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的社会

合集下载

请结合民法典总则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法亮点,谈谈你的理解,字数4000左右

请结合民法典总则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法亮点,谈谈你的理解,字数4000左右

请结合民法典总则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法亮点,谈谈你的理解,字数4000左右示例文章篇一:《从民法典总则立法亮点看社会进步与保障》一、民法典总则中的平等原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就像在一场游戏里,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得按照同样的规则玩。

民法典总则里的平等原则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一起去商店买东西,我们不管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商店老板眼里,我们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挑选商品、询问价格。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里组织一个小比赛。

有个同学他家里很有钱,就觉得自己可以特殊对待,想先开始比赛。

可是老师说不行,按照规则来,大家都是平等的参赛选手。

这就和民法典总则里的平等原则一样,每个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没有谁因为身份、地位、财富就可以特殊化。

这平等原则多棒啊,要是没有它,那这个世界得多混乱啊,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随便欺负别人了。

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社会吗?肯定不是啊。

二、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就像我们自己选择吃什么口味的冰淇淋一样。

你喜欢巧克力味,你就可以选择巧克力味,没有人能强迫你吃草莓味的。

在民法典总则里,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我有个邻居叔叔,他想要把自己的旧自行车卖给另一个叔叔。

他们俩就商量价格,一个出个价,一个还个价。

这个卖自行车的叔叔可以选择卖给这个人,也可以选择不卖。

这就是自愿原则的体现。

要是有人强迫这个叔叔卖或者买,那肯定是不对的。

就像如果我妈妈强迫我把我心爱的漫画书送给别人,我肯定会很不开心。

那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违背了自愿原则。

这自愿原则保障了我们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是在合法的范围内。

这就像给我们每个人都画了一个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做决定,多好啊!三、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就像是分蛋糕,要分得大家都觉得合理才行。

在民法典总则里,它要求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我和同学们一起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就会涉及到这个原则。

谈理想社会作文

谈理想社会作文

谈理想社会作文
理想社会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和谐、安全的。

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平等的机会,不分肤色、种族、阶层、性别,都能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尊重。

社会资源应该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个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罪必罚,以维护社会正义。

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友爱相处,消除一切矛盾和隔阂。

社会秩序良好,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犯罪、灾难的威胁。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们身心自由,幸福安康。

再者,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社会。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河水清澈。

人类应该珍惜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让子孙后代能生活在一个洁净、优美的家园里。

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人类不再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与万物共存。

发展科技文明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平衡。

让科技和自然、人文与科学、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

理想社会虽然遥不可及,但我们仍然要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出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

有关理想社会的作文

有关理想社会的作文

最理想的社会
不同的人对于“理想的社会”都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的理想社会可能会是钱能够好赚一点,有的人可能是人们能变得更友善一点,多注意保护环境。

我理想的社会跟普通人也没有太大区别,我不希望社会中有太大的改变,我只希望社会中的所有事情都能得到一点点的改善,毕竟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和社会都需要慢慢的改善,不能拔苗助长,不然会适得其反的。

在近年来世界的科技都在不停地发展,但许多人确认为社会却在不停地退化,人们对待对方的态度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变得比较现实,也变得不注意保护环境导致许多动物的灭亡和绿化的极度地减少。

所以我认为人们应该要改善自己的个人修养,对保护环境要更加的重视,对别人要以诚相待不能唯利是图更要互相尊重。

只有这样,社会和人们的素质才能更进一步。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世界上有一群奇怪的人:他们不能让你放心说心事,偏偏又是你最信任的人;他们总是互相攀比,却坚持互相扶持;他们会因年夜饭谁埋单而勾心斗角,但在彼此生病时却守候床边;他们即便用一生时间相互诋毁,在葬礼上也会为对方嚎啕大哭…… 他们是欢喜冤家,是麻烦制造者,是衰人也是贵人,是你人生肥皂剧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是你的亲戚,是按照习俗逢年过节必须相见的人。

尽管学界流传着中国是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步入陌生人社会的不同判断,但你依然不知到底自己身在哪种社会——回到生活本身,那些如今春节也难见上一面的亲戚们,与我们的关系依然是带着功利与人情纠结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亲戚却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说中国正在步入陌生人社会,为什么熟人还是这个“陌生人社会”的通行证? 古人的亲戚之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而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做“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与自己同样血型的亲人。

偶然你会发现,我们的社会只是一个“扮熟人社会”;我们彼此之间,只是扮演着熟人的陌生人。

亲戚是如何变得不重要的 曾有中国十大冷漠城市排行榜,北上广深名列其中。

摩登城市似乎总是少了些人情味——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设计者之一的王昭藩有一个观点,超过80层的高楼对人的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恐慌与紧张感。

摩天大楼将人与地面分隔开来,少了人情味,加了孤独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但对患上“摩天大楼综合征”的城市人来说,对邻居、亲戚的回忆,只有在胶片拍摄的旧合照上才能找回来。

视点06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黄俊杰视点07 即使在中国的农村,一切也在发生变化。

《宋村的调解》里要讲的就是:“村民正在日益理性化,乡村社会呈现出结构混乱的态势,共同体不断趋于解体,传统的地方性规范式微,无法内生出权威和秩序。

” 难道亲戚正在变得不重要?是因为越来越多城市的移民、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生活、越来越受重视的规则与契约、渐渐被西方改变的观念、弱势群体对社会公平持续的诉求,还是因为80后那些长大的孩子已习惯了孤独? 你因竞争残酷逃离北上广,又因没有关系逃回北上广。

刚步入社会我想要什么的作文4篇

刚步入社会我想要什么的作文4篇

刚步入社会我想要什么的作文4篇毕业了,刚步入社会的你想要的事什么呢?社会可以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刚步入想要什么东西的话题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步入社会我想要什么的作文篇1:坦然步入社会我想要的是爱心向往着繁华的街道,却忽视了平腐的小路;渴望着华灯绿酒,却忽视了踏实的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忽视了繁琐的过程。

未来,它不需用华丽的文字去诠释。

我们正处于青春期的花季少年们,更憧憬能够迈向社会的殿堂。

我们没有庆贺自己将要进入殿堂的派对,也没有成人礼节。

但我们有着那个想摆脱家人的束缚之心,繁华的街道上留下那疯狂的笑声。

华灯绿酒之中,停留着不体面的怪诞动作。

我们的憧憬像肥皂泡泡那样破灭。

社会之中的繁杂与无奈,倒不如想重新再长大一次。

我曾经在我的日记中写道:“哥哥快满18岁了,他挺高兴的,要是我早就吓得几晚失眠。

”社会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复杂体,我们可以慢慢学会成熟。

校园里即充满这欢笑,社会中还会有吗?繁杂的社会。

那些的高楼大厦,霓虹灯,繁华的街道……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父母的陪伴很冷清。

以后将有多少个类同的日日夜夜会是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杂乱无章的生活节奏。

将怎样整理思绪?社会的人群熙熙攘攘走到何时是个尽头?我便开始恐惧,开始畏惧。

充满机会的社会。

条条大路通罗马。

社会是一个没有局限的舞台,任由你各行各业,你都是为了生活,为人民服务。

生活中发觉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为之奋斗,便可以获得精彩,充实的人生。

充满恶俗的社会。

报纸上那几条胆战心惊的头条恐怖新闻,又是我恐惧。

女尸,拐骗,殴打……我不得不发出感叹,人心难以揣测,为何非得落到这一下场,学校里老师告诫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也毫无作用,让人怎么不畏惧?充满爱心的社会。

5.12大地震中的灾害区,社会中的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去帮助受难地区,显露出了社会还是如此和谐的。

社会中的点点滴滴,矛盾化的思绪。

我将如何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作文

我将如何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作文

我将如何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作文《我将如何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篇一《从身边小事做起》我觉得想要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不需要干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挺好。

就拿我们小区来说吧,以前小区的垃圾到处乱扔,角落里总是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我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没有光在那抱怨,而是开始行动。

我先从我家那层楼开始,把楼道里的垃圾一点一点地清扫干净,然后用小拖把把地上拖得干干净净。

邻居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好像我在做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我也没在意,接着我把楼下的公共区域也打扫了一番。

那个小小的花园,我把里面的杂草拔掉,把花丛里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废纸都捡出来,放进垃圾桶。

那垃圾桶也被我清理了,原本脏兮兮的,我戴上手套就开始擦,擦得那垃圾桶都锃亮。

我这样干了几天后,发现有别的邻居也开始在意起小区的环境了。

小朋友们不再到处乱扔糖果纸,大人们遛狗的时候也知道把狗狗的粪便清理干净了。

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发现原来自己的一点小举动真的能够影响身边的人。

也许这就是奉献社会的一种方式吧,虽然做的都是小事,可是能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让大家心里也舒坦点,这不也是实现了自己的一点价值嘛。

篇二《分享快乐也是一种奉献》有一次我去公园里玩,带了我自己做的一些小点心,那是我按照自己琢磨出来的配方做的,味道特别棒。

在公园里,我找了个亭子坐着。

这时候过来几个小孩在旁边玩闹,他们看着我吃点心,那小眼神里透露着羡慕。

我就想啊,干嘛不分享一下呢。

我招呼他们过来,把我的点心分给他们吃。

那些孩子一开始还有点害羞,等尝了点心之后,脸上就笑开了花。

其中一个小男孩腮帮子鼓鼓的还含糊不清地说真好吃。

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我心里也暖乎乎的。

后来孩子的家长们也过来了,知道是我分享点心后,和我聊了起来。

我们在那分享着彼此的小趣事,原本在公园里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就这么成了临时的朋友。

我就想啊,这分享快乐那么简单,可是带来的效果却很棒。

这也是在奉献社会啊,通过一件小事给别人带来快乐带来温暖,让大家在这冰冷的城市里能感受到一种友善的氛围。

2020年为社会做贡献的范文我为社会做贡献作文

2020年为社会做贡献的范文我为社会做贡献作文

为社会做贡献的范文我为社会做贡献作文想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就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有些人并不这麽做,乱捕杀动物,乱砍滥伐,这都是恶事。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以人为本,人也要以社会为本。

列宁多次称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格言。

集体主义可以利众人,个人主义是决对的利己。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

人类的发展不光要社会和谐,还要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人类本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可是……在突飞猛进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一片片森林无奈的到下了。

废气升上天空,废水排入水中,天空不在那麽蔚蓝,海水不在那麽清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色早已成了往事。

那麽鱼呢?鸟呢?他们不在别处就在餐厅的饭桌上。

人们遭遇了大自然洪水、沙尘暴的抱负,悔过了。

人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洗清河水浑浊的身体,放下鱼苗,大地又恢复了原样。

人和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只有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加深,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才可以让21世纪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假设人们还没醒悟,不断的破坏大自然,不断的浪费地球上仅存的水资源,那麽明天的大地不在是绿色,而是昏黄一体,明天的一滴水不在存在,而是自己的眼泪。

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可以让“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大自然是大家的,不是一个人或自己的,所有人要起心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地方。

那个地方是一个需要和谐,需要人们爱护的地方——美丽而富饶的地球。

我们虽小,不能去管理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但我们可以去管理乱扔垃圾的人我们不能看到身边都是白色垃圾。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捡起一片废纸做起。

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不断的发展,不断的改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并非是凭空而来,而是
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天道酬勤”,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要实现这些追求和梦想,就
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无论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中,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高的职位,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努力奋斗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追求和梦想,更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好的精神生活。

而这种努力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让我们在不断的奋斗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
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美好生活的目标。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才能够更加坚定地奋斗,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生活。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最终,美好生活是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实现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
努力,我们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因此,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奋斗,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好生活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想要的社会———《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从儒家所宣扬的“大同社会”到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概念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

同时,“公民社会”也成为了近年来屡屡被提及的词汇。

可当我们认真思考以后,却会不断疑问:社会是什么?公民社会该是怎样的社会?我们如何成为公民进而去建造一个公民社会?阅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跟随作者的思考去逐渐拨开迷雾,解答疑惑。

《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

作者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

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扶正个体的权利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新中国”。

熊培云的文字,充满着最为理性挚诚的批判之声,却对未来永远保持者最温和的乐观。

他力图通过引导个体重申个人责任,从而建设一个人道的、宽容的、人人为自由而尽责的美好社会。

而我们,正是通往美好社会的基石。

第二次“解放战争”如果说1949年结束的解放战争标志着国家从战争中获得解放,那么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就可以被称为第二次“解放战争”,意味着社会从国家体制中逐步获得解放。

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说,改革开放,就是国家不断退却的过程。

众所周知,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全能主义国家”,无所不能的政府在掌管着一切,大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小到个人的娱乐方式,家庭生活,全都离不开国家的安排和布局。

相较改革开放以前的穿衣服没有自由,找工作没有自由,想挣钱没有自由,想思考没有自由等等,现在中国人的自由显然增多了。

我们可以选择崇拜自己的青春偶像,可以选择自由恋爱,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拨打急救电话,公立医院的救护车会先跟你谈价钱;上访申诉,机关部门会将你拒之门外。

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我们觉得它不该退避的地方,它偏偏不在;觉得它不该出现的地方,它却好端端站在那里稳如泰山呢?谈到对国家的理解,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想起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职演说的那句“至理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就在人们将这种爱国主义视为个人最高尚情怀的时候,身处同一国度的弗里德曼却有着另一番思考。

弗里德曼批评肯尼迪没有真实地道出一个自由社会的理想,没有厘清公民和政府的关系。

简单说,国家是一起缔造它的国民的服务者,而政府不过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

“除了公民们各自为之服务的意见一致的目标以外,他不承认国家的任何目标;除了公民们各自为之奋斗的意见一致的理想以外,他不承认国家的任何理想。

”现代政治理论认为,一个有希望的政府应当是一个“权小责大”的政府。

而二十一世纪中国最显著的进步也正在于,“小政府,大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个好的政府只是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担任社会“裁判者”和“守夜人”的角色。

而所谓的转型就是从“国家解放”向“社会解放”转变。

政府一方面应承担起更多的民生责任,让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即使是社会最底层者也不会因社会的迁延而被遗弃,一样拥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政府应谦卑地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在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充分放权,给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更多的生长、发展空间,让个人和家庭有机会通过独立或合群的努力改变生活。

公民社会的建立通过一点点理清群己权界,使公民权力得到保障,成为一个完整的权力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最终以公民权利为结点的网状体(公民社会)逐渐代替以权力为中心的星状体(政治社会)。

从“新中国”到“新新中国”,既是中国社会自我解救的过程,也是个体权利不断觉醒的过程。

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场为争取权利而进行的“解放战争”还将长时间地持续进行。

推土机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而对于那些面对暴力拆迁,以死抗争的人们而言,推土机无疑是当下时代最具象征性的“权力图腾”。

毫无疑问,近些年来的野蛮拆迁行为正在成为全民公敌,一方面在破坏着流传千年的文明,另一方面在肆意践踏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赖以生存的物权。

作者在书中写到:“面对四处风起云涌的‘拆迁运动’,有中国人自嘲‘China’就是‘拆哪’。

如此‘原音重现’虽有夸张、戏谑之嫌,但它无可怀疑地触及了埋藏于中国人内心的某种隐痛。

”在“百度新闻”搜索栏里输入“暴力强拆”后点击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信息多达近38万条,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是民众无法承受之重。

在西方,民法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圣经”,是“公民、法人的权力宣言”。

早在两百多年的法国,拿破仑就任命包括第二执政官康巴塞雷斯在内的五位法学家组成委员会起草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典。

至今为止,世界上已有一百一十多个国家有成体系的民法典,然而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建国六十余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民法典。

人们在获得更多自由的同时,我们的政府也变得更加“自由”和恣意妄为了。

想征地就征地,想拆迁就拆迁。

或许我们可以屹立于风口浪尖不倒,可以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战斗,但很难在轰隆的推土机面前挺立。

92岁的陶兴尧,参加金门战争时肠子都打出来了,没死,但如今,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猪场,自焚了;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成都女企业家唐福珍身上,为了保卫自家的房屋无奈在屋顶上自焚……曾经我们幻想着一部法律的出台能担当起家园和土地的“守护神”,而《物权法》颁布至今已5年有余,许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领域,却仍然没能阻挡推土机的大铲。

革命暴力已经褪去,而“建设暴力”犹存。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拆迁建设的机械压过城市宽阔的柏油马路之后,开进了农民的田间地头。

就在3月底,河南和湖北的两个农民因为开发商的铁家伙而丧生。

一个因不满土地被占用,另一个不满财产补偿,一人死于推土机之下,另一人则被水泥罐车碾压致死。

相隔仅三天,接连发生的这两起事件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说自由、民主等价值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某种高度,那么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对物权的肯定则让这种高度扎根于大地之上,不至于沦落为凌空蹈虚的理想,无根无基的观念浮萍。

当古老的波茨坦磨坊依旧以雄伟的姿态挺立在德国大地上,宣誓着即使是强大的王权也不容肆意侵犯物权时,中国的百姓却不得不以柔弱的身体作为抵抗暴力拆迁征地的最后筹码,而最终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宣告结束。

推土机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推不出和谐社会,也推不出法治天下。

只有真正拥有了“法治天下”,才不会有“强拆中国”。

梦想之下坚守底线“中国梦”的提出引发了众多百姓的热议,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或关乎自身,或关乎家庭,抑或关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有梦想的人生活才会精彩,同样,有梦想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然而,如果当社会的底线变成了一种梦想,那么这样的梦想似乎显得太过沉重。

白岩松曾给自己提出十二字的目标: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这十二字不仅仅属于他自己,面对如今常识不断被颠覆,底线不断受到挑战的现实,我想,这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段子——“中国人的一天”:早上起来,买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来一杯参了三聚氰胺的牛奶;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份人造鸡蛋,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硫磺馒头;晚上,买瓶含氯的可乐,难受了就吃几粒皮革胶囊,发现自己居然还神奇地活着。

尽管如此悲催的事情几乎不可能集中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但也客观反映了中国人对近年来社会生活底线沦陷的焦虑和不安。

社会系统专家常远教授用S和D来解释国家的底线和梦想,认为“国家的底线(Safety),应当是其主权存在及全体公民平等的生存保障,国家的梦想(Development),应当是全体公民利益互不冲突之多样化自由发展。

”易中天曾问白岩松:“是梦想重要还是底线重要?”白岩松一如往日的敏捷:“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制止底线的不断下滑,然后夯实底线,再慢慢抬高底线,站在抬高的底线上,你就会觉得离梦想近了一点。

”国家的梦想(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固的底线(安全)之上,没有底线谈梦想,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当社会的底线不断沦陷,道德不断滑坡,每个人身处其中就像走钢丝一样,你走得过去,是侥幸;走不过去,是命运,会暴死,会得到不好的时代的糟糕命运。

而一个拥有底线的社会,细小的钢丝会联结成网,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的走过去。

在这样的社会里,左派不会因追求公正而否定自由,右派不会因追求自由而否定公正。

公正与自由都是每一个人所共同认可并坚守的底线。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政治改革也走在路上,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亟待一场心灵改革。

我们在救济法律和制度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如何去救济人心,盘活我们的良知呢?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知道“敬”什么,我们才有了努力的方向;知道“畏”什么,我们才会牢牢地守住最后的底线以使得无论遭受怎样的挑战都不会被突破。

只有重拾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和尊重,冤假错案才会更少一些,食品安全才会更有保障一些,冷漠的阴云会因敬畏而消散,慈悲的种子会因尊重重新生根发芽。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文明古国,但文明的脉络能贯穿古今,并且至今经久不息的,只有中华文明。

提及中华文明,浮现在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印象便是“孔子”。

这个被誉为“圣人”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我们授予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冠以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牌匾。

而众所周知,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国的发展,限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正因为此,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陈独秀等人将“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了中国的课堂,在随之而来的五四运动中,孔夫子的几块牌匾被砸得面目全非。

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又把老孔从坟墓里扒出来鞭了尸。

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肃清他的影响和余毒,使中国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也在回望历史,逐渐恢复了理性和信心。

而关于孔子的争论却从未消停。

诚如作者所言:“在中国由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立足现实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孔子’这道‘多选题’,而不是‘孔子是否伟大’这道‘是非题’。

换言之,在面对历史人物时,应该学会做选择题而非判断题,以期找出对这个时代有用的东西。

”香港孔教学院荣誉院长信力建教授曾略带讥讽的指出: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