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长期维持治疗的方法与疗程
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方案.doc

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方案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哮喘各个阶段相应的长期治疗方案,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管是在中华医史中,还是在民间流传中,有一句话“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
依现在的理解来看,主要是说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难以治好,这种观点的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我们。
在哮喘防治的前几年,我们常常在一开始就对患者说,哮喘不能根治,只能控制,深深地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坚持治疗的信心。
仔细一想,内科好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也都一样。
但患者从来就不认为这些疾病不能根治而放弃治疗。
坚持治疗和不坚持治疗结果大不一样。
坚持治疗就能避免合并症的出现,就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哮喘患者坚持长期治疗,制定一个长期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逐渐深入、广泛,大大提高了其临床诊治水平。
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并多次修改再版。
我国呼吸学会根据我国的情况也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使哮喘的诊治更加规范,对患者的管理与教育也受到重视。
因此在大城市、大医院中,以往常见的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者大大减少,多数患者门诊治疗就能维持得很好,而绝大多数哮喘患者仍未得到理想的控制,病情时轻时重,反复急性发作。
所以从长计议,制定一个长期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哮喘的长期治疗目标主要有以下7点①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②防止哮喘的加重;③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④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⑤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⑥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⑦防止哮喘死亡,降低哮喘病死率。
哮喘控制的标准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有多少患者可达到,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临床如何评价,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些患者可达到良好控制。
GOAL研究中所采用的标准如下(一)良好控制满足下列2项以上标准①症状评分每天1分,但每周≤2天;②补救用药沙丁胺醇每周≤2天,每周最大量4次(8喷);③每天晨起PEF≥80预计值。
控制哮喘要打持久战

疗往往一开始效果明显 由于氨 茶碱和
地 塞 米松 的作 用 , 哮喘 病 情 能迅速 控 制 。 但 是 经 常静脉 注 射 糖 皮质 激素 有 时会 引 起 严 重 的不 良反 应 。滥 用抗 生 素不 仅 无 效, 还会 引 起细 菌 对抗 生 素 的耐 药性 。 肺 功 能是 判 断 哮 喘病情 的重要 工 具 ,但 是
维普资讯
名 医 坐 堂
规 范治 疗 ,这尤 其 需耍 引 起 医疗 界 的关
注 。我 在外 出会诊 时 经 常会碰 到 被 医院
的不 规 范治 疗 而耽 误了 病 情 的 患者 。 比
如, 部分 医院一 遇 到 哮 喘病 人发 作 , 立 就
马开 单输 液 、 使用 青 霉素 、 头孢 菌 素等 抗 生素 、 氨茶 碱和 地 塞 米松 篆药 物 。 这种 治
有些医院的医生往往仅凭感觉判断哮瑞
病 情 ,而不 推 荐 病人 每 天 自我 监 测 肺 功 能, 以至 于治 疗 的 力度 不足 , 不能 有 效控 制 哮 喘病 情 。
为 了方 便 哮喘 病 人和 经 治 医生 对 哮 喘控 制水 平 的 判 断 , 近 W O提 倡 一 种 最 H 名 为 A T( 喘控 制测 试 ) C 哮 的工 具 , 喘 哮 病 人 只要 花 不 到十 分 钟 的 时 间 ,回 答 5 个 简单 的 问题 ,便 可 较为 准确 地 判 断 出 自己 目前 哮喘 的控 制 水平 。 目前 我 国 哮 喘 病 人 达 3 0 0 0万 左 右 , 随 人 , 需要 每 天 用药 , 了避免 接 触 环境 尽 管 从 患 者和 社 会 的 角 度 来看 , 采 不 除 着城 市化 和 生 活方 式现 代 化 , 今后 1 中可能 诱 发 哮 喘 的过敏 原 外 ,仅 在偶 尔 用科 学 、规 范方 法 长 期控 制 哮喘需 要 的 在 0 但 导 年, 我国患哮喘病 的人数将显著增加 。 此 哮喘 发作 时 临 时吸 入舒 喘宁 或 喘康 速 等 定 的 费 用 , 与 不 正 确 的 治 疗 , 致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哮喘持续状态的一般综合治疗(1)氧疗:哮喘持续状态常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存在,因此原则上都应吸氧。
吸氧流量为1~3L/min,吸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
此外,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2)β受体激动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不宜经口服或直接经定量气雾剂(MDI)给药,因为此时患者无法深吸气、屏气,也不能协调喷药与呼吸同步。
可供选择的给药方式包括:①持续雾化吸入:以高流量氧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药。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溶液1~2ml,12岁以下儿童减半,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 重复1次。
中高档呼吸机一般配备可进行雾化吸入的装置,故对于插管的危重患者,雾化吸入也可经呼吸机相连的管道给药。
②借助储雾罐使用MDI:给予β2受体激动药,每次2喷,必要时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可重复一次。
③静脉或皮下给药:沙丁胺醇0.5mg(或特布他林0.25mg)皮下注射,以后再将沙丁胺醇1mg加入100ml液体内缓慢滴注(每分钟约2~8μg)。
无心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ml,1h后可重复注射1次。
注意:高龄患者、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或成人心率超过140次/min时应慎将β受体激动药静脉或皮下使用。
一旦确诊患者为重症哮喘,就应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及时足量从静脉快速给予糖皮质激素,常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天200~40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甲泼尼龙每天100~300mg,也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每6小时可重复一次。
待病情控制和缓解后再逐渐减量。
(3)静脉给予氨茶碱:首剂氨茶碱0.25g加入100ml葡萄糖液中静滴或静推(不少于20min),继而以0.5~0.8mg/(kg·h)的速度作静脉持续滴注,建议成人每天氨茶碱总量不超过1g。
对于老年人、幼儿及肝肾功能障碍、甲亢或同时使用西咪替丁、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者,应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
哮喘管理和预防——维持控制的治疗

哮 喘 管 理 和 预 防— — 维 持 控 制 的治 疗
在哮喘得 到控制后 ,必须进行持续监测 ,以维持哮喘控制 及确定治疗所需的最低阶梯和剂量 ,这样可 以将治疗费用降到 最低 和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疗 安全 。另一方面 ,哮喘是一种 多变 的疾病 ,其治疗 必须根据 病情失 控 ( 即症状 恶化或 加重 )情 后出现哮喘控 制不 佳 ( 证据级别 B 。 )
慢性气道炎症 的后遗症可能是可逆的 。获得控制 可能 比维持控
制需要更 大剂量 的抗炎药 。另外 ,药物需要量下 降也可能仅仅
反映了作 为哮 喘周期性 自然病程一部分的 自行缓解 。罕见情况
下 ,特别是 ≤5岁哮喘患儿 和青春期患者 ,可能 自行缓解 。无 论 哪种解释 ,所有患者都应该通过定期 随访和阶段性减少用量 的方式找到治疗所用的最小控 制剂量 。而 当病情失控 、出现失 控征兆 ( 症状 反复)或急性加重时 ,则可能需要增加治疗 。 1 哮喘得到控制时的降级治疗
B)
状时进行极早期干预的结果 。因为研究表明 ,当病情一旦确切 恶化 ( 加重 达 2d或以上) ,则使 用 2倍或 4倍剂量 的联合治 疗会 有一些益处 ,但结果并不一致 。因为还没有有关这种方法 联用其他类 型的控制剂和缓解剂复合制剂的研 究 ,因此采用其 他控制剂治疗的患者必须使用本 节介绍 的其他方 法。对于 ≤5 岁 的患儿 ,这一方案尚未被研究 ,因此也不推荐 。 ◆急性加重期常规使用 大剂 量的 B 一受体激 动剂和 口服/ 静脉使用冲击量的糖皮 质激 素。其后续治疗通常可 以恢复原先 的用药水平进 行维持治疗 ,除非是 由长期治疗不足所致逐渐 失 控引起的急性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 已经检查过吸人技术 是否得当 ,则 应 该 进 行 升级 治 疗 ( 加 控 制 剂 的 剂量 或 种 增
哮喘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哮喘病的有效治疗方法1、避免诱因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包括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等过敏原,以及烟雾、冷空气等刺激。
2、控制急性发作通过缓解期抗炎治疗来控制呼吸道慢性炎症,需长期、主动、规律给药,以维持足够的抗炎活性,从而预防急性发作。
3、合理用药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粘液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
1拟肾上腺素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2茶碱黄嘌呤类药物3抗胆碱能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和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等。
4钙拮抗剂:地尔硫草、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对运动性哮喘有较好效果。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6色甘酸二钠7酮替芬:本品在发作期前2周服用,口服6周如无效可停用。
4、促进排痰1祛痰剂:溴已新或氯化铵合剂。
2气雾吸入3机械性排痰:在气雾湿化后,护理人员注意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用导管协助吸痰。
4积极控制感染5、重度哮喘的处理病情危重、病情复杂,必须及时合理抢救。
6、缓解期治疗目的是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复发,改善呼吸功能。
1脱敏疗法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
2预防用药色甘酸二钠、必可酮雾化剂吸入、酮替酚口服,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对外源性哮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其他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曲尼斯特等均属H1受体拮抗剂,且无中枢镇静作用,可作预防用药。
3增强体质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提高预防本病的卫生知识,稳定情绪等。
7、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氨茶碱而仍不能缓解在24小时以上者。
1补液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等渗液体,用量2000~3000ml/d,以纠正失水,使痰液稀释。
2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和缓解哮喘严重发作重要治疗措施。
常用甲基强的松龙每次40~120mg静脉注射,在6~8h后可重复注射。
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长期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分别分为5级和4级,从第2级开始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参照哮喘控制水平(≥6岁参考表1,6岁参考表2),选择第2级、第3级或第4级治疗方案。
在各级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如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剂量。
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或强化升级(越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
但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情况。
还应该考虑是否诊断有误,是否存在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胃食管反流和肥胖等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的共存疾病。
在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中,除每日规则地使用控制治疗药物外,根据病情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药物,是所有年龄儿童急性哮喘的首选治疗药物。
在中重度哮喘,或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亦可以选择联合吸入抗胆碱能药物作为缓解药物,以增强疗效。
≥6岁儿童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剂进行治疗时,可作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应用。
(一)≥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2)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两部分,后者包括以β2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缓解药物和以ICS及白三烯调节剂为代表的抗炎药物。
缓解药物依据症状按需使用,抗炎药物作为控制治疗需持续使用,并适时调整剂量。
ICS/LABA联合治疗是该年龄儿童哮喘控制不佳时的优选升级方案。
(二)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3)图3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对于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ICS,对大多数患儿推荐使用低剂量ICS(第2级)作为初始控制治疗。
如果低剂量ICS不能控制症状,优选考虑增加ICS剂量(双倍低剂量ICS)。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让大家了解一下具体内容,看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一)治疗原则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的目的为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维持正常活动能力(包括运动),避免治疗副作用,防止不可逆气流阻塞,避免死亡。
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
强调分期治疗,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解挛治疗联合抗炎;缓解期长期抗炎治疗,控制发作、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
二)治疗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即缓解哮喘发作药物和控制哮喘发作药物。
1、缓解哮喘发作药物此类药的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故也称支气管舒张药。
包括β2受体激动剂、甲基黄嘌呤类、抗胆碱能药物和其他非常规使用的药物。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简称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作用于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能增强粘液纤毛清除率、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
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类。
常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 和非诺特罗(fenoterol),作用时间约为4~6小时。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福莫特罗 (formoterol)、沙美特罗 (salmeterol)及丙卡特罗(procaterol),作用时间为10~12小时。
长效β2激动剂尚具有一定的抗气道炎症,增强粘液-纤毛运输功能的作用。
肾上腺素、麻黄碱和异丙肾上腺素,因其心血管不良反应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也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
首选吸入法,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MDI,每天3~4次,每次1~2喷。
通常5~10分钟即可见效。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

支气管哮喘长期用药类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其是慢性、终生性疾病,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病症,但慢性支气管炎症和重构仍然存在。
因此,支气管需要长期治疗。
支气管哮喘目前尚无法治愈,目前的治疗目的是期望到达哮喘控制;最少或没有慢性病症,包括夜间病症;最少或偶然急性加重;无需急诊就医;β2受体冲动剂的需求量最少或没有;日常活动即运动不受限制;呼吸流量峰值〔PEF〕日间变异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响。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性药物和缓解病症药物。
控制性药物又称预防性或维持性药物,是指长期用于持续性控制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病症的药物。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症药物,已成为持续性哮喘的首选推荐用药。
研究说明,吸入性激素治疗1个月或以上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明显改善气道高反响性,改善肺功能、减少病症、降低发作率和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部分不良反响包括咽部念珠菌病、发音困难,偶见上气道刺激性咳嗽。
使用储雾装置、用药后漱口及1:50的两性霉素B稀释液漱口等可能预防。
全身不良发应包括皮肤变薄、易擦伤、肾上腺素抑制和骨密度降低,使用储雾器减少全身生物利用可降低。
2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与吸入激素一样。
口腹制剂较胃肠外制剂更适于长期治疗。
口服制剂中推荐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
应尽量早晨服用,已到达最正确的哮喘控制和最小的全身不良反响。
不良反响包括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后叶—肾上腺轴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导致皮纹,以及易擦伤、肌无力。
对长期使用任何形式全身激素的哮喘患者均应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可能合并肺结核、寄生虫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青光眼、严重抑郁、和消化性溃疡者,应进展慎重、亲密地医学监护。
3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是支气管扩张剂,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长期维持治疗的方法与疗程
西京医院呼吸内科 宋立强
提纲
① 评估 控制性 治疗 ② 维持性 治疗 ③ 监测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哮喘敢反对人类,就砸烂哮喘的狗头!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 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 不得翻身! 不得翻身!
哮喘的长期管理策略
目标
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GINA 2006 update.
这才是完整的 治疗环节!
控制治疗 一定时间
治疗哮喘 3个月 1年
维持治疗
3年
2006版GINA的哮喘控制 — — 复合定义
无日间症状(≤2次/周) 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受限 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而憋醒 无需要缓解治疗(≤2次/周)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急性加重
GINA 2006 update.
2006版GINA
治疗方案的确定: 哮喘的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 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 方案。
药物选择考虑的因素 疗效 + 安全性 + 实际状况
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分级
间歇状态 (第1级) 轻度持续 (第2级) 中度持续 (第3级) 重度持续 (第4级)
临床特点
症状<每周1次 短暂出现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 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
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日间症状 日间症状 日间活动 日间活动
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1次 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 FEV1≥80%预计值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20%~30%
1. 1. 2. 2.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 FEV160%~79%预计值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3. 夜间症状 3. 夜间症状 4. 肺功能 4. 肺功能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60%预计值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或FEV1变异率>30%
需要 哮喘的控制水平分类 治疗
分级 特征
(符合下列所有标准) (任1周内有以下任何1项)
控 制
无(≤2次 /周) 无 无 无 (≤2次 /周) 正常
部分控制
未控制
1. 日间症状 2. 活动受限 3. 有夜间症状/ 憋醒 4. 需要急救/ “ 缓解” 治疗 5. 肺功能 (PEF或 FEV1) 6. 急性加重
> 2次/周 有 有 >2次/周 任何1天<80%预计值 或个人最好值 (如果知道这个值) ≥1次/年 任何1周内 有1次 任何1周内≥ 3 项的部分控制
无
五步治疗方案
降低
第一步
按需使用 速效2-激动剂
增加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按需使用速效2-激动剂 选择一种 选择一种
低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中/高剂量ICS
加用一种 或多种
中/高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
加用一种 或多种
口服糖皮质激素 (最小剂量) 抗IgE治疗
可选择 控制药物
低剂量 吸入性糖皮质 激素(ICS) 白三烯调节剂 (受体拮抗剂或 合成抑制剂)
低剂量ICS 加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ICS 加缓释茶碱
缓释茶碱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2008版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对以往未经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 级治疗方案。
哮喘患者症状明显时,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 方案。
1.升阶梯治疗阶段
2.维持治疗阶段
结果:所有患者
无夜间憋醒
无急救用药使用
清晨
无日间症状
达到第一个完全控制周
哮喘控制后,维持治疗进一步改善多项指标
完全控制
PEF ≥80%预计值
无急救β2激动剂使
用
无日间症状
无夜间憋醒基线
52周
患者比例(%)
舒利迭®治疗1年明显降低AHR
PC20(mg/mL) 2.0 1.8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P<0.05 NS P<0.001 基线 舒利迭®治疗12月 丙酸氟替卡松 治疗12月 沙美特罗治疗12月
舒利迭®
丙酸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
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
舒利迭®治疗3年持续改善哮喘控制和AHR
大多数患者的AHR降低,其中 1/3 AHR消失
100 80
% 患者比率
3.5 PC20M 3.0
60 40 20 0 ○ ○
○
○ ○ ○
○
○
○ PEF
2.0 无症状天数>75% 1.5 1.0
基线
1年
2年 研究年
3年
*气道高反应性(AHR)消失:PC20>8 mg/mL
Lundback B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6;100:2
乙酰胆碱PC20
○ ○ ○
2.5
小结:控制并维持控制的时间概念
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可考虑停药 控制并维持至少3月后,可考虑降级
控制治疗 一定时间 治疗哮喘 3个月 1年 3年 维持治疗
1-3月 Landback研究
每日峰流速自我 测试对照表
PEF个人 最佳值 80%PEF 个人最佳值 绿区(正常): 红区(危险): PEF为个人最佳 值的80~100% 黄区(警告): 值的60%以下 PEF为个人最佳 值的60~80%
50%PEF 个人最佳值
每天检测 PEF两次
简易峰流速仪监测(PEF)
每月检测ACT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