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1、阅读课本42页蓝底字,回答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 。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 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那么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我们先听一位名人给我们讲故事,看她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听,听听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历史信息?3.先在课本44页上找出相关地名: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

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4.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讲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没弄明白,看看同学们能不嫩帮我解答一下?同学们还记得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吧?它也提到了要对外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城市,而我们今天也讲到了对外开放,那么5.我们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权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9课改革开放【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书 设 计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收集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 时 习 方发达国家 100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的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看法或感受。 2、收集外国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学会汲取他人的正确观点,提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1 课时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格 导 学 目 标 局的形成过程; 2、形成从史料中、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体验、 比较的学习方法。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 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 点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 教 学 环 节 复 习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学 难 点 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问题。 观察、指导群体落实。 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 开始? 2、 为什么农村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开始? 3、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 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对农村改 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 阶段及其内容是什么?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1 、指导学生结合《早期对 请你设计一条由北到南 游览五个经济特区的旅 游路线。 2 、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3、探究: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 放有何不同? 4、现在,我国形成了怎 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开放示意图》 ,把握五个 经济特区和开放格局形成 的过程。 2 、出示探究问题点拨、引 导学生探究: 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 有何不同? 1、在任务驱动下,结 合示意图, 记住五个经 济特区,并结对互考。 2、结合示意图,说出 学生的空间概念较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3、 在图中找出中英 《南 京条约》 中的五个通商 口岸, 进一步分析和解 决探究问题。 差,应指导学生结合 地图学习历史,进而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解释课题:改革开放是 对外开放的政策。 2 、精讲: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含义。 3、讲述城市改革的概况。 4 、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 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 程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 策

初中历史刘清华教学设计案例第9课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刘清华教学设计案例第9课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单位: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姓名:刘清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从教材内容角度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法: 对外开放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法: 对外开放

导学案第9课对外开放【学习目标】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学习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被划为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合作探究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三、随堂演练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导学案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A.孙中山毛泽东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海南经济特区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A.1991年1月B.2001年1月C.1991年12月D.2001年12月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1.珠海厦门深圳2.外资先进技术现代化事业3.(1)1984 沿海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3)海南岛(4)1990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导学案二、合作探究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学法指导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逐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预习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和政府开始实行 政策。 改革先从 开 始 2、方式:农村逐步实行 责任制 3、目的:调动农民 ,促进 发展。 4、影响:农民有了 , 大大提高 了。 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村 也迅速发 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 开辟了新路。 (二)国企改革 1、开始:从 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2、内容:①所有制方面以 为主体, 共同 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 的 ,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② 年,党的 提出建立 ,在大中型企 业推行 、 ,向建立 迈进;小型企业采 取 、 等 (三)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 、 引进先进 和 , 进行 2、过程:①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建立了 个经济特区。 ②1984 年开放了 、 等 14 个沿海城市, 1988 年, 增设了 经 济特区,1990 年设立 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 中心和 中心。③开放 了 三角洲、 三角洲、 等经济开放区,后来开放区 向 发展。 3、开放格局:我国形成了 —— —— — — ,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探究案》 讨论: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与清朝后期开放的通商口岸,在目的和作用方面有何不同?
《检测案》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 A、“文革”结束之初 B、中共八大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经济特区建立后 2、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 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 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毛泽东 B、毛泽东 邓小平 C、邓小平 江泽民 D、江泽民 胡锦涛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时间和标志。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能够复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通过了解农村、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思考: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1978年以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二)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思考:(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什么?(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三)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材料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有政府经营,政府有很多部门,各部门都要管,而政府从来不考虑成本。

工人则“晚上班,早下班,千金重担我不挑,人人肩上没指标,厂房空荡荡。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材料二: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立足内部挖掘,推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成为各自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完不成目标成本,扣发全部奖金和浮动工资。

把成本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全体职工。

此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思考: 1、从材料一来看当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国有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借助《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来学习)1、在图上用△标出五个经济特区。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改革开放》人教版

总体评价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问题我深思 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 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根据《历史填图册》13 页第 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 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精彩展示我最棒 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问题和困惑,积极发表自己的 见解。
我的笔记:
分析: 1.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2.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3.
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4.1992 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参 与 讨 论 了 参 与 合 作 了 提出问题了吗? 吗? 吗? 我学到了:
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人:
课题 课型 第 9 课 改革开放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间 课时 一课时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 局的形成;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 革。 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自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孙平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我学习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不要照抄课本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二、小组讨论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三、自我总结
四、自我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 b.农村 c.机关 d.学校
3、“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按劳分配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制度d.互助合作制度
4、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因为
a.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b.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它是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政策
5、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6、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哪些省境内? ①广东②浙江③江苏④福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7、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8、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0年
9、1992年,党的什么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0、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请用线把下列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农村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经济开放区珠海
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
12、阅读下列材料: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请回答:(1)材料中的“特区”全称应是什么?开放了哪几个“特区”?
(2)从材料看,设立“特区”的目的有哪些?现在形成的改革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