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感悟孔子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我对孔子的心得体会。
一、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者爱人”,即有仁德的人应该关爱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悟一: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关爱他人也是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感悟二:自我修养,实践仁爱。
仁爱之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更好地实践仁爱。
二、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既不是极端,也不是妥协,而是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感悟一:保持平衡,追求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衡,不偏不倚,既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放弃精神追求。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
感悟二:与时俱进,灵活运用。
中庸之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善于把握分寸,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守陈规。
三、礼之重要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道德准则。
感悟一: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有礼有节。
这不仅能够维护个人形象,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感悟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还体现在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治理中。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家风,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也就是高尚人情德行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仁的境界。
孔子主张人们应该尊敬父母、尊重长者、关心他人,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三、修身篇1. 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修身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修身首先要求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努力成为一个君子。
2. 儒家的道德规范儒家倡导“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重中之重,指的是以爱人为本的伦理道德。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通过追求仁识,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3.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追求道德的完善。
四、齐家篇1. 家庭伦理孔子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他主张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并通过教育子女,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行。
2. 家庭教育孔子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家庭教育原则。
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认为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道德完善的子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五、治国篇1. 君子的素质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他主张君子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道德和仁爱之上,而不是权力和暴力之上。
2. 君子的职责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宽容、谦恭、正直,并且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
君子应该懂得尊重和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谋福祉。
六、平天下篇1. 国际关系孔子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理念,他认为各国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
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第22卷 第2期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22 No .2 2010年6月 Journal of Zhengzhou Rail w ay Vocati onal &Technical College Jun .2010 收稿日期:2009-12-20 作者简介:黄宝林(1954-),男,河南南阳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黄宝林(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了《论语》之后,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短短七个字深刻阐明了孔子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又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人们往往把这句名言仅仅理解为孔子在讲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乐知者的学习兴趣最高,好知者次之,知之者又次之。
孰不知在学习兴趣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即价值观或学习目的的问题。
知之者的价值观是为了自己,档次较低,因而学习兴趣较低;好知者的价值观一半是为了自己,另一半是为了社会,档次较高,因而学习兴趣较高;乐知者的价值观则是为了社会,档次最高,因而学习兴趣最高,甚至可以高到“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程度。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向孔子学习,首先自己要树立起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真理,并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干得更加出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另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们都树立起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观,使他们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试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一生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将会更快更深的提高,从而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最终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充分的发展。
孔子思想总结

孔子思想总结孔子思想总结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体系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对孔子思想的一个简要总结和评析。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仁”的实践,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个思想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2、孔子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而不是被轻视和忽略。
他主张“克己奉公”,即个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个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反映,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伦理之一。
3、孔子提倡“礼”。
“礼”是孔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礼”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主张“克己奉公”,即个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个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反映,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伦理之一。
4、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应该不分贵贱贫富,不分地域、种族、性别,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
他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个思想对于当时的教育体系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综上所述,孔子思想是一个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思想体系,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反映,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伦理之一。
同时,这些思想和理念也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孔子思想总结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能够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呢?本文将从他的思想体系、教育理念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
首先,孔子强调天命观念,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改变的、合乎道义的规律。
他认为天命决定了人类的命运,但人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孔子注重尊卑有序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他提出“仁”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主张诚实守信、敬爱长辈、友善待人,以及君臣、父子、兄弟等人际关系的恪守礼仪。
此外,孔子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德行和品德,使其成为有德之人。
这些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被尊称为教育家,是因为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个人素养。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等重要教育原则。
孔子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学识,并将其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孔子主张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启迪他人。
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国家统治思想。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官方思想,统治者将孔子的思想作为国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孔子的伟大影响力。
其次,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教育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仲尼弟子列传翻译赏析

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仲尼弟子列传翻译赏析文言文《仲尼弟子列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仲尼弟子列传》是孔门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
仲尼,即孔子。
在这篇列传中,有的人记述较详,洋洋洒洒一大篇;有的人记述简略,只有两个字的人名。
本传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他“述而不作”,但他总结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并传授给学生,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得以弟子三千,育有大贤七十。
本传在记述之中,仍然保留了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形式。
【原文】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
文学:子游,子夏。
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
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闵损字子骞。
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
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言行由其弟子整理编纂成《论语》一书,其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一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及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育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之师表”,和其童年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据《史记》记载,孔子幼年时便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其父在孔子仅三岁时便离他而去。
孔母颜徵在为更好地教育孔子便移居曲阜阙里。
孔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孔子幼年时就极为聪明好学,其自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学习之余,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待孔子刚步入成人阶段时,其母颜氏也撒手人寰。
父母的离世使幼年的孔子过早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的磨砺也使孔子很快地成长起来;孔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了,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纵观孔子一生,其十七岁开馆办学至七十三岁去世,教学实践长达半个世纪;其教育成果也相当丰富,取得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伟大教育成果。
一、孔子对教育的态度和看法孔子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同时他也认为学思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首先,孔子肯定了学习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学是教育的基础。
他在《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意思是说:“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其又云“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之心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即对他人要有爱心、关心和同情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关系。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
2.道德观念孔子强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行事。
他认为,道德观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他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一思想在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适度,不要过度或不及。
他认为,只有通过中庸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平衡和适度,避免极端和偏激。
综上所述,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建设和谐、友善、公正、平等的社会做出贡献。
孔子思想总结评析篇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被概括为“孔门四科”:德行、政事、文学、言语。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礼”与“仁”,他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要求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规范。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如初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毛泽东《七律·送瘟神》)8.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1.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3.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19.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2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3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33.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3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3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3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宴子春秋》)4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4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44.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4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4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荀子·劝学》)47.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48.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4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50.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注:括弧内是正确用字)1.安祥(详)37.重迭(叠) 73.粗旷(犷) 109.蜂涌(拥)2.表帅(率)38.蜇(蛰)伏74.针贬(砭) 120.复(覆)盖3.峻(竣)工39.防(妨)碍 75.缘份(分)121.当作(做)4.格(恪)守40.幅(辐)射 76.凑和(合) 122.松驰(弛)5.脏(赃)款41.泻(泄)气 77.脉博(搏) 123.家俱(具)6.九洲(州)42.编篡(纂) 78.就序(绪)124.苍桑(沧)7.坐阵(镇) 43.急燥(躁) 79.既(即)使125.迷(谜)团8.寒喧(暄)44.气慨(概) 80.追朔(溯) 126.精萃(粹)9.萤(荧)光45.元霄(宵) 81.九宵(霄)127.偶而(尔)10.雾淞(凇) 46.夜霄(宵)82.渲(宣)泄128.善(擅)长11.凭(平)添 47.发韧(轫)83.膺(赝)品129.迁徒(徙)12.装祯(帧)48.痉孪(挛)84.沉缅(湎) 130.雏型(形)13.弦(旋)律49.趟(蹚)水85.精减(简)131.殒(陨)石14.座(坐)落50.了(瞭)望86.装璜(潢)132.颂(诵)读15.冒然(贸)51.罗(啰)唆87.振撼(震)133.修茸(葺)16.钉书机(订) 52.大姆(拇)指88.爱(艾)滋病134.做(坐)月子17.名(明)信片53.老俩(两)口89.挖墙角(脚)135.哈蜜(密)瓜18.一滩血(摊) 54.三步(部)曲90.泊(舶)来品136.渡(度)假村19.笑咪咪(眯眯) 55.入场卷(券)91.烩(脍)炙人口137.不落巢(窠)臼20.鼎立(力)相助56.沤(呕)心沥血92.默(墨)守成规138.黄梁(粱)美梦21.磬(罄)竹难书57.一如继(既)往93.不径(胫)而走139.一诺千斤(金)22.蛛丝蚂(马)迹58.鬼鬼崇崇(祟)94.萎糜(靡)不振140.再接再励(厉)23.声名雀(鹊)起59.金榜提(题)名95.娇揉(矫)造作141.悬梁刺骨(股)24.渊远流长(源)60.走头(投)无路96.一愁(筹)莫展142.一股(鼓)作气25.常(长)年累月61.趋之若骛(鹜)97.竭泽而鱼(渔) 143.草管(菅)人命26.公诸(之)于众62.终身(生)事业98.滥芋(竽)充数144.穿(川)流不息27.谈笑风声(生)63.终生(身)受益99.世外桃园(源) 145.言简意骇(赅)28.人情事(世)故64.明火执杖(仗) 100.死皮癞(赖)脸146.指手划(画)脚29.有持(恃)无恐65.不能自己(已)101.金壁辉煌(碧) 147.迫不急(及)待30.额首(手)称庆66.姿(恣)意妄为102.弹(殚)精竭虑148.按步(部)就班31.旁证(征)博引67.相辅相承(成)103.张惶(皇)失措149.一幅(副)对联32.饮鸠(鸩)止渴68.身体姿式(势)104.出奇(其)不意150.美仑(轮)美奂33.绿草如荫(茵)69.挑肥捡瘦(拣)105.床第(笫)之私 151.天翻地复(覆)34.真知卓见(灼)70.甘败(拜)下风106.老声(生)常谈 152.洁白无暇(瑕)35.灸(炙)手可热71.维(惟)妙维(惟)肖107.开天劈(辟)地 153.食不裹(果)腹36.宁缺勿(毋)滥72. 一杯(抔)黄土108.尾大不调(掉) 154.山青水秀(清) 155.拾人牙惠(慧)156.不记其数(计)157.既往不究(咎) 158.精兵减政(简)值得推荐和学习的10个学习习惯佚名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需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至少以下十个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
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
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
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
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
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
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
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
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
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