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中考语文的复习 九年级下文言文翻译大全

中考语文的复习九年级下文言文翻译大全【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译文】公输盘替楚王制造攻城时用来登城的器械,造成后,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动身,行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国都郢,见到了公输盘。
【原文】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译文】公输盘说:先生有何见教?子墨子说:北地有一个欺侮我的人,希望依靠你去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快乐。
子墨子说: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持合宜的道德从来是不杀人的。
【原文】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缺乏于民,杀所缺乏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文】子墨子起身,第二次施礼,说:请允许我解释这件事。
我在北地听说你在制造云梯,要用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所多余的是土地,所缺乏的是人民。
葬送本来缺乏的人民而去争夺已经多余的土地,不能叫做聪明。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叫做仁。
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可叫做忠。
力争却没有到达目的,不可叫做强。
坚持合宜的道德不肯受千金去杀欺侮我的人,却去攻打宋国杀死更多的人,不能叫做懂得逻辑道理。
【原文】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译文】公输盘折服了。
子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下来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
子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
【原文】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假设人?【译文】子墨子进见楚王,说:现在有人在这里,舍弃他的彩饰华美的车子,邻居家有一辆破车却总想去偷窃;舍弃他的锦绣服装,邻居家有一件短衫却总想去偷窃;舍弃他的好饭好菜,邻居家有一碗糟糠却总想去偷窃。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课件第三部分常考主题分类演练第五类寓言神话成语故事共张PPTppt

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
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
回原地。
分类演练
4.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马的力气用完了,还在强求它拼命奔跑。
分类演练
5.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分类演练
(二)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 味。主人闻已①,更②为益③盐。既得盐美,便自 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④,反为其患。天 下之事尽然,过则非唯不益,乃害之。
【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更:改变。③益: 增加。④口爽:口味败坏。
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意对即可)
分类演练
4.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分类演练
【参考译文】庚寅年冬天,我从小港去蛟州城,让小 童仆用木板捆着书跟着我。当时已日落西
山,傍晚的烟雾缭绕四野,离城还有二里左右。于 是问渡者,能否在南门开着时赶到。渡者仔细看了 看童仆,回答说:“慢慢走还开,走太快就关了。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很不高兴。我们紧赶慢赶地 走了一半路时,童仆摔了一跤,捆书的绳断了,书 散了一地。
分类演练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 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猩 猩 见 /则 知 其 诱 之 也 又 知/ 设 者 之 姓 名 与 其 父 母 祖 先 一 一 数 /而 骂 之。
分类演练
4.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 性格特点。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可猩猩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课件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孩子 与世隔绝的地方(dìfāng) 古今异义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
借代
——以上五种情况都要“换”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1、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省略量词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
宾语(bīnyǔ)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省略谓语
4、一鼓作气
(2).所以(suǒyǐ)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分) 10年中考
(3).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011
年中考)
(2分)
第三页,共30页。
贵港市中考试题回放(huí fànɡ)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分) 09年中考(zhōnɡ kǎo)
答案: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hàn shuǐ)的南岸, 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 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第十五页,共30页。
平时复习要注意(zhù yì)什 么呢?
第十六页,共30页。
第十七页,共30页。
文言(wényán)语句翻译五种具 体留方:保法留(bǎoliú)不变 删:删除(shānchú) 不 换:翻替译换,对换 补:补出省略成分 调:调整语序
第十八页,共30页。
文言文翻译(fānyì)方法
省略状语
——省略的内容要“补”上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要加括号。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1、夫战,勇气也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3、公将鼓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夫专诸之刺王寮也,彗星(huìxīng)袭月 6、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七下文言文全面复习课件(共96张PPT)

复习目标
(1分钟)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
复习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字词: 初( 当初 ),权 谓( 对……说 ) 吕蒙曰:
“卿今( 现在 )当涂( 当道,当权 )掌( 掌管 ) 事( 事情 ),不可不学!”蒙辞( 推托 )以 ( 用 )军中多务( 事务 )。权曰:“孤岂( 难道 ) 欲( 想 )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为(做,成为 ) 博士邪( 同“耶”)?但( 只,只是 ) 当( 应当 )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 了解 )往事 ( 历史 )耳( 罢了 )。卿言(说 )多务,孰( 谁 ) 若( 比得上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认为 )大 有所益。”蒙乃( 于是,就 ) 始就( 从事 )学。
4
复习指导及检测二(5分钟)
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 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无可推辞。
侧面烘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
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
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
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侧面描写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1209218

解题:翻译时要注意添做到课内外的迁移运用。“汝”字,
在《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句中学过;“异”字,
在《出师表》“不宜异同”句中学过。另外,有些句子直译
后,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会有比较大的不同,可以考虑
作适当的意译。
答案:(示例)从今以后,可以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读
书,住宿吃饭的标准不能和你们有所不同(或者意译为:要
和你们一样)。
第十一页,共60页。
第十二页,共60页。
一、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为“……者,……也”,翻译 为“……,是……”。如:“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 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倒装句。翻译这类句子时,要调整好语序,按照现 代汉语的一般语序翻译。如:“甚矣,汝之不惠。”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把笔抛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 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第三十一页,共60页。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 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 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 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 贫困的人难道只有我吗?”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注释】①磔,zhé,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第二十九页,共60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读书日盈.寸 满 ②尝卧病,绝.粮 断,尽 (2)给文 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停顿处用 “/”划开。(限 断两处) 城下之日 / 彼必不降 / 幸勿杀之。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和翻译》复习课件

❖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 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 人为未洽。
❖ 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 便无复人。〞任大喜说。
❖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 〞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政论、史论类
❖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 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概者不 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 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 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修养百 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 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 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 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 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 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 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 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 往不协音律,何耶?
❖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 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 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
文言文翻译
❖ 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 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 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挖苦时政的? 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 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 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
❖ 专门学习陶渊明的失之于浅显平直,明 白易晓;专门学习谢灵运的失之于堆砌 辞藻,叠床架屋。
文论类
❖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余独爱其工于 用韵也。盖其得韵宽,那么波澜横溢, 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 可拘以常格。得韵窄那么不复傍出,而 因难见巧,愈险愈奇。余尝与圣俞论此 圣俞戏曰前史言退之为人木强假设宽韵 可自足而辄傍出窄韵难独用而反不出岂 非其拗强而然与坐客皆为之笑也。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复习课件(共41张PPT)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 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 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 不会越过法度。”
3.译文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②逝去的一切 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③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 ,(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 4.《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做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 度的论述,读之收获很大。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 安贫乐道的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 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 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 无所适从。”
《论语》7-12章 重点词语解释 (红色字词)
《论语》7-12章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三军可夺帅也 6、博学而笃志 7、切问而近思
《论语》7-12章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代词,......的人;喜爱,爱好。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3、饭疏食,饮水:吃 4、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跟从、学习。 5、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6、博学而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7、切问而近思:恳切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7上7.杞人忧天(共44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7 上7.杞 人忧天 (共44 张PPT)
古诗文阅读一本全
五、 重点解析 1.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种人? 讽刺了那些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
所作为的人。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 文言文7 上7.杞 人忧天 (共44 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C.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
D. “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无根据地瞎担心。
(题目是编者加的,不是原来就有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古诗文阅读一本全
模拟题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的一项是 ( D )(3分) A. 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B. 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C. 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D. 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 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忧:担忧,发愁。此处是为动用法,意为 “为……担忧”。晓:告知,开导。积气:聚 积的气体。若:你。第二人称代词。行止:行 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古诗文阅读一本全
【评析:杞人终于释怀,劝者也很高兴,皆大欢 喜。】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 导他。 (2)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 有空气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古诗文阅读一本全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分)
A.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 有的。
B.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 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 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一试,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汝州(河南临汝)去。
2、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魏王恼怒பைடு நூலகம்子盗出了他的兵符。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远远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5、竖子,不足与谋。
小子,不值得和你共商大计。
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1、见渔人,乃大惊。
2、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3、 必以分人。
译:一座放置(在)朔东,一座放置(在) 雍南。(省略“于”)
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省略“之” 补充,使语意完整。
补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根据上下文文意,适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全国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首先要 “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 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 的“意译”。
文从句顺调补贯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
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 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 “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 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 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文从句顺调补贯
典型例题解析
1、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 2、 战于长勺。 即“于长勺战” 3、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调 :文言文中倒装句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
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致。如“宾语前置;介 词结构后置……
译:(村人)见到渔人,(村人)就非常吃惊
指点迷津
文言文翻译的明确标准: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
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删
有的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
有的助词表示停顿 有的助词只是为凑足音节 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
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我给你的
你要做的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明确的要求 和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
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段的语 句。
热身练习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 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 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 “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 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 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分)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 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分)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 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