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

试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两种不同媒介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差别。
在讨论影视艺术的时候是脱离不了影视文学性的。
在讨论影视文学性的时候也脱离不了影视艺术。
要将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给予文学作品丰富的养分,提高影视作品的观众认同度。
文章将主要探讨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两者关系的探讨,促进人们对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的尊重。
标签:影视艺术;影视文学;关系一、影视艺术作品需要影视作品含有文学性影视艺术在当今的文化艺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我国文化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可以充分的展现出人们的情感。
在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观看电影的经历,当我们观看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时体会到的是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性,当我们观看一部索然无味的电影时也恰恰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淡薄。
因此,对于影视作品的评价的主要指标就是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文学性、感染性等。
此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初期,影视作品的主要来源就是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大部分的影视作品的来源都不是单一的来源于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而是来源于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的充分融入。
换句话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充分的融合了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
鉴于此,影视艺术作品中需要影视作品富含文学性,只有富含文学性,才能赋予影视作品生命力,赋予影视作品灵魂,让影视作品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迸发活力。
例如:在现代电影《红气球》中,就充分的依靠影视艺术塑造诗歌的优美旋律,散发出文学的魅力,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影视艺术作品中的文学性。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影视艺术中,每一个事物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在影视艺术的发展中,存在即合理。
影视艺术中情感的直接性表达与情感的直接发展情况虽然会给观看者带来欢乐或者悲伤。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对影视艺术的情感表达变得更直接,那个时候影视艺术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现代性解读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现代性解读
文学与影视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它们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现象,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现代性视角来解读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现代性。
首先,文学和影视艺术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文学创作如现代小说、诗歌等在表达内容上更注重具体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情感体验的描绘,例如讽刺现代社会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等。
而影视艺术则更加关注电影的视觉艺术表现和音乐音效的配合,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形式,例如科幻电影、动画片等。
其次,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制作过程和表达手段上也表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文学创作在传媒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下,由原先依赖纸张等传统媒介,发展到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使得内容传播方式快速转变。
而影视艺术则在影视技术、3D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呈现出了更为精细的视觉效果和全方位的观影体验。
最后,文学和影视艺术在文化价值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文学创作逐渐走向市场化,亚文化现象不断涌现,例如网络文学、言情小说等,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口味。
而影视艺术则在文化输出方面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现代化特征,例如好莱坞电影等处于全球的影响力,影片主题和文化导向挑战传统价值观并成为全球热点话题。
综上所述,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现代性表现非常明显,从表现内容和形式、制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以及文化价值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现代化呈现与发展。
同时,由于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不同,也各自发挥出了独特的艺术优势和文化价值,为当代文化交流、表现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完整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文学与影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可以相相通的。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有直观性。
文学语词形象要我们进行再创造,文学文本中并没有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成艺术形象。
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
影视艺术通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呈现出来,给观众的视听感官,所以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其次,文学是时间艺术为基础的艺术,而影视艺术是以空间综合艺术。
文学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要靠我们在逐字逐行阅读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文本全貌。
同时,文学的议论、说明、叙述、修辞等,都是艺术感觉和欣赏的对象。
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必须将空间造型当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来考虑,要把空间的造型和时间的流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给观众呈现出时空复合的具体形象。
另外,影视艺术中编者的议论、叙述等,要通过旁白、独白等有限地使用。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首先,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
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
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
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 小说是在一个个语词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
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摘要】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
影视艺术表现手法与影视文学技巧相互补充,共同塑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影视作品中,视觉表现与文学表达相统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影视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相互促进,影视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启发与影响十分重要。
未来,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通过深入探讨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推动两者在创作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关系密切,表现手法,技巧,视觉表现,文学表达,促进,启发,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定义影视艺术是一种以影像和声音为载体,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视觉、听觉、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镜头、音乐、剪辑等手段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视文学则是以文字为表现形式,通过叙事、描写、对话等文学手法来塑造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
影视文学通过文字表达,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内涵,引导读者对故事进行思考和感悟。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之间密切相连,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影视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影视艺术带来的视听享受,还可以感受到影视文学带来的思想启发和情感共鸣。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融合,不仅为影视作品增添了深度与内涵,也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
1.2 研究意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影像和文字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研究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可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讨它们在艺术表达上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方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叙事结构、情节设计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揭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文学史知识:小说与电影的关系与影响

文学史知识:小说与电影的关系与影响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说作为一种文字性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现出作者的词汇和表达能力,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视听效果将小说中的情节展现出来,让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因此,小说和电影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为文学和影视艺术创造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小说和电影之间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更在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观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小说家和电影导演的创造不仅在艺术上有很多共同点,也产生了对彼此的借鉴和吸收。
许多小说的主角甚至成为了电影的影响力。
比如,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被改编成电影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排挤小说热潮,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文学素养。
另一方面,电影对小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电影色彩丰富、画面精美、声音传播等技术手段,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更从容的表达。
很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虽然情节和细节删减了很多,但由于电影的视听效果,一些小说中极具表现力的场景被表现得更加灵动,更有感染力。
从创作者和受众的角度看,小说和电影之间的相互拓展更为明显。
电影根据小说改编的越来越多。
大家可以从这些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中发现,电影角色与小说角色间有相似的特征,角色拼合更加传神,也更加切合现实生活中的情感。
另外,电影执导人可以通过拍电影来获得商业成功和艺术地位,进而推动小说的创作,拉近小说家、编剧、导演之间的距离,产生更为深入的交流。
总之,在小说与电影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影响。
小说作为源,电影作为衍生物,相互之间的肆真导致了艺术的蓬勃发展。
小说的表达方式和电影的画面,两者结合在一起,掀起无法言明的魔力,让观众沉醉其中。
小说与电影各自发展,而彼此之间亦相互促进。
人类的文学和艺术因此被丰富并得到时光的积淀。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戏剧影视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文学性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主题,而艺术性则是指作品所展示的表演形式与美学风格。
本文将探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对于作品价值和观众体验的影响。
一、文学性的体现戏剧影视作品通常基于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或创作,文学性对于戏剧影视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文学性要求作品具备丰富的内涵和深度的思考。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等方面的探讨,表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以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家庭为主线,通过对家庭纠葛和命运的反思,展现出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众生相,具备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文学性要求作品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叙事结构、角色塑造、对话语言等多种手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例如在话剧《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复杂的台词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复仇与悲剧的主题,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探索。
此外,文学性还要求作品具备普世性和超越时空的价值。
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感触。
例如电影《罗马假日》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却通过对社会阶级、人性善恶等问题的探讨,表达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使观众产生共鸣。
二、艺术性的表现艺术性是戏剧影视作品所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使观众在表面故事之外获得审美的享受。
首先,艺术性要求作品具备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在戏剧影视创作中,导演、编剧等创作者通过独特的观点和表现方式,赋予作品生命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透过阿甘这个智商低下但乐观向上的角色,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其次,艺术性要求作品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戏剧影视作品通过精确的镜头运用、音乐与声效的调度等方式,制造出观众情感的高潮与低谷。
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

一、影视艺术与文学的相似性影视艺术与文学二者之间彼此渗透,有深刻的联系。
1.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与影视都以人为表现对象,连缀或折射着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
2.从美学形态上看,影视和文学同为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克拉考尔在论及小说与电影的关系时说: “小说和电影中不同的时间处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文学是在一个词一个词或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延续中,最后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则是通过直接在银屏上呈现的影像而不断地形成完整的形象与故事情节。
二者在美学形态上的相似性主要有: 第一,影视和文学主要的叙事因素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第二,影视和文学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第三,影视与文学都是通过感性的人物、冲突的事件、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预先为导演或者作家设定的主题开展想像的叙事,他们在接受层面上都大多设定了预期的读者或者观众期待视野。
】3.从表现手段上看,叙事与抒情是文学的两大手段,影视也借鉴了这两大手段,虽然在这两门艺术中的表现很不一样,但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小说的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影视的叙事则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进行。
影视的叙事与小说的叙事有一定的相似性。
影视与文学在叙事上具有相似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具有在时间的延续中塑造形象的特点。
因此,正如埃·马格尼在他的著名论文《电影的美学和小说的美学比较》中指出的: “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致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诗歌的意象组合与大幅度跳跃的方式与影视的蒙太奇方式具有相当的共同性或可比性。
时代牵线不解之缘——论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关系

2 0 1 3 年 2月
时代 牵 线
一
不解 之 缘
胜 辉
●
论 文 学 与 影 视 之 间 的关 系
杨 倩
●
.
( 中国计 量 学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影视作 品和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人 民群 众喜 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人们 日常休 闲、 学习中都 占有重要地位。社会生活的 进 步催 生 了艺术形式的不断 变革。作为古老的 艺术形式 ,文 学是 以语 言文 字为媒介 的,运 用语言和文 字来创作诗歌 、戏剧 、小说 、
为 方 式 都 受 到 电影 的深 刻 影 响 ,使 文 学 彰 显 出更 加 蓬 勃 的生 命 力 。电 影 更 像 是 一 种 通 俗 文 学 ,达 到 了
雅俗共 赏的地步 。电影使文学从 艺术殿堂上走 了下 来 ,正 所 谓 : “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飞 人 寻 常出电影编导 的对 原著 的 理解和全新 的艺术创造 。笔者认 为 ,文 学与其对应 的 电影 改 编 ,是 一 种 共 生 双 赢 的 艺 术 创 作 ,正 如 电 影 理 论 家博 亚姆 指 出 : “ 最 优 秀 的 电 影 改 编 就 是 对 原 作 最仔 细 的 阅读 , 因此 它 不 仅 仅 是 艺 术 ,也 是 有 意 义 的评 论 。 ”所 以说 文 学 滋 养 了 电 影 艺 术 ,而 电
散 文等不 同体裁的文 学作品 来表现情感和再现 生活;与文学相 比 ,电影是 一门年轻 的艺术,是继 文学、戏剧 、音 乐、舞 蹈、绘画 、
建筑之后 出现 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是 因技术进步而发展 的,没有技术就没有电影,这一 点决定 了电影 必定 不同于其 它传 统的艺术形式。电影被称 为一 门综合艺术 ,并不意味 着电影是其它艺术 门类简单相加的产物 ,而是很好地利 用技 术手段并 融合各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209211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影视艺术与文学的比较研究”(06BW Z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玉霞(1962—),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与电影艺术的教学与研究。
第24卷第6期2008年11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Social Sciences )Vol .24,No .6Nov .2008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张 玉 霞(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 要] 影视艺术与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表意媒介,二者之间既彼此渗透互相联系,又有很大的差异性。
通过讨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既能对影视艺术与文学进行比较,认识其优劣长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创作规律,又希望文学作品的改编者能处理好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影视艺术;文学;相似性;差异性[中图分类号]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040(2008)0620070205 有学者认为,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走进了一个“影像狂欢的时代”,直观快捷而具亲和力的表意方式———影像(图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越过传统的文字媒介逐渐开始决定性地主宰人类的传媒空间,成为现在这样一个讲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影像的出现就像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如果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意义在于人类的语言文字符号从沉重的竹简和昂贵的布帛批量转移到了廉价而便捷的纸张上,而影像则以它的神秘之光,照亮了长期以来在抽象的文字笼罩下的人类文化的茫茫夜空,活动的画面和流动的声音以其神秘的力量传递和表达着人类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感。
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精华之一,其存在方式一直是口头的或文字的。
而影像表达的代表者———电影和电视,则以全新的物质形态对文学进行改造,把文学内在的审美因素转移到影像中。
这是一次传播方式的革命,也是一次审美形式的变革。
文字的单一形式被打破了,画面和声音给审美主体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和姿态。
诚然,影视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表意媒介。
美国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曾对影视与文学的异同性作过很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点上,小说和电影几乎没有区别,可是当两条线分开后,它们就不仅不能彼此转换,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之点。
”[1]103影视与文学的关系的确是密切的。
但鉴于文学的强大和深厚、影视的先进和“现代”,两者的关系却又很微妙,有时候也难免出现某种话语权力之争。
从某种角度讲,文学对于影视有一种决定性的意义,因为立足于文学的影视文学剧本总是被称为“一剧之本”,中国著名的老导演、老编剧张骏祥甚至主张:“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
”[2]78影视史上,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均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厚实的文学原著或文学剧本,为影视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前苏联的《母亲》、《安娜・卡列尼娜》,美国的《乱世佳人》,日本的《罗生门》,德国的《铁皮鼓》,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早春二月》、《祝福》、《城南旧事》、《芙蓉镇》、《黄土地》、《红高粱》、《黑炮事件》、《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香魂女》、《一个都不能少》、《盲井》、《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视剧《围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死水微澜》等等。
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曾在理论界争论许久,现在人们已经充分7认识到影视艺术的本质特征,既不会把它简单地等同于文学,同时也不会忽略其自身包含的“文学性”,而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其意义既通过影视艺术与文学的比较,认识其优劣长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创作规律,又希望文学作品的改编者能处理好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影视艺术与文学的相似性不论我们怎么区分影视艺术与文学的不同特质,都无法否认二者之间的彼此渗透和深刻的联系。
(一)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与影视都以活生生的人为表现对象,这活生生的处于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之中的人,连缀或折射着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它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同样的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主体的自为存在,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和而存在一样。
”[3]123在这一点上,就像一篇叙事性小说因为其宏观性、整体性、时空综合性等特点而能够成为某个时代的“镜子”或“史诗”一样,影视也是最适合进行具有总体性和宏观性特征的文化批评的艺术样式。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克里斯丁・麦茨指出:“人们通常称作‘电影’的东西,在我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范围广阔而繁复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种在毛斯的意义上的‘总体社会事实’,有如人们所说,它包括有重要的经济与财力问题。
它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体。
”[4]122事实上,影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它与文学一样,不同于马克思所归纳的诸如科学的、宗教的和伦理的等方式,它不是分析性的、一维性的,而是具有一种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整体性的特点,它是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高度融和与统一。
这种表现的深广度、繁复性和立体性是过于抽象的、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以及只能表现空间的绘画和雕塑等艺术所不及的。
文学与电影均在表现时间上具有一种灵活性,都具有比较从容的时间长度。
而从表现空间的角度看,作为一种“动态造型艺术”的影视是通过剪辑切换而展现出无限的空间,文学则在想象中展现出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
(二)从美学形态上看,影视和文学同为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克拉考尔在论及小说与电影的关系时说:“小说和电影中不同的时间处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5]206文学是在一个词一个词或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延续中,最后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则是通过直接在银屏上呈现的影像而不断地形成完整的形象与故事情节。
二者在美学形态上的相似性主要有:第一,影视和文学主要的叙事因素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第二,影视和文学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第三,影视与文学都是通过感性的人物、冲突的事件、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预先为导演或者作家设定的主题开展想像的叙事,他们在接受层面上都大多设定了预期的读者或者观众期待视野。
同时不同层次的艺术追求也使影视与文学在叙事的角度和追求目标上有大致相似的不同档次和艺术水准的预设,比如,人们在谈到通俗小说的时候,总会非常容易地联想起一些轻松而不乏商业气息的娱乐影片的相似性;在谈到电影的经典艺术影片时,也不难唤起对亘古不衰的文学经典作品的独特记忆。
所以,作为同是叙事艺术的影视与文学,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是一个相当鲜明的文化事实。
简单而言,文字表达是文学的本质表征。
而在这一点上,文学在广义上也成为影视艺术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在表层上,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指出作为影视拍摄蓝本和依据的影视剧本是广义的文学文体之一种,而影视新闻和影视广告节目的编辑和策划也与作者的文学素养分离不开。
在深层叙事艺术手法上,越来越多的作家在小说中借鉴影视作品的蒙太奇手法,而影视导演也更加看重和吸纳作家参与影视创作的谋划创作过程。
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坛的许多作家纷纷“触电”,一方面表现了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商品社会的吸纳能力,同时这种影视家与作家双重身份叠加现象的出场也显示了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成极为明显的兼容性与互通性。
17(三)从表现手段上看,叙事与抒情是文学的两大手段,影视也借鉴了这两大手段,虽然在这两门艺术中的表现很不一样,但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影视的叙事与小说的叙事。
所谓叙事,系指用话语(特定的艺术手段)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的话语行为。
小说的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影视的叙事则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进行。
影视的叙事与小说的叙事有一定的相似性。
叙事要求时间的连续性,在影视的叙事中,即使镜头跳跃剪辑得很快,也要求有一条大致可以让观众能把握的线索。
《红楼梦》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常被人当作平行蒙太奇的范例来谈论。
杜甫的著名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常被用来比作对比蒙太奇的典范。
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甚至认为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来自于狄更斯的小说。
经典的好莱坞电影都善于运用电影镜头进行文学性的叙事。
在于两者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具有在时间的延续中塑造形象的特点。
因此,正如埃・马格尼在他的著名论文《电影的美学和小说的美学比较》中指出的:“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致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影视虽也是空间艺术,但同时又是始终运动发展着的时间艺术———不仅放映一部(集)影视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而且在影视的想象性的心理时间中,无论小说艺术还是影视艺术都具有无限的表现时间的灵活性。
也就是说,物理时间长度虽然有限,但心理时间却漫长且几乎无限。
影视在时间的延续中转换画面和镜头与文学叙事在线性的时间流动过程中组织词语、场景和事件有着许多的相似性。
经典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基本上都遵循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但从20世纪以来的现代小说开始,特别是英美意识流小说,则不再以线性时间为序,而致力于表现现代人的混乱不定的心理时空。
意识流小说与影视(特别是“新浪潮”电影等)可以说同属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影视具有天生的时空灵活性,但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一直恪守现实主义或古典戏剧的时间表现原则,影视工作者们是逐渐地认识到影视艺术表现时间空间的灵活性的,而这种表现的灵活性到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追求的电影中(如《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安巴德》、《八部半》等)才达到了顶点。
正因为影视在时空表现上的自如与现代意识流小说很相似,有些人甚至认为是意识流小说学习影视的表现手法,是影视的诞生引导了小说的意识流手法。
当然,也有相反的观点,说是影视学习意识流。
影视的抒情与诗歌的意象化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