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方法PPT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CT检查技术ppt课件

CT检查技术ppt课件
.
HRCT的基本要求是: ①CT机的固有空间分辨力<0.5mm。 ②层厚为0.5—1.5mm。 ③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 ④应用512×512矩阵。 ⑤扫描用高电压和高电流,即120—140kV, 170—220mA
.
五、定量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 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化学 成分含量的方法,常用来测定骨矿物 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它代谢性 骨病病人的骨矿密度。
.
一般人眼能区分16个灰阶,如果用16个灰 阶表示2000个灰度,则每个灰阶为 2000/16=125HU,即人眼能分辨的两个灰 阶间的CT值为125HU,为了使CT值差别大 于125HU,能被分辨,必须采用不同的窗 宽和窗位。窗宽是指图像上16个灰阶内所 包括的CT值范围。
.
窗技术 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
.
2、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优点 (1)扫描速度提高 (2)图像空间分辨力提高 (3)CT透视定位更准确 (4)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
.
.
.
.
一、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 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 人体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像素越小, 其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空间分 辨力越高。
.
N等于16的16层螺旋CT,如果X线束宽度为 32mm,扫描层厚是2mm,每周进床20mm, 螺距为20/(32/16)=10。
.
多层螺旋CT的参数是X线管电压120— 140kV,管电流250—600mA,检查床移动 速度12—175mm/s,层厚0.5—2mm,螺距 8—32,最长可一次连续扫描125—135s。
.
.
(二)噪声:噪声有扫描噪声和组织噪声, 两者均可影响图像质量。扫描噪声是因为 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线光子数量不足, 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所致。 扫描噪声导致密度相等的组织或水在图像 上的各点CT值不相等。主要与X线管电流 和扫描时间有关,因此必须根据病人检查 部位的组织厚度和密度来选择毫安量 。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04
CT的优缺点
CT的优点
01
02
03
04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 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的 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病变。
多角度观察
CT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 病变,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
性质和范围。
定位准确
CT检查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 的位置,有助于指导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无创无痛
CT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投影数据 进行学习,自动提取特征并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 。这种算法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03
CT的类型
普通CT
总结词
普通CT是最基本的CT扫描方式, 主要用于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变位置。
详细描述
普通CT扫描通常在平静呼吸状态 下进行,扫描速度较快,能够提 供高质量的图像,用于初步诊断 和筛查病变。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和医务人员 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眼镜 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维护和校准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 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辐 射剂量。
06
CT的未来发展
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AI算法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 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CT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 CT简介 • CT的工作原理 • CT的类型 • CT的优缺点 • CT的辐射安全 • CT的未来发展
01
CT简介
什么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 医学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对物 体进行多角度扫描,获取物体内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ppt课件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ppt课件
4.扫描前定位 定位像扫描(scout scanning)制定扫描 计划 5.扫描 6.照相和存储 自动照相 手工照相 照片 硬盘 磁带 光盘
第四节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三、CT检查注意事项
1.CT检查必须注意放射线的防护 2. 认真了解病史及既往影像检查资料 3.注意增强扫描中的过敏反应 4.对危重患者的处置
第四节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CT扫描胃肠道内对比剂
第四节 CT检查Βιβλιοθήκη 准备和检查步骤一、CT检查前准备
4.制动 5.除去金属物品 以防伪影产生 6.增强扫描及造影检查准备 行增强扫描及血管 造影检查的病人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碘过敏 试验;在碘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名 7. 注意监护 危重病人检查时,需请临床科室医 护人员陪同 8.防尘 9.注意患者家属防护
第四节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二、CT检查步骤
1.患者的接待与登记 2.输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扫描相关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CT号等 RIS PACS 3.患者体位的处置 仰卧 俯卧 头先进 足先进 调整检查床,开启定位指示灯,将患者送 入扫 描孔内
第四节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二、CT检查步骤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七章 CT检查技术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第四节 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一、CT检查前准备
1.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携带的有 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解释工作 对病人耐心做好扫描说明解释工作, 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3.胃肠道准备 腹部、盆腔、腰骶部检查者,扫 描前一周,不作胃肠道钡剂造影,不服含金属的 药物,如铋剂等。扫描前两日少吃多渣食物。腹 部检查前4小时禁饮食,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使 胃肠道充盈。盆腔检查前晚口服甘露醇等泻剂清 洁肠道,若行清洁灌肠更佳;扫描前2小时口服 对比剂充盈肠道。

第四节CT检查方法

第四节CT检查方法

(4)还可观察血管结构及血管病变等。
对比剂的条件及分类:
一:理想条件: (1) 与人体组织间的影像对比度大,显影清晰; (2)无毒无副作用 。 (3)理化性质稳定,便于生产、运输和保存 (4)易于吸收和排泄 。 (5)使用方便,价格低; (6)口服制剂应无异味、口感好,易被患者接受。 二:分类:据X、CT显示的密度高低分类: (一)高密度——阳性造影剂; 钡制剂: 碘制剂:无机碘 ——碘化钠 有机碘 ——碘水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油剂:碘化油(支气管、瘘管、窦道、 子宫输卵管); 碘苯酯(脊髓造影) (二)低密度——阴性造影剂; 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1. 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assisted,
CTA)是将血管造影和CT检查两种技术相结
合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小肝癌的检查, 目前被认为是检测小肝癌最敏感的方法,可显 示直径小于0.5cm的由肝动脉供血的血管性肿 瘤。
CT检查方法
(三)造影CT检查
2. 非血管造影CT
CT检查方法
二、增强扫描
(三) 动态增强扫描
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短时间内对兴趣区进行快速 连续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对CT机的要求是每层扫描时间和 扫描间隔时间之和小于10s。动态扫描时,扫描过程与图像 处理过程分开,先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部扫描,待扫描结 束后再作图像的重建和显示。 扫描方式:(1)进床式动态增强扫描;(2)同层动 态扫描;(3)两块一长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速度快、开 始扫描时间快、扫描持续时间要足够长;注药用于海绵状
平扫
增强
巨块型肝癌
平扫
动脉期
平衡期
CT检查方法
(三)造影CT检查
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利用对比剂使其显影,然后 再行CT扫描的方法。造影CT检查克服了常规X线造影的 重叠问题,可较好地显示某一些器官或结构的解剖,有 利于病变发现。分为血管造影CT和非血管造影CT两种。

CT检查过程注意事项.ppt

CT检查过程注意事项.ppt

Company Logo
三、检查前注意事项
7.头颅扫描前要摘掉头上发夹、耳环等饰物 8.眼眶扫描时患者要闭目平视,眼球不要转动 9.检查过程中患者禁止移动身体,胸腹部检查过程中摒气
三、检查前注意事项
10.有碘造影剂、碘、青霉素过敏史者应主动说明 11.增强扫描前做好谈话、签字等手续,结束后留观1小时离开 12.危重或老年病人需家属或医生陪护
小结
基本原理 检查方法 CT检查注意事项 CT检查流程图
CT检查的适应证
1
三、检查中注意事项
CT检查中注意事项: 1.一般取卧位,特殊情况取俯卧位,不可随意改变 体位; 2.屏气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提高效率; 3.如因病情 原因无法配合,请及时说明; 4.检查中如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请告知医师; 5.检查中请闭上眼睛不要看扫描架上红灯,扫描部 位如有胶布,膏药等请取下。
Company
LOGO
PCoTw检er查Po过int程T注em意p事lat项e
牟红安
目录
基本原理及特点 检查方法 检查注意事项 CT检查流程图
CT检查的适应证
1
一、基本原理及特点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 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 成像。
一、基本原理及特点
三、检查前注意事项
CT增强扫描前禁忌症:
1.目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2.患有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3.曾有对含碘造影剂过敏敏病史; 4.目前患有重症肌无力; 5.妊娠
三、检查前注意事项
CT增强扫描的高危因素:
1.肾功能不全; 2.严重心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 衰竭; 3.糖尿病肾病、癫痫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4.嗜铬细胞瘤、骨髓瘤、高胱氨酸尿; 5.酒精中毒、一般情况很差、自身免疫性疾病

(优质课件)CT检查方法

(优质课件)CT检查方法
10
一、CT普通扫描
• 平扫(plain scanning)不用对比剂 • 基本扫描方式 • 1.非螺旋CT扫描 • 轴位扫描(axial scaning)
序列扫描(sequences scaning) • 球管围绕病人旋转的运行轨迹成一个个独立的圆形
11
1.非螺旋CT扫描
• 管电压 120~140kV,管电流70~260mA • 扫描时间6~20s,矩阵512×512,层厚5~10mm,层距
CT检查技术
1
X线影像
CT影像
2
• CT:COMPUTED TOMOGRAPHY: • 以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扫描, 测定透过的
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各个单位容积的吸 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3
• CT机装置
4
5
6
CT(非螺旋)扫描模式
7
• CT优势: • 图像无重叠,断面图像 • 高密度分辨力,0.1%~0.5%
13
2.螺旋CT扫描
• 扫描速度大幅度提高 • 减少呼吸伪影,避免了漏扫 • 容积扫描数据,图像重建、重组 • 管电压 80~140kv ,管电流 50~450 mA • 扫描时间最长可连续曝光100s • 层厚通常在1~10mm
14
2.螺旋CT扫描
•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 • 双层、4层、8层、16层、64层、320层 • 探测器多排,X线束锥形 • 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得多层CT图像
20
5.连续扫描、重叠扫描、间断扫描
• 层距和层厚的关系 • 层距=层厚 连续扫描 序列扫描 • 层距小于层厚 重叠扫描 • 层距大于层厚 间断扫描 • CT检查常规使用连续扫描 • 肺高分辨扫描通常使用间隔扫描 • 重叠扫描现已少用

CT检查技术PPT学习课件

CT检查技术PPT学习课件
8
多层螺旋CT(MSCT)
双层、4层、16层、64层、320层 探测器多排,X线束锥形 一次采集科同时获得多层CT图像
9
螺旋CT扫描
宽探测结构:提高扫描速度与效率 射 线利用率提高 减少球管负荷 降低球管 损耗 MSCT在设备方面比SCT有很多进展:
旋转方式 X线球管 计算机 减少容积效应和生理伪影 扫描速度提高 缩 短检查时间 数字化影像 薄层影像 图像后处理 图像更清 晰、直观和逼真 在许多临床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提高了病灶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减少 穿刺的次数,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穿刺 过程中的并发症。 不足之处:术者接受X线辐射和患者局示延迟等。
21
CT导向下穿刺活检
示意图
22
CT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扫描 增强扫描增加了组织与病变间密度的 差别,更清楚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间 的关系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 有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楚 的病变。还可动态观察某些脏器或病 变中对比剂的分布于排泄情况,根据 其特点,判断病变性质。可观察血管 结构及血管性病变等。
15
靶扫描(target scanning)
放大扫描 目标扫描 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
16
高分辨力扫描
薄层扫描 大矩阵 骨算法重建图像,获 得良好的空间分辨力 管电压120-140kv 管电流120-220mA 层厚1-2mm 层距可视扫描范围大小决 定,可无间距或有间距扫描,矩阵通 常为512×512 ,骨算法重建 主要用于小病灶、小器官和病变细微 结构的检查,如肺内、内耳、肾上腺 等 HRCT需使用较高的曝光条件
3
发展历史
1972年housfield设计 1989年螺旋CT诞生 1991年双源螺旋CT 多层螺旋CT 40年来发展迅速

《CT检查技术》课件——7 CT造影检查

《CT检查技术》课件——7 CT造影检查
描,并经重建得到血管图像。 • 可以充分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分布、管腔狭窄
与扩张等,并可通过分析软件进行多种分析。 • 目前广泛用于全身各大血管,如主动脉、肾动脉、
颈动脉、冠状动脉、脑血管等的检查。
CTP
脑CT灌注成像(CTP) 是指用CT动态增强来 分析局部器官或病变的动态血流变化,并以图 形和图像的形式将其显示出来的一种功能性成 像技术。
一、CT平扫
5.高分辨力扫描 high resolution CT,HRCT
• 薄层扫描,大矩阵、骨算法重建图像,获得具有 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图像的扫描方法
• 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120~220mA,层厚 1~2mm,层距可视扫描范围大小决定,可无间 距或有间距扫描,矩阵通常512×512,选用骨算 法重建
碘佛醇 Ioversol
安射力
碘帕醇 Iopamidol 碘必乐Iopamiro
碘比醇 Iobitridol
(一)对比剂
2. 对比剂毒副反应和过敏反应 对比剂进入体内, 有化学毒性、渗透压毒性、免疫反应、离子失衡、 肝肾功能损害等毒性反应,部分病人还可以发生 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休克、呼吸循环停止等, 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对症治疗。
增大扫描条件
一、CT平扫
3.重叠扫描 overlap scanning • 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部分重叠 •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易于检出小于层厚的
小病变
• 缺点:扫描层面增多致病人的X线吸收剂量加大 4.靶扫描 target scanning(放大扫描、目标扫描) • 是指对感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 与普通扫描后的局部放大像不同 • 靶扫描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局部放大像则不能 • 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双源CT扫描
• 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 • 双球管和双探测器系统+多层螺旋CT • 两个球管既可同时工作,也可分别使用
3.双源CT扫描
• 当心脏成像、双能减影和全身大范围扫描时,可采用两个 球管同时工作,一般的扫描可只用一组球管探测器系统工 作
• 进一步提高扫描速度和时间分辨力 • 心脏的CT检查 减小对心率的依赖 • 双能量成像
CT检查技术
X线影像
CT影像
• CT:COMPUTED TOMOGRAPHY:
• 以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扫描, 测定透过的 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各个单位容积的吸 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 CT机装置
CT(非螺旋)扫描模式
• CT优势: • 图像无重叠,断面图像 • 高密度分辨力,0.1%~0.5%
的X线吸收系数的差异 • 观察组织血供 • 数字化图像 ( voxel 体素 pixel 像素 ) • 容积采样实现各种重建、重组技术
• 1972年Housfield设计成 • 1989年螺旋CT(spiral CT,SCT) • 1991年双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 • 40年来发展迅速
第一节 CT检查方法
5.连续扫描、重叠扫描、间断扫描
• 层距和层厚的关系 • 层距=层厚 连续扫描 序列扫描 • 层距小于层厚 重叠扫描 • 层距大于层厚 间断扫描 • CT检查常规使用连续扫描 • 肺高分辨扫描通常使用间隔扫描 • 重叠扫描现已少用
6.靶扫描
• target scanning • 放大扫描、目标扫描 • 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 主要用于小器官和
5~10mm,连续扫描 • 标准算法、软组织算法 • 在非螺旋CT机和螺旋CT机上都可实施 • 图像信噪比高,质量好 • 颅脑、椎间盘的常规扫描常选用非螺旋扫描
2.螺旋CT扫描
• 单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 • 滑环技术,球管与探测器系统连续旋转 • 球管围绕病人旋转的运行轨迹成螺线形 • 容积扫描(volumetric scanning)
学成分含量的扫描方法 • 用于测定骨矿物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它代谢性骨病
Hale Waihona Puke 病人的骨矿密度 • 标准密度校正体模 专用软件
9.低剂量扫描
• LDCT low dose CT • 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扫描X线剂量进行CT扫描
的方法,可以降低患者X线吸收剂量,并且减少球管损耗 • 成人胸部健康体检、肺癌普查、肺小结节病变随访、眼眶、
2.螺旋CT扫描
• 扫描速度大幅度提高 • 减少呼吸伪影,避免了漏扫 • 容积扫描数据,图像重建、重组 • 管电压 80~140kv ,管电流 50~450 mA • 扫描时间最长可连续曝光100s • 层厚通常在1~10mm
2.螺旋CT扫描
•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 • 双层、4层、8层、16层、64层、320层 • 探测器多排,X线束锥形 • 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得多层CT图像
鼻窦及儿童颅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发挥很大的作 用。
胸部常规CT扫描 200mA
胸部低剂量 CT扫描 30mA
10.双能量成像
• 双源CT两个球管发射不同的能量 (如140kv和80kv)
• 两种不同的能量对不同的组织的衰减值不相同,如: • 80kV: 骨骼CT值670HU 对比剂296HU • 140kV:骨骼CT值450HU 对比剂144HU
小病灶的显示
7.高分辨力扫描
• high resolution CT,HRCT • 薄层扫描,大矩阵、骨算法重建图像,获得具有良好的空
间分辨力 • 管 电 压 120 ~ 140kV , 管 电 流 120 ~ 220mA , 层 厚 1 ~
2mm,层距可视扫描范围大小决定,可无间距或有间距 扫描,矩阵通常512×512,骨算法重建
7.高分辨力扫描
• 主要用于小病灶、小器官和病变细微结构的检查。 如肺部、内耳、颞骨乳突、肾上腺等小器官 • HRCT需使用较高的曝光条件
肺高分辨力扫描 (WL-600,WW1000)
肺高分辨力扫描 (WL-650,WW1600)
常规肺扫描 (WL-650,WW1600)
8.定量扫描
• quantitative CT,QCT • 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种化
2.螺旋CT扫描
• 宽探测器结构:提高扫描速度与效率 射线利用 率提高 减少球管负荷 降低球管损耗 • MSCT在设备方面比SCT有很多进展: 旋转方式 X线球管 计算机 • 减少容积效应和生理伪影 扫描速度提高 缩短检 查时间 • 数字化影像 薄层图像 图像后处理 图像更加 清晰、直观和逼真 • 在许多临床应用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10.双能量成像
• 对血管增强与骨骼进行直接减影;对某些组织如肿瘤进行 特征性识别;可对体液成分进行识别;可对不同成份的结 石进行鉴别,等。
DSCT对骨骼与增强血管减影
减影前VR显示 骨骼及血管影
减影后VR仅余 血管影
11.CT透视及CT导向穿刺活检
• CT fluoroscopy:CT快速连续扫描的同时,进行高速图 像重建和连续图像显示,可以达到近似X线透视的实时观 察图像的效果。主要用于CT导向穿刺活检。
一、CT普通扫描
• 平扫(plain scanning)不用对比剂 • 基本扫描方式 • 1.非螺旋CT扫描 • 轴位扫描(axial scaning)
序列扫描(sequences scaning) • 球管围绕病人旋转的运行轨迹成一个个独立的圆形
1.非螺旋CT扫描
• 管电压 120~140kV,管电流70~260mA • 扫描时间6~20s,矩阵512×512,层厚5~10mm,层距
4.薄层扫描
• thin slice scanning • 层厚小于5mm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 主要用途: • ①较小组织器官如鞍区、颞骨乳突、眼眶、椎间 盘等 • ②检出较小病灶,如肝脏、肾脏等的小病灶,胆 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 • ③观察较大病灶的内部细节 • ④拟进行图像后处理 • 薄层扫描信噪比降低 通常需增大扫描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