
“女孩对一个无辜的婴儿下狠手,这种事情是对社会底线的挑战,对公众基本情感的挑战。
”李玫瑾认为,舆论与其关注李某“是不是有反社会人格”,还不如关注她有什么样的父母。
专家的声音将案例根由直指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于父母并不陌生,但更多的父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知,行动上还是在没用旧有的模式,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叛逆且周期加长。
我们现在有一些新理念的朋友都知道: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作为父母,其天职是抚养和教育。
抚养指的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教育指的是父母自身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进而高质量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首要成长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想用一劳永逸的方式方法教养自己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作为父母,要首先做到自我成长,通过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方式和途径去学习,从而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习是因为拥有的选择不足以满足所需,幸福是拥有的选择比所需的更多,所以学习是达到幸福的最佳途径。
当然,父母的自我完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教育好孩子,以功利之心去学习,去衡量自己的付出值得不值得,那注定会失望的。
我们学习完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感,是为了负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使我们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受益是结果,不是目的。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摘抄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是一个教育理念,强调父母或教育者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然后再去影响和改变孩子。
以下是关于这个理念的摘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孩子的成长受父母的影响最大。
要想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从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
”
“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等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要想让孩子有所改变,父母必须先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积极的改变。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父母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固有观念和期望,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自由和关爱中健康成长。
”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行为反映着父母的教育。
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好,父母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父母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和成长的心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
总之,“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个理念强调父母和教育者的自我反省和成长,以及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父母修,子女正---读《父母规》有感

父母修,子女正---读《父母规》有感我是一名农村幼儿园的园长。
2005年我满怀憧憬从济宁回到家中开办了小太阳幼儿园,当时农村幼教市场一片混乱,我就想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农村幼儿家长如何教养孩子,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拥有幸福美好快乐的童年。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农村家长缺乏育儿知识,大多数家长重学科知识,轻能力培养。
他们感觉花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来学东西,写字的。
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他们眼里都成了不学无术,每天在幼儿园里光是玩。
好多家长孩子生下来就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说:“孩子就交给你了”。
孩子究竟发展成什么样子,基本是不管不问。
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把孩子交给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
一旦孩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会质问自己父母或者老师,孩子怎么会这样,你们是怎么管的?他们只是一味的在追问别人是怎么了,而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怎么了?身为父母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多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引领家长,开家长会,开座谈会等等,但是效果甚微。
一度为了保住生源,我也是违心的迎合家长的喜好,逼着孩子写拼音,写汉字,算算数。
但是自己的内心始终是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在磨灭孩子的天性。
直至今年九月份,我有缘接触到《父母规》,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内心的困惑迎刃而解,眼前一片豁朗。
我们整天教育孩子如何如何去做,但是我们没有教育家长该如何去做。
孩子只是复印件,那么原件是谁呢?原件就是家长。
复印机是社会,学校,家庭。
我们无力改变学校,无力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我们就尝试改变自己的家庭。
模仿是人类最初的本能,孩子天生就是模仿天才,而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亲密的、最直接的效仿对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规》里说:“能觉察,是开悟,能控己,是大人。
”父母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开悟了,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少对孩子发脾气,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态,才算大人。
父母规体验心得

父母规体验心得父母规体验心得篇1以下是一份“父母规”体验心得:“父母规”是一个简单却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
在这个工具的引导下,我对如何以更健康、积极和富有同理心的态度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深刻体验到了“父母规”对于子女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和引导孩子。
我发现,这样做不仅让我与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也让我在教育他们时更有耐心和信心。
其次,通过“父母规”,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倾听和了解孩子。
我尽力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想法,这让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也帮助我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实践“父母规”,我体验到了积极的效果。
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他们也更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父母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也让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他们。
我深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父母规体验心得篇2父母规体验心得通过参加家长规课程,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恰当的地方。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
现在,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对于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我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沟通的重要性。
过去,我有时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严厉批评他们,没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
因此,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次,我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管理需要得到改善。
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有时会情绪激动,失去冷静,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惩罚或责备。
这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还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因此,我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态度和语气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
《父母规》读书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61566《父母规》读书心得体会Reading experience of "parental regulations"《父母规》读书心得体会《父母规》读书心得体会(一)看完《父母规》,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孩子的很多成长点滴不禁浮上心头,结合自身,特将感悟总结如下:一、与孩子成为伙伴在与孩子玩的方面,我家孩儿他爹还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父亲好像更容易和儿子打成一片,能彻底放下身段和他一起疯、一起跑、一起跳。
虽然陪伴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是能感觉到儿子非常快乐。
与孩子交流,我们的行为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他。
有些老人经常孩子放学回家就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啦?谁打你啦?手上的伤是怎么弄得?硬生生的问孩子什么也不说,怎么问也问不出来。
殊不知,与孩子沟通也需要有技巧。
要选定一定的时间、场合、情境,在他完全放松的时候,他就会慢慢解开话匣子。
我经常会在晚上和他说说枕边话。
或者出去玩儿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选择性的问一些简单的。
如果问今天吃的什么他一定不会说话,盘问的语气,很快就会结束这个对话。
而换一种方式简单一点今天在幼儿园吃的香蕉还是苹果?他就会说苹果,香蕉英语是什么来?芭娜娜今天LZH去上学啦吗?去啦,瑶瑶也去啦,睿睿也去啦小岩妈妈在不在?小岩妈妈走了。
和老李买好吃的去了这样慢慢地,他能和我走一路,说一路。
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倾听,而不是边听边忙。
如果是在做家务,或者是在厨房里,只要他叫我,我一定会放下手头的活,去认真听他说。
在生活中,碰到问题需要我们像朋友一样耐心,一起商量,相互尊重。
如果我们错了,真诚的像对待朋友一样,说声对不起孩子错了,像对待朋友一样私下里批评,在公共场合给孩子留面子,而不要急于维护自己的面子。
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

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1读完《父母规》令我耳目一新,好多内容与我产生共鸣,更有些内容让我感到一种能量,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一个家庭孩子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父母规》中讲:“铜为镜,正衣冠,子为镜,照已过”。
《父母规》教家长如何在伴随孩子成长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如何通过孩子来修行家长。
在日常家庭中,我常常有来自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会因为孩子的一些小问题觉得孩子不体谅自己而使情绪爆发,仔细分析,其实这个过程是自己在释放自己的压力,情绪发泄了,问题也没解决,又无形中将压力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是无辜的。
孩子的问题正是自己的修行不够,修养不够,发泄情绪是家长无知、无力、无能的表现。
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发泄情绪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的常见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不利影响,孩子今后遇到问题也会情绪失控,转嫁出去影响自己、影响家庭、影响学校。
我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当今社会更加突显。
父母和孩子虽然每天一起生活,每天说话,每天见面,但是心灵的距离却离得很远,如同陌生人。
这是由于我们父母总认为孩子是思想不健康,情感不丰富,我们父母以孩子听话、不听话作为判断好与坏的标准。
由于父母的这种认识,父母要求孩子听自己话,服从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顺应孩子的灵性;如孩子不听话就非打即骂,作为父母我们要认真分析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从根源上找问题,那么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另外父母跟子女关系好坏与父母与子女的个性也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关系不好的理由,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只是我们作父母的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一旦子女跟父母的关系不好,或父母跟子女之间发生矛盾,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是孩子的错,其实这是陈旧观念在作怪,即:不管孩子跟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从一开始就认定是孩子的错误,所以孩子永远处于弱势。
读《父母规》有感:教育孩子,终生事业

读《父母规》有感:教育孩子,终生事业读完父母规,感觉到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单单是为了生活,更多的是你怎样去经营和妥善管理。
父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是家长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及家长教育。
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修好了,子女自然也就正了。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你要把它当做你的事业,用心的去呵护,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去讲解,它是一门学问,是你永远学不完的课题,在孩子身上你能发现许多的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有时候会让你联想的自己。
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美好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你要先从自身找起,因为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动作,可能被孩子吸收了,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模仿力。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训斥孩子,你能做的是蹲下身来让孩子感受到你其实是因为爱他,让他自己真心的感觉到事情的不对,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成长。
《道德经》里讲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孩子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是属于他自己的。
你得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来尊重。
如果让孩子什么都按照你的来做,那孩子将来肯定超越不了你的水平。
孩子就应该是自由的,活出他的自我。
不要非要让孩子按照你的观念做,给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之间的矛盾、隔阂,都是父母对孩子强加自己的观念造成的!当然对孩子也不能太过溺爱,宠爱孩子会让孩子变的对自己对周围的事物不负责任,缺乏主动性,不知道珍惜,在自立的道路上成长较慢。
现在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父母要做到让爷爷奶奶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切不可找任何借口宠溺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
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规》感言:想让孩子改变,首先要让自己改变能够进入父母规学堂学习《父母规》,对于我而言,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
事实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当代社会更加突出而已。
很多父母和他们子女之间行如陌人,虽然每天一起生活,可以对话,可以见面,但是心灵的距离却将他们割得很远,这究竟为什么?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一种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动物,常见他们以孩子听话、不听话作为判断好与坏的标准。
如果父母不这样认为,他们就不会要求孩子听自己话,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顺应孩子的灵性;不会因为不听话就非打即骂,而是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那么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当然父母跟子女关系好坏与父母与子女的个性也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关系不好的理由,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只是有些父母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有些人认为,一旦子女跟父母的关系不好,或父母跟子女之间发生矛盾,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是孩子的错,其实这是陈旧观念在作怪,即:不管孩子跟父母闹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从一开始就认定是孩子的错误,所以孩子永远处于弱势。
由此延伸,无论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父母就都是对的。
这即过分又荒谬,但这些思想却真切的存在于我们很多人的心中。
《父母规》让我恍然大悟,教育孩子的同时是在教育自己,指责孩子其实是指责自己;孩子表现不够好,说明自己表现也不好;孩子
的人生精彩与否也是由父母决定的。
听课结束后,我开始做出改变,我尝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耐心与孩子沟通,我发现孩子也在发生改变。
有一天,出去玩的车上,宝贝用脚踩她自己和我的衣服,我生气的批评了她,宝贝让我道歉。
我对她说:妈妈没做错,宝贝没哭也没闹。
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做错了一件事情,我不应该踩你和我的衣服。
但是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孩子的变化,真的让我很欣慰,想让孩子改变,首先要让自己改变。
本文作者为《父母规》学堂第一期讲师班学员
日照艾乐幼儿园园长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