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下)滑轮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与人里的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这滑轮啊,在咱们的生活里可老常见了,像建筑工地上吊东西、升旗的时候国旗升上去,这里面都有滑轮的功劳。
咱们今天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有趣又有用的滑轮。
一、滑轮的基本概念1、啥是滑轮滑轮就是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就好比一个小轮子,中间有个轴,周围还有个小槽,这就是滑轮的基本模样。
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
2、滑轮的种类滑轮主要分为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这就好比滑轮家族里的两个兄弟,各有各的特点。
(1)定滑轮定滑轮啊,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它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比如说咱们学校的升旗杆顶部那个滑轮,不管国旗怎么升上去,那个滑轮就在那一动不动,这就是定滑轮。
那定滑轮有啥特点呢?咱们做个小实验来看看。
假设咱们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
咱们会发现啊,不管咱们改变钩码的个数,或者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和钩码的重力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是呢,咱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咱们可以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比如说,钩码是往下有重力,咱们却可以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上拉,或者斜着拉,都能把钩码提起来,这就改变了力的方向。
这定滑轮啊,就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杠杆的两边力臂是一样长的,所以力的大小就不会改变,只是方向能变。
从数学关系上来说,当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也就是F = G(这里的F是拉力,G是物体重力),而且绳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s = h(s是绳端移动距离,h是物体上升高度)。
(2)动滑轮动滑轮就不一样了,它在工作的时候,轴是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
就像在建筑工地上,那种随着重物一起上升或者下降的滑轮就是动滑轮。
那动滑轮又有啥特点呢?咱们再做个小实验看看。
当咱们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的时候,要是让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保持平行,然后竖直向上拉,咱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这个拉力啊,大概是物重的一半。
2019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0 与滑轮(组)相关计算类题解答技巧-(解析版)

专题十 与滑轮(组)相关计算类题解答技巧1.概述:与滑轮(组)相关计算题是常考题型,占有的分值比例较高,故打好此类题型解题方法对做好应考准备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2.与滑轮(组)有关的考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力的问题;(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3)效率问题。
(1)力的问题: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物G nF 1=(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滑物G G nF +=1。
(2)动力移动距离问题:动力移动距离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 倍,即S=nh 。
(n 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3)效率问题:机械效率的计算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同学们只要把握机械效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准确地辨析哪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又是总功,就能正确快速地解题。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100⨯=总有用W W η。
1)竖直方向提升物体:FSGh=η(h 为物体提升高度,F 为拉力,S 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2)水平方向拉动物体:FSfl=η(f 为摩擦力,l 为物体移动距离,F 为拉力,S 为绳子自由端走的距离)。
3.斜面的机械效率:FSGh=η(h 为斜面高,S 为斜面长,G 为物重,F 为沿斜面对物体的拉力)。
技巧一:简化法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把题目中的复杂情境或复杂现象进行梳理,找出题目中的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的问题突出某个物理量的关系或某个规律特点。
这样使复杂得到简化,可以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把要解答的问题解决。
【例题展示】2017•德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动滑轮重1N ,小强用6N 的拉力F 通过该滑轮组匀速拉起重10N 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0.4m .此过程中,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是( )。
江西省2020年中考物理第10讲简单机械命题点2滑轮滑轮组及机械效率课件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 你认为他的想法__不__正__确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__摩__擦__力____ _(_或__摩__擦__) 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补充设问 (1)第1次实验所用动滑轮的重力至少小于___1_____N;第3次实验中,拉力F做的 额外功为___0_.1_4_____J,若第4次实验中,钩码上升的速度是0.1 m/s,则拉力F的功 率为__0_._5_6___W.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大,额外功__变__大____(选填“变 小”“变大”或“不变”),原因是_随__着__物__重__的__增__加__,__滑__轮__与__轴__之__间__的__摩__擦__力__增__大__,__克__ _服__摩__擦__力__做__的__额__外__功__增__加__. (3)小明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也能得出滑轮组机械 效率与重物重力的关系.请你对小明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估:没__有__控__制__动__滑__轮__重__力__ _不__变__,__结__论__不__可__靠___.
3F
第3题图
拓展训练 4. (不定项)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重物升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所做的总功 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下图中关于物重G及对 应的W和η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BD )
5. 如图所示,拉力F=100 N,物体重G=180 N,物体被匀速提升的距离h= 4 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所做的总功; (2)当物体重G=180 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当物体重增加到200 N时,10 s内物体被匀速提高, 绳子移动距离为10 m,拉力做功的功率.
2020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滑轮及其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学案(6份)

教案一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探究滑轮应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不同作用。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每组一份)老师材料:相关图片、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让学生讲讲周一升国旗时,这国旗是怎样被升上旗杆的?2.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
出示滑轮,滑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随物体的升降而变化,所以叫做定滑轮。
然后操作。
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
二、探求新知1.猜测滑轮的作用。
问:你们认为定滑轮可能有什么作用?汇报小结。
2.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分组做一个跟旗杆相似的滑轮装置。
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此装置。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②学生可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并记录。
(绳子一端挂钩码,一端用测力计)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有什么发现?(2)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省力不明显,为什么还要在高高的旗杆上安装定滑轮呢?(3)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红旗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是否省力呢?(2)学生实验(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③汇报实验结果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1.出示图片。
10.2滑轮及其应用(1) 定滑轮 八年级全一册

【答案】A
8.[2023·
常德]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
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
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100
N,实际测量出拉力为110 N,不计
绳重及摩擦,则动滑轮重为
20
N;若绳子最多能
承受300 N拉力,不计绳重
及摩擦,则小华最多能提
升
580
N的物体。
(第10题)
应用
【解析】
题图中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n=2。不计绳重、滑轮
重及摩擦,绳端的拉力F= G= ×200 N=100 N。若不
时有两段绳子拉甲树;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 N拉力,
则每段绳子承担的力是300 N的一半,所以小宝对绳子的拉力
F= F甲= ×300
N=150 N,乙树受到的拉力也为150 N。
10.如图所示,小华用动滑轮提起200 N的物体使其匀速
上升5 m,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对绳子
的拉力为
(3)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省力 杠杆。
(4)拉力F和物重G的大小关系是
F= G
。绳子自由端
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大小关系是
s= 2h 。
知识点3 探究滑轮的特点
5.如图所示,小军同学正在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第5题)
(1)在探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提
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第10讲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0232024年高一物理上学期中期末复习精细讲义

第10讲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划重点之复习强化精细讲义系列知识点一实验探究过程1.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1)保持研究对象(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2)保持合外力(重物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等.(1)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量;(2)小车获得的加速度:往往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并借助△x=aT2求解;(3)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摩擦力并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用细绳所挂重物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据记录下来.(2)按上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细绳,但安装纸带)。
(3)平衡摩擦力。
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不挂重物的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固定好长木板与薄木板.(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0g。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使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重力m1g、m2g…(6)保持所挂重物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并测出小车与所放砝码的总质量M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好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M3…(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
步骤(4)(5)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测a、m;步骤(6)(7)为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测a、M;步骤(5)(6)无需重新平衡摩擦力。
(1)平衡摩擦力的目的:为了让细绳拉小车的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即T=F合(2)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挂重物时,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θ,让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沿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即Mgsinθ = μMgcosθ。
【试题研究】 九年级物理复习 第十讲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 滑轮(精练版)

第十讲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滑轮一、填空题1.(2016北京)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线段表示力F的力臂.(选填“OA”、“AB”或“OB”)第1题图2.(2016广州)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以O点为支点,画出F A的力臂l A;撤去F A,在B点施加力F B,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若F B大小等于F A,则F B的力臂l B l A(选填“>”、“=”或“<”).第2题图3.(2016成都)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3题图4.(2016合肥市瑶海区模拟)如图,一位体重约为500 N的男同学在做俯卧撑时,可以将该同学看作一个绕脚与地面接触点转动的杠杆,A点为重心,双手和双脚与地面接触点到重心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6m和0.9m,则当他如图保持静止时,地面对他双手的作用力约为N.第4题图5. (2016揭阳)轻质木杆AB可以绕O转动,OA∶OB=3∶1,A端细线下挂300 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使木杆保持水平位置,且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零,在B点要用N 的力竖直向下拉,此木杆为(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第5题图6.(2016黔西南改编)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60 N,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F A为N,F B为N.第6题图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重力都为50 N,滑轮也是完全相同的,用力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都为30 N,则拉物体的力F1F2(选填“>”、“<”或“=”).第7题图8.(2016荆门)用独轮车搬运砖头(如图),把砖头放在车箱(选填“A”或“B”)区域,抬起车把时更省力.请在图中作出抬起车把时最小力的示意图.第8题图9.(2016合肥市瑶海区期末卷)如图所示,滑轮A是动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 N,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第9题图10.(2016贺州)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第10题图11.如图所示,OA=AB=10 cm,重物G=20 N.要使杠杆平衡,F=N.若将重物向O点移动,要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则F(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第11题图二、选择题12.(2016南京)图中正在使用的机械,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第12题图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3.(2016宁夏)如图所示,启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第13题图A. 以A为支点的费力杠杆B. 以A为支点的省力杠杆C. 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D. 以B为支点的省力杠杆14.(2016绍兴)下列杠杆能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均不计)( )15.(2016凉山州)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15题图A. 杠杆仍能平衡B. 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 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 无法判断16.(2016百色)用如图所示的几种简单机械提起相同重物G,机械自重不可忽略........,不考虑摩擦,则最小的力是( )第16题图A. F1B. F2C. F3D. F417. (2016乐山)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m1、m2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不计杠杆重力.则m1、m2的关系为:( )第17题图A. m1>m2B. m1<m2C. m1=m2D. 无法判断18.(2016遂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第18题图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9.(2016天津)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上的力最小为(g取10 N/kg)( )第19题图A. 15 NB. 6 NC. 3 ND. 1.5 N20.(2016滨州改编)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小明在均匀木板中间挖孔,孔中插一金属杆,固定在铁架台上,木板可以围绕中间自由转动.每个钩码的质量为200 g,A、B、C、D、E、F为挂钩,已知AB=BO=OC=CD,ABOCD的连线与EDF的连线垂直,现在B处挂两个钩码,D处挂一个钩码,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使木板重新平衡的是( )第20题图A. 在B、D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B. 在B处加挂2个钩码,D处加挂一个钩码C. B处挂两个钩码不变,把D处的一个钩码挂在E处D. B处挂两个钩码不变,把D处的一个钩码挂在F处三、实验题21.(5分)(2016桐城市新渡镇新安中学模拟) 小华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 g,杠杆上相等刻线的距离相等.第21题图(1)当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你会选择让杠杆保持(选填“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来进行实验探究,理由是.(2)如果使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中杠杆的A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3)实验中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第十讲 简单机械第一节 杠杆 滑轮1. OA 【解析】由图可知,AB 是力F 的作用线,OA ⊥AB ,OA 为支点到力F 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线段OA 表示力F 的力臂.2. (1)如答图所示 (2)=第2题答图【解析】根据杠杆平衡公式F 1·L 1=F 2·L 2,阻力即物体的重力不变,阻力臂不变,并且动力大小不变,因此动力臂大小不变.3. 改变动力方向 变小 【解析】图中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动力方向;吊桥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吊起吊桥的过程中,从支点O 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变小,即阻力臂变小.4. 300 【解析】如题图,可以把脚尖作为支点,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为动力,人的重力为阻力,则:动力臂L 1=0.6 m +0.9 m =1.5 m ,阻力臂L 2=0.9 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L 1=G ·L 2,所以F =GL 2L 1=500 N ×0.9 m 1.5 m=300N. 5. 900 费力 【解析】由题知,OA ∶OB =3∶1,则OA =3OB ,由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G ×OA =F ×OB ,则F =G ×OA OB =G ×3OB OB=3G =3×300 N =900 N ;图中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6. 80 160 【解析】图中拉动A 物体的滑轮是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力,F A =12G A =80 N ;图中拉动B 物体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所以F B =G =160 N.7. > 【解析】左图是定滑轮,故有F 1=f =30 N ,右图为动滑轮,故F 2=12f =12×30 N =15 N .故F 1>F 2.8. A 如答图所示第8题答图【解析】以车轮的中点为支点,砖头的重力为阻力,阻力一定,把砖头放在车箱A 区域时的阻力臂小于放在B 区域时的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把砖头放在车箱A 区域,抬起车把时更省力;当所用力的力臂最大时,所用的力最小,而最大的力臂等于支点到车把最右端的距离,则当力作用在C 点且与OC 连线垂直向上时,力最小,如答图所示.9. 动 100 【解析】A 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向前移动,所以A 是动滑轮;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所以F 拉=f =200 N .对物体的拉力有两段绳子承担,所以F =12F 拉=12×200 N =100 N. 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解析】要求绳子自由端向下,可以从人开始倒着画,绕过定滑轮后有两种画法,一是将绳子固定于动滑轮的挂钩,二是再绕过动滑轮将绳端固定于定滑轮的挂钩上,为了达到省力效果,应选第二种画法,如答图所示.11. 10 变小 【解析】如题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竖直作用在杠杆上,所以O 是支点,G 是阻力,F 是动力,OA 是阻力臂,OB 是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OB =G ×OA ,即F ×20 cm =20 N ×10 cm ,则F =10 N ;若将重物向O 点移动,要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阻力不变、动力臂不变,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变小.12. A 【解析】钓鱼竿的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属于费力杠杆;羊角锤的阻力臂远小于动力臂,属于省力杠杆;筷子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核桃夹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13. B 【解析】使用启瓶器开启瓶盖时,瓶盖中的B 点被撬起,所以B 点是阻力的作用点,并且在开启的过程中,启瓶器绕A 点转动,所以A 点是支点,在整个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故只有B 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14. C 【解析】设杠杆每一个格为L ,A.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10 N ×3 L ,右边=10 N ×2 L ,因为10 N ×3 L >10 N ×2 L ,所以左边下沉;B.力F 和物体对杠杆的作用效果一致,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此时杠杆不能平衡;C.力和力臂的乘积:左边=10 N ×3 L ,右边=15 N ×2 L ,因为10 N ×3 L =15 N ×2 L ,所以杠杆平衡;D.力F 和物体对杠杆的作用效果一致,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此时杠杆不能平衡.故选C.15. C 【解析】原来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物体A 、B 的重力,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L 1、L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 A gL 1=m B gL 2,由图示可知,L 1<L 2.所以m A >m B ,当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ΔL 时,两边的力臂都减小ΔL ,此时左边为:m A g (L 1-ΔL )=m A gL 1-m A g ΔL ,右边为:m B g (L 2-ΔL )=m B g L 2-m B g ΔL ,由于m A >m B ,所以m A g ΔL >m B g ΔL ;所以:m A g (L 1-ΔL )<m B g (L 2-ΔL ).因此杠杆将向悬挂B 物体的一端即右端倾斜.故选C.16. B 【解析】不考虑机械自重,F 1、F 2、F 4的拉力都是重力的一半,F 3拉力和重力相等,所以F 3肯定不是最小拉力,先排除.剩下的三个拉力F 1对应的杠杆和F 4对应的滑轮自身重力都是阻力,所以实际的拉力要大于重力的一半;而F 2对应的杠杆重心在支点左边,杠杆重力是动力,所以其实际的拉力要比重力一半还小.因此比较可知F 2是最省力的.故选B.17.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 点作用的力的力臂l a 大于在B 点作用的力的力臂l 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 a l a =F b l b ,则F a 小于F b ,所以m 2>m 1,故B 正确.18. C 【解析】将杠杆缓慢由位置A 拉至位置B 的过程中,动力F 的力臂不变,阻力即重物的大小不变,阻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 F =GL G 可知,动力F 将变大.故选C.19. D 【解析】由题图知,A 点处的力竖直向下,要使B 点力最小,力臂应最大,所以B点处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下,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A ×OA =F B ×OB ,每个钩码重G =mg =0.05 kg ×10 N/kg =0.5 N ,F A =4×0.5 N =2 N ,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代表1 cm ,则2 N ×3 cm =F B ×4 cm ,所以F B =1.5 N .故选D.20. A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动态平衡分析.设AB =BO =OC =CD =L ,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 .A 选项,在B 、D 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时,杠杆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3G ×L ,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G ×2L ,因为3G ×L ≠2G ×2L ,所以木板不会平衡,故A 符合;B 选项,在B 处加挂2个钩码,D 处加挂一个钩码时,杠杆左侧与力臂的积为4G ×L ,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2G ×2L ,因为4G ×L =2G ×2L ,所以木板会平衡,故B 不符合;C 选项,把D 处的一个钩码挂在E 处,杠杆右侧的力臂不变,仍为OD 长,杠杆左右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木板会平衡,故C 不符合;D 选项,把D 处的一个钩码挂在F 处,杠杆右侧的力臂不变,仍为OD 长,杠杆左右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所以木板会平衡,故D 不符合.故选A.21. (共5分)(1)静止(1分) 便于测量杠杆的力臂(1分) (2)1(1分) (3)每个钩码的重量基本相同,加减钩码,力的大小容易确定(2分) 【解析】(1)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时便于测量杠杆的力臂;(2)弹簧测力计在A 点竖直下拉,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2l ×3G 3l=2G =2×0.05 kg ×10 N/kg =1 N ;(3)每个钩码的重量基本相同,加减钩码,力的大小容易确定.。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课件

巩固新知
1 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 析
2 【中考·庆阳】用图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高h,滑轮重和摩擦不计,最省力的是( D )FF NhomakorabeaF
G G
G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不 计 动 滑 轮 重
F
G
2段绳子承担 F=(1/2)G
F
G
3段绳子承担 F=(1/3)G
F
F
F
G G
G
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
子的段数
实验结论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动
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
【导引】 该滑轮组是用来水平移动物体的,克服的是物体和地
面间的摩擦力,由图可知拉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是3股,
根据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即可求出摩擦力。所以绳子末 端的拉力F= 1 f,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nF=
n 3×60 N=180 N。
新知小结
判断滑轮组用来克服物重(或摩擦力)绳子的段数,可 采用隔离法,即将动滑轮与定滑轮隔离开,看与动滑 轮相连的绳子有几段,则n就等于多少。
10 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的木棒 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个大力士竟撞 在一起了。这幅漫画中小朋友所用的简单机械可 以看成_滑__轮__组___,两个大力士撞在一起说明了 _滑__轮__组__能__够__省__力____。
课后练习
1.高高的旗杆顶端有个能绕着固定轴转动的小轮子,站在地 面的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会徐徐上升,关于这 个小轮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击破 滑轮、滑轮组一 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二 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 定滑轮A:支点在边缘O 处 A :支点在轴心O 处。
B :动力臂l 1为阻力臂l 2的2倍 B :动力臂l 1______阻力臂l 2F=1/2*G F =G1:动力臂为阻力臂___的杠杆。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_____杠杆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____重物的重力大小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不同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三、滑轮组1.探究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的绕线方法;2.探究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a.绕成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由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动力作用点(绳端)移动的距离 s和砝码升高的距离 h的关系.结论:可知F=G/2,s =2 h.b.绕成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测动力的大小;两个距离仍由铁架台竖杆上的等距离红线格测定.结论:可知F=G/3,s=3h.3.探究由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移动距离的情况.a.绕成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4,s=4h.b.绕成五段绳子承担重物.得出结论:F=G/5,s=5h.结论: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G/n,s=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若动滑轮重不可忽略,上述力的关系式应写成F=(G物+G动)/n.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一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4.滑轮组的组装,组装原则:(1)动、定滑轮的个数只能相等或相差一个,相差一个时绕线只能从少的开始;(2)绳子固定端只能从动滑轮或定滑轮中间一处开始绕;(3)每个滑轮,绳子只能绕一次;(4)遵循“奇动偶定”的方法;(5)最省力时绳子段数n与滑轮个数n'的关系是n=n'+1.思考题: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二: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即1、如左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__.2、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N。
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N(动滑轮自重不计).3、如下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__可省一半力,图_____最费力,图_____和图_____用力大小一样.4、如图所示,物体A 重G =80N ,在F =60N 拉力下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N 。
(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基本技能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
使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杆。
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
可见, 滑轮是费距离的,而 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 ,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
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
请在图9-34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
5.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9-35的样子,用力F 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 移动。
其中A 是 滑轮,B 是 滑轮。
6.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 ,物重为40N 。
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F 是 N ;若动力移动20cm ,图9-35 图9-34则物体上升 cm 。
7.在图9-36和图9-37中的轮子上画一根线表示杠杆,并标出支点O ;画出动力F 1和阻力F 2,以及力臂L 1和L 2。
8.如图3-38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 1、F 2、F 3,则( )。
A .F 1最大.B .F 2最大.C .F 3最大.D .三个力一样大.9.用一个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
已知物重G =180N ,摩擦不计,绳端的拉力是F =100N 。
动滑轮重为 N 。
10.图9-39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轮和一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
请回答:(1) 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 滑轮组不改变动力的方向; (2)甲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而乙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滑轮组更省力些;(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 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 ,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 。
11.仍然看图9-39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不计,G =300N ,则图甲中的拉力F 甲= N ,图乙中的拉力F 乙= N ;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是30N ,G =300N ,则F 甲= N ,F 乙= N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其中的动滑轮个数决定的B .剪刀实际上是两个杠杆的组合C .费力杠杆是不好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D .不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其轮心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1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D .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图9-36图9-37 图9-38 图9-3914.如图9-40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 1、G 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 )。
A .G 1=2G 2B .G 1=G 2C .2G 1=G 2D .G 1=3G 215.如图9-54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
物体A 重800N 、B 重l00N ,B 在运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 B =20N 。
当拉力F =200N 时,物体A 以3m/s 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
求:(l )物体B 运动的速度;(2)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f A 。
16.用如图9-6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摩擦不计,当物重G =1600N 、拉力F 为450N 时,可使物体匀速上升。
求:(1)当拉绳的速度为多大时,可使重物以0.5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2)当被提起的物体重为G ’=2600N 时,拉力F ’为多大可以使物体匀速上升。
课后作业1.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5段绳子承担,绳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共重20N 。
若在匀速提升重物时,绳端的拉力是100N ,则被提升的重力为( )A .400N .B .480N .C .500N .D .520N . 2.画出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示意图,并证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3.一个体重为500N 的人,经测定他的手臂最大可发挥700N 的拉力。
若这个人用一个定滑轮来提升重物,他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为( )。
A .1200NB .700NC .500ND .200N4.要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250N 的重物,而串绕滑轮组的绳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 的拉力。
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该滑轮组中至少有( )。
A .一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B .两只定滑轮和三只动滑轮.C .两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D .三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图9-54 图9-615.如图9-46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已知物重为100N ,使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40N 。
则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受的合力是 N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 N 。
6.在图9-47中,画出滑轮组的串绕方法,要求是:绳端往上提,重物往上升。
并回答下列问题:(l )这个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若绳端的拉力向上移动l.5m ,则物体上升 m 。
(2)若物重G =30N ,摩擦及动滑轮重均不计,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 = N 。
(3)若物重G =30N ,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为G 动=6N ,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 = N 。
7.如图9-48甲和乙中,都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
请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l )在图甲中画绕线,使得绳端往下拉时,重物往上升。
它将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2)在图乙中画绕线,使得绳端向上拉时,重物往上升。
它将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8.仍然请看图9-48甲和乙。
(绕线已经画好了吗?)设物重G 为200N ,摩擦不计,动滑轮的重不能忽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最多只能承受50N 的拉力。
(1)你将选用它们中的哪一个来提升重物? 答:选用 ;(2)若在实际提升物体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是44N ,求该滑轮组动滑轮的总重。
9.如图9-49甲和乙。
在甲图中画绕线,使绳端向右拉时物体向左移;在图乙中画绕线,使绳端向左拉时物体向左移。
10.如图9-50所示,物重G =30N ,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 使滑轮匀速上升。
(l )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 ,则拉力F = N ,物体上升 cm 。
图9-46图9-47 图9-48 图9-49(2)若滑轮重为2N ,使物体上升20cm ,则拉力F = N ,滑轮向上移动 cm 。
11.如图9-51所示,滑轮重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不计,在拉力F 作用下可使物体匀速运动。
(l )如果拉绳的速度是v ,则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 v ;(2)如果已知拉力F 是6N ,那么可知( )A .物重为12N .B .物重为3N .C .物重为2N .D .物体受摩擦力12N .E .物体受摩擦力3N .F .物体受摩擦力2N .12.在图9-52中,画出滑轮组在提升重物时的最省力的绕法。
13.利用图9-53的滑轮组起吊物体,摩擦不计。
物重G =400N 。
当拉力F 为140N 时,可使物体以0.5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想想看,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把它们一一求出来。
图9-51图9-52 图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