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8年)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

一、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三个角度理解 1 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
2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3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2.国家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4.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其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
公务员考试社会常识: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解释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二、十二五规划的程序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三、十二五规划的进展2008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
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
心得体会 人工智能实习心得体会

人工智能实习心得体会人工智能实习心得体会统计分析实习心得本学期我们学了统计学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
同时学校也安排了我们学期末统计分析实习,是希望通过这次实习提高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也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课本上理论的认识和掌握。
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复习巩固了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同时通过分组实习也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给我们的感触良多。
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阶段。
一方面,统计学受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混沌理论、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如多元统计分析、现代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线性统计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
另一方面,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方法。
应为不论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学、医学、军事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离不开数据,要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必然用到统计方法,现在连纯文科领域的法律、历史、语言、新闻等都越来越重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这次统计分析实习,我们组选择的公司是七匹狼。
在实习中我们运用数据的搜集、数据的图表展示等理论以及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释完成了本次实习的任务。
我们搜集七匹狼有关股票的数据信息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利润率、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现金流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了解七匹狼公司的业绩、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扎趋势等相关信息。
我们学习统计学和进行本次实习活动的目的是运用统计思想进行分析的能力,在实践工作中,要善于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要学会发现数字、分析数字,并使用数字说话;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要掌握统计工作中涉及到基本统计概念和基本统计计算方法,能够阅读常规的统计报告,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甄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优选.)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摘要:本文采用2011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根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很不平衡,消费结构差异也较大。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法等方法,对2011年我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以期反映消费水平与结构上的差异,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其次,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住房、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主要利用三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
本文选取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与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的选择(1)评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九个指标,分别为:y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元/人);x人均食品支出(元/人);x2人1均衣着支出(元/人);x3人均居住支出(元/人);x4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元/人);x5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元/人);x6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元/人);x7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人);x8人均其他消费支出(元/人)。
专题地图制作实习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专题地图制作实习报告班级:111111姓名:11111学号:1111111一、实习目的专题地图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十分广泛,从自然地理现象到社会经济等人文地理现象无所不容,既能表示各种具体有形的实物和现象,又能表现抽象。
专题地图还有具有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双重内容的层面的特性,他表现方法多样,图面配置灵活。
因此学会制作专题地图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我们基本掌握了专题地图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它的编辑设计。
本次实习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题地图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专题地图的表现方法与图例设计的理解和操作。
本次实习对巩固专题地图所学理论基础,加深对G I S软件的认识与操作,将所学内容付诸于实践,提升自己动手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习要求1每位同学自选两项各省市的指标进行统计,或自然环境内容或社会经济内容(如2010年各省的G D P及其增长率),制作一张专题地图2写一份2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阐明该图的表示方法、设计与过程等内容打印纸质文档,以小班为单位,1月4日前交三、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6日四、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三教109五、实习内容:利用G I S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学会数字化成图与G I S连接。
在网上自己查资料,然后再平时实验内容的基础自选两项各省市的指标进行统计,或自然环境内容或社会经济内容(如2010年各省的G D P及其增长率),制作一张专题地图。
六、专题地图制作的具体步骤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他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专题地图所涉及的专业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地学范畴各学科,还可按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化,构成地图、环境地图以及其它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地图编辑和输出三个过程。
下面对这三个过程进行一一陈述。
(!)数据输入:数字地图的数据来源包括:数字测图、纸质地图以及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地理要素的定性、定量特征数据。
08年国家统计数据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电大国民经济学02任务

第1题.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每天创造的财富国内生产总值10.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0 36.7 168.0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吨) 83.5 122.3 126.6 144.9 钢材 (万吨) 6.0 14.1 36.0 160.2 每天消费量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0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0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0(2).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2009年中国消费市场调查

中国消费市场调查-2009年12月中国目前有大约1200个县级的三级城市,3.44万个乡镇和61.4万个行政村的消费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如果综合计算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医疗卫生等不同品类的消费总量和潜在需求,中国塔基市场将可能达上万亿元的规模。
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依然是全世界最具市场潜力的消费市场。
如果说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受益于改革开放而先富起来的人群是企业关注的主流群体,那么从2009年开始,中国塔基消费市场的大门将随着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而开启,企业必须把眼睛“向下看”。
可以简单来算一笔账: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中国农村人口为7.37亿,折合为家庭单位(按照人口统计资料,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65人),大约有2亿户农村家庭。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发达农村市场的电脑渗透率为9.1%,按照50%的户均电脑覆盖率并以每台电脑3000元的价格计算,剩下41%的家庭可支撑起一个价值为2460亿元的电脑需求市场;冰箱在中国农村的渗透率为30%左右,按照平均2000元计算,冰箱市场还有28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目前有大约1200个县级的三级城市,3.44万个乡镇和61.4万个行政村的消费还没有被充分满足,如果综合计算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医疗卫生等不同品类的消费总量和潜在需求,中国塔基市场将可能达上万亿元的规模。
谁构成了中国塔基阶层根据收入差距,中国消费者可以归为“三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指那些有高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占总体城市居民的10%,可以称之为新富群体、塔顶阶层。
他们正处在从国内富裕型家庭向国际中等水平跨越的阶段。
这个群体可以说“该有的都有了”。
第二世界是有中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是以一二线城市工薪阶层和小白领为代表的城市大众消费群体,占相应城市人口的80%。
这个群体早已超越了衣食之忧,是一个需求不断升级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