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
养殖场为什么会发生禽霍乱?专家支招,禽霍乱该如何预防?

养殖场为什么会发生禽霍乱?专家支招,禽霍乱该如何预防?禽霍乱是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两季容易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这种季节性的流行疾病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机体受到应激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其中感染病禽、携带病菌的禽是主要的传染源。
禽霍乱有哪些特点?预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禽霍乱是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两季容易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这种季节性的流行疾病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机体受到应激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其中感染病禽、携带病菌的禽是主要的传染源。
禽霍乱有哪些特点?预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传染途径:禽霍乱会经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以及皮肤外伤进行传染,如果在鸡舍饲养密度较大、鸡舍内通风不良等情况下,则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易感动物:各种日龄的禽都可以感染发病,火鸡、鸡、鸭、鹅、鹌鹑都是比较容易感染,而雏鸡相对很少发生。
另外火鸡比鸡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更易感,性成熟的鸡比青年鸡易感。
诱发因素:病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般都会存在于健康禽的呼吸道及喉头,在很多健康的鸡体内也能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禽舍阴暗、潮湿、拥挤,营养缺乏,禽群发生其他疾病等情况下常诱发本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情况造成禽霍乱的可能性较小。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多存在鸡的上呼吸道和喉头,如果有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预防禽霍乱的关键措施就是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让舍内的鸡群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和抵抗力。
同时也要避免飞翔的鸟类,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进入鸡舍内。
2、严格执行消毒。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相对病毒较多,利用左旋氧氟沙星即可杀灭病菌。
鸡场尽量做到自繁自养意义重大,如果需要引进种禽,则需要将新引进的种禽隔离饲养15-20天,观察没有其他任何症状时,则可混群饲养。
3、制定合理程序。
在禽霍乱流行地区,应当选择进行免疫接种,需要指出的是活疫苗的使用,虽然可以刺激机体所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也存在使免疫鸡群出现饲养的困难性。
家禽霍乱的防治与紧急处理

家禽霍乱的防治与紧急处理家禽霍乱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家禽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病情的扩散和有效进行紧急处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紧急处理和相关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预防措施1.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为了降低家禽霍乱的传播风险,养殖场应加强对家禽的管理。
首先,要做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养殖场和饮水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其次,要定期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鸡舍和器具进行彻底消毒。
此外,要加强对家禽的饲养管理,保证它们的健康状态。
2. 强化检疫措施家禽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检疫规定进行操作。
要做好对新引进家禽的隔离观察,确保它们没有携带任何传染病。
检疫人员还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扩散。
3. 科学用药在家禽发生霍乱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措施。
要根据家禽的症状和疾病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养殖户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兽医,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以预防药物过量和滥用的情况发生。
二、紧急处理1. 隔离病禽在发现家禽感染霍乱时,应立即将其隔离。
隔离病禽的目的是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隔离区应设立在养殖场外,离其他家禽足够远的地方。
隔离区的卫生条件要保持良好,加强对病禽的检疫和医疗护理。
2. 进行紧急消毒当家禽发生霍乱时,应立即对鸡舍和器具进行紧急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毒的特性和消毒剂的有效性来决定。
消毒时应注意将消毒剂溶解均匀,并且将消毒液喷洒到所有可能存在病毒的区域,如鸡舍的墙壁、地面、饮水设备等。
3. 封控疫区在发现家禽霍乱病例后,应封控疫区,限制病毒的传播范围。
封控疫区的措施包括限制进出口、严禁动物交易和运输等。
同时,应加强对疫区边界的监测,确保没有家禽和病毒携带者逃离疫区。
三、相关法律法规1. 《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法》是我国防治动物疫病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明确了家禽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责任,规定了养殖户和检疫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家禽霍乱的防治和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鸡霍乱

鸡霍乱鸡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流行特点禽霍乱的发生常为散发性,间或呈流行性,各种家禽和多种野鸟如麻雀、啄木鸟、白头翁等都可感染,家禽中最易感的是鸡、火鸡、鸭和鹅,其中鸭特别易感。
病禽、带菌禽(健康带菌禽痊愈)以及带菌的猪、犬、猫、鼠等是传源体,他们经常地或间歇地从分泌物和或排泄物中排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料车、蛋盘和兽医、技术人员、饲养员的衣服、鞋子,等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易感禽。
此外,苍蝇、蚊虫、蜱和螨等吸血昆虫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鸡、鸭人工授精时也可以传播本病。
禽群感染发生本病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
当引进带菌的禽只或带菌的猪、犬、猫、鼠及野鸟自由出入禽场或禽群,就可能发生外源性的发病;当禽群中健康带菌禽由于天气、环境恶劣、饲养员管理不善、其他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等应激而使抗病力降低时,健康带菌禽的机体和病菌平衡被打破病菌大量繁殖、增强毒力、进入血流于是发生急性败血症是为内源性发病。
主要症状根据病禽的抵抗力、病菌的致病力以及疾病的流行时期,可以分为三个病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病开始爆发最初阶段,鸡群中往往突然死亡一至数只,见不到任何明显症状,跳跳蹦蹦死去,或头晚上好好的,翌晨死于鸡舍,这些死鸡生前都是长的最快,最肥壮,最讨主人喜欢的。
急性型在少数几只最急性病鸡死亡之后,陆续出现急性型病例。
病鸡萎顿,躲于一隅,瞌睡,垂羽、羽毛松乱,废食,但渴欲增加。
呼吸急促,口和鼻流出混有泡沫粘液。
腹泻、稀粪黄绿或是石灰色。
冠髯发绀,髯常肿胀,发绀、疼痛。
一般经1-3天在痉挛或昏迷中死去。
急性型多发生在流行的早、中期。
慢性型大多发生在流行的后期,但也可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
病多局限在某部位,如病鸡的肉髯显著肿胀;有的腿部关节肿胀化脓而发生跛行;有的鼻窦肿大,鼻出粘液,喉部蓄积分泌物,影响呼吸;主要发生呼吸道症状。
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禽霍乱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禽霍乱的流行特点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预防这种疾病的传播。
禽霍乱的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传染性:禽霍乱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病毒极易在家禽养殖场内传播。
病毒通过空气飞沫、粪便、饮水、食物以及家禽的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
2. 快速爆发:一旦发生禽霍乱病例,由于高传染性,病毒会迅速在禽群中传播扩散,导致疫情迅速扩大。
病毒在家禽体内复制速度快,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大量禽类感染。
3. 高致病率:禽霍乱病毒对家禽有很强的致病性,感染后很容易导致家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家禽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禽霍乱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严格隔离:禽霍乱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养殖场内感染禽类的隔离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将感染禽类隔离在独立的区域或设备中,避免与健康禽类接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 加强卫生措施:卫生措施是防治禽霍乱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在禽舍内部和饮水器等设施,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 加强免疫:禽霍乱的防治中,免疫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应及时为家禽接种禽流感疫苗,提高群体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致病率。
4.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家禽养殖场内禽类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禽霍乱疫情,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
5. 养殖规范化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养殖场,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增加空气流通和禽鸟的运动空间,减少病毒在禽群间的传播风险。
禽霍乱是一种严重危害禽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禽霍乱的传播,保护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鸡细菌性传染病禽霍乱

禽霍乱对鸡生产的影响
生长发育受阻
产蛋量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患病鸡只因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等因 素而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
患病鸡只产蛋量明显下降,同时蛋壳质量 也变差,破损率增加。
死亡率高
药物治疗费用高
禽霍乱可引起鸡只的急性死亡,如急性病 例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控制,死亡率较高。
由于禽霍乱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且治疗周期较长,因此治疗费用较高, 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头孢菌素类
头孢噻呋、头孢唑啉等头孢菌素 类药物对禽霍乱病原菌具有抗菌 活性,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治疗禽
霍乱。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 胺酶抑制剂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也可用于治疗禽霍乱,但需注意
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和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
在治疗禽霍乱过程中,为了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常常采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如氟喹诺酮 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方法和步骤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 断。
实验室诊断
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等,以 确定病原菌及指导用药。
鉴别诊断
与鸡其他细菌性传染病如鸡白痢、鸡伤寒等相鉴 别,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等方法,对感染鸡的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
病原和传播途径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病原,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多 种毒力因子,如荚膜、外毒素等,可以引起鸡只的强烈炎症反应。
禽霍乱的症状及防治

禽霍乱的症状及防治简介禽霍乱,又称为鸟类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它主要感染家禽,如鸡、鸭、鹅等。
这种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给农民和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早了解禽霍乱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效控制疾病扩散的关键。
症状禽霍乱的症状表现多样,以下为常见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普遍性腹泻–食欲不振–呕吐–腹部肿胀–黏液或血液出现在粪便中2.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咳嗽–喘息–粘液排出物增多3.神经系统症状:–抽搐–痉挛–无力–不协调的运动–食欲减退4.其他症状:–眼睛红肿–羽毛蓬乱–精神萎靡不振–鸣叫减少或消失防治方法为了有效控制禽霍乱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1. 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饲养场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场地卫生。
•保持家禽栖息地的干燥,减少霉菌和细菌滋生的环境。
•饲喂家禽干净的饲料和水源,避免受到污染。
2. 隔离和检疫•对引进的禽类进行隔离观察,防止传染病传播。
•定期进行禽类的健康检查,发现感染症状尽早隔离治疗。
3. 疫苗接种•根据兽医的建议,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禽类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病率。
4. 营养和饮水管理•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合理的饲料,增强禽类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使用适当的饲养配方,确保禽类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5. 密切监控和早发现•增加对鸟类的日常观察,密切监控禽类的行为和症状。
•一旦发现症状异常,立即隔离并寻求兽医帮助。
6. 屠宰和处理•对疑似感染的禽类进行屠宰,并正确处理尸体和粪便,防止疫情扩散。
结论禽霍乱是一种严重的禽类传染病,给农民和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隔离和检疫、疫苗接种、营养和饮水管理、密切监控和早发现、屠宰和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禽霍乱的传播。
充分了解禽霍乱的症状,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禽类健康和农户经济收益。
鹅霍乱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控

鹅霍乱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控鹅霍乱(avian cholera),又称鸟霍乱,是一种由禽霍乱弧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感染范围广泛,可影响多种禽类,如水禽、家禽和野鸟等。
本文将介绍鹅霍乱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以及其防控措施。
一、临床症状:1. 急性发病:患禽在感染后1-2天内出现高热、抑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呼吸系统症状:患禽出现喘息、打喷嚏、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重症患禽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二、病理变化:1. 病变灶:患禽尸检时可见胸腔、腹腔、心包、肺、肝等器官表面有明显的病变灶,呈灰白色,质地松软或糜烂。
2. 肺部病理变化:肺组织可出现肺实质出血、肺叶暗红色、肺组织充血、肺呈水肿状态等病理变化。
3. 其他器官病理变化:肝脏和脑部也有较明显的病变,肝脏可出现出血点、充血等病理变化,脑部可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1. 细菌分离鉴定:从病禽的病灶组织中分离出禽霍乱弧菌进行鉴定。
2. 组织学检查:从病禽的病灶组织中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血液学检查:可通过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等,了解病禽的炎症指标、电解质平衡等变化。
四、防控措施:1. 强化禽类的免疫:对禽类进行定期接种疫苗以增强其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 严格消毒措施:对养殖场的环境、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3. 加强饲养管理:对禽类的饲养管理进行加强,确保禽禽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4.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禽:对有疑似鹅霍乱症状的禽类进行隔离,并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禽霍乱治疗方案

禽霍乱治疗方案1. 病原体介绍禽霍乱,又称禽霍乱病,是一种由禽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病。
该病在禽类中广泛传播,特别是在饲养密集的家禽、水禽和家鸽中易发生。
禽霍乱可引起腹泻、腹痛、呕吐、脱水等症状,并且很容易传播给其他禽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疫情监控为了遏制和控制禽霍乱的传播,实施有效的疫情监控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控方法: - 定期检查禽类群体的健康状况:通过定期检查禽类的体温、粪便样本等来监测是否有禽霍乱病例。
- 加强对禽类饲养环境的消毒:定期对禽舍、喂食器等饲养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禽霍乱弧菌。
- 加强禽类饮水管理:确保饮水器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3. 禽霍乱治疗方案禽霍乱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禽霍乱治疗方案:3.1 药物治疗禽霍乱主要是通过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因此口服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生素药物: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可抑制禽霍乱弧菌的生长和繁殖。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酯、头孢曲松等,对禽霍乱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3.2 支持性治疗禽霍乱引起的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支持性治疗方法: - 给予充分的清洁饮水:提供新鲜干净的饮水,以补充脱水导致的体内液体缺失。
- 补充电解质: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失血和脱水所导致的电解质缺失。
- 给予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禽霍乱患禽的食欲通常减退,因此给予高能量、易消化的饲料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4. 预防与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禽霍乱的传播,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 强化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禽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消毒饲养设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 严格控制禽类的进出:限制禽类的流动性,避免从疫区引进禽类。
-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禽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禽霍乱: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长1~1.5um,宽0.3~0.6um,不形成芽胞,也无运动性。
普通染料都可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法或美蓝染色镜检,见菌体多呈卵圆形,两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很象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
用培养物所作的涂片,两极着色则不那么明显。
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时,可看到清晰的荚膜。
新分离的细菌荚膜宽厚,经过人工培养而发生变异的弱毒菌,则荚膜狭窄而且不完全。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无明显病变,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肿大,急性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状出血,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心冠脂肪出血明显,肺充血、出血,肝呈棕色或黄棕色、质脆,表面有许多灰白、针头大的坏死点。
2.口蹄疫: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细微的一级。
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
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 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
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
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
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
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
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病理变化,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
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3.猪肺疫:病原为病原巴氏杆菌为短小杆菌,两端钝圆,中央凸起,形状近似随圆,也有少数类似球状,长约0.7-2.5微米,宽约0.3-0.6微米,在猪体内常呈单个存在,本菌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由于两端染色较深,中间着色淡所以称它为两极杆菌,看上去像并列的两个小球菌。
到目前为止,已知巴氏杆菌有16个血清型,根据在培养基上菌落的荧光色彩来区分,分为FG型和FO型。
FG型是对猪、牛有强毒的致病苗,FO型为禽的强毒致病菌。
约有30%健康猪的鼻、咽喉部带有巴氏杆菌,在扁桃体上达63%,但毒力弱。
在病猪的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含有病菌。
本病对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抵抗力较低,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
在37℃条件下,猪肉中的病菌,7天死完;在肝、脾内可存活15天;在血液中可存活6个月;在浅层土壤中存活7-8天,在疏松粪便中存活14天。
病菌对各消毒药敏感不一,如5%牛石灰乳中仅1分钟即死,1%石炭酸约3分钟杀死,1%漂白粉约1分钟死亡,对克辽林抵抗力较强,1%克辽林2小时30分钟100%克辽林1小时都不能杀死。
热对巴氏杆菌杀菌力强,60℃约经1分钟即死。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尤以喉头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
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
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
肺急性水肿。
脾有出血但不肿大。
皮肤有出血斑。
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急性型: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变外,其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
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粘液。
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伴有气肿和水肿。
病程长的肺肝变区内常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性浸润,肺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膜与病肺粘连。
胸腔及心包积液。
慢性型:尸体极度消瘦、贫血。
肺脏有肝变区,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
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肋膜肥厚,常常与病肺粘连。
有时在肋间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扁桃体、关节和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
急性型:除了全身粘膜、实质器官、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
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粘膜发炎有泡沫状粘液。
慢性型:肺肝变区扩大,有灰黄色或灰色坏死,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高度消瘦,贫血,皮下组织见有坏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