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面肌痉挛150例

合集下载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参考病例一则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参考病例一则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面肌痉挛
参考病例一则
【疾病知识】面肌痉挛也俗称“脸疼”以中年女性 居多,往往以面部肌肉跳动,或者眼脸跳动,嘴角 处抽动为典型症状,对患者社交、工作、生活都造 成极大的影响。许多患者选择针灸或者肉毒素来治 疗面肌痉挛,其实都对于面部本身造成二次伤害, 加大后遗症的产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学廉 主任讲到:面肌痉挛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来彻底根 治,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方可进行。以下 是一则真实病例,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均采用化名, 只提供医学参考资料。
2013-01-17 15:02:21
患者术前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随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患者一般清良好,神清语利,精神 状态良好。查体同前,右侧眼角及右侧口角不自主轻微抽动, 同时发生,呈阵发性。右侧鼻唇沟较左侧浅,口角右侧歪斜。 入院后各项检查已完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 血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王学廉主治医师查房,详细查看病人、查体后指示:病史、查 体无补充,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面肌痉挛明确,可以手术。 择期手术治疗。遵嘱执行,继观病情变化。
高国栋主任:目前明确患者面肌痉挛,患者有积极手术治疗意愿,可以 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便于显露右侧桥小脑角区 解剖结构,易于发现问题。手术位置区域存在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 难度大,损伤机会大,有可能伤及重要神经血管,出现面瘫、听力障碍 等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已有面瘫,手术可能使其加重。如损伤大血管出 血,可能难以止血或止血后出现严重脑梗塞致严重并发症。因此术中不 可勉强手术,需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另外, 面神经长时间受压后,即使手术解除血管压迫,症状可能不会立即缓解, 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综合意见:患者面肌痉挛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症,可以手术治疗。但 手术难度大,风险大,需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山管。术 前病情评估:1、手术采川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标记于术前标记: 2、患者病情一般,诊断面肌痉挛明确,拟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 具有探查性质,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术中情况决定;3、一般般情况可,营 养状况良好;4、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5、无其他系 统疾病、感染等情况;6、术前准备已完成,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 麻醉同意书等已签署;7、麻醉评估(ASA分级II级),无麻醉特殊要求; 8,手术中注意保护血管神经,不勉强手术

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武玉和;王喜臣;李铁;段晓英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26)3
【摘要】@@ 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颜面部肌肉抽搐,发作无规律,间歇时间不定.病变初期多由上、下眼睑部开始,严重者逐渐波及整个面部.长期发作可出现两侧面部不对称,表情不自然.本病多由精神紧张,劳累或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引起.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治疗方法单一,现临床上只能运用抗痉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纳等治疗,疗效均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采用针药结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且持久.
【总页数】1页(P399-399)
【作者】武玉和;王喜臣;李铁;段晓英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辽宁,兴城,125100;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辽宁,兴城,125100;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辽宁,兴城,125100;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辽宁,兴城,1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
【相关文献】
1.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57例临床观察 [J], 刘笑丽
2.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J], 陈庆美;陈圣堂
3.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60例临床观察 [J], 杨梦;康汇婷;王朝伟
4.针药并用综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J], 马树田;陈丽丽
5.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J], 龚驭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种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0例

多种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0例

多种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20例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

通常局限于眼颊或颊部、口角,严重者可波及整侧面部。

一般多发生于一侧,两侧发病者少见。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可使病情加重,入睡时停止发作。

本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常见于女性。

本病病因不明,且一般不会自然好转。

现代西医对此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

笔者在总结他人的基础上,发现采用多种不同刺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有较为满意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治疗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本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40~55岁,发病部位在左侧者14例,右侧者6例;病程20天~8年。

治疗方法:①取穴。

主穴:阿是穴(抽动最显著部位)、牵正、翳风;配穴:腕踝针上1区、颧髎、攒竹、夹承浆、合谷、后溪、三阴交、足三里。

②操作方法:主穴均取,配穴据抽动部位酌加。

针翳风穴时,用28号15寸毫针向鼻尖部深刺,约12寸,使酸胀感向面颊部放散,以捻转加小幅度提插手法,运针1~2分钟,留针;继针牵正穴,取28~30号1寸毫针3~5枚,可采用扬刺法,先针穴区中间一枚,深刺至明显得气,再针四周,可略浅,均用直刺法,得气后留针;阿是穴,用浮刺法,方法是,取05寸30号毫针多枚,在抽动最明显处,针尖向穴区中心围刺,进针1~2分,应使针刺的皮肤突起,形成一个小丘,并使针体悬吊而不下落。

根据症情,每次用针6~10多枚;腕踝针上1区采用腕踝针法平刺12寸留针;颧髎直刺05寸直达骨面处,行泻法,待针感传至面颊深处时留针;攒竹可先摸到眶上孔,以30号1寸针直刺07~08寸;夹承浆,30号针直刺;针合谷穴时采用行气法,用15寸针刺入穴位后,稍停片刻,然后采用小幅度捻转、震颤法催气,得气后采用按压的方法行气(患者以健侧手的中指、无名指放在合谷穴的针柄下,示指放在针柄上轻轻按压),手法操作持续20分钟。

可以治愈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病例一则

可以治愈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病例一则
诊疗计划:1、积极完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等检验 ,完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2、如无手术禁忌,拟择期行手术治疗。
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详细查看病人后指示:患者目前般情况良好,根据典型临床表 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面肌痉挛明确。长时间血管压迫神经,面神经功能受伤,出现 轻度面瘫,面神经功能2-3级。各项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可以行面神经微血 管减压手术治疗,将手术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详细向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如患者 及家属理解并同意手术治疗,愿意承担手术风险,择期行手术治疗,积极备术。遵嘱 执行,继观病情变化。
贾栋主任:目前明确患者面肌痉挛,患者有积极手术治疗意愿,可以手术治疗。手术 采用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便于显露右侧桥小脑角区解剖结构,易于发现问题。 术位置深在,区域存在重要神经血符结构,手术难度大,损伤机会大,有可能伤及重 要神经血管,出现面瘫、听力障碍等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已有面瘫,手术可能使其加 重。如损伤大血管出血,可能难以止血或止血后出现严重脑梗塞致严重并发症。因此 术中不可勉强手术,需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另外,面神经 长时间受压后,即使手术解除血管压迫,症状可能不会立即缓解,需向患者及家属说 明。
面肌痉挛患者入院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蒋某,女,32岁,主因“右侧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3年”于2019-09-19入院。
病例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3年,阵发性,频繁发作, 无疼痛。
初步诊断:面肌痉挛(右侧)
诊断依据:1、青年女性,32岁,病程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 抽动3年,阵发性,频繁发作,无明显疼痛;2、查体见右侧眼角及右侧口角不自主轻 微抽动,同时发生,呈阵发性。右侧鼻唇沟较左侧浅,口角右侧歪斜;3、辅助检查 ,头颅MRI提示右侧面听神经根部血管骑跨。根据典型临床表现,MRI排除颅内占位 ,且提示右侧面听神经血管骑跨,考虑面肌痉挛。

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60例临床观察

针药配合治疗面肌痉挛60例临床观察

行针 手法 。另外 根据 “ 病取 右 , 病取 左 ” 巨刺 法 左 右 的
和 “ 盛则 右病 , 盛则 左病 , 左 右 盛者 泻之 ” 的理 论 , 针灸 患者 病侧腧 穴 4次 , 后针 健侧 腧穴 1 。从 而避 免 然 次 加重 局部痉 挛 。解痉 散加 味方 中全 蝎 、 蚣 、 蜈 地龙 、 白
位在 络脉 , 宜给 予浅 刺 , 弱刺激 。为此采 用浅 刺 , 做 不
作 的引发部 位 )眼部 痉挛 为主者 鱼腰 、 阳 、 白 ; , 太 四 面 颊痉挛 为 主者 , 关 、 下 颧 、 四白 、 迎香 ; 口角痉挛 为 主 者, 地仓 、 车 ; 端 取 穴 : 颊 远 合谷 、 后溪 、 阴交 、 冲。 三 太
面肌痉 挛 表 现为 一 侧 或 双 侧 颜 面 部 肌 肉抽搐 , 发作无 规律 , 歇 时 间不 定 。病 变 初 期 多 由上 、 眼 间 下 睑部 开始 , 严重者 逐渐 波及 整个 面部 。长期 发 作可 出
3 疗 效标 准 与结 果
31 疗 效 标 准 .
痊愈 : 面部 抽 搐 消 失 , 肌 运 动 正 面
第2卷第2 7 期
2 1 年 4月 01



医 药




V0 2 1.7
J u n l fC a g h n U ie s y o rdt n lC ie e Me iie o r a h n c u n v ri f a i o a hn s dcn o 无效 8 。总 有效率 8 .%。 例 67
3例, 2 3 女 7例 ; 年龄 最小 2 0岁 , 大 7 最 0岁 ; 病程 最短 2 月, 长 2 个 最 0年 。左侧 发病 2 7例 , 侧发 病 3 右 0例 , 双侧发 病 3 。 例

浅谈面部肌肉痉挛中西医结合疗护体会

浅谈面部肌肉痉挛中西医结合疗护体会

浅谈面部肌肉痉挛中西医结合疗护体会发布时间:2021-07-15T14:56:32.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司彩霞 1司亮 1李晓娟2 赵慧芹 1王芳菊3吴江1 焦彩虹[导读] 治愈面肌痉挛,复正面部容貌。

司彩霞 1司亮 1李晓娟2 赵慧芹 1王芳菊3吴江1 焦彩虹1 李强4安军民 51.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陇南 7460002.甘肃省中医院西部中医药编辑部甘肃兰州 7300003.宕昌县中医院甘肃陇南 7485004.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5.西安市中医院陕西西安 710021【摘要】目的治愈面肌痉挛,复正面部容貌。

方法调畅情志,中西医结合治疗,活血化瘀药口服配合局部热敷及科学按摩、穴位点压、刮痧、疏通经络和血管、拔罐、松解肌束、按揉僵硬肌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让变形的神经、经络、血管、肌束等回归原位等综合疗护。

转归 ?面肌痉挛明显缓解,面容复正。

结论:遵医嘱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中医适宜技术疗护,配合中西药治疗,坚持间断有序治疗一年半,患者面部肌肉恢复弹性,不再僵硬,面容复正,再未出现面肌抽搐、肌束震颤、频繁眨眼等症状。

【关键词】面肌痉挛诊断评估治疗护理疗效评价建议【Abstract】Objective to cure facial spasm and restore facial appearance. Methods: to regulate the emotion, to treat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stasis, combined with local hot application and scientific massage, point pressure, scraping, dredging channels and blood vessels, cupping, loosening muscle bundle, rubbing stiff tendons, improving local blood circulation, returning deformed nerves, meridians, blood vessels and muscle bundles to their original position. The spasm of the converted facial muscles was relieved obviously and the facial appearance was correcte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instructions, different appropriate techniques of TCM are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sions in different parts, and the treatment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carried out. The patients should be treated continuously and orderly for one and a half years. The patients' facial muscles will recover elasticity, no rigidity, facial appearance will be restored, and no symptoms such as facial twitch, bundle tremor and frequent blinking are found.[Key wor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专家讨论: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和面神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和口轮匝肌)抽搐、在气候干燥、风寒刺激、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病情加重,起初为眼轮匝肌不自主收缩、不能自控的眨眼或局部肌肉抽搐、跳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局部肌肉紧缩、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眼睛肿胀变形及眼周青紫、鼻形和鼻唇沟偏移;常见单侧面肌痉挛、若病程长可出现抽搐肌肉僵硬、有条索感、鼻侧肌肉硬化如软骨、承奖穴处因一侧肌肉痉挛僵硬所致的肉窝;治疗方法有很多,如:针灸、药物治疗、A型肉毒素多处分点注射、神经外科手术等;为求彻底治愈先后咨询多位相关专家,建议可行微血管减压(MVD)治疗,但需防术后受病因刺激病情反复及短暂面瘫和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可能出现,患者常年野外工作的性质,难避风寒、恶劣气候和环境刺激,工作时间和制度不支持手术治疗和坚持配合各阶段专家制定的治疗方案,各阶段各方案治疗常因工作繁忙等因素中断,故面肌痉挛呈常态,反复发作二十五年,作为家属我忧心如焚积极参加医护各类专业技术高峰论坛,咨询业内专家老师并借鉴专家共识,先后分期经过针灸、药物(中药、西药)、A型肉毒素治疗等多次阶段性治疗,终因患者工作繁忙不能按期就医中断治疗,不坚持疗程,症状改善但不能痊愈成了常态,野外工作风寒、干燥、爆冷暴热、工作压力大等恶性刺激,常导致病情改善后的状态无法巩固,面肌痉挛随时发作,疗效无法评估,疾患反复难以治愈。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及激素治疗,急性期采用红外线透热疗法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包括自拟中药方内服、外用自制中药药袋热敷、按摩及艾灸等,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中医四联疗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本次研究选取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从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并将其随机列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岁;病程1d~5.5个月,平均2.8个月。

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8岁;病程2d~5.8个月,平均3.0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通过激素、抗病毒、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后,给予口服甲钴胺(江苏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mg/片,国药准字H20080290),每次1片,每天3次;口服维生素B1(邯郸市冀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片,国药准字H13020924),每次2片,每天3次。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申庆合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15(24)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
选取2013-03—2014-03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
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激素等治疗方式实施治疗过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四联疗法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例数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P<0.05,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中医四联疗法实施治疗,对于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

【总页数】2页(P507-508)
【作者】申庆合
【作者单位】551600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排毒消银四联疗法与传统疗法治疗各类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2.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
3.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癌痛60例临床观察
4.中医四联疗
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5.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o—2o —0 , 0 0 8 O7 8 我们采用体针配合电针 、 水针穴 位注射 、 耳穴贴敷 压籽 法 和 口服 卡马 西平 片 四联 疗法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10 , 报 告 如 下 。 5例 现

1 , 0年 平均 2 个 月。 0 多在 中年 以后发病 , 女性 较多 ; 开始 多
[ ] 王永炎 , 明富, 3 李 戴锡孟 . 中医内科学[ ]上海 : M .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97 26—27 19 :4 4 .
石、 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的总称。其人群患 病率为 1 一 %
5 治疗后 l %, 0年复发 率高达 5 %l 。近 2 年来各 种 0 4 J 0余
陵泉 、 太冲 、 谷 ; 穴 : 合 配 根据 抽搐 部位 患侧 局部 选穴 , 眼 睑抽搐加 太 阳、 鱼腰 、 后 或 上 明 ; 球 面颊 抽搐 加 颧 、 迎 香; 口角抽搐加地仓 、 颊车 。②操作方法 : 患者取卧位 , 穴

总有效率%
9. 52
8 . 67
作者 简介 : 徐冬梅 (92 ,女 , 17 一) 主治中医师 , 学士 。从事针灸 临
男 6例, 9例 ; 0 女 o 年龄 1 ~6 岁 , 7 0 平均 4 岁 ; l 病程 3日
※ 基金项 目: 河北 省廊坊 市科 学技术 研究 与发展 指 导计 划 ( 编
号 :085 11 2006 3 )
13 治疗方法 . 13 1 体针配合 电针 .. ① 主穴 : 患侧翳 风 、 下关 , 双侧 阳
参考文献
[ ] 吴在德 , 1 吴肇汉 , 郑树 , . 等 外科学[ . 版 . M]6 北京 : 民卫生 人
出 版 社 ,047 1 0 . 20 :0 —72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2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 ]南京 : s. 南京
大 学 出 版社 ,942 . 19 :6
点, 可多次反复检查 , 尤其适合于基层 医院应用 。
由表 1 可见 , 总有效 率 比较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2组 ( < .5 , P 0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综上所述 , 消石 丸与超声碎 石 、 黄体 酮 、 尿 、 速 大量饮
水、 运动等联合应用治疗泌尿 系结 石 的方法 疗效 确切 ; 值
( 河北 省香 河县 中医 院针灸科 , 北 香 河 河
【 关键词 】 肌痉挛状态 ; 中西医结合疗法 ; 面部肌 肉; 分类号】 R3 . R7 . 58 【 中图 31 69 . 爻献标识码】 A 【 编号】 1 2 21 2 81— 08 0 2 ; 4 0 文章 0 — 6 ( 0) 1 —2 0 90 0 5
治疗方法发展迅 速 , 目前 9 %左右 的尿路 结石 可不采 取 0
[ ] 叶章群. 4 泌尿系结 石研究现况 与展 望[ ] 中华实 验外科 杂 J.
志 ,05 1 (9 :4 20 ,3 1)4 .
开放 手术 治疗 …。黄体酮 近年 被用 于输 尿管 结石 , 效 疗 较为肯定 , 对 肾及膀 胱结石 的作 用 尚无 报道 。我 们 J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 结合 多年来的 临床经验 , 中医组 方 按
规律组成 了治疗 泌尿 系结石 的具 有清 热利 湿 、 石止 痛 排 的消石丸。方 中金 钱草 、 金沙 、 鸡 内金 清热 利 湿 ; 海 生 冬
[ ] 龙炮 , 5 李万亥 . 临床药物手册[ ] 北京 : M . 金盾 出版社 ,00 20 :
12 . O 1
15 08
河北 中医 20 年 1 0 8 O月第 3 0卷第 1 期 O
H bi C o t e 0 ,o 3 。 o1 ee J M,c br 08 V l 0 N . T 0 2 0
中西 医结 合 四联 疗 法 治 疗 面肌 痉 挛 10 ※ 5例
徐冬 梅 张长 华 王艳 芳

1 2 6
9 0
显效
1 0 5
6 5
有效
1 5
1 3
无效

1 0
丢失


甘草有止痛 、 镇痛 作用n , ] 诸药 协 同可 共达 预 防感染 止
与 对 照组 比 较 ,* P <0 0 .5
痛、 排石作用。同时超声作为观察泌尿系结石的检查手
段, 具有简便 易 行 、 全可 靠 、 速 准确 、 安 迅 禁忌 症 少 等 优
12 诊断标准 .
为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 , 渐扩散 至同侧其 他面肌 , 逐 如 口角肌 ; 重者可 累及颈 阔肌 ; 严 抽动 逐渐 加重 , 因精 可
神紧张 , 疲劳和 自主运 动加剧 ; 睡后停 止。无 神经 系统 入
阳性 体 征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10例均为 我院针灸 科 门诊患者 , 5
床工作 , 研究方 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 经系统疾患。
表1 2 组疗效 比较
组 别
治疗组
对组 照
坚 固, 补于消 中0 。现代 药理 研究 表 明 , 予 海金 沙 、 钱 金 草、 木香 、 枳壳 具有抗 菌利 尿作 用 , 同时金 钱草亦 有排 石
之功 ; 威灵仙具有增强平滑肌蠕 动作用 ; 黄芪 、 不 留行 、 王
得推广 。
泌尿 系结 石属 中医学 砂淋 、 淋 范畴 , 因 肾、 胱 石 是 膀 气化失 司 , 道不 利而致 的 以小 便频 急 、 沥不尽 、 道 水 淋 尿 涩痛 、 小腹 拘急 、 引腰腹 为主要 临床表 现 的一 类病症 。 痛 病 因为多食辛 热肥 甘之 品, 嗜酒太 多 , 或 酿成湿 热 , 注 下 膀胱 ; 或下 阴不洁 , 秽浊之邪侵入 膀胱 , 酿成湿热 , 而为 发 淋 。若湿热蕴 积 , 尿液 受其 煎熬 , l E积月 累 , 中杂质 结 尿 为砂石 , 为 石淋 J 则 。泌 尿 系结 石 是 。 石 、 尿 管 结 肾结 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