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五、六单元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②杂然相许(________)③始一反焉(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智叟的疑问都流露出他们对移山过程必须解决的难题的关心和关注。
C.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移山的紧定信念和恒心。
D.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不仅没有损害愚公形象,反而使愚公形象更加高大求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的美好愿望。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元祐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
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富贵不能淫》)(乙)陈果①,字稚硕,乡试登唐文献榜第二甲,授兵部山海关主事。
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②友。
大成中年流落,挈③妻子依之;及卒,果又以礼殡葬之,抚其子,择配,嫁其女。
丙申,岁大祲④,果出粟赈饥。
(选自《新安县志》,有删改)【注释】①陈果:明代新安县人(今深圳南头南山村人)。
②阮大成:人名。
③挈(qiè):带,领着。
④岁大祲(jìn):这里指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新安县遇大旱,庄稼枯死,颗粒无收。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父命之________ ②往之女家________③挈妻子依之________ ④及卒__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果慷慨尚气,少与阮大成友。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B.甲文启示我们“大丈夫”要做到不因富贵、贫贱、威武而动摇。
C.孟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是议论文,乙文是记叙文。
(4)按甲文中孟子的标准,陈果是否可以称得上“大丈夫”?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晏子举贤西汉·司马迁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①。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B.而后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C.而后喻(表达)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第六单元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富贵不能淫.()畎.亩()胶鬲.()傅说.()百里奚.()曾.益()法家拂.士()【答案】yǎn ɡuàn qièyín quǎn ɡéyuèxīzēnɡ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其所为()(11)行拂乱..(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答案】(1)真正,确实(2)停息(3)怎么,哪里(4)教导、训诲(5)告诫(6)同“汝”,你(7)准则,标准(8)遵循(9)兴起,指被任用(10)财资缺乏(11)违背(12)同“增”(13)同“横”,梗塞,不顺(14)指在国外3.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2【答案】孟子轲儒家思想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1)(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批评张仪之流靠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大丈夫,而是小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初中课内阅读】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有答案)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 10 学校姓名座位号一、积累运用(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八(上)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10学校姓名座位号一、积累运用(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妖()调素琴()陶后鲜有闻()罔不因势象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钩画了了()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沿溯阻绝()引凄异()夕日欲颓()吞天沃日()(二)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7分)便要还家通()八分有奇通()左手倚一衡木通()诎通()略无阙处通()选贤与能通()矜、寡、孤、独、废疾者()(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丝竹之乱耳今义3、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4、亭亭净植古义:今义5、其两膝相比者古义:今义6、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7、晓雾将歇古义:今义8、沉鳞竞跃古义:今义(四)解释下列加点词1渔人甚异之()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石青糁之()4故人不独亲其亲()5虽乘奔御风()6披发文身()7武陵人捕鱼为业()8 处处志之()9 便舍船()10为宫室、器皿()11寻向所志()12屋舍俨然()13中轩敞者为舱() 14 寻向所志()15乃不知有汉()16不足为外人道也()17 寻病终()18屠乃奔倚其下()18神情与苏黄不属()19 沿溯阻绝()20具答之()21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2 绝?多生怪柏()23各具情态()24属引凄异()25 哀转久绝()(五)译句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常识(10分)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共49篇,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铭”,古代可在器物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不用韵的。
D.《石壕吏》的作者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2. “四书”分别有哪四书,“五经”分别有哪五经?四书:五经:3.判断对错①《桃花源记》的作者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②《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也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
()③我们这学期学的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望的是泰山。
()④杜甫和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⑤“三苏”分别有:苏轼、苏辙、苏洵。
()⑥《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字元亮,号华阳隐居。
()⑦《核舟记》的作者是明代魏学洢,《核舟记》后被编入清代涨潮的《虞初新志》。
()二、字词翻译(20分)1. 一词多义沿溯阻绝()便舍船()绝巘多生怪柏()舍屋舍俨然()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哀转久绝()寻佛印绝类弥勒()病终()船约八分有奇()念无与为乐者()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选贤与能()明有奇巧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与外人间隔()遂后遂无问津者()2.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箬蓬覆之:虽乘奔御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椎髻仰面:皆披发文身:是金陵人,客此故人不独亲其亲:①②不独子其子:①②听妇前致词:3.通假字翻译便要还家: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荡胸生曾云:左手倚一衡木:船约八分有奇:略无阙处:余挐一小舟:三、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2.挥手自兹去,。
3. ,我言秋日胜春朝。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山下兰芽短浸溪,,。
6.八月湖水平,。
7.常恐秋节至,。
8.迷津欲有问,。
9.东皋薄暮望,。
10.洞庭之东江水西,。
11. ,带月荷锄归。
12.《使至塞上》中表现边塞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13.《春望》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国土沦陷触目伤怀的诗句:,。
14.《登岳阳楼》中含蓄而意味深长地表明自己对国事的关注,抒发自己的无限悲凉之情的名句:,。
1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人自比的句子:,。
四、文言文阅读(55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2.选文的主旨句:。
(2分)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请分别说明。
(5分)(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从本文的标题中,你能读到那些信息?(4分)2.翻译下面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文中写到“独往湖心亭看雪”,而后面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或性格?(4分)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用了什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是什么?(2分)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这句话问的是姓氏,回答却是“金陵人”,表达了什么?(4分)4.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分)4.选文所描述的社会与《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所描述的社会有什么共同之处?(5分)5.选文影射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参考答案:一、1.C2.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二、1.绝:断绝极高的与世隔绝消失极舍:离开房屋寻:找不久奇:零数奇美的景色奇妙与:一起通“举”,选举欣赏遂:于是终于2.对···感到诧异用箬叶做的船篷飞奔的马出名,闻名显得有灵异扰乱,使···扰乱使···劳累梳着椎形的发髻画着花纹客居①以···为亲;把···当做父母②父母①以···为子;把···当做儿女②儿女上前3.通“邀”,邀请通“举”,选举通“鳏”,老而无妻的人通“层”通“横”,横着的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通“缺”,中断通“桡”,撑(船)三、1.芳草萋萋鹦鹉洲2.萧萧班马鸣3.自古逢秋悲寂寥4.夜阑卧听风吹雨5.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6.涵虚混太清7.焜黄华叶衰8.平海夕漫漫9.徙倚欲何依10.帘旌不动夕阳迟11.晨兴理荒秽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4.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四、(一)1.异:陶渊明是消极避世(1分),而周敦颐这是积极的,在黑暗的环境中同样洁身自好(1分)。
同:他们都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1分)2.莲,花之君子者也。
3.①我只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漂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自从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相同的又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是很多了。
4.写陶渊明“独爱菊”:正衬(1分)作者既要像陶渊明那样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质(1分),又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去面对。
(1分)世人“盛爱牡丹”:反衬(1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1分)。
(二)1.①这是一篇游记;②本文记叙的时间是夜晚;③本文记叙的地点是承天寺;④本文记叙的人物中包括作者;⑤作者心中有淡淡的哀伤因此晚上睡不着才夜游承天寺。
(每点1分,满分4分)2.庭院的月光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下的影子。
3.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1分)。
思想感情:①欣赏到如此美丽月色的喜悦、自豪;②满身才华却不被朝廷重要反而被贬不能为朝廷效力的淡淡的哀伤;③知音难觅的哀愁;④对自己有高雅情趣的自得(每点1分)(三)1.不矛盾(1分),因为在作者眼中,舟子都是俗人,是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这表达出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孤独的情感(2分)。
2.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1分),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是不加任何的修饰和渲染(1分)。
3.“金陵”是作者的故国家乡,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念家之情、清高的风度和对故国的忠贞。
(写到1点给1分,满分4分)4.①这天初更之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轮廓、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四)1.①对于货物,人们憎恶把它丢在地上的行为而会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为公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了私利。
②所以那些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因此大门不用关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①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都是一个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5.当时社会黑暗动荡,政局腐朽,人们无法安居乐业,盗窃、造反、害人的事经常发生,很多人得不到社会的关爱。
(写到3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