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七上第八课《对印的乐趣》word说课稿
对印的乐趣(曾祥萍)(教案)

对印的乐趣(曾祥萍)(教案)对印的乐趣执教:珠玑中学曾祥萍教学课题:《对印的乐趣》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对印的乐趣》选自《美术》(人美版)第13册第8课。
本课分三个环节。
一、感知肌理。
二、了解肌理。
三、肌理的创意表现。
本文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
教材内容新颖活泼,符合七年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其学习难度也在有趣的观察和实验中无痕式的灌输。
其作业的开放性亦很大,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突出“乐趣”两个字,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材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这是一节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指导学生制作肌理效果,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觉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肌理制作中的运用技巧。
教材以对印的技法为主,从感受、了解各种对印的不同肌理效果图片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丰富而微妙,天趣自然的画面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在普通而常见的物品中体会不平常,在平凡的物品中体会自然的奇妙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肌理”的概念和简单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和实践,尝试用对印的多种技法来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几件有创意的作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验并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美。
解决方法:(通过游戏触摸实物、欣赏百度中的图片及教师准备的作品来感悟肌理之美。
)2、了解并掌握制作对印法肌理的基本方法。
解决方法:(肌理制作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对印法、压印法、实物拓印法、吸浮法、喷染法、抗水法等,在教学中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并发挥创意想象。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对印的技法完成几件有创意的肌理作品。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观察讨论法、欣赏法、讲述和演示法相结合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欣赏与示范相结合。
人美版美术七上第八课《对印的乐趣》课件

拓展(一):对称对折不吸水纸抽绳对印。
材料:水性色彩 A3 复印纸 棉线绳。
把棉线绳放在画盘中染上所需的色彩,注意色彩中含水量不可过大影响质量。
棉线绳染好后按设想方式布置在打开的半张纸面上,位置应略靠近中线。
对折纸对压。
为了保证绳的抽拉摆动等动作完成顺利,抽拉前要在对折的纸上 压盖一张厚、硬的卡纸。
对印的乐趣
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 刘全舟
实践要求(一):
每一小组合作完成两幅作 品。在完成第一幅作品后,小 组分析印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讨论出解决办法,之后印制 第二幅作品。
实践要求(二):
请各小组合作完善一幅对印 作品,并为自己小组的作品取一 个合适的名字。
展评奖项(获奖小组,每人加2分)
按一定规律或随机在左右摆动、滑动、转动的过程中,将绳抽出。
局部效果,通过移动抽拉, 可以得到羽毛、飞翔、舞动的 效果。
拓展(二):对称对折油画棒熨烫对印。
拓展(三): 对印鱼技法示范:
对印鱼的工具
对印鱼技法示范: 清洁
对印鱼技法示范: 构成
对印鱼技法示范: 刷墨
对印鱼技法示范: 遮挡(鱼眼)
对印鱼技法示范: 铺技法示范: 慢慢掀开取下
对印鱼技法示范: 干燥之后补画
对印鱼技法示范: 完成
染底纹实物(鱼)对印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对印的乐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印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对印的定义和基本技巧。
2. 对印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手工制作对印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对印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对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对印的定义和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对印的制作过程。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对印作品,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4. 创作: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对印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对印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对印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对印的制作技巧掌握得较快,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意。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在课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对印技巧和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对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设计、建筑等。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深入了解对印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3.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对印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
2. 制作对印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艺术家讲座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难度:★★☆☆☆(初级)六、教案主题:《对印的乐趣》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印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对印的定义和基本技巧。
2. 对印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 手工制作对印作品。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对印技巧和应用,巩固学生的记忆。
七年级美术《对印的乐趣》教案

七年级美术《对印的乐趣》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部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对印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1.1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对印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对印艺术的魅力。
1.1.2 细节说明:介绍对印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方法,为学生学习对印艺术奠定基础。
1.1.3 细节说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二、知识点讲解2.1 对印艺术的基本概念:讲解对印艺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对印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1.1 细节说明:通过对印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印艺术的美感。
2.1.2 细节说明:介绍对印艺术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对印艺术在各个时期的特点。
2.1.3 细节说明:讲解对印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3.1 对印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欣赏对印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1.1 细节说明:展示不同类型的对印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对印艺术的多样性。
3.1.2 细节说明:分析对印艺术作品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对印艺术的美感。
3.1.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对对印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对印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重印艺术作品。
4.1.1 细节说明:通过对印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对印艺术的基本特点。
4.1.2 细节说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让学生掌握对印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
4.1.3 细节说明: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重印艺术作品。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印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重印艺术作品。
5.1.1 细节说明:通过对印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对印艺术的基本特点。
5.1.2 细节说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对印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
对印的乐趣(曾祥萍)(教案) 初一美术ppt课件教案 人美版

对印的乐趣执教:珠玑中学曾祥萍教学课题:《对印的乐趣》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对印的乐趣》选自《美术》(人美版)第13册第8课。
本课分三个环节。
一、感知肌理。
二、了解肌理。
三、肌理的创意表现。
本文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
教材内容新颖活泼,符合七年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其学习难度也在有趣的观察和实验中无痕式的灌输。
其作业的开放性亦很大,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突出“乐趣”两个字,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材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这是一节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指导学生制作肌理效果,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觉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肌理制作中的运用技巧。
教材以对印的技法为主,从感受、了解各种对印的不同肌理效果图片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丰富而微妙,天趣自然的画面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在普通而常见的物品中体会不平常,在平凡的物品中体会自然的奇妙乐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肌理”的概念和简单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和实践,尝试用对印的多种技法来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几件有创意的作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体验并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美。
解决方法:(通过游戏触摸实物、欣赏百度中的图片及教师准备的作品来感悟肌理之美。
)2、了解并掌握制作对印法肌理的基本方法。
解决方法:(肌理制作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对印法、压印法、实物拓印法、吸浮法、喷染法、抗水法等,在教学中采用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并发挥创意想象。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对印的技法完成几件有创意的肌理作品。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观察讨论法、欣赏法、讲述和演示法相结合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欣赏与示范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1、多媒体设备、课件;2、多件实物:石块、贝壳、小铁块、木块、麻布、手帕,一只自制纸箱;3、水彩颜料、水彩笔、白纸数张(不易吸水或光滑的纸);学生:水彩颜料、作业纸、水彩笔、树叶等有纹理的实物。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对印的乐趣》教案

第8课对印的乐趣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塾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
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
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
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
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一)设疑导入: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
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㈡自主探究: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对印的乐趣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等奖

对印的乐趣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等奖1、对印的乐趣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等奖[课型]新授制作课[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生:西瓜、苹果——————师:揭纸展示。
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七年级美术上册对印的乐趣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对印的基本技巧。
2. 通过对印创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印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2. 对印的基本技巧讲解和演示。
3. 对印创作实践。
4.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印的概念和特点,对印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对印创作实践,学生作品的创新和独特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范例作品。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4. 展示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有趣的对印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对印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对印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对印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对印的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对印创作实践。
5.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8. 课后跟进: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对印的过程和技巧。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对印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评价交流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评价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印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对印的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对印创作的创新和独特性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是否有效地讲解了了对印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
2. 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对印创作。
3. 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对印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九、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对印作品,要求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具有创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印的乐趣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印的乐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
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版画制作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采用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
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并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习版画制作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学生能大胆尝试多种对印方法,主动探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4、学生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印在小学的美术课中便已尝试过,既熟悉又充满诱惑力,而且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
但由于过多的接触了一些具象知识,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本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进行创造活动。
5、资源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
底版、水粉用具等
二、说教法:
1、本课我先以印刷工人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
接着展示了四幅对印范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猜测范来内容来进行交流并初步获得学习乐趣。
我认为教师最好在一上课的时候就能抓住学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拉近了生生和师生间的距离,新授课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身边的故事找起,让学生积累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经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通过问题设置:“你还能想出其它的对印方法吗?”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对课题的深入思考。
接着展示课件——对印的方法步骤及相应作品,(纸对印、实物对印、水对印、玻璃对印、蜡笔对印)来补充和完善学生的回答。
3、自主探究。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意识。
我为学生提供了部分学习材料并以为做的好的、做的快的学生作品添加边框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而在指导中为他们的作品提出合理意见,让学生完善。
我想美术课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艺术课真正给学生带来美好与欢乐
三、说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2’
大自然中,经常会有一些美丽的纹理引起我们的兴趣和遐想,你知道这是什么的纹理吗?
那这些实物上的纹理是怎么复制到纸的上呢?
板书:对印的乐趣
二、讲授新课13’
1、介绍对印
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
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2、折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瓶花》、《蝴蝶》这两件作品是怎样对印出来的?
(2)学生讲解制作要点
3、单纸对印:
(1)欣赏书中的《熊》等作品。
(2)介绍单纸对印的方法
(3)出示所形成的图形:像什么?变转角度像什么?
(4)展示有新意的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之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
分析画面构图方法
四、展示、小结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没有形成具体形的同学,看看你的画面有没有可取的部分?能不能和小组同学组合出一件对印作品?
看课件,猜想。
思考,讨论。
小组研究后回答。
欣赏后研究对印方法。
大胆尝试。
谈一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比较单纸对印与折纸对印的异同。
观察。
看教师完成的图形展开联想。
到前面添加使之成为一个具体的事物。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
结合想象出的内容适当添加。
展示,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新作品。
课件出示各种纹理。
五、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1、这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2、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3、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5、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