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青岛话
青岛方言大全

幸福大青岛 2013-08-07第一季青岛,有一种美女叫大嫚,有一种垂涎叫拉拉吃水,有一种脑残叫彪子,有一种恶心叫依赖,有一种修理叫扎古,有一种得意叫涨颠,有一种颓废叫焉油,有一种难看叫别月,有一种聊天叫拉呱,有一种鄙视叫瓦后,有一种下套叫岔巴,有一种麻烦叫草鸡,有一种模糊叫不裙亮,有一种舔舔, 叫姆拉姆 拉 。
第二季有種舒服叫愈座,有种清楚叫群凉,有种凹凸叫瘪约,有种傻子叫迷汗,有种黑暗叫呼黑,有种白色叫挑倍,有种修理叫扎古,有种不潮的人叫佬巴子,有种男孩叫小sao儿…有种垃圾叫脏土,有种小飞虫叫无恙子,有种虐待叫卡哒,有种摔倒叫卡倒,有种恶心叫倚赖,有种酵母叫引子,有种叽叽喳喳叫戳其,有种小扫把打扫床的叫条帚嘎哒,有种舒服叫于帖,有种草莓叫挫盘,有种下水道叫古力,有种额头叫业乐盖,有种膝盖叫菠萝盖,有种疙瘩汤叫谷扎汤,有种耳朵叫了多,有种烟囱要福泰,有种味道叫焦散,有种口头语叫biang地…有一种揉揉叫撮月,有一种等会叫赶麽,有一种不新鲜叫焉油了,有一种皱纹叫楚楚噶呀,有一种溜须拍马叫添莫,有一种罗嗦叫絮叨,有一种勺子叫条更,有一种明亮叫争明瓦亮,有一种姥姥叫姥娘,有一种流口水叫拉拉吃水,有一种惹祸叫作耶,有一种毛毛虫叫吧唧毛子,有一种路边叫马路牙子,有一种花馒头叫卡花,有一种嘲笑叫埋汰,有一种拥挤叫挤巴,有一种蠕动叫故涌,有一种欺骗叫糊龙,有一种羞辱叫臊嘎,有一种掸掉灰尘叫菩拉、打扑,有一种哭闹叫唧歪。
第三季有种小气叫嘎谷,有种自信叫大样,有种讨厌叫葛恙,有种恶心叫喔恙,有种角落叫夹谷,有种感染叫龌发,有种流氓叫屎蛋,有种饥饿叫饥困,有种口渴叫害卡,有种变态叫勿烂,有种肥皂叫胰子,有种自行车叫觉扎车子,有种弱智叫飚子,有种鸽子叫不嘎,有种麻雀叫家辰,有种姑娘叫小曼,有种知了叫杰刘,有种刹车叫撵觉。
有种伤害叫踢蹬,有种骂人叫铆泥。
有种满足叫夫流夫流。
有种晚上叫夏晌,有种白天叫白一。
有种问道叫吵唠。
青岛小哥和方言

青岛小哥和方言五四广场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市的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青岛,山东省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简称青,旧称“ 胶澳”,别称“ 琴岛”、“ 岛城”。
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
青岛青岛方言属于胶辽官话。
其语音、词汇、语法都有突出的特点。
语音特点是:声母细分,韵母简化,声调减少。
声母细分。
即普通话的同一组声母,在青岛话中分为两类: 其一,普通话的zh、ch、sh声母,青岛话分为两类,一类读舌尖后音,一类读舌叶音;其二,普通话声母j、q、x,在青岛话里也分为两类,一类读较后的舌面前音,另一类读带齿间音色彩的舌尖前音。
方言青岛方言:一.时间1.太阳曰“日头”(yitou)。
2.月亮曰“月明”。
3.过午曰“晌午”(shangwen)。
4.深夜曰“瞎晚儿”。
5.昨天曰“夜来”。
红岛嘎啦二.表达。
情绪1.得意忘形曰“胀颠”。
2.肆意张扬曰“哧鳞”。
3.身心舒泰曰“愉作”。
4.郁闷不舒曰“懊头”。
5.小儿撒娇曰“扎煞”6.讨好于人曰“舔拇”。
7.烦人曰各样银。
啤酒节三.各种称呼1.男孩曰“小小儿”(xiaosaor)。
2.小女孩曰“小嫚儿”。
3.光头曰“马蛋子”。
4.光膀子曰“光肉儿”。
5.左撇子曰“左巴赖子”。
6.脚趾曰“脚拇丫。
7.二人投缘曰“对撇子”。
8.议人短长曰“插拉老婆舌头”。
9.饿曰“饥困”10.脏曰“窝囊”。
11.蛤蜊曰嘎拉。
12.勺子曰条更。
13.棉大衣曰棉猴儿。
14.打你曰卯你。
15.言人傻曰“膘子”。
16.言人能吹曰“牛逼鼓子”。
青岛方言小段子青岛小哥1.二哥,你捏个眼怎么了?叫人铆了。
你怎么不跑?跑了!卡倒了。
抓回来又一顿铆、、、、。
青岛栈桥2.嫩这个小曼真稀罕因!俺和嫩拉个呱。
经典青岛话——精选推荐

经典青岛话经典青岛话很多---海⼉多了、海⼉了(“海⽽”就是“很、、”的意思)坏了----踢蹬了修理----扎固烦⼈----误⼈摔倒——卡倒你——嫩我们——俺烦⼈——各样银不舒服———不欲做我教育你-----我周⾥你⾃⾏车----决扎车⼦暖和----恼呼休息——歇着恶⼼——倚赖⽩痴——表⼦什么——剩莫公交车——⼤通道、⼿风琴别玩了——摆闹了(青岛话中的别就是发“BAI”的⾳,字“⽩”)即墨——即密酵母——引⼦男孩——⼩搔,⼩伙⼥孩——⼩曼混混----⼩哥⿎捣——戳其下午——过午⼩扫帚(扫床⽤的)——条帚嘎达扫帚——条帚⼆百五——⼆半吊⼦太阳——意头饺⼦——⿎扎拖拉——余么购物——上街⾥不中⽤——古狲熊哪⾥——拿来装模作样——跟个真⾖包似的清楚----qun亮饥饿----饥困搅酸,稀甜,倍苦,喉辣,喉咸。
草莓——托盘醋——集会鸽⼦——布噶------⽊拉⽊拉.咋洒咋洒喝酒----哈酒喝⽔------哈⽔---嘎拉个⼩曼已婚男⼈——⽼婆汉⼦鸡蛋-----鸡⼦蛤蜊--嘎拉井盖--古⼒⽶饭--⼲饭烧烤--烤右油条----⼤果⼦膝盖----波洛盖额头----业乐盖胳膊--嘎巴凳⼦--兀⼦真讨厌⼈--真意赖⼈,别隔样我了美丽的⼤脚---美丽的⼤爵疙瘩汤--⾕扎汤⽿朵--了多我的⼉⼦--俺乐烘臭焦散(酸)希甜贝苦齁咸喷⾹勺⼦---chi⼦(腿,脚)折了——肢别撒娇————来拆俺是标准青岛⼩伙想听青岛话,俺张⼝就⼀⼤堆⼩曼真稀罕因——⼩姑娘真惹⼈喜爱拉呱——聊天上天了,嫩饥不饥困?——中午了,您饿了吗?⽊有——没有怎⽊个事?——怎么回事?奏什⽊?——⼲什么?⿐清——⿐涕嫩就作吧!——你就折腾吧!⽩表了——别傻了学活啥?——吆喝什么?地场——地⽅怎⽊地——怎么办不噶——鸽⼦福台---烟囱噶拉——蛤蜊后辣——很辣昂——是(表⽰明⽩了;有时也⽤在句尾,意思同“啊”,⽆实意)恩——是(表⽰肯定,同意)下⾯⽤以上词句说⼀段话,以便⼤家复习巩固:嫩这个⼩曼真稀罕因!俺和嫩拉个呱。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2016级非师1班赵祎学号:2016213564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而由于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的统一语音,因此山东方言跟普通话还是比较接近的。
而山东方言在山东省内又细分三个官话小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在语音方面,山东部分地区(如:枣庄、济宁)没有普通话中的卷舌音,导致卷舌音和舌尖前音不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翘舌不分”,因此在这类地区“zh、ch、sh”和“z、c、s”是混杂的,会出现“炒”和“草”、“找”和“早”等字发音相同的情况。
而跟这些地区将两类声母混为一类不同的是,在山东的其他一些地区(如:胶东)出现了将一种声母分为两类的情况,同样以“j、q、x”为声母的字读音上却有差别。
我的家乡青岛属于胶辽官话区,其方言特征融汇了多个市区的不同色彩,比如,在青岛方言中,在发某些字如“人、闰、热”等以“r”为声母的字时,习惯性省略声母,直接读韵母,发音为“银、运、掖”;而在“算、钻、脱”等字的发音中则习惯性省略介音“u”,发为”散、赞、特“。
而在韵母上,青岛方言中几乎没有”e“这个韵母,在一些字眼中我们会将”e“发为”uo“,比如”哥、饿、贺“等发音为”锅、卧、货“,而在另一些字眼如”喝、蛤“中我们则将”e“发为”a“,读成”哈、嘎“。
总的来说,在青岛方言中,声母”r“和韵母”e“都是非常不标准,几乎不使用的,这可能跟这两个音都有不同程度的卷舌有关。
同时,在广播台练声的过程中,我被指出尖音现象很重,也就是在发”j、q、x“音的时候由于舌尖过紧抵住牙关,导致有气流从齿缝中流出,带出”s“的杂音,经过查证和了解,我发现山东其实是一个尖音团,也就是说山东方言的发声方式中即带有尖音重的特点。
除却声母和韵母,山东方言在声调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以青岛、淄博为代表的胶辽官话区中只有三个声调,而在另一些市区比如利津、章丘、邹平等却有五个声调。
对于青岛地区究竟是少了哪一个声调我没有查阅到相关资料,但根据我自己平日生活的理解,我认为青岛方言中缺失的声调很可能是三声,比如”晚、管、毯“等字的时候,我们会读成”弯、关、摊“,像北方人直爽的性情一样,直来直去。
趣话青岛方言

趣话青岛方言有个笑话,说改革开放初期,有二个即墨的年轻人,发家致富有钱了,想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去看看。
于是突击学说普通话,怕到了深圳不说普通话让人笑话。
两人买了西装,各自选了一个价格不菲很考究的皮包,那个时候这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深圳的酒店,服务员热情接待,礼貌地帮着拿包并小心擦拭。
年轻人一看急了,急忙用普通话说:请你不要乱挖搽,挖搽踢蹬了不好扎箍。
尽管年轻人觉得自己说得很明白,服务员那里听得懂即墨方言,愣在那里一头雾水。
青岛的方言有很多,有的上了电影电视,电影上的黄勃,电视上的徐麟,把青岛方言说得相当麻流,还有人将青岛方言编了彩铃,其影响已是不同寻常。
青岛地区的语言较复杂,融合了即墨、崂山、胶州方言。
邻近区、市也不尽相同。
与普通话相比,有的属语声上的变异,如风匣叫"风现";有的则属称谓上的不同,如高粱叫"胡怵",饺子叫"箍扎";还有不少方言难以用文字表示。
青岛方言中大多不使用"很"、"非常"等词,而以其他单音节形容词代替,如很苦说"倍苦",非常甜说"甘甜",另外还有"候辣"、"焦酸"、"钢硬"、"稀软"、"喷香、"稀烂"、"风快"、"绷紧"、"崩脆"、"酥焦"、"溜薄"、"甘黄"、"烘黑"、"通红"等。
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青岛方言中常用单音词表示,如窗户称"窗",被子称"被",哥哥称"哥",屋子称"屋"。
青岛方言中还有些与普通话意义相同、词素也一样的词,但在运用语序上大不相同,如诚实说成"实诚",摆布说"布摆",积攒说"攒积",颠倒说"倒颠",捣鼓说"鼓捣",偏就说"就俯",男女傧相说"男女相傧"等。
普通话与青岛话

• 清代
• 把自己的满语音韵和发音习惯、特色文化 词汇带入自己的满式汉语,于清末形成满 汉语言成分融合的京腔旗人话,使其成为 现代标准北京语音的前身。 •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 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 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 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 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 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 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
• 三、动词: • 蠕动——故涌
• • • • • 罗嗦、哭闹——唧歪 羞辱——臊嘎 欺骗——查巴、糊龙 炫耀——扬相、扎刹、抖擞 生气——火儿银了
• 闯祸、做危险或违法的事——做祸、做业(做读 一声)、做死 • 打扑克——搞牌 • 掸掉灰尘——菩拉、打扑
• 宋代
•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后来由于《广韵》和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 南宋时代的刘渊又著《平水韵》。
元代
中国元朝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 音韵》,作为标准音。这样,《广韵》标 准音地位丧失了。并且,中国北方的方言 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
明代
元代将近百年的统治使得传统的汉人的礼乐 风俗,语言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北方 汉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朱元璋命乐韶 凤、宋濂参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韵和当时的 南京话,编著《洪武正韵》作为官方韵书。
三、湘方言
•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 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 • 四、赣方言 •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 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 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五、客家方言
•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 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 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 • 六、闽北方言 •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 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 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 左右。
普通话与青岛话38页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
青岛方言的发音

青岛⽅⾔的发⾳最近特别留意了⼀下青岛⽅⾔(我这⾥说的青岛⽅⾔指的是市区范围内的,因为再往外扩展的话,变化会⽐较⼤。
),发现青岛⽅⾔的发⾳和普通话对⽐起来,是有⼀定规律可循的。
虽然现在的青岛⽅⾔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但是基本的发⾳基本上是没变的。
⾸先,是声调,⼤多数情况下,普通话发⼀声(阴平)的,在青岛⽅⾔⾥⾯发三声(上声),⽐如“书”,“钉”,“优”;普通话发⼆声(阳平)的,在青岛⽅⾔⾥⾯发四声(去声),⽐如“杰”,“齐”,“狼”;普通话发三声(上声)的,在青岛⽅⾔⾥⾯发⼀声(阴平),⽐如“我”,“⼿”,“碾”。
另:这⼀点,青岛不同的地⽅似乎有区别,沧⼝地区似乎所有的三声都变成⼀声,⽽市南、市北、四⽅只是⼤部分有变化。
普通话发四声(去声)的,在青岛⽅⾔⾥⾯基本都是发四声(去声)。
并没有发现太明显的轻声,或者说⼲脆没有。
特别说明,上⾯说的青岛⽅⾔的四种声调,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的四种声调,因为发⾳⼏乎相同,所以才⽤这种说法来形容。
然后,是声母的变化,青岛⽅⾔声母的变化不多,最明显的⼀个就是“r”的发⾳,在正宗的青岛⽅⾔⾥⾯,是没有“r”这个⾳的,ran 发⾳ yan,rang 发⾳ yang,rao 发⾳ yao,re 发⾳ ye,ren 发⾳ yin(这个声母都变了),reng 发⾳ leng,ri 发⾳yi,rong 发⾳ yong,rou 发⾳ you,ru 发⾳ yu,ruan 发⾳ yuan,rui 发⾳ shui,run 发⾳ yun,ruo 发⾳ yue。
没有⼀个例外。
最后,是韵母的变化,韵母的变化也不是很多,能称得上规律的我觉得有这些,⼀是d 与 u 的某些双韵母连⽤的时候,某些发⾳的变化,如 duan 发 dan,dui 发 dei ,dun 发 den。
另⼀个是eng 和 ong,青岛⽅⾔⾥⾯的发⾳都是近似于前⿐⾳和后⿐⾳的⼀种发⾳,因此,当青岛⼈说普通话的时候,经常是eng和ong不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语言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 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 30种文字。除汉族外,我国55个少数民族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1%。除回族、满族 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语言,有些民族许多人转用或兼用汉语 或其他民族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 还使用不同的语言
说说家乡话
坏了----踢蹬了 修理----扎固 烦人----误银 摔倒——卡倒 你 ——嫩 我们——俺 烦人——各样银
• • • • • • • • • • •
别玩了—— 即墨—— 酵母—— 男孩—— 女孩—— 鼓捣—— 下午—— 扫帚—— 太阳—— 拖拉—— 购物——
白闹了 即密 引子 小搔儿 小曼儿 戳其 过午 条帚嘎达 意头 余么 上街
• 二、形容词:
• • • • • • • • • • • •
胖而笨拙——埋太 小不养的——小不养里(骂人语) 很倒霉——倒血霉了 可爱——稀罕银 没出息——背瞎拉倒 富——阔 傻——彪乎乎的、嘲乎乎的、半彪子、半仙、愚 叨叨的 窄——挤巴 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宽脱、宽投 寒冷——怪冷、刹实 热——怪业 人山人海——决拆决捻的(脚踩脚撵)
三、湘方言
•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 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 • 四、赣方言 •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 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 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五、客家方言
•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 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 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 • 六、闽北方言 •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 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 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 左右。
真讨厌人--真意赖人,百隔样我了 美丽的大脚---美丽的大爵 疙瘩汤--谷扎汤 耳朵--了多 我的儿子--俺乐 小姑娘真惹人喜爱 ——小曼真稀罕因 聊天 ——拉呱 中午了,您饿了吗? ——上天了,嫩饥不 饥困? • 没有——木有 • 怎么回事? ——怎木个事? • • • • • • • •
• • • • • • • •
• 清代
• 把自己的满语音韵和发音习惯、特色文化 词汇带入自己的满式汉语,于清末形成满 汉语言成分融合的京腔旗人话,使其成为 现代标准北京语音的前身。 •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 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 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 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 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 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 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
• 受惊后的脸色 ---煞贝 • 流口水 ---- 拉拉吃 水 • 唾沫 ---- 吐沫 • 拍某人马屁 ---- 添 莫
• • • • • • •
罗嗦 ---- 絮叨 难受人 ---- 别扭银 勺子 ---- 条更 很亮 ---- 争明瓦亮 姥姥 ---- 姥娘 你那里的 ---- 嫩哪 来地 家里的东西 ---- 家 把式儿 惹祸 ---- 左业
我教育你-----我周里 你 自行车----决扎车子 暖和----恼呼 休息——歇着 恶心——倚赖 白痴——表子 什么——剩莫
• 哪里——拿来 • 清楚----qun亮 • 饥饿----饥困
• 喝酒----哈酒 • 喝水------哈水 • 找个女朋友---嘎拉个小曼
• 蛤蜊--嘎拉 • 米饭--干饭 • 烧烤--烤右 • 膝盖----波洛盖 • 额头----业乐盖 • 胳膊--嘎巴
• • • • • • • •
揉皱了----撮月 老土----老巴子~~ 劝酒----秧几 炫耀----片龙、亮摆、抖擞、爹歇 滴水----拉拉水儿 弟兄----火结 烦了----真伤了 衣服等东西皱了----楚楚噶呀
• • • •
热热饭----通通馒头 别说了---- 百叨叨 闭嘴 ---- 住嘴 很黑 ---- 胡黑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 言,是新加坡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 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 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的“国 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 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罗马字母辨认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 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 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 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 需要的词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很相近, 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 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东北官话等,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 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 很大部分。
• • • • • • • •
没有--木仪 揍你--杂你 哎呀——安阳来 以为——信思 散步——溜达溜达 扔你——海是你 打你——卯你 折磨——水打
治病——扎故病 • 吃惊——斗眼儿了 • 还是吃惊——张倒了 • 相好的——嘎伙 • 钢蹦儿——小银子 • 毛毛虫——吧唧毛子 • 得意洋洋——武 dei dei 的 • 小指——小嘛指头 • 合饼——哈并 • 花馒头——卡花 • 硬面火烧——杠子头 火烧 • 床单——面单(还有 一种游戏叫“翻面单)
• 三、动词: • 蠕动——故涌
• • • • • 罗嗦、哭闹——唧歪 羞辱——臊嘎 欺骗——查巴、糊龙 炫耀——扬相、扎刹、抖擞 生气——火儿银了
• 闯祸、做危险或违法的事——做祸、做业(做读 一声)、做死 • 打扑克——搞牌 • 掸掉灰尘——菩拉、打扑
普通话的简史
• 隋朝
•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由于当时中国北 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 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 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 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 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
• 唐代
•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 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 须使用唐韵。
昨天----夜来 下午----过晌 上午----头晌 高兴----恣儿 左撇子----左吧来子 故事----瞎话儿 结婚----将媳妇 打死----砸士
• • • • • • • • • • •
干什么——奏什木? 鼻涕——鼻清 你就折腾吧!——嫩就作吧! 别傻了——白表了 要喝什么——虚活啥? 地方——地场 你能怎么样——怎木地? 鸽子——不噶 烟囱 ---福台 蛤蜊——噶拉 很辣——后辣
• 民国
• 辛亥革命之后,国语这个词得到当时 北洋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 称呼。
•
建国后
•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提出了 “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 话”下了定义,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 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一 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与青岛话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 即现代标准汉语, 又称国语、华语。 其称呼因地而异, 但均以北京语音为 标准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作 品为语法规范,是 通行于中国大陆、 香港、澳门、台湾 及海外华人华侨间 的共通语言,并作 为官方、教学、媒 体等标准语。
普通话的地位
• 七、闽南方言 •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 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 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 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 八、粤方言 •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 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 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中国主要有八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 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 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 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 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 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
二、吴方言
• 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 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 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 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 • • • • • • • • • •
枕头——豆枕 拖把——地板擦子 棉大衣——棉猴儿 自行车踏板——决扎 坏孩子——熊孩子 讨厌的家伙——误银 猫 游戏机操纵杆——游 戏把子 蝈蝈——乖乖 火柴——洋火 衣服——衣裳 口袋——布袋
• 打架——打仗 • 小伙子——青年(这种叫法还曾是比较时 尚的) • 双马烟——马烟儿、一马、二马 • 瓶装啤酒——瓶啤 • 栈桥沿海一带——前海沿儿 • 在大海中游泳——洗海澡 • 小卖部——小铺 • 客货车——小大头
• 宋代
• 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 后来由于《广韵》和当时的语音差别很大, 南宋时代的刘渊又著《平水韵》。
元代
中国元朝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 音韵》,作为标准音。这样,《广韵》标 准音地位丧失了。并且,中国北方的方言 有朝着大都话靠拢的趋势。
明代
元代将近百年的统治使得传统的汉人的礼乐 风俗,语言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北方 汉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朱元璋命乐韶 凤、宋濂参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韵和当时的 南京话,编著《洪武正韵》作为官方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