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自汉始,孔子被历代

合集下载

五年级暑假征文孔子的故事1000字内容

五年级暑假征文孔子的故事1000字内容

五年级暑假征文孔子的故事1000字内容篇一没有一个时代不在讨论研究着孔子,就仿佛是一个人印证了那句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或许我们会一直对孔子的事迹有着两种目光,或褒或贬。

无所谓外界的评论,实实在在的是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无论是孔子还是孔丘更或者是Confucius,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当孔子穿梭于个个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他不仅和儒学息息相关,在思想或者文化,甚至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里丝毫没有被受到重视。

这不是他的错,儒家思想终究适应不了春秋时期的统治阶级。

那个时期,孔子被落寞在所难免。

但是,伟大的孔子似乎又印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孔子的儒学从春秋时期的应运而生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巍然大宗,再到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儒学遭受严重打击。

西汉时期在逐渐复苏,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然成为正统思想。

从此以后一路繁荣确立了正统地位……这一思想在孔子在孔子逝世千年之后,仍然为我们现在所用以德治国的思想所延续着。

当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以德治国“这四个字的时候,标志了现时代对孔子儒家思想吸收借鉴。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心中的“仁”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多么进步而令人折服的思想。

无数的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思想家,更或者教育家都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孔子的思想学术。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

孔子怎么会想到自己在那时不受重用的思想成为了各界研究的经典。

无论如何站在孔子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都似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纵然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他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轻视生产实践。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什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那么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

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不仅是道德与政治方面,孔子还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

例如他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重视实事求是的史学思想等。

从孔子的各种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同时还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被称为什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其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孔子是第二,那么没有就没有人敢排第一,但是这种自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观念,在文革时期受到抨击,对他的称呼存有疑虑,不知是圣人还是孔老二,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在中国封建社会,对孔子的态度就好像是一场运动的指向标,决定着这场运动是何种态度。

作为恒久不衰的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人物,却在文革时期,这个象征性到了最低点。

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将其奉为圣人,现如今成了丧家犬。

孔子可是中国文化的底线,但是依旧有人抨击他,那么中国文化又还有什么不能受到冲击的呢。

“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字眼,不断地充斥在我们的眼中,并且从未断过。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被尊称为“孔子老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时,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要点。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巧记的方式来总结一下孔子的知识点。

一、孔子的生平关于孔子的生平,我们可以通过“551-479”来巧记。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他的父亲叫孔雀,是楚国的贵族。

孔子的祖上世代都是贵族,但孔子的家庭世代相传是贫寒的,他自幼丧父,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鲁国逝世,享年73岁。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礼、孝、忠、君臣、兄弟、言、行、乐、敬、诚等。

1. 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本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对待他人的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己所不欲”来巧记。

2. 礼:孔子非常重视礼仪。

他认为礼仪能够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安定。

我们可以通过“礼仪”来巧记。

3. 孝:孔子提倡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天下第一的美德。

我们可以通过“孝顺”来巧记。

4. 忠:忠诚是孔子提出的道德要求之一。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可以通过“忠诚”来巧记。

5. 君臣关系:孔子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君臣之间应当相互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君臣”来巧记。

6. 兄弟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认为兄弟之间应当和睦相处。

我们可以通过“兄弟”来巧记。

7. 言:言行应当一致,不说空话、不说谎话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言行一致”来巧记。

8. 行:行动要有节制,不可放纵自己,也不可规避责任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有节制”来巧记。

9. 乐:孔子提倡人们多参与社交、活动,使自己快乐。

我们可以通过“快乐”来巧记。

10. 敬:孔子强调对待他人要尊敬,不可轻视他人。

论语十二章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

二、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 鲁 国人, 春秋 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 家, 儒 家思 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
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孔孟 ”。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共 20 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什么 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 意义?
答: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戒 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 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 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8、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 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 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 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 的句子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 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 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 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 讲_坚_守_志_向,强调_个_人_修_养_。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 定的志向的。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 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 机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 坚守气节。)
回也不改其乐。 1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并且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生在一个小君主的家庭,父亲早逝,家境贫寒。

然而,孔子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好问,对于礼、乐、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有着很高的领悟力。

他曾经历过辛苦的求学之路,但是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伦之道,认为人应该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宽恕他人、诚实守信,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他主张“治国有道,治家有教,治学有规”,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教育、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理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创了私学教育制度,提倡以“诗、礼、乐”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品德修养。

他还提倡“求学不倦,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普及,不分贵贱贫富,为后世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他提出了“君子之道,立政以德,行民以德”、“民无德不立,君无德不治”的政治理念,强调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先知”。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人伦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事业,提倡仁政和仁爱之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孔子是个伟人,如何快速地记住他?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孔子的短篇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简介50字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家世渊源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

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

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

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

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

嘉继任宋大司马。

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

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

《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

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

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

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

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4篇

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4篇

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4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坐落在山东曲阜的三孔景点就是为纪念孔子而建造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欢迎参考!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一)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

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

“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

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

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

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

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

孔子的生平资料300字

孔子的生平资料300字

孔子的生平资料300字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至圣先师”。

孔子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非常渴望学习,追求知识。

他十五岁时开始学习礼乐、诗书,后来又广泛涉猎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

他曾游历各地,拜访名士学习,深受他们的影响。

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说深受人们的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孔子一生中曾有过多次辗转于各国之间的求学和从政之旅。

他曾先后在鲁国、齐国、陈国等地担任过官职,努力推动社会的改革。

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孔子的改革事业并没有完全得到实现。

最终,他回到了鲁国,致力于教育和著述。

他的学生们将他的教诲整理成《论语》,成为后人学习的重要经典之一。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提倡仁爱和和谐,倡导“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君子三细节”(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的学说对于后来的政治、教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巨人。

他的学说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传承,他的名言警句也深深地烙印在后人
的心中。

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贡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 1、下列关于汉初“无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思想来源:道家的“无为而治” ④政策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大量复员士兵 等 ⑤结果: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一、汉朝治国思想的演变 ——从“无为”到“有 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经济破坏严重。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 2、目的:汉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 固封建统治,采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3、政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 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陈 4、措施:⑴减轻田租;⑵免自卖为奴婢者 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为庶人;⑶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 ——《汉书· 食货志》 除一定赋税徭役。 5、作用: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恢复,国力增强。
• 3.下列不属于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 措施的是( D)
• A.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并接受其 建议 • B.政治上,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 C.教育上,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设 “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兴办 太学并下令各郡县设立学校 • D.收缴并焚毁其它学派的书籍
• 4.汉武帝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 地位的措施是( )
2、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 历代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逐 渐成为两千多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
3、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上的皇权、 以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是一种思想 文化专制
思考: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 思想?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 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第二,汉武帝 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 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 2、下列关于儒学成为正统的表述,错误的 是( D)
• A.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为儒学成为正统奠定了思想理论基 础 •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建议,并付诸实行,是儒学成为正统的关键 • C.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正统,其根本原因是它迎 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 意愿 • D.从汉武帝开始,儒学处于“独尊”地位,并成 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它学派思想都 消亡了
• ⑶教育:
• ①教材:规定《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 ②教师: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 ③学校:A.中央:设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 为官的陈规,使得非贵族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 官;同时也大大提高太学的地位。B.地方:各郡 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 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识记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汉武帝 为确立儒学正统地位而采取的措施;理解汉初“无为”、 “有为”政策转变的历史原因,以及西汉儒家思想从复苏 走向尊崇到独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 反映;知道新儒学是如何产生,以及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 思想。 过程与方法 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史论结合;问题探究;概括归 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儒学在秦朝受到打击, 在汉初复苏以及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都是统治者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也使学生认识到董仲舒 的新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做了很大的改造,融合了诸子百 家中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这种新儒学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消极作 用,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采取扬弃的态度 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探究活动四、汉武帝采 取了什么措施确立儒学的正 统地位?结果如何?
• 1. 汉武帝采取措施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 ⑴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 ⑵政治:
• ①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 ②儒学成为选官标准: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 任官,甚至擢升平民,儒士为相;
教学目标
• (一)、“无为而治”(非不作为而是不妄 为) 探究活动一、汉初为什么“无为而治”, 有何举措,效果又如何?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 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 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一、汉朝治国思想的演变 ——从“无为”到“有 为”
一、汉朝治国思想的演变 ——从“无为”到“有 为”
• • • •
(二)、“有为而治” 探究活动二:为何要取消无为,采取有为?
1.背景: ⑴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强盛; ⑵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⑶黄老学说无法应对此重重危机,而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适应了这一需要。 •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 势。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自汉始,孔子 被历代帝王不断加 封号,有“素王” 之称,生前孔子不 得志,死后却备受 推崇,在这种转变 中有位汉代大儒起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 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主题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 牡”)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 家、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 策》受赏识、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董仲舒 的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 兼采诸子百家,建立具有神学色彩的新儒学。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探究活动三、针对汉武帝 时期的社会危机,董仲舒提出 了什么样的主张?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 A.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D • B.规定《诗》《书》《礼》《易》《春秋》 为“五经” • C.设“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 ,兴 办太学 • D.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 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积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评 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 消极 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 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